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林業信息>詳細內容

林業信息

江蘇省徐州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紀實

來源:不詳 作者:國家林業局政府網 發布時間:2012年09月19日 閱讀: 字體:【】 【
中國綠色時報9月18日報道(記者  盧慧穎  康勇軍) 這是一片被綠色浸潤的土地。車行路上,滿目都是濃濃的綠意,空氣中彌漫著自然的芬芳。
  這是一座藏匿在森林中的城市。青山綠水交相輝映,仿佛一幅充滿勃勃生機的生態畫卷。
  這裏就是“和風徐來地,山水宜居州”——江蘇省徐州市。
  “自古彭城列九州”。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2600多年建城史的徐州飽經戰亂以及洪水等自然災害的洗禮。大小千餘次戰爭、60多次黃河決口讓這座曆史名城曾經滿目瘡痍。醫治“創傷”,修複生態環境是重現徐州城市生機的必由之路,更是提升徐州人民生活質量的必然選擇。
  在一場場植綠、護綠的衝鋒中,幾代徐州人創造了一項又一項奇跡,更用這飽含生命色彩的濃綠撰寫著滄桑彭城的綠色成長日記。
  還綠於民,撰寫城市發展“日記”
  日前,在內蒙古呼倫貝爾舉行的第九屆中國城市森林論壇上,徐州市被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正式命名為“國家森林城市”。誰能想到,昔日的徐州曾是一個森林覆蓋率不足1%、市區9條主要道路僅有樹木1200餘株的不毛之地。
  如今的雲龍山是徐州首屈一指的生態園林景區,可在解放前,這裏卻是岩石裸露、寸草不生。1952年,毛澤東主席站在雲龍山上,發出了“綠化荒山”的號召……自那時起,一場持續了半個世紀之久的荒山造林運動在徐州34萬畝宜林荒山上此起彼伏。
  2009年對於徐州人來說意義非凡。這一年,徐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重大決策。3年,徐州用了短短3年時間甩掉了曆史“包袱”,開辟了生態宜居城市的綠色空間。從“滿目荒山”到“森林城市”,徐州的跨越步伐邁得大而堅實。
  下麵一組綠色數字,印證了徐州“創森”的堅實步履。“創森”3年來,徐州市植樹造林35681公頃,城區新增綠地3084公頃,全市森林覆蓋率高達31.3%,高出江蘇省平均值近10個百分點。為了更好地還綠於民,打造宜居宜業的生態城市,徐州市麵向荒山發起攻堅戰,祭起了“進軍荒山”的大旗。徐州市先後投資近6億元,綠化荒山9.2萬畝,荒山造林成活率高達90%以上,在全國樹立了“石頭縫裏繡森林”的成功典範。
  在去往徐州呂梁山的路上,翠綠的山頭隱約可見裸露的山石,這裏是徐州“進軍荒山”的主戰場之一,更是這項浩大工程諸多成果集聚地之一。據徐州市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徐州每畝荒山綠化投入就高達6000元-8000元,26個綠化樹種成活率均在90%以上。站在山上遠眺,綠色盡染層巒,很難想象,昔日這裏是一座不折不扣的“石頭山”。
  徐州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有著極其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在徐州城厚重的曆史“日記”中,這場耗費幾代人心血的荒山造林運動或許不是最富標誌性的一段曆史,但卻絕對是最得民心的一段曆史。幾十年來,從“窮山惡水”到“青山綠水”,徐州用一座座山頭的複綠,記錄著城市成長的點滴,用一支支飽蘸生命顏色的彩筆,精心塗抹徐州城明天的綠色輪廓,用一個個紮實敦厚的“綠”字,撰寫著這座城市的綠色成長日記。
  生態惠民,打造現代城市“綠肺”
  “這不僅是一項生態工程,更是一項民生工程。盡管徐州已經榮膺‘國家森林城市’,但這遠遠不夠,我們始終致力打造一個更高層次的國家森林城市,做到森林生態係統、森林文化、林業綜合效益的全麵提升,打造一個更好的惠及徐州人民的生態民生工程。”在接受《中國綠色時報》記者采訪時,徐州市農委主任陳建領始終這樣定位徐州的荒山綠化工程。
  記者了解到,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過程中,徐州市的城鄉綠化水平的大幅提升,促進了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統計數據顯示,徐州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已經連續兩年達到335天,年降水量穩定在1100毫米,功能區三類水體占比達64%。
  除了提升城鄉的綠化水平外,徐州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進程中,還唱響了“修、顯、建”三部曲,打造出“山、水、路、田”四大生態防護屏障,大手筆構築城市森林體係,拓展城市“綠肺”。
