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林業信息>詳細內容

林業信息

加快實現“五個轉變” 建設生態文明新寧夏

來源:不詳 作者:國家林業局政府網 發布時間:2013年01月09日 閱讀: 字體:【】 【
中國綠色時報1月9日報道(記者  羅浩) 黨的十八大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新境界,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了全麵戰略部署。寧夏回族自治區作為我國西部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近年來生態文明建設成績突出,樹立了全國防沙治沙用沙的標杆。在新的曆史時期,寧夏回族自治區如何深刻領會、認真實踐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曆史重任,努力實現從思想觀念到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加快生態林業建設,勇當生態文明建設的排頭兵?近日,《中國綠色時報》記者專訪了寧夏回族自治區林業局黨組書記趙永清。
  記者:十八大提出要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作為西部欠發達省區,您覺得在實踐中如何理解這一理念?
  趙永清:黨的十八大報告要求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這為寧夏生態文明建設如何找準定位指明了方向。
  生態文明是人類對傳統文明形態特別是工業文明進行深刻反思的成果,延續了人類社會原始文明、農耕文明、工業文明的曆史血脈,承載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設成果,是人類文明形態發展的飛躍。
  加快生態文明建設,首先需要我們破除就生態論生態的傳統生態觀,克服就生態抓生態的習慣做法,在思想觀念上由生態建設向生態文明建設轉變,實現思想認識的大飛躍。
  2012年,寧夏共完成營造林152萬畝,超額完成了國家林業局下達的107萬畝造林任務。全區新增經濟林40.2萬畝,經濟林基地規模達到460萬畝,全區林業及相關產業產值有望達到160億元。在2012年國家林業局開展的退耕地階段驗收中,寧夏首次實現了麵積核實率、麵積保存率兩個百分之百,位列全國第一,寧夏林業局還被評為“全國退耕還林階段驗收工作先進集體”。雖然取得了這樣的成績,但我們的工作中還存在諸多不相適應的問題,主要是生態林業建設的思路還不寬、內容還不廣、標準還不高、成效還不夠明顯,林業發展方式轉變的力度還不夠大,重栽輕管、重數量輕質量、重人工治理輕自然恢複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統籌發展、協調推進的合力遠沒有形成等等。這些問題不解決,勢必製約著生態林業的快速發展,更製約著生態文明建設。因此,我們必須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打破固有的思維定式,把生態林業建設放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大格局中通盤考慮,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之中統籌去抓,準確定位,明確責任,振奮精神,再鼓幹勁,全麵加快生態林業建設步伐。
  記者:在今後的生態文明建設中,寧夏在林業發展方式上將如何轉變?
  趙永清: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中,我們除了在思想觀念上由生態建設向生態文明建設轉變,實現思想認識的大飛躍;在指導思想上,寧夏將由工程優先、注重建設、造林綠化為主向保護優先、建管並重、自然恢複為主轉變,實現轉變林業發展方式的大進步。
  黨的十八大報告要求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複為主的方針,對寧夏生態林業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幾年,雖然寧夏生態林業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暴露出科學發展水平不高的問題,特別是個別地方不尊重自然規律,不顧客觀條件,盲目栽樹、栽大樹、栽名貴樹,結果樹沒栽活,還破壞了原有的生態環境。轉變林業發展方式中央已提出幾年了,但我們步子邁得不大。今後,生態林業建設必須樹立“保護自然也是政績”的觀念,堅持保護優先、因地製宜,宜封育則封育,宜保護則保護,宜建設則建設,加大封山禁牧、封山育林力度,加大森林資源、濕地、野生動植物保護力度,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態成果。同時,要依靠科技,強化管理,嚴格考核獎懲,切實提高成活率和質量,努力實現生態林業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由重造輕管向造管並重轉變,由重數量、輕質量向數量、質量並重轉變,由人工營造為主向保護優先、自然恢複為主轉變,由單一的造林綠化向提供多種生態產品需求轉變,鞏固生態林業建設成果。
  同時,在戰略重點上由以人工造林為主的工程治理向工程治理與自然恢複相結合轉變,實現構建完備生態體係的大突破。
