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信息
中國林業期待“茁壯成長”
木材安全問題堪憂
沈國舫表示,林業發展關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林業在生態建設和綠色經濟發展過程中,承擔著重要的支柱性作用。
“林業的生產過程是綠色的,產品也是綠色的,具有可再生、低能耗、低汙染等特點,而且帶有很重要的碳彙功能。”沈國舫說。
我國是世界木材及木製品生產大國,也是消費大國。然而,我國人均森林資源占有量處於較低水平,隨著經濟進入穩步發展期,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將進一步刺激木材消費。
北京林業大學校長宋維明介紹說,2010年我國木材消耗折合4.32億立方米,其中進口木材及其相關製品折合1.84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接近50%,超過了國家木材安全的警戒線,木材資源對外依存度高所導致的木材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報告顯示,我國人工林保存麵積居世界首位,但我國森林覆蓋率僅為20.36%,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2/3;人均森林蓄積10.15立方米,隻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
宋維明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商品木材缺口每年可能高達2億立方米。
國家林業局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工程管理辦公室主任閆振指出,國際社會出於環境和資源安全雙向考慮,開始限製木材出口,我國木材安全問題愈加嚴峻。
而木材安全在滿足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需求的同時,也要滿足生態建設的需求。
目前,我國林業品種的結構失衡問題非常突出,森林中珍稀、珍貴品種普遍較少。因此,進口木材原料中,珍稀、珍貴品種占比較大。
“我國的人工林中,楊樹、桉樹等速生品種占有重要比重。這些品種能滿足速生豐產的要求,但與珍稀、珍貴林木品種相比,其生態功能較弱。”閆振說。
生產力低下困擾中國林業
雖然我國楊樹人工林種植麵積已達700萬公頃,但其平均年生長量遠低於林業先進國家。
顯然,“良種”與“良法”已成為製約我國林業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
沈國舫感歎道:“我國雖有從熱帶到寒溫帶的地理條件,但林木質量問題多年來沒有顯著提高。”
和農業一樣,我國林業發展也麵臨人多、地少、生產力低下的問題。
“我國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而且在局部地區,還出現了勞動力短缺現象。”閆振說,“林業也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勞動力問題將不可避免地對林業發展產生負麵影響。”
宋維明表示,我國林業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是提升林業的生產力。
有關數據顯示,我國森林平均蓄積量為每公頃69立方米,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60%。在芬蘭等林業發達國家,森林蓄積量每公頃甚至高達380立方米。
同時,我國的人工林蓄積量與世界相比也有較大差距。我國人工林蓄積量平均為每公頃35立方米,而日本為每公頃179立方米,德國為每公頃266立方米。
“提升林業生產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閆振看來,林業要扭轉勞動密集型的特質,向高效率轉變,需要政策和科技的支撐。他還表示,“目前我國已在七省開展示範項目,著力發展珍稀、珍貴木材樹種,但在育種和種植模式上亟須科技支撐。”
協同創新助力林業成長
論壇上,專家們紛紛指出,近年來,林木種質資源研究及創新備受重視,在種質資源評價的基礎上,采用常規育種方法結合現代生物技術,從群體、個體到細胞、分子的育種技術正在深入發展。世界林木育種正向多目標、多途徑、高產、優質高抗的方向發展。發達國家針對主要高產用材樹種都製定了長期的育種策略,通過穩定資助開展多世代遺傳改良。
當天,北京林業大學、國家林業局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工程管理辦公室、中國林科院等單位宣布共同成立“林木資源高效培育與利用協同創新中心”。
為整合產學研用資源,該中心還聚集了中國林業集團公司、嘉漢林業國際有限公司等企業力量。
目前該中心的重點任務包括速生、優質、高抗林木良種選育關鍵技術研究,林木高效培育、經營與保護關鍵技術研究,林木資源高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和林木資源培育與利用政策體係研究。
宋維明表示,該中心將為實現我國森林麵積和林木蓄積量“雙增”和快速提升木材自給能力提供技術支撐。(記者 鄭金武)
