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信息
科學轉型 先發破局
中國綠色時報10月8日報道(記者 梅青 何曉玲 張健康) 走進浙江,《中國綠色時報》記者見到的一幕幕、看到的一處處,都散發著林業“創新”的力量。
作為市場經濟先發之地,曆史再次賦予了浙江率先探路的使命。而浙江務林人當仁不讓、不負眾望,在邁向現代林業的曆史進程中,勇於擔當、大膽實踐,走在了改革創新、科學轉型的前沿。
浙江氣魄,為什麼會雲集如此多的第一
第一、領先、前列……
這些令人矚目、飽含著讓人敬意的並不普通的詞彙,卻在浙江不同層麵的采訪中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提及,成為讓記者難忘的高頻詞。
浙江省是全國第一個成立省級生態文化協會的省份;
浙江省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的城市數量全國第一;
浙江在全省實現了林業法律援助全覆蓋,成為全國“唯一”;
浙江省是全國第一個實現林農“零稅負”的省份;
全國首個地級市碳基金專項在浙江溫州設立;
浙江省森林覆蓋率達60.58%,名列全國前茅;全省林業社會總產值、林業產業總產值均位居全國前列;
浙江省是全國聞名的竹業大省、木業大省、花木大省、森林食品大省、森林旅遊大省……
浙江省林改工作全國領先,圍繞“資本進山”、“風險防控”、“數字管理”、“服務林農”等內容深化改革,被國家林業局譽為“浙江經驗”……
林林總總,不勝枚舉,但可以看出,不論是生態、產業、文化三大體係建設,還是改革、民生、低碳等領域,浙江均有出色的答卷。
宏觀層麵好戲連台,各地“微觀”的獨創更是精彩不斷。
始於2008年、以生態環境建設為主體的安吉“美麗鄉村”實踐,打造了中國式新農村建設的國家標準。
臨安首創的毛竹林礱糠覆蓋技術,形成的產業衝擊,可使竹林產值提高10倍以上,畝產值可達萬元以上。這項技術在全省的推廣運用,每年產生19億元的增值財富。
麗水以林權IC卡的創新和“把活樹變成了活錢、把葉子變成了票子、把青山變成了銀行”的林權抵押貸款“麗水模式”,走向了全國。
杭州市在國內首創市縣聯動森林資源監測技術,為國家開展森林資源“一體化”監測提供了借鑒……
浙江林業“書寫”的眾多“領先”和“獨創”,讓我們有太多的理由為之擊節讚歎。畢竟,浙江是個國土麵積不大的省份,但創新的“基因”卻由小變大、由大變強,並折射出令人驚羨的激越光芒。
“以占全國2.18%的林地麵積創造了占全國11.15%的林業總產值”,類似這樣的數據告訴我們,沒有什麼不可能,隻要掙脫思維的束縛,就有奮進的力量。
價值滌蕩,尋找共同發力點
思路決定出路,思想創造價值。
可能沒有哪個地方像浙江省那樣,有那麼多的地方主政者以富有哲理的林業口號“號令”一方。或許這正是浙江林業為什麼會獲得多個第一的緣由。
“造綠就是造福、增綠就是增富”,這句話出自紹興市市委常委、紹興縣委書記何加順之口。有人詮釋說,這種造福增富的理念,最易讓百姓接受,最能撩動人的神經。
“綠化是城鄉唯一有生命的基礎設施,綠化的投入是回報率最高的投入。”原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的這句名言,可以解讀為“既然是最高回報,說明投入多大的力量和資金都不為過”。這與寧波市北侖區區長華偉提出的“像抓工業經濟、抓招商引資一樣抓綠化”的理念,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杭州市餘杭區委書記徐立毅提出“綠化就是‘種’景觀的美化工程、‘種’環境的健康工程、‘種’搖錢樹的綜合效益工程”的理念,溫嶺市委書記周先苗倡導的“綠化就是文化、造林就是造福、增綠就是增收”的理念,海鹽縣委副書記姚沈良提出的“建綠就是建民生、增綠就是增經濟、添綠就是添文化”的工作理念,湖州市南潯區區長吳繼平倡導樹立的“植樹造林就是傳承文明,改善生態就是改善民生,經營綠色就是經營優勢”理念,都影響帶動了一方。
