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林業信息>詳細內容

林業信息

減負突圍的洪湖標杆

來源:不詳 作者:國家林業局政府網 發布時間:2012年12月12日 閱讀: 字體:【】 【
中國綠色時報12月12日報道(記者  潘春芳  趙輝) 眼下,正值洪湖漁民的收獲季節。徐成軍的漁船已經打魚歸來,看樣子他對這一趟的收獲還算滿意。
  “收入還可以,比去年強點。”今年49歲的徐成軍30年前從山東到洪湖謀生。
  30年來,他的命運隨著洪湖命運跌宕起伏。徐成軍家“遭遇”的最近的一次災難發生在2005年:他家的養殖水麵一下子從300畝銳減到20畝。
  但說起那段經曆,徐成軍沒有怨言。
  亡羊補牢未晚矣
  11月17日,國家林業局濕地采訪團的記者們來到徐成軍所在的洪湖濕地——我國長江中下遊的優質淡水漁業養殖基地,“千湖之省”湖北省最大的湖泊,我國第七大淡水湖。
  “洪湖是個草型湖泊,水草資源特別豐富,如果不控製,水草就會瘋長,使湖泊沼澤化。”洪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徐炎宏告訴《中國綠色時報》記者,上世紀80年代,湖北省科技廳引進圍網養殖項目,通過魚類養殖來控製水草生長。
  但到後來,魚類養殖逐漸失控。2004年,53萬畝的洪湖水麵上,圍網養殖麵積近40萬畝,雖說隻占總麵積的2/3,但除去網間距和河道,整個湖麵幾乎100%都被占領了。
  當時,洪湖裏的養殖區域,大部分是外地的投資商,當地漁民通常隻占幾十畝、上百畝,而外地的投資商一占就是幾千畝,最大的一家占了1.6萬畝。
  “外麵彭霸天,裏麵白極會”,徐成軍的水上鄰居,同為洪湖“山東幫”的王貴才用電影《洪湖赤衛隊》裏的湖霸形容當時黑社會稱霸的情形。
  這個曾以一曲“洪湖水,浪打浪”紅遍大江南北的紅色根據地一度變成了竹竿湖,由於過度養殖螃蟹,投喂飼料,水體嚴重汙染,洪湖水質最差時達到劣5類,水草植被從90%以上銳減到不足40%,成片的荷花基本消失,來洪湖棲息、越冬的候鳥急劇減少,2004年隻觀測到2000隻左右。
  洪湖的命運跌入低穀,誰來拯救?
  2002年10月,中科院測地所研究員蔡述明向湖北省政府遞交了一份關於保護洪湖的建議。短短一個月後,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拆圍還湖的決定。從此,洪湖濕地的搶救性保護拉開了序幕。
  2005年4月,湖北省政府機構編製委員會批準成立“荊州市洪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同年6月,荊州市國土局向保護區管理局頒發《國有土地使用權證》。
  2006年11月,湖北省政府批準洪湖保護區管理局行使相對集中的行政處罰權,即獨立行使自然保護區管理、野生動植物保護、漁政、船檢港監管理、旅遊管理、航運管理等方麵法律法規賦予的行政處罰權,並明確其他任何單位不得在洪湖保護區內行使以上行政處罰權。
  短短幾年,通過撤除圍網、降低養殖強度、恢複濕地植被、重建江湖聯係、投放魚苗等手段,洪湖徹底變了樣。
  截至2008年,洪湖拆除全部37.7萬畝漁業養殖圍網,全湖養殖麵積控製在10%以內,水草覆蓋率恢複到80%以上,每年有20餘萬隻水鳥在洪湖棲息,洪湖也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2010年,洪湖在長江濕地保護網絡年會入選“全國十佳濕地管理案例”。
  “人間天堂”謀新路
  根據科研部門的測算,一個天然湖泊中養殖麵積可以控製在8%至15%之間,湖北省則要求將這一數字嚴格控製在10%以內。算下來,洪湖可供圍網養殖的水麵隻有5萬畝。怎麼分?
  要知道除去近5萬兼業漁民,洪湖還有約2500戶像徐成軍這樣的專業漁民,他們祖祖輩輩都住在“連家漁船”上,沒別的生存技能,對他們來說“水就是命”。
