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信息
用綠色力量築起美麗中國
一、生態文明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從黨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理念,到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作出“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的部署,再到黨的十八大報告將“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獨立成章,生態文明越來越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全社會的高度關注。特別是黨的十八大報告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的要求,體現了“五新”,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是總體布局中有新定位。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強調“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麵和全過程”。有關專家指出,這五大建設是相互影響的有機整體,經濟建設是根本,政治建設是保障,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條件,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對生態文明建設地位和作用的新定位,體現了我們黨理論和實踐的不斷繼承創新。
二是在自然觀上有新理念。黨的十八大指出,“麵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汙染嚴重、生態係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明確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複為主的方針”,提出要“加大自然生態係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強調“要更加自覺地珍愛自然,更加積極地保護生態”。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的深刻把握和對自然規律的自覺認知、自覺遵循,為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確立了準則。
三是在戰略目標上有新部署。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提出了“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方向,描繪了“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的藍圖,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越來越清晰,方向也越來越明確。
四是曆史責任上有新使命。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的曆史使命,表示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同國際社會一道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這不僅是對中國人民、也是對世界人民的承諾。這種承諾,既與以人為本的理念相吻合,體現了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把子孫後代發展空間放在當前來謀劃的責任擔當,又與國際發展潮流相順應,與林業“雙增”目標一脈相承,體現了一個大國在應對全球生態危機中的盡責風範。
五是在具體方法上有新舉措。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全麵促進資源節約”、“加大自然生態係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和“加強生態文明製度建設”,確立了四措並舉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路線圖”。特別是建設生態文明製度的首次提出,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和要求相呼應,更有保障性、更富前瞻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路徑更加明確、更趨科學。
二、湖南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初步成效
近年來,在國家林業局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心支持下,湖南林業大力推進林業生態、產業和文化建設,生態文明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一是林業生態體係不斷完善。圍繞建設完備的森林生態係統,5年來完成新造林1500多萬畝,啟動和繼續實施了10餘項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到2011年底,全省森林覆蓋率57.13%,森林蓄積量4.16億立方米。經專家測評,全省森林儲碳、放氧、蓄水、固土、保肥等主要生態效益價值達8628.17億元。圍繞恢複濕地生態係統,大力推進洞庭湖國際重要濕地建設,建立國家濕地公園19處,實施林業血防、農田防護林等濕地保護項目,6處濕地從2010年起納入國家濕地補償範圍。圍繞提升城市生態係統功能,從2009年起,投入資金近50億元,完成城邊、路邊、水邊“三邊”造林240餘萬畝。長沙市、益陽市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圍繞保護生物多樣性,嚴格落實珍貴瀕危野生植物保護措施,不斷加強野生動物疫病監測和疫情防控,森林公園達108處、自然保護區達119處。據統計,全省保存的4859種種子植物占到全國總量17.8%,野生動物數量較10年前增長了20%-30%,初步形成了“一湖三山四水”的生態安全屏障,全省生態承載力不斷提升。
二是林業產業體係更為發達。到2011年底,林業產業實現年總產值1445億元,比5年前增長兩倍多,為促進林農增收、山區脫貧以及壯大綠色經濟、實現綠色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油茶、南竹、花卉、森林旅遊等生態經濟雙贏的綠色產業、生態產業、低碳產業發展壯大。特別是4年來新造高標準油茶191.9萬畝、墾複335.4萬畝,實現油茶林總麵積1969萬畝、產油13.4萬噸、產值107.2億元,持續保持全國油茶第一省、全球油茶戰略區的地位。
以林紙、人造板、家具、林化、林藥和森林食品等6大產業為支柱的林產工業效益顯著,全省林工企業發展到2萬餘家,產品達15大類1500餘種。生物質能源產業、林下經濟等新興產業前景光明。生態旅遊方興未艾,年接待遊客3000萬人次,實現產值150多億元。在集體林權製度改革、林地測土配方係統應用、林木采伐管理改革等推動下,林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效益不斷顯現,林地生產力不斷提高。