無疑,領導的重視就是號令,就會激發創新的活力。
省委書記趙洪祝在省委十二次全會上形象地說道,除了床上不能種樹外,其它地方都可以種樹;
“種樹就是種黃金、種人民幣,種樹就是種發展、種環境,種樹就是種健康、種民心,種樹也是種文化、種曆史。”省長夏寶龍曾這樣說。
以開放意識強而聞名的浙江省林業廳廳長樓國華說,高位的重視如春風化雨,促進林業發展的風起雲湧。實際上,樓國華從2007年5月上任以來,就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傳播生態文化上,隻要有機會,他就會強調林業和綠化的重要性。
有人評價說,樓廳長的遊說很獨特,讓人印象深刻,聞者深受啟發,能使人很快行動。他曾說,“樹”這個字本身就是“種樹是對”的意思,你看“樹”字的左偏旁是木,就是“種樹”的意思,而右偏旁是“對”字。中國文字多是象形字,說明中國古人就一直延續著這一理念。他還說過,古樹最是文明的象征,你看許多朝代和城市變遷了,但古樹還留存並記錄著曆史。所以,我們種樹就是種曆史、種文化。聽者往往頓感自己種樹的行為是偉大的。所以,願意種樹而且會大力倡導種樹。
從上至下的社會價值滌蕩,將社會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林業場。
於是,浙江省出現了全國少見的高層領導頻頻出席各種林業活動的場麵。關注森林組委會每驗收一個省級森林城市,都有省人大或省政協領導帶隊。省生態文化協會近年來組織的10餘項活動均可見到省政府、人大或政協的領導的身影。
林業在浙江省的地位、分量由此可見一斑。
旋轉舞台,沉澱綠色的財富
熟悉浙江曆史的人都知道,改革開放後,浙江之所以從經濟總量位居全國中遊的省份一躍成為經濟處於前列的經濟大省,就在於他們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浙江率先湧現了全國第一批個體工商戶、第一批私營企業、第一批專業市場……其中,市場的興起是浙江創造奇跡的密鑰之一。
今天的浙江林業傳承了這種基因,通過建立市場,把浙江的產品、浙江林業的聲名以及開放的思維傳播了出去。
樓國華廳長任職前曾任義烏市委書記,聞名世界的義烏小商品城在他任職期間,品質得到大幅提升,形成了吸引全國各地20萬經商大軍、常駐外商上萬人的盛景。進了林家門,樓國華也立誌建立林業大市場。
近年來,浙江省通過林業體製機製創新,聚攏資金、技術、人才,激活人口、土地等資源要素,激發林業發展活力。據統計,2011年浙江省林業產業總產值為3154.8億元,較上年度增加1190.7億元,激增37.7%;今年林業產業產值預計仍將有較大幅度提升,將達3500億元左右。
“大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林產品的繁榮,也呼喚著“大市場”的建立。
近年來,浙江省著力搭建市場營銷平台,連續舉辦了4屆中國義烏國際森林產品博覽會、3屆國家級和5屆省級森林旅遊節、8屆中國(蕭山)花木節、11屆中國(金華)苗交會、1屆中國(長興)花木大會、4次筍竹產品省外推介會等活動,通過節慶展會等活動的舉辦,促進了以市場需求組織林業生產格局的形成。
一旦輻射全國的市場與林業生產結合起來,就會產生巨大的生命力,並成為助推浙江林業深層次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
再次出發,提質增量奏響新樂章
實現林業“雙增”的剛性目標,是中國林業發展最緊迫的任務,浙江林業該如何走?