  徐州是華東地區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之一,曆史上依資源而興、靠資源發展,然而以犧牲生態為代價的發展也成為徐州難以磨滅的灰色記憶。長年的能源開采和工業生產,給徐州留下了麵廣量大的采煤塌陷地、工礦廢棄地和采石宕口,這些既是沉重的生態包袱,也是極具潛力的綠色發展資源。開展塌陷地治理,實施宕口修複,構建生態屏障,改變徐州灰色形象,建設綠色宜居城市,讓子孫後代共享生態之福是徐州市委、市政府矢誌不渝的追求。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了徹底改觀城市相形麵貌,以人為本、大刀闊斧地構築城市森林,徐州市大力實施顯山露水、精品園林、空間梳理等生態工程,對市區72座山巒、3條河流、7個湖泊全麵實施綠化再造。同時,高標準推進生態修複治理,3年複墾治理采煤塌陷地4.48萬畝,完成宕口植綠2.5萬畝,把沉重的曆史包袱變成了寶貴的綠色空間。
  從“灰”到“綠”,徐州市靚麗轉身後,讓一座地地道道的北方城市處處盡顯南國風采。“下一步我們還將對黃河古道進行‘二次開發’,要努力把故黃河變成徐州的一條項鏈,打造出生態亮點工程。同時還要加速京滬鐵路綠色走廊建設,持續推進精品園林建設,優化精品園林布局,打造一個更好層次的國家森林城市。”徐州市農委陳建領主任向《中國綠色時報》記者介紹了徐州下一步的工作方向,記者知道,陳主任輕描淡寫的幾句話背後,有著幾代徐州人播綠荒山的成功積澱,更有著徐州800多萬人口的口碑相傳。
  民生林業,林產工業為綠城注入活力
  在采訪中,陳建領主任的一句話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天看不見村莊,晚上看不到燈光”。這句看似不符合邏輯的話語卻是徐州綠色村鎮的真實寫照。近年來,徐州堅持城鄉一體,把城市森林融入美好城鄉建設實踐,實現了改善農村生態、發展農村林業、致富農村百姓“一舉三得”。
  通過開展鎮區綠化“百日會戰”,徐州市累計投入資金8.6億元,新增綠地1330公頃,建成市級綠化示範鎮25個;大力推進村莊淨化、綠化、硬化、亮化、美化,3年新增村莊綠地林地1157公頃,創建省級村莊綠化示範村156個。徐州同時密織農田林網、水係林網、道路林網三大林網,傾力打造出林村掩映、林水交融、林路相依的生態風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細細品讀徐州人的“生態理念”就會發現,生態環境是徐州人刻意營造的發展平台。在平台之後,是“林業生態文化”的強力支撐,在平台之上,舞動的則是蓬勃的“林業生態經濟”。
  2011年,徐州市實現林業總產值336億元,以板材加工、優質林果、銀杏產業、森林旅遊為主導的四大林業產業,大力延伸林業產業鏈條,有力地提升了林業產業競爭力。“在別的地方樹越砍越少,可在我們徐州,樹是越砍越多的。”徐州市富祥(美林森)木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殿營如是說。徐州森林資源的增長催生了板材加工業的發展,而板材業的發展壯大不僅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更激發了農民植綠、護綠的熱情,促使邳州板材業朝向循環經濟發展。
  林產工業的興起,還有效帶動了徐州市大沙河、故黃河、大運河、新沂河等沿線生態產業帶的發展,2011年末,楊樹速生豐產林基地達110萬畝,優質林果基地111.9萬畝、產量110多萬噸,幹果基地32萬畝、產量6000多噸,花卉苗木基地30萬畝。徐州濃縮果汁、水果罐頭加工業初具規模,全市果品加工企業上百家,其中落葉水果罐頭產量占全國三1/3、出口占全國一半左右。2011年,全市森林旅遊收入達3.51億元,直接帶到其他產業產值51.75億元,成為徐州市旅遊經濟的重要增長極。
  記者的車行駛在徐州市銅山縣境內26公裏的黃河故道邊,筆直的道路兩邊是茂密的樹林,據徐州市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道路兩邊30米-50米的範圍內,就摘植了30多種喬木、灌木、經濟林樹種,未來還要將林木栽植範圍延伸至130米-150米。通過車窗記者看到,農民依托森林資源,積極發展起林下養殖、林間魚塘等林下經濟,徐州國家森林城市的創建不僅提升了生態品質,更為農民致富開辟了一條陽光大道。
  生態修複、還綠於民是幾代徐州人的綠色信念,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是這一代徐州人的綠色宣言,以綠色筆觸書寫城市曆史更是徐州人發展的未來走向。徐州在國家森林城市的起點上,再度發力,在古彭大地上演繹著沒有終曲的綠色故事,以綠色的名義迸發激情,蓄勢昂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