  生態分為大陸生態係統和海洋生態係統,大陸生態係統中又包括森林、草原、湖泊、濕地、荒漠等。因此,生態建設不能等同於單一的植樹造林,必須把生態作為一個立體化、多因子、多功能的複合係統來規劃,作為一個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的有機體來考慮,作為一項綜合性、關聯性、複雜性的係統工程來推進,堅持資源保護、植樹造林、防沙治沙、濕地恢複、林業產業發展、生態文化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通盤考慮,在充分發揮自然恢複功能的同時,采取積極有效的人工治理措施,實施重大生態修複工程,以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四大長廊”建設為重點,加快建設布局合理、重點突出、結構穩定的生態安全體係,因地製宜、特色鮮明、效益突出的林業產業體係,建管結合、綜合配套、製度完善的生態環境體係及主題突出、內容豐富、感染力強的生態文化體係。
  另外,在工作布局上由就林業抓林業的狹義林業建設向堅持“五位一體”、推進大生態建設轉變,實現服務保障水平的大提升。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麵和全過程。“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具有重大而特殊的意義。一方麵,由“四位一體”到“五位一體”的轉變,是黨的理論體係的不斷繼承創新和發展,是對科學發展觀內涵認識的進一步深化;另一方麵,也從宏觀上為我們如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大的思路和方向。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建設美麗寧夏,生態林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樹立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生態觀,跳出林業看林業,站在全局看林業,把生態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方麵和全過程,緊緊圍繞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部署,努力在推進“兩大戰略”、“兩區”建設中,找準位置,搞好服務,體現價值。要加強生態移民區林業建設,盡快出台《加強生態移民區林業建設的意見》,加強生態移民遷出區生態恢複,搞好生態移民遷入區林產業建設,幫助移民脫貧致富;倡導“植樹就是積德、造林就是造福、綠化就是行善”的生態福祉觀,積極推動慈善林業發展,促進黃河善穀建設;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發展富民林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發展休閑林業,搞好生態旅遊,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生態需求。同時,要從“五位一體”的角度考慮問題,在生態林業發展中做好“融入”的文章、“結合”的文章,在“四大建設”的各方麵都要把生態林業擺進去,作為目標要求,認真謀劃,統籌推進;在“四大建設”的全過程都要把生態林業貫穿進去,製定政策措施,緊抓不放,抓出成效。
  最後,在統籌發展上由單純行政主導向鼓勵體製機製創新轉變,形成推動生態林業建設的強大合力。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加強生態文明製度建設”,製度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從近幾年全區生態林業建設的實踐看,之所以有的地方生態林業建設積極性不高、造林質量不高、成活率不高,成果鞏固不住,很重要的一個方麵就是單純靠行政主導,沒有形成一個好的機製,利益導向機製不明晰,沒有考核、獎懲、投入、科技等一係列製度作保障,基層和群眾積極性不高。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必須以製度建設為根本,鼓勵體製機製創新,形成推動生態林業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強大合力。首先要深化林業改革。繼續深化集體林權製度、國有林場等林業改革,解決製約林業發展的體製機製問題,建立和完善促進各種所有製主體參與生態林業建設的政策機製,用利益機製調動群眾造林護林的積極性。其次要加強生態文明製度建設。改革幹部考評製度,堅決摒棄以GDP論英雄的考核標準,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係,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係、考核辦法、獎懲機製。再次是統籌發展。協調各級黨委、政府、各部門、各單位、社會各個方麵,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堅定不移地實施生態立區、生態立市、生態立縣戰略,各職能部門各負其責,各盡其職,齊抓共管,形成強大合力,推動美麗寧夏建設,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