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信息
甘肅省三北防護林體係建設逐步加強
一、十七大以來的建設成效
黨的十七大以來,甘肅省各地搶抓國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高度重視林業生態建設的重要機遇,堅持把“突出重點、規模治理、建設百萬畝人工林基地”作為轉變三北工程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強化領導,加大投入,突出重點,規模推進,在轉變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五年期間(2007—2011年)共完成建設任務462.2萬畝,其中:人工造林261.76萬畝,封山(沙)育林200.44萬畝。工程建設呈現出快速發展、結構優化、質量提升、效益凸顯的良好態勢。
一是工程建設加快由部門行為向政府行為轉變。省委、省政府確立了“建設生態文明省”的戰略目標,省政府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三北防護林體係建設的意見》,成為繼河北、內蒙古、陝西出台貫徹落實國辦《意見》後的又一個省區。蘭州市將新區生態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市長任總指揮的新區生態建設指揮部,強力推動林業建設。
二是工程建設加快由分散治理向集中治理轉變。針對甘肅省實際,將河西走廊風沙區治理和黃土高原重點區域水土流失治理作為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重點,2011年確定了隴東丘陵水土保持林、涇渭河流域防護林、蘭州市防護林、石羊河流域防護林等4個重點建設區域,傾斜安排重點區域建設任務79.38萬畝,占全省總任務量的69.45%;投資1.22億元,占全省總投資的74%。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撒胡椒麵”式的發展方式和投入方式,集中資金、集中力量打造區域生態環境。
三是工程建設加快由“山上治本”向“山上治本”與“身邊增綠”並重轉變。工程建設重點發生了變化,由主攻荒山荒地造林,發展到荒山荒地造林與推進“身邊增綠”並重,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成為工程建設的主戰場。如白銀市啟動了200個村(屯)綠化、5000個示範戶的“千村萬戶”綠化工程和700公裏綠色通道建設工程,下大決心綠化人居環境。
四是工程建設由生態功能為主向生態與經濟兼容並重方向轉變。堅持把建設特色林果基地作為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的一項重要內容,組織實施了《甘肅省1000萬畝優質林果基地建設發展規劃(2010—2012年)》,全力打造綠色富民產業。平涼市大力推進蘋果適宜區全覆蓋戰略,全市以蘋果為主的經濟林麵積已達185萬畝,相當於全市耕地總麵積的29.2%,年果品總產量81萬噸,產值19.6億元,“平涼金果”已成為全市四大支柱產業之一。
五是工程建設加快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自國家開展優質造林工程評選活動以來,各地的質量意識、精品意識、規模意識顯著增強,打造了一大批高起點、高質量、高標準的優質示範工程。其中慶城縣教子川流域6480畝生態林建設工程、蘭州新區外圍6600畝防風固沙林建設工程被國家林業局三北局評為優質造林工程。民勤縣老虎口5000畝風沙治理工程、隴西縣檸條12000畝點播工程、天水市麥積區北甘公路沿線水土保持林建設工程、慶陽市環縣坪子塬2010年三北四期工程等被評為全省三北建設規模化優質工程。從工程實施情況來看,林種、樹種結構愈趨合理,生物多樣性得到加強,以防沙治沙和水土流失為重點內容的治理在工程中得到切實體現,工程建設正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六是工程建設由千家萬戶造林向專業隊造林轉變。各地充分發揮市場機製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在工程建設中大力推行專業隊、專業公司造林,按山係、按流域整體推進,集中連片,一次到位,實行合同製和驗收報賬製管理,按4:3:3的比例分3年付清工程建設資金,既保證了造林綠化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又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益。專業隊造林已成為三北工程建設的一大亮點,改變了過去千家萬戶大兵團作戰的模式,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目前,全省有專業造林隊200多支、20000多人,承擔了全省80%以上的工程建設任務。
二、主要做法與經驗
總結近年來甘肅省三北工程建設中的經驗,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領導重視,靠實責任,是推動工程發展的保障。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對工程建設的領導,層層簽訂造林綠化責任狀,組織動員各行各業和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投身工程建設;各級領導身體力行,率先垂範,帶頭辦造林綠化示範點,為工程建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各級林業主管部門主動給黨委、政府當好參謀,將三北工程建設任務作為主要考核指標納入目標責任書,將工程建設任務分解落實到林業部門主要領導肩上,年終考核,兌現獎懲,有力地推動了工程建設。
