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林業信息>詳細內容

林業信息

生態文明建設 頂層設計的三大亮點

來源:不詳 作者:國家林業局政府網 發布時間:2012年11月14日 閱讀: 字體:【】 【
生態文明建設的地位: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麵和全過程
    生態文明作為人類文明的基礎,延續了人類社會原始文明、農耕文明、工業文明的曆史血脈,承載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設成果,貫穿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方麵和全過程。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因此,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
    生態文明之所以擺上如此重要地位,有其曆史的必然性和重大的現實意義。人類自從進入工業文明以來,在創造輝煌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時,也帶來了難以承受的資源危機、生態災難、環境危機,以致發展不能持續,民生不能有效改善,人類的生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生態文明是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超越工業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正在積極推動、逐步形成的一種社會形態,是人類社會文明的高級形態。以生態文明取代工業文明成為人類曆史發展的必然,這是全人類智慧的結晶,也是克服危機的明智之舉。
    多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建設生態文明,注重節約資源,注重產業結構的調整,注重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黨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部署。5年來,舉國上下在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推進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國近半數的省份積極開展了生態省(區、市)創建活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形勢喜人。但是,我們也應看到,生態文明建設任重而道遠,需要下大力氣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理論體係和實踐模式。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生態文明建設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這是很有遠見、很有深意的重大戰略舉措。
    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選擇這樣一個宏大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就是針對我國麵臨的生態環境狀況。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麵臨的資源環境製約越來越明顯,環境狀況總體惡化趨勢沒有根本遏製,生態係統退化,自然災害頻發。
    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就是要盡快消除生態環境危機,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建設天藍、地綠、水淨為主要標誌的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生態文明建設的路徑:轉方式、調結構、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製度
    按照黨的十八大報告要求,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應當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兩型社會”、搞好製度建設。
    第一,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個源頭上抓起。在我國現階段的產業結構中,第二產業比重較大,第三產業比重始終沒有突破50%。第二產業消耗了全國70%的能源資源,而重化工又消耗了這70%中的70%。加上一些地方和行業“三高一低”的粗放式生產方式,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危機。所以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
    第二,建設生態文明必須搞好“兩型社會”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既是生態文明的本質特征,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兩者是一個有機整體:資源節約了,有利於環境友好;環境友好的社會,資源的產出率一定是高的。所以我們必須節水、節地、節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大力保護和治理生態環境,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第三,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加強製度建設。一要改革幹部考評製度,堅決摒棄以GDP論英雄的考核標準,代之以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考評標準,也就是黨的十八大報告要求的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係,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係、考核辦法、獎懲機製。二要完善資源環境經濟政策,健全並嚴格執行資源環境法律法規。三要強化公民生態道德教育,提高廣大幹部群眾的生態道德文化水平,在全社會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
    如今,我們已經取得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初步成效。可以預見,未來的中國,在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征程上,一定會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王景福 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