三是生態文化體係日益繁榮。生態文化基礎進一步夯實,生態文化平台進一步增多,生態文化作品進一步豐富,先後舉辦了植樹節、愛鳥周、濕地保護日等世界性、全國性生態文化節慶活動,連年舉辦具有地方特色和自主創新品牌的洞庭湖觀鳥節、張家界森保節、世界名花生態文化節等湖南節慶文化活動,創建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6處,推出了生態電影《夢縈張家界》、生態歌曲“綠色戀歌”、生態刊物《林業與生態》、生態典型餘錦柱以及湖南林業、森保節、家博會、愛鳥周等四大生態徽標,全社會初步形成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風尚。
三、湖南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將積極作為
湖南林業部門將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上來,瞄準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按照國家林業局提出的發展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的要求,以綠色湖南建設為載體,切實肩負起曆史責任,履行好神聖使命,毫不動搖地加快林業發展,堅定不移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三湘大地披上美麗綠裝,為科學發展提供生態保障。
在未來5年內,我們將重點開展“林業十大綠色行動”:一是生態屏障建設行動。圍繞“一湖三山四水”,整合退耕還林、石漠化治理、長(珠)江防護林工程,投入資金100億元,新造林3000萬畝,義務植樹6億株,森林覆蓋率達到57%以上。二是城鄉綠化美化行動。圍繞城邊、路邊、水邊區域,鞏固和提升9萬公裏綠色長廊,打造綠不斷線、景不斷鏈的城鄉生態宜居環境。三是森林濕地保護行動。全省林業用地麵積保持在1.9億畝以上,55%的自然濕地得到保護。四是林業間接減排行動。森林經營撫育3500萬畝,活立木總蓄積量達到4.74億立方米以上,森林植被總碳儲量達到2.84億噸。五是林業防災減災行動。森林火災受害率控製在1‰以下,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製在4‰以下,防止重大野生動植物疫源疫病發生。六是千億產業培育行動。林業經濟增長率穩定在16.8%以上、林業年總產值達到2500億元以上。七是繁榮生態文化行動。國家級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擴大到10處以上,生態文化節慶活動更加活躍,生態文化作品更加豐富,生態文化宣傳教育普及率達90%以上。八是林業科技創新行動。推廣應用林地測土配方係統,深入推進林業良種良法,加快林業種業創新,林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率達60%以上,林業科技進步對林業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達60%以上。九是生態綠心提質行動。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40%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麵積大於12平方米,長株潭生態綠心地區得到有效保護。十是林業改革創新行動。繼續深化集體林權製度改革,建立健全122個縣級林權管理服務中心,完善全省林業產權交易市場體係。全麵鋪開國有林場改革,建立起符合行業特點和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國有林場管理體製和經營機製,不斷提高林區林農的生產生活水平,推動林區早日建成全麵小康社會。
從黨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理念,到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作出“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的部署,再到黨的十八大報告將“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獨立成章,生態文明越來越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全社會的高度關注。特別是黨的十八大報告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的要求,體現了“五新”,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是總體布局中有新定位。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強調“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麵和全過程”。有關專家指出,這五大建設是相互影響的有機整體,經濟建設是根本,政治建設是保障,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條件,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對生態文明建設地位和作用的新定位,體現了我們黨理論和實踐的不斷繼承創新。
二是在自然觀上有新理念。黨的十八大指出,“麵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汙染嚴重、生態係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明確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複為主的方針”,提出要“加大自然生態係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強調“要更加自覺地珍愛自然,更加積極地保護生態”。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的深刻把握和對自然規律的自覺認知、自覺遵循,為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確立了準則。
三是在戰略目標上有新部署。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提出了“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方向,描繪了“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的藍圖,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越來越清晰,方向也越來越明確。
四是曆史責任上有新使命。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的曆史使命,表示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同國際社會一道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這不僅是對中國人民、也是對世界人民的承諾。這種承諾,既與以人為本的理念相吻合,體現了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把子孫後代發展空間放在當前來謀劃的責任擔當,又與國際發展潮流相順應,與林業“雙增”目標一脈相承,體現了一個大國在應對全球生態危機中的盡責風範。