二是加快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是促進工程發展的強大動力。三北工程既是一項生態工程,也是一項致富工程。既要讓群眾種樹,更要讓群眾得利。各地在認真研究全省林業產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堅持以生態建設為主,走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建設生態化的路子,因地製宜,大力發展具有區域特色和優勢的林業產業,使全省林業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廣大林農群眾不但增加了收入,而且調動了他們投身工程建設的積極性。
三是強化管理,全程監管,是提高造林質量的關鍵。為強化工程管理職能,提高管理水平,甘肅省研究製定出一整套引導、督查、監管的有效辦法,對工程實行全過程管理。工程建設前,嚴格作業設計評審。在對各地上報的作業設計進行初審的基礎上,組織專家對重點建設縣區年度作業設計進行評審,對不符合設計標準的作業設計責令限期修改完善,有效提升了作業設計編製規範化水平。工程建設中,加大春秋季造林督查力度,指導各地嚴格按照設計施工。工程建設後,適時開展年度核查驗收,並根據核查結果,對全省三北工程實行動態管理調控,促使工程質量進一步提高。
四是強化措施,加強管護,是鞏固造林成果的重要舉措。甘肅省先後製定了工程管理、責任事故追究等管理辦法,建立和推行了政府目標管理、技術承包、種苗供應、林木管護、檢查驗收和政策兌現等責任製,實行了部門包鄉、技術幹部包村包工程的工作機製,靠實了領導責任、工作責任和質量責任,確保了工程建設的順利實施。通過采取政府行為、法律手段、經濟措施和群眾管護相結合的綜合措施和辦法,真正做到了造一片、活一片、成一片,有效鞏固了造林成果。
五是規模治理,專業施工,是加快造林步伐的有效途徑。在工程建設中,各地堅持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以流域或山係為單元,打破鄉村行政界限,集中連片、整縣整鄉整流域推進,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提高了生態建設的整體效益。努力改進造林方式,改一季造林為多季造林,改群眾造林為群眾整地、專業隊承包造林,堅持喬灌草結合,針闊葉混交,封育造結合,大大地提高了造林質量。
六是廣泛宣傳,全民參與,是工程發展的基礎。甘肅省大力宣傳三北工程在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不斷提高全社會的生態環保意識。堅持“誰造林、誰經營、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把利益機製引入造林綠化,采取承包、租賃、拍賣、合作等多種形式,調動廣大群眾投身工程建設的積極性,實現了由“要我幹”到“我要幹”的轉變,為全省三北工程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甘肅省林業廳)
黨的十七大以來,甘肅省各地搶抓國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高度重視林業生態建設的重要機遇,堅持把“突出重點、規模治理、建設百萬畝人工林基地”作為轉變三北工程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強化領導,加大投入,突出重點,規模推進,在轉變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五年期間(2007—2011年)共完成建設任務462.2萬畝,其中:人工造林261.76萬畝,封山(沙)育林200.44萬畝。工程建設呈現出快速發展、結構優化、質量提升、效益凸顯的良好態勢。
一是工程建設加快由部門行為向政府行為轉變。省委、省政府確立了“建設生態文明省”的戰略目標,省政府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三北防護林體係建設的意見》,成為繼河北、內蒙古、陝西出台貫徹落實國辦《意見》後的又一個省區。蘭州市將新區生態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市長任總指揮的新區生態建設指揮部,強力推動林業建設。
二是工程建設加快由分散治理向集中治理轉變。針對甘肅省實際,將河西走廊風沙區治理和黃土高原重點區域水土流失治理作為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重點,2011年確定了隴東丘陵水土保持林、涇渭河流域防護林、蘭州市防護林、石羊河流域防護林等4個重點建設區域,傾斜安排重點區域建設任務79.38萬畝,占全省總任務量的69.45%;投資1.22億元,占全省總投資的74%。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撒胡椒麵”式的發展方式和投入方式,集中資金、集中力量打造區域生態環境。
三是工程建設加快由“山上治本”向“山上治本”與“身邊增綠”並重轉變。工程建設重點發生了變化,由主攻荒山荒地造林,發展到荒山荒地造林與推進“身邊增綠”並重,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成為工程建設的主戰場。如白銀市啟動了200個村(屯)綠化、5000個示範戶的“千村萬戶”綠化工程和700公裏綠色通道建設工程,下大決心綠化人居環境。
四是工程建設由生態功能為主向生態與經濟兼容並重方向轉變。堅持把建設特色林果基地作為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的一項重要內容,組織實施了《甘肅省1000萬畝優質林果基地建設發展規劃(2010—2012年)》,全力打造綠色富民產業。平涼市大力推進蘋果適宜區全覆蓋戰略,全市以蘋果為主的經濟林麵積已達185萬畝,相當於全市耕地總麵積的29.2%,年果品總產量81萬噸,產值19.6億元,“平涼金果”已成為全市四大支柱產業之一。