  徐炎宏告訴記者,為妥善解決這一問題,湖北省財政拿出7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拆圍補償和漁民安置。對於願意上岸自主擇業的漁民,政府給予了船隻補償和魚池建設補助費;對有房的以湖為生的漁民,允許他們進行傳統的漁業捕撈作業;對徐成軍這樣有戶籍、岸上無房、無土地、無其他經濟來源的連家漁民,每戶隻能分配20畝水麵。
  雖然拆圍前徐成軍的300畝水麵每年能賺個七八萬元,而現在的20畝水麵好的時候能收入五六萬元,不好的時候也就兩三萬元,但他覺得“水變清了,湖變綠了”,對保護區的政策,表示理解。讓他滿意的是,保護區管理局每年種植水草5000畝、人工投放魚苗500萬-1000萬尾。
  “拆圍前的洪湖水有汙染,是不能吃的,現在水草吸收了那些髒東西,水可以喝了。”洪湖的變化讓王貴才親眼見證了濕地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
  減負重生的洪湖依舊美如天堂,但對漁民來說,昔日“清早船兒去撒網,晚上回來魚滿艙”的富足早已無法應對當今高昂的生活成本了,怎麼辦?
  王貴才向《中國綠色時報》記者透露,他想開個旅遊公司,前一天剛將材料交到新堤鎮。60歲的王貴才是石凳河口50餘戶漁民的隊長,早在4年前,他就帶領隊裏開展旅遊試點了。
  隊裏承包了3000畝荷花專門用來搞旅遊,3條“連家船”湊在一起的水上“館子”專供漁家菜,每次可接待10桌人。
  王貴才告訴記者,每年的旅遊收入能有20餘萬元,隻是現在還沒辦法解決客人住宿問題,他給鎮裏打報告就是希望能批準建一個專用碼頭,這樣就可以在岸上建個賓館,再建個“館子”了。
  茶壇島上的漁民王春柱則覺得洪湖旅遊是“一張白紙,想怎麼搞就怎麼搞”,比如在茶壇島外圍弄個環島小火車,再開個大賓館。
  發展瓶頸待突破
  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王聖海告訴記者,禁漁期漁民的生活沒有來源,又沒有補助,偷偷摸摸用有害漁具非法捕撈的現象時有發生。
  王春柱坦言:“我們這些漁民變成洪湖的包袱了。”
  徐炎宏說,百姓的生產生活與濕地保護之間的矛盾是當前最頭疼的事,特別是最近4年發生了3次天災,漁民們日子不好過,管理起來就很為難。
  和全國大多數濕地一樣,洪湖也麵臨著氣候變化的威脅。2008年,洪湖冰凍;2010年,洪湖內澇;2011年,洪湖大旱。
  “你們這些記者隻能坐直升機來。就連發放救災物資都是空投的,我家還啥都沒撈著。”王春柱說,不管是冰凍還是大旱,首先麵臨的就是出行、喝水的問題。
  徐炎宏說,洪湖目前的困境需要國家在資金和政策層麵的支持,光靠地方政府是很難解決的。他認為,國家對濕地的投入資金與其重要地位“非常不相適應”,補償製度缺乏統一標準。比如洪湖濕地雖然有幸成為全國濕地生態補償試點,但每年500萬元的補償金,平均到53萬畝水麵,1畝還不足1元。
  記者了解到,湖北省早在2007年就著手準備省級層麵的《濕地保護條例》,但因為一些體製問題無法解決,至今還未出台。而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洪湖,2008年就通過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專家評審,也因遇到障礙,至今未能順利晉升。
  由於洪湖管理涉及的法律法規範圍廣,實際工作中麵臨的困難和阻力大,為解燃眉之急,荊州市於今年8月1日以政府令的形式出台了《洪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暫行辦法》。
  “如果再不往前推進,沒有權威的規章製度的話,今後,已經保護的這些濕地很有可能會退化,包括洪湖搶救性保護的成果,都可能要反彈,要毀於一旦,這不是聳人聽聞,這應該要引起國家高層的高度重視。”徐炎宏如此擔憂洪湖命運。
  相比其他尚未得到有效保護的濕地,作為國際重要濕地的洪湖已經算是“幸運兒”了,堪稱完美的“洪湖保衛戰”也為全國濕地保護工作樹立了標杆,但洪湖尚且難以突破這些瓶頸,其他濕地的困境則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