2011年10月,浙江省政府啟動實施“森林浙江行動”,標誌著浙江選擇以綠色包容性的增長方式,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浙江省 “七山一水兩分田”的省情,決定了浙江林業發展的重點在山區。但經過全省滅荒、綠化浙江的大規模建設,山上已 “無地可綠”,林業發展的潛力隻能轉移到平原。
2011年3月,一場新的戰役打響,浙江省將“擴麵增綠”的重點鎖定在平原地區,啟動了“1818工程”——到2015年在平原新造林180萬畝,使平原地區的森林覆蓋率從原來的14.8%提升到18%。
平原地區擴麵增綠不是件易事,人多地少、造林難度大、成本高。但浙江省的經濟發展現實也到了平原地區該大力提升生態環境的曆史節點。
浙江作為“長三角”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工業化後期發展階段,正在向高收入經濟體水平過渡。但以往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也導致空氣汙染、水質下降、氣溫升高和城市熱島效應等一係列環境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無疑,林業承擔重要責任。
在省長的主導下,“1818工程”強力推進。工程實施兩年半,全省已造林110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2.5個百分點。平原大地已初顯綠色蔥蔥、生機勃勃的景象。
在量的增長點突飛猛進的同時,質的飛躍更令人欣慰,浙江林業“雙增”將質與量的統一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難看出,浙江省的“提質”之路是如此的堅定有力。
實施森林撫育工程。浙江省森林資源豐富但總體質量不高,喬木林平均每公頃蓄積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61.5%。怎麼提“質”?浙江省整合3.99億元資金大力實施森林撫育,促進“大樹”形成。兩年來的大幅度投入取得突出成效,森林蓄積量連年大幅度增長。
根據監測,浙江省森林總蓄積量從2010年以來每年增加1200萬立方米。而且有效地消除了火災、病害的隱患,促進了森林健康,提高了碳儲量。
開展千萬珍貴樹木發展行動。珍貴木材是經濟社會發展和市場特需的戰略資源,在浙江呈現出利用範圍廣、資源消耗大、進口費用高等特點,為提升山林綠化、彩化、珍貴化,為子孫後代留下更大一筆財富,省林業廳2008年啟動“浙江省千萬珍貴樹木發展行動”,之後連續3年累計向全省11個市64個縣(市、區)贈送南方紅豆杉、浙江楠、浙江樟、紅豆樹等20餘種優質珍貴樹木容器苗1113萬株,營造珍貴樹木林14萬畝。今年又啟動了“全省珍貴樹種進萬村行動”,用4年時間,在全省2萬個以上的行政村種植珍貴樹種2000萬株以上,加快推進林業經濟轉型升級。
梳理浙江林業發展的態勢,能夠探尋其開放進取的內在邏輯,那就是不斷尋找新的突破口,不斷拓展發展新的空間,不斷創新發展模式。或許這種解放思想、敢於創新的精神,就是浙江林業實力、活力、競爭力爆發的謎底。
作為市場經濟先發之地,曆史再次賦予了浙江率先探路的使命。而浙江務林人當仁不讓、不負眾望,在邁向現代林業的曆史進程中,勇於擔當、大膽實踐,走在了改革創新、科學轉型的前沿。
浙江氣魄,為什麼會雲集如此多的第一
第一、領先、前列……
這些令人矚目、飽含著讓人敬意的並不普通的詞彙,卻在浙江不同層麵的采訪中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提及,成為讓記者難忘的高頻詞。
浙江省是全國第一個成立省級生態文化協會的省份;
浙江省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的城市數量全國第一;
浙江在全省實現了林業法律援助全覆蓋,成為全國“唯一”;
浙江省是全國第一個實現林農“零稅負”的省份;
全國首個地級市碳基金專項在浙江溫州設立;
浙江省森林覆蓋率達60.58%,名列全國前茅;全省林業社會總產值、林業產業總產值均位居全國前列;
浙江省是全國聞名的竹業大省、木業大省、花木大省、森林食品大省、森林旅遊大省……
浙江省林改工作全國領先,圍繞“資本進山”、“風險防控”、“數字管理”、“服務林農”等內容深化改革,被國家林業局譽為“浙江經驗”……
林林總總,不勝枚舉,但可以看出,不論是生態、產業、文化三大體係建設,還是改革、民生、低碳等領域,浙江均有出色的答卷。
宏觀層麵好戲連台,各地“微觀”的獨創更是精彩不斷。
始於2008年、以生態環境建設為主體的安吉“美麗鄉村”實踐,打造了中國式新農村建設的國家標準。
臨安首創的毛竹林礱糠覆蓋技術,形成的產業衝擊,可使竹林產值提高10倍以上,畝產值可達萬元以上。這項技術在全省的推廣運用,每年產生19億元的增值財富。
麗水以林權IC卡的創新和“把活樹變成了活錢、把葉子變成了票子、把青山變成了銀行”的林權抵押貸款“麗水模式”,走向了全國。
杭州市在國內首創市縣聯動森林資源監測技術,為國家開展森林資源“一體化”監測提供了借鑒……