五是工程建設加快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自國家開展優質造林工程評選活動以來,各地的質量意識、精品意識、規模意識顯著增強,打造了一大批高起點、高質量、高標準的優質示範工程。其中慶城縣教子川流域6480畝生態林建設工程、蘭州新區外圍6600畝防風固沙林建設工程被國家林業局三北局評為優質造林工程。民勤縣老虎口5000畝風沙治理工程、隴西縣檸條12000畝點播工程、天水市麥積區北甘公路沿線水土保持林建設工程、慶陽市環縣坪子塬2010年三北四期工程等被評為全省三北建設規模化優質工程。從工程實施情況來看,林種、樹種結構愈趨合理,生物多樣性得到加強,以防沙治沙和水土流失為重點內容的治理在工程中得到切實體現,工程建設正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六是工程建設由千家萬戶造林向專業隊造林轉變。各地充分發揮市場機製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在工程建設中大力推行專業隊、專業公司造林,按山係、按流域整體推進,集中連片,一次到位,實行合同製和驗收報賬製管理,按4:3:3的比例分3年付清工程建設資金,既保證了造林綠化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又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益。專業隊造林已成為三北工程建設的一大亮點,改變了過去千家萬戶大兵團作戰的模式,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目前,全省有專業造林隊200多支、20000多人,承擔了全省80%以上的工程建設任務。
二、主要做法與經驗
總結近年來甘肅省三北工程建設中的經驗,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領導重視,靠實責任,是推動工程發展的保障。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對工程建設的領導,層層簽訂造林綠化責任狀,組織動員各行各業和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投身工程建設;各級領導身體力行,率先垂範,帶頭辦造林綠化示範點,為工程建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各級林業主管部門主動給黨委、政府當好參謀,將三北工程建設任務作為主要考核指標納入目標責任書,將工程建設任務分解落實到林業部門主要領導肩上,年終考核,兌現獎懲,有力地推動了工程建設。
二是加快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是促進工程發展的強大動力。三北工程既是一項生態工程,也是一項致富工程。既要讓群眾種樹,更要讓群眾得利。各地在認真研究全省林業產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堅持以生態建設為主,走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建設生態化的路子,因地製宜,大力發展具有區域特色和優勢的林業產業,使全省林業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廣大林農群眾不但增加了收入,而且調動了他們投身工程建設的積極性。
三是強化管理,全程監管,是提高造林質量的關鍵。為強化工程管理職能,提高管理水平,甘肅省研究製定出一整套引導、督查、監管的有效辦法,對工程實行全過程管理。工程建設前,嚴格作業設計評審。在對各地上報的作業設計進行初審的基礎上,組織專家對重點建設縣區年度作業設計進行評審,對不符合設計標準的作業設計責令限期修改完善,有效提升了作業設計編製規範化水平。工程建設中,加大春秋季造林督查力度,指導各地嚴格按照設計施工。工程建設後,適時開展年度核查驗收,並根據核查結果,對全省三北工程實行動態管理調控,促使工程質量進一步提高。
四是強化措施,加強管護,是鞏固造林成果的重要舉措。甘肅省先後製定了工程管理、責任事故追究等管理辦法,建立和推行了政府目標管理、技術承包、種苗供應、林木管護、檢查驗收和政策兌現等責任製,實行了部門包鄉、技術幹部包村包工程的工作機製,靠實了領導責任、工作責任和質量責任,確保了工程建設的順利實施。通過采取政府行為、法律手段、經濟措施和群眾管護相結合的綜合措施和辦法,真正做到了造一片、活一片、成一片,有效鞏固了造林成果。
五是規模治理,專業施工,是加快造林步伐的有效途徑。在工程建設中,各地堅持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以流域或山係為單元,打破鄉村行政界限,集中連片、整縣整鄉整流域推進,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提高了生態建設的整體效益。努力改進造林方式,改一季造林為多季造林,改群眾造林為群眾整地、專業隊承包造林,堅持喬灌草結合,針闊葉混交,封育造結合,大大地提高了造林質量。
六是廣泛宣傳,全民參與,是工程發展的基礎。甘肅省大力宣傳三北工程在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不斷提高全社會的生態環保意識。堅持“誰造林、誰經營、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把利益機製引入造林綠化,采取承包、租賃、拍賣、合作等多種形式,調動廣大群眾投身工程建設的積極性,實現了由“要我幹”到“我要幹”的轉變,為全省三北工程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甘肅省林業廳)
上一篇:廣東網上辦事大廳將正式上線[ 10-23 ]
下一篇:網絡故事:信息讓我舉起翅膀 向著更高更快更遠飛翔[ 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