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林業信息>詳細內容

林業信息

退耕還林:墾殖史上的重大轉折

來源:不詳 作者:國家林業局政府網 發布時間:2013年01月18日 閱讀: 字體:【】 【
    扭住生態建設的“牛鼻子”
    “退耕還林以前,這到處是白白一片,幾乎沒有樹,下地幹活想找個乘涼的地方都沒有。”遼寧省彰武縣阿爾鄉北甸子村60歲的陳其華老人說。
    1995年以前,北甸子全村的森林覆被率不足5%。“十山九禿頭,風起黃沙飛。”自2001年起,實施大規模的退耕還林工程,使北甸子村的林地麵積逐年增加,截止到目前已達到3.2萬畝,森林覆被率接近60%,淨增55%。
    石漠化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最為嚴重的生態問題。2001年,實施退耕還林工程,截止到目前,累計完成1452萬畝。同時,廣西森林覆蓋率大幅提高,截至2011年底,森林覆蓋率達到60.5%,比2001年提高21.2個百分點。
    全國第二次石漠化監測結果顯示,與2005年第一次石漠化監測相比,全國石漠化土地減少1440萬畝。其中廣西石漠化減少679萬畝,占全國減少總麵積的47%。
    據國家林業局統計,1999—2011年,全國累計完成退耕還林工程建設任務2894.4萬公頃,相當於再造了一個東北、內蒙古國有林區。
    國家林業局退耕還林辦公室調研員李瓅說,退耕還林扭住了我國生態建設的“牛鼻子”,其造林占同期全國林業重點工程造林總麵積的一半以上,對改善生態環境、維護國土生態安全發揮了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實施最大的惠農項目
    退耕還林工程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強農惠農項目。據統計,12年來,工程遍及全國25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完成任務4.27億畝,惠及農民1.24億人。
    李瓅說,僅2011年,戶均補助7000元,尤其是西部地區、高寒地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退耕還林補助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地農民貧困問題,生活普遍得到改善。
    “種一畝核桃的收入超過種10年玉米。”廣西壯族自治區鳳山縣中亭鄉隴碰屯唐光陽說,2001年,他響應國家實施退耕還林號召,把自家20畝地全種了核桃,今年已有6畝掛果,收入近2萬元。再過兩年全掛果了,守著這些“搖錢樹”就夠吃花。
    “種核桃不僅可以綠化石頭山,且成本低、技術含量不高、易儲藏,經濟價值高。”鳳山縣副縣長張武貴說,收獲期還長,高達80—100年,目前當地100年以上的核桃樹仍在結果。
    在雲南省新平縣,桂山街道辦事處青龍社區太平村胡雲祥對我們講,家裏123畝地,之前全種玉米產量低,每畝收入200元,自2003年全部退耕還林後種植板栗,加上退耕還林政策補助,一年收入12萬元。
    在吉林省通化縣,二密鎮幹溝村村民孫秀娟說,退耕還林之前,全家40多畝地都種玉米,累死累活,一年才3萬多元收入。2003年,將22畝玉米地轉為林地,剩下的種上當季蔬菜和玉米、大豆等農作物,現在家裏一年收入將近6萬元。
    國家統計局監測顯示,2011年退耕農戶人均純收入5247元,比2007年增加2275元,年均實際增長11%,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4個百分點。
    “一退一還”完成了墾殖史上的重大轉折,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如今,昔日荒山禿嶺、滿目黃沙、水土橫流的麵貌得到改觀,曾經遠離的綠色正大步回歸。(胡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