浙江林業“書寫”的眾多“領先”和“獨創”,讓我們有太多的理由為之擊節讚歎。畢竟,浙江是個國土麵積不大的省份,但創新的“基因”卻由小變大、由大變強,並折射出令人驚羨的激越光芒。
“以占全國2.18%的林地麵積創造了占全國11.15%的林業總產值”,類似這樣的數據告訴我們,沒有什麼不可能,隻要掙脫思維的束縛,就有奮進的力量。
價值滌蕩,尋找共同發力點
思路決定出路,思想創造價值。
可能沒有哪個地方像浙江省那樣,有那麼多的地方主政者以富有哲理的林業口號“號令”一方。或許這正是浙江林業為什麼會獲得多個第一的緣由。
“造綠就是造福、增綠就是增富”,這句話出自紹興市市委常委、紹興縣委書記何加順之口。有人詮釋說,這種造福增富的理念,最易讓百姓接受,最能撩動人的神經。
“綠化是城鄉唯一有生命的基礎設施,綠化的投入是回報率最高的投入。”原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的這句名言,可以解讀為“既然是最高回報,說明投入多大的力量和資金都不為過”。這與寧波市北侖區區長華偉提出的“像抓工業經濟、抓招商引資一樣抓綠化”的理念,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杭州市餘杭區委書記徐立毅提出“綠化就是‘種’景觀的美化工程、‘種’環境的健康工程、‘種’搖錢樹的綜合效益工程”的理念,溫嶺市委書記周先苗倡導的“綠化就是文化、造林就是造福、增綠就是增收”的理念,海鹽縣委副書記姚沈良提出的“建綠就是建民生、增綠就是增經濟、添綠就是添文化”的工作理念,湖州市南潯區區長吳繼平倡導樹立的“植樹造林就是傳承文明,改善生態就是改善民生,經營綠色就是經營優勢”理念,都影響帶動了一方。
無疑,領導的重視就是號令,就會激發創新的活力。
省委書記趙洪祝在省委十二次全會上形象地說道,除了床上不能種樹外,其它地方都可以種樹;
“種樹就是種黃金、種人民幣,種樹就是種發展、種環境,種樹就是種健康、種民心,種樹也是種文化、種曆史。”省長夏寶龍曾這樣說。
以開放意識強而聞名的浙江省林業廳廳長樓國華說,高位的重視如春風化雨,促進林業發展的風起雲湧。實際上,樓國華從2007年5月上任以來,就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傳播生態文化上,隻要有機會,他就會強調林業和綠化的重要性。
有人評價說,樓廳長的遊說很獨特,讓人印象深刻,聞者深受啟發,能使人很快行動。他曾說,“樹”這個字本身就是“種樹是對”的意思,你看“樹”字的左偏旁是木,就是“種樹”的意思,而右偏旁是“對”字。中國文字多是象形字,說明中國古人就一直延續著這一理念。他還說過,古樹最是文明的象征,你看許多朝代和城市變遷了,但古樹還留存並記錄著曆史。所以,我們種樹就是種曆史、種文化。聽者往往頓感自己種樹的行為是偉大的。所以,願意種樹而且會大力倡導種樹。
從上至下的社會價值滌蕩,將社會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林業場。
於是,浙江省出現了全國少見的高層領導頻頻出席各種林業活動的場麵。關注森林組委會每驗收一個省級森林城市,都有省人大或省政協領導帶隊。省生態文化協會近年來組織的10餘項活動均可見到省政府、人大或政協的領導的身影。
林業在浙江省的地位、分量由此可見一斑。
旋轉舞台,沉澱綠色的財富
熟悉浙江曆史的人都知道,改革開放後,浙江之所以從經濟總量位居全國中遊的省份一躍成為經濟處於前列的經濟大省,就在於他們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浙江率先湧現了全國第一批個體工商戶、第一批私營企業、第一批專業市場……其中,市場的興起是浙江創造奇跡的密鑰之一。
今天的浙江林業傳承了這種基因,通過建立市場,把浙江的產品、浙江林業的聲名以及開放的思維傳播了出去。
樓國華廳長任職前曾任義烏市委書記,聞名世界的義烏小商品城在他任職期間,品質得到大幅提升,形成了吸引全國各地20萬經商大軍、常駐外商上萬人的盛景。進了林家門,樓國華也立誌建立林業大市場。
近年來,浙江省通過林業體製機製創新,聚攏資金、技術、人才,激活人口、土地等資源要素,激發林業發展活力。據統計,2011年浙江省林業產業總產值為3154.8億元,較上年度增加1190.7億元,激增37.7%;今年林業產業產值預計仍將有較大幅度提升,將達3500億元左右。
“大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林產品的繁榮,也呼喚著“大市場”的建立。
近年來,浙江省著力搭建市場營銷平台,連續舉辦了4屆中國義烏國際森林產品博覽會、3屆國家級和5屆省級森林旅遊節、8屆中國(蕭山)花木節、11屆中國(金華)苗交會、1屆中國(長興)花木大會、4次筍竹產品省外推介會等活動,通過節慶展會等活動的舉辦,促進了以市場需求組織林業生產格局的形成。
一旦輻射全國的市場與林業生產結合起來,就會產生巨大的生命力,並成為助推浙江林業深層次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
再次出發,提質增量奏響新樂章
實現林業“雙增”的剛性目標,是中國林業發展最緊迫的任務,浙江林業該如何走?