沈國舫表示,林業發展關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林業在生態建設和綠色經濟發展過程中,承擔著重要的支柱性作用。
“林業的生產過程是綠色的,產品也是綠色的,具有可再生、低能耗、低汙染等特點,而且帶有很重要的碳彙功能。”沈國舫說。
我國是世界木材及木製品生產大國,也是消費大國。然而,我國人均森林資源占有量處於較低水平,隨著經濟進入穩步發展期,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將進一步刺激木材消費。
北京林業大學校長宋維明介紹說,2010年我國木材消耗折合4.32億立方米,其中進口木材及其相關製品折合1.84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接近50%,超過了國家木材安全的警戒線,木材資源對外依存度高所導致的木材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報告顯示,我國人工林保存麵積居世界首位,但我國森林覆蓋率僅為20.36%,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2/3;人均森林蓄積10.15立方米,隻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
宋維明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商品木材缺口每年可能高達2億立方米。
國家林業局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工程管理辦公室主任閆振指出,國際社會出於環境和資源安全雙向考慮,開始限製木材出口,我國木材安全問題愈加嚴峻。
而木材安全在滿足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需求的同時,也要滿足生態建設的需求。
目前,我國林業品種的結構失衡問題非常突出,森林中珍稀、珍貴品種普遍較少。因此,進口木材原料中,珍稀、珍貴品種占比較大。
“我國的人工林中,楊樹、桉樹等速生品種占有重要比重。這些品種能滿足速生豐產的要求,但與珍稀、珍貴林木品種相比,其生態功能較弱。”閆振說。
生產力低下困擾中國林業
雖然我國楊樹人工林種植麵積已達700萬公頃,但其平均年生長量遠低於林業先進國家。
顯然,“良種”與“良法”已成為製約我國林業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
沈國舫感歎道:“我國雖有從熱帶到寒溫帶的地理條件,但林木質量問題多年來沒有顯著提高。”
和農業一樣,我國林業發展也麵臨人多、地少、生產力低下的問題。
“我國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而且在局部地區,還出現了勞動力短缺現象。”閆振說,“林業也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勞動力問題將不可避免地對林業發展產生負麵影響。”
宋維明表示,我國林業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是提升林業的生產力。
有關數據顯示,我國森林平均蓄積量為每公頃69立方米,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60%。在芬蘭等林業發達國家,森林蓄積量每公頃甚至高達380立方米。
同時,我國的人工林蓄積量與世界相比也有較大差距。我國人工林蓄積量平均為每公頃35立方米,而日本為每公頃179立方米,德國為每公頃266立方米。
“提升林業生產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閆振看來,林業要扭轉勞動密集型的特質,向高效率轉變,需要政策和科技的支撐。他還表示,“目前我國已在七省開展示範項目,著力發展珍稀、珍貴木材樹種,但在育種和種植模式上亟須科技支撐。”
協同創新助力林業成長
論壇上,專家們紛紛指出,近年來,林木種質資源研究及創新備受重視,在種質資源評價的基礎上,采用常規育種方法結合現代生物技術,從群體、個體到細胞、分子的育種技術正在深入發展。世界林木育種正向多目標、多途徑、高產、優質高抗的方向發展。發達國家針對主要高產用材樹種都製定了長期的育種策略,通過穩定資助開展多世代遺傳改良。
當天,北京林業大學、國家林業局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工程管理辦公室、中國林科院等單位宣布共同成立“林木資源高效培育與利用協同創新中心”。
為整合產學研用資源,該中心還聚集了中國林業集團公司、嘉漢林業國際有限公司等企業力量。
目前該中心的重點任務包括速生、優質、高抗林木良種選育關鍵技術研究,林木高效培育、經營與保護關鍵技術研究,林木資源高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和林木資源培育與利用政策體係研究。
宋維明表示,該中心將為實現我國森林麵積和林木蓄積量“雙增”和快速提升木材自給能力提供技術支撐。(記者 鄭金武)
上一篇:信息化巡禮:湖北省林業信息化建設紮實推進[ 01-09 ]
下一篇:省區要聞:四川省副省長鍾勉檢查森林防火工作[ 0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