五是在具體方法上有新舉措。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全麵促進資源節約”、“加大自然生態係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和“加強生態文明製度建設”,確立了四措並舉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路線圖”。特別是建設生態文明製度的首次提出,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和要求相呼應,更有保障性、更富前瞻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路徑更加明確、更趨科學。
二、湖南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初步成效
近年來,在國家林業局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心支持下,湖南林業大力推進林業生態、產業和文化建設,生態文明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一是林業生態體係不斷完善。圍繞建設完備的森林生態係統,5年來完成新造林1500多萬畝,啟動和繼續實施了10餘項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到2011年底,全省森林覆蓋率57.13%,森林蓄積量4.16億立方米。經專家測評,全省森林儲碳、放氧、蓄水、固土、保肥等主要生態效益價值達8628.17億元。圍繞恢複濕地生態係統,大力推進洞庭湖國際重要濕地建設,建立國家濕地公園19處,實施林業血防、農田防護林等濕地保護項目,6處濕地從2010年起納入國家濕地補償範圍。圍繞提升城市生態係統功能,從2009年起,投入資金近50億元,完成城邊、路邊、水邊“三邊”造林240餘萬畝。長沙市、益陽市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圍繞保護生物多樣性,嚴格落實珍貴瀕危野生植物保護措施,不斷加強野生動物疫病監測和疫情防控,森林公園達108處、自然保護區達119處。據統計,全省保存的4859種種子植物占到全國總量17.8%,野生動物數量較10年前增長了20%-30%,初步形成了“一湖三山四水”的生態安全屏障,全省生態承載力不斷提升。
二是林業產業體係更為發達。到2011年底,林業產業實現年總產值1445億元,比5年前增長兩倍多,為促進林農增收、山區脫貧以及壯大綠色經濟、實現綠色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油茶、南竹、花卉、森林旅遊等生態經濟雙贏的綠色產業、生態產業、低碳產業發展壯大。特別是4年來新造高標準油茶191.9萬畝、墾複335.4萬畝,實現油茶林總麵積1969萬畝、產油13.4萬噸、產值107.2億元,持續保持全國油茶第一省、全球油茶戰略區的地位。
以林紙、人造板、家具、林化、林藥和森林食品等6大產業為支柱的林產工業效益顯著,全省林工企業發展到2萬餘家,產品達15大類1500餘種。生物質能源產業、林下經濟等新興產業前景光明。生態旅遊方興未艾,年接待遊客3000萬人次,實現產值150多億元。在集體林權製度改革、林地測土配方係統應用、林木采伐管理改革等推動下,林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效益不斷顯現,林地生產力不斷提高。
三是生態文化體係日益繁榮。生態文化基礎進一步夯實,生態文化平台進一步增多,生態文化作品進一步豐富,先後舉辦了植樹節、愛鳥周、濕地保護日等世界性、全國性生態文化節慶活動,連年舉辦具有地方特色和自主創新品牌的洞庭湖觀鳥節、張家界森保節、世界名花生態文化節等湖南節慶文化活動,創建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6處,推出了生態電影《夢縈張家界》、生態歌曲“綠色戀歌”、生態刊物《林業與生態》、生態典型餘錦柱以及湖南林業、森保節、家博會、愛鳥周等四大生態徽標,全社會初步形成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風尚。
三、湖南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將積極作為
湖南林業部門將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上來,瞄準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按照國家林業局提出的發展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的要求,以綠色湖南建設為載體,切實肩負起曆史責任,履行好神聖使命,毫不動搖地加快林業發展,堅定不移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三湘大地披上美麗綠裝,為科學發展提供生態保障。
在未來5年內,我們將重點開展“林業十大綠色行動”:一是生態屏障建設行動。圍繞“一湖三山四水”,整合退耕還林、石漠化治理、長(珠)江防護林工程,投入資金100億元,新造林3000萬畝,義務植樹6億株,森林覆蓋率達到57%以上。二是城鄉綠化美化行動。圍繞城邊、路邊、水邊區域,鞏固和提升9萬公裏綠色長廊,打造綠不斷線、景不斷鏈的城鄉生態宜居環境。三是森林濕地保護行動。全省林業用地麵積保持在1.9億畝以上,55%的自然濕地得到保護。四是林業間接減排行動。森林經營撫育3500萬畝,活立木總蓄積量達到4.74億立方米以上,森林植被總碳儲量達到2.84億噸。五是林業防災減災行動。森林火災受害率控製在1‰以下,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製在4‰以下,防止重大野生動植物疫源疫病發生。六是千億產業培育行動。林業經濟增長率穩定在16.8%以上、林業年總產值達到2500億元以上。七是繁榮生態文化行動。國家級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擴大到10處以上,生態文化節慶活動更加活躍,生態文化作品更加豐富,生態文化宣傳教育普及率達90%以上。八是林業科技創新行動。推廣應用林地測土配方係統,深入推進林業良種良法,加快林業種業創新,林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率達60%以上,林業科技進步對林業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達60%以上。九是生態綠心提質行動。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40%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麵積大於12平方米,長株潭生態綠心地區得到有效保護。十是林業改革創新行動。繼續深化集體林權製度改革,建立健全122個縣級林權管理服務中心,完善全省林業產權交易市場體係。全麵鋪開國有林場改革,建立起符合行業特點和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國有林場管理體製和經營機製,不斷提高林區林農的生產生活水平,推動林區早日建成全麵小康社會。
上一篇:林業十年:中國林科院十年建設成果[ 12-05 ]
下一篇:天津市副市長李文喜檢查西青區造林綠化和郊野公園建設工作[ 1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