2011年10月,浙江省政府啟動實施“森林浙江行動”,標誌著浙江選擇以綠色包容性的增長方式,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浙江省 “七山一水兩分田”的省情,決定了浙江林業發展的重點在山區。但經過全省滅荒、綠化浙江的大規模建設,山上已 “無地可綠”,林業發展的潛力隻能轉移到平原。
2011年3月,一場新的戰役打響,浙江省將“擴麵增綠”的重點鎖定在平原地區,啟動了“1818工程”——到2015年在平原新造林180萬畝,使平原地區的森林覆蓋率從原來的14.8%提升到18%。
平原地區擴麵增綠不是件易事,人多地少、造林難度大、成本高。但浙江省的經濟發展現實也到了平原地區該大力提升生態環境的曆史節點。
浙江作為“長三角”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工業化後期發展階段,正在向高收入經濟體水平過渡。但以往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也導致空氣汙染、水質下降、氣溫升高和城市熱島效應等一係列環境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無疑,林業承擔重要責任。
在省長的主導下,“1818工程”強力推進。工程實施兩年半,全省已造林110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2.5個百分點。平原大地已初顯綠色蔥蔥、生機勃勃的景象。
在量的增長點突飛猛進的同時,質的飛躍更令人欣慰,浙江林業“雙增”將質與量的統一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難看出,浙江省的“提質”之路是如此的堅定有力。
實施森林撫育工程。浙江省森林資源豐富但總體質量不高,喬木林平均每公頃蓄積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61.5%。怎麼提“質”?浙江省整合3.99億元資金大力實施森林撫育,促進“大樹”形成。兩年來的大幅度投入取得突出成效,森林蓄積量連年大幅度增長。
根據監測,浙江省森林總蓄積量從2010年以來每年增加1200萬立方米。而且有效地消除了火災、病害的隱患,促進了森林健康,提高了碳儲量。
開展千萬珍貴樹木發展行動。珍貴木材是經濟社會發展和市場特需的戰略資源,在浙江呈現出利用範圍廣、資源消耗大、進口費用高等特點,為提升山林綠化、彩化、珍貴化,為子孫後代留下更大一筆財富,省林業廳2008年啟動“浙江省千萬珍貴樹木發展行動”,之後連續3年累計向全省11個市64個縣(市、區)贈送南方紅豆杉、浙江楠、浙江樟、紅豆樹等20餘種優質珍貴樹木容器苗1113萬株,營造珍貴樹木林14萬畝。今年又啟動了“全省珍貴樹種進萬村行動”,用4年時間,在全省2萬個以上的行政村種植珍貴樹種2000萬株以上,加快推進林業經濟轉型升級。
梳理浙江林業發展的態勢,能夠探尋其開放進取的內在邏輯,那就是不斷尋找新的突破口,不斷拓展發展新的空間,不斷創新發展模式。或許這種解放思想、敢於創新的精神,就是浙江林業實力、活力、競爭力爆發的謎底。
上一篇:林下經濟換來宣州“三增”[ 10-09 ]
下一篇:四大因素推動我國上馬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 1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