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林業信息>詳細內容

林業信息

轉變生產生活消費方式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來源:不詳 作者:國家林業局政府網 發布時間:2012年12月11日 閱讀: 字體:【】 【
轉變生產方式,大力發展林業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標。要實現這一倍增目標,又要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就必須轉變生產方式,實現經濟的轉型升級。
  改變生產方式,就是改變落後的方式,改變粗放、浪費的生產方式,改變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的生產方式,必須走出一條新型的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的路子。
  長期以來,由於受製於地理環境、發展階段、經濟模式等因素,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的生產方式呈現出過於粗放的現狀。以能源效率為例,我國總能源效率為33%,約低於世界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單位GDP能源消耗是美國的4倍、歐盟的6倍、日本的10倍,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轉變生產方式,意味著我們必須摒棄高能耗、高消費的經濟發展模式,對現行的生產方式進行生態化改造,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在此過程中,我們要對傳統產業實施綠色化的改造,降低資源消耗和汙染排放,同時還要加快培育清潔、低碳、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把節能低碳理念貫穿到生產發展的規劃之中,貫穿到生產全過程。
  林業在國家生態安全、糧食安全、新能源戰略、綠色增長、應對氣候變化和區域協調發展中均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林業具有建設和保護森林生態係統、管理和恢複濕地生態係統、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態係統、維護和發展生物多樣性的重大作用,這三個係統和一個多樣性是生態文明的基礎。在建設生態文明中,林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林業生產活動中也要強調尊重自然的問題。要適地適樹,因地製宜,不能違背自然的規律。
  林業碳彙在促進低碳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增加森林麵積、可持續經營管理森林、加強森林保護和發展生物質能源,發展林業碳彙,是生產方式轉變、實現節能減排的重要路徑選擇。我們要大力發展林業碳彙,降低企業減排成本,擴展企業經濟發展空間,贏得國際氣候談判的話語權。特別是要加強製定相關的政策手段和激勵機製,建立嚴格、透明的森林計量與監測體係,實施和推廣林業碳彙示範項目,加強能力建設,提高我國林業減緩行動效果的監測和報告能力。
  轉變生活方式,促進可持續發展
  現在人們的生活方式對自然的汙染破壞很大。工業發達後,消費品的增加和便利化,使得人們日常生活對環境的威脅和壓力增加了、多元了,影響範圍擴大了,影響更長遠、更深刻了。轉變生活方式是建設生態文明的內在需要。節約資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興生活方式,是我國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在消費生活領域的必然反映。
  轉變生活方式有利於降低對資源的過度開發和消費,有利於國民身體素質的改善,有助於實現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有助於人的全麵發展、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和民族素質的提高,有利於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需要正視的是,生活方式是日常積累的結果。因此,在全社會倡導合理的生活和消費方式,需要采取綜合措施,借助全社會的力量,取得廣泛的社會認同,使之成為更多人的自覺選擇。一要切實改善民生,加快城鄉居民收入增長,逐步縮小貧富差距,讓全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二要提供方便、舒適、安全的社會公共環境和民眾基本生活保障。三要政府官員、知識階層、公眾人物的率先垂範。四要發揮政策和稅收的杠杆、調節作用。五要加強宣傳、教育和正麵引導,讓更多民眾了解、接受新的生活方式,進行理性消費,側重自身發展。
  轉變消費方式,實現消費減量化
  消費方式表現為在一定消費理念指導下社會大眾消費的整體狀態。改變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和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有消費方式轉變的配合。要合理、理性消費,反對奢侈消費、劣質消費。當下最需要反對的是浪費型消費,這甚至需要我們從文化的角度去反思。沒有消費方式的根本轉變,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將大打折扣。因此,必須更新消費觀念,優化消費結構,合理引導消費方式,鼓勵消費生態產品、綠色產品,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節約資源的消費方式。
  反對奢侈消費。高盛發布的一份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奢侈品消費高達65億美元,連續3年全球增長率第一。未來3年,中國奢侈品消費總額有望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國。這顯示,我國的奢侈消費現象日益嚴重,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傳統消費習慣、建設生態文明戰略不相適應。一般而言,奢侈消費占用了更多的社會資源。我國在走向現代化過程中,要倡導和樹立理性、科學的消費觀念,反對奢侈浪費,實現消費水平提高與物耗降低、汙染減少,物質生活改善與資源節約利用的有機統一。
  反對劣質消費。劣質消費品由於其質量低劣或者失去使用性能,在占用、消耗資源的同時,還會造成環境的破壞與汙染,應堅決反對。劣質消費品雖然隻占社會商品總量的一小部分,但發展和蔓延勢頭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遏製,將會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造成極大的危害,也是對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已形成傳統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個人美德的嚴重衝擊。作為林業工作者,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行業生產規律,創造天藍、地綠、水淨的生態產品。
  反對浪費型消費。擺闊氣、講排場、追求過度消費,影響已遍及各個階層。如不少人熱衷追求名牌,很多孩子平時非飲料不喝,飯店、餐廳裏食物浪費嚴重,婚喪嫁娶中的大操大辦,被動的送禮、搭禮已成為許多城鄉家庭沉重的經濟負擔。過度消費一般指超出一定界限,與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的消費。過度消費既超越自身經濟能力,還造成了財富的浪費、破壞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也阻礙了經濟的長期和可持續發展,不利於居民消費水平的漸進式提高。
  其實人類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追求物質享受,這無可厚非。但在目前人口膨脹,生態危機的情況下,人類必須反思、矯正自己的消費行為,堅持適度消費行為。在我國適度消費行為應該堅持滿足人民的合理需要與杜絕浪費的統一,提高消費水平與經濟發展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統一,滿足消費欲望與符合社會主義道德原則的統一,消費要與生產相適應,生產不能超過生態環境的承載力。
  樹立生態文明理念,林業教育要先行
  教育是提升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力量和傳播文明的有效途徑。當前,我們迫切需要在全社會深入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大力普及和提升生態文明理念,夯實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要大力提高全民的生態文明意識,增強對自身生存環境的責任感。
  作為教育者,我們要準確把握生態文明教育內涵,明確努力方向,從意識、知識、態度與價值觀、行為等層麵,加強生態文明教育,提高全民生態素質。要堅持寓教於綠,采取生動活潑的方式,推動生態文明進課堂、進教材,形成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有機結合,課堂教學與校園環境育人相互補充,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有效銜接的教育體係。要充分發揮政府的政策導向作用,將學校生態文明教育納入政府生態文明建設規劃之中,建立起社會、學校生態文明教育體係。
  學校是生態文明教育的主陣地。在生態意識的培養、生態文明的教育中,林業高校發揮著重要作用。北京林業大學從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的校旗染成了綠色。學校形成了“知山知水、樹木樹人”的辦學理念,養成了“傳播綠色文化,引領生態文明”的校風。作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學校發揮在林木可再生資源培育、生態係統保護恢複、園林與城鄉環境安全、木基生物質材料及能源研發、生態文化研究等方麵的特色優勢,將生態文明教育貫穿學校教育始終,積極引領示範全社會踐行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