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信息
雲南 建設橋頭堡開放促發展
審大勢,抓機遇,大開放助推“三個發展”
鬥轉星移, 十年回望,七彩雲南站在了新的曆史起點上,該如何邁步?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打開世界地圖,雲南有4061公裏的邊境線,與東南亞、南亞國家地緣相鄰、民族相親、文化相通,是我國連接亞洲、歐洲、非洲三大洲,溝通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三大洋最便捷的國際大通道。回顧曆史,2000多年前的“南方絲綢之路”,中國近現代曆史上的“第一條國際鐵路”、“第一個內陸海關”以及“抗戰大後方”的地位,無不彰顯雲南的獨特區位優勢。
胡錦濤總書記強調,雲南要牢牢抓住國家加大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力度和支持雲南省加快建設麵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寶貴機遇。2011年5月,國務院支持雲南加快建設橋頭堡的意見出台,給出了雲南的“五大定位”。
“我國麵向西南開放”的範圍可以概括為“一洋四區”:“一洋”是印度洋,“四區”是指南亞地區、東南亞地區、西亞地區和非洲東部印度洋沿岸國家。這一區域涵蓋了50多個國家,近30億人口,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區域內雙邊、多邊區域合作勢頭強勁,合作發展的潛力巨大。
這是全麵審視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的決策——經過10年西部大開發的積澱,進入“以大開放促大開發”的階段,西部地區實施“走出去”戰略最為便捷的通道,就在雲南。
好風憑借力。2011年底召開的省第九次黨代會以宏大的氣魄謀篇布局,以橋頭堡建設為“總抓手”,提出雲南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三個發展”,報告明確說明:雲南的發展關鍵在跨越,重點在加快。
雲南省委書記秦光榮指出:雲南要為我國打通一條西向貿易通道,要為擴大與東南亞、南亞國家友好合作開辟新的天地,要為西部大開發拓展新的空間,要為推動邊疆民族地區繁榮穩定提供新的動力。
雲南省第九次黨代會召開不滿一年,新一屆省委做出了一係列重大決策部署,推進的重點工作竟有20項之多!抗大旱保民生,加快橋頭堡建設,打響園區經濟、縣域經濟和民營經濟“三大戰役”,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實施工業跨越發展行動計劃,加快水利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城鎮上山、農民進城”,打好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民族團結示範區”建設,推進“十大曆史文化旅遊項目”建設,開展“四群”教育、實行幹部直接聯係群眾製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等等新部署,勾勒出一條符合雲南實際的跨越發展路子。
增信心,強舉措,科學發展謀跨越
雲南省牢牢把握“加快發展、統籌兼顧、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精髓,科學發展的決心更堅定,舉措更有力,製度、保障更完善,走出一條邊疆民族地區的跨越之路。
產業不強是雲南的“軟肋”,是製約雲南跨越的“瓶頸”。雲南調優一產、調強二產、調快三產:力推發展高原特色農業,擦亮“豐富多樣、生態環保、安全優質、四季飄香”四張名片;打響園區經濟、民營經濟和縣域經濟發展“三大戰役”,全力打造滇中產業新區,“八資並舉”破解“錢從哪裏來”的難題;持續推動旅遊業“二次創業”,“十大曆史文化旅遊項目”推出,建成後將提供近7萬個就業崗位,預計年總產出390億元。
近年來,雲南省加快“工業強省”的步伐,通過重大項目帶動計劃、創新型雲南行動和中小企業成長計劃,力爭全省工業增加值、銷售收入、利稅3年倍增。
雲南的跨越是一次“綠色起跳”——治理湖泊汙染,保護生物多樣性,在縣城配套環保汙水、垃圾處理場設施,節能減排等一係列“七彩雲南保護行動計劃”的舉措頗有成效。
雲南科學發展的政策保障更趨完備。針對94%的國土麵積是山地的省情,“保護壩區農田,推進城鎮上山,工業上山,農民進城” ,擴大發展的空間;建設“森林雲南”,力爭“十二五”時期全省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5%,夯實可持續發展基礎;大力吸引央企、民企和外企“三企入滇”,非公有製經濟迎來蓬勃發展的春天,從而強化發展動力。
跨越發展,必須走活幹部這盤棋。雲南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群眾利益、群眾工作“四群”教育,建立起幹部直接聯係群眾製度。與此同時製定出台了《年輕幹部培養選拔計劃》等8個政策文件,計劃用3年時間實施“百千萬工程”,加快造就一支精幹高效、富有創造力的幹部隊伍。
跨越發展,需要偉大的精神來凝聚力量。高原孕育“高遠、開放、包容”的情懷;大山彰顯“堅定、擔當、務實”的品質。高原情懷、大山品質,正是雲南精神的核心。一年多來,黨員領導幹部的楷模楊善洲、基層宣傳幹部的榜樣鄭坰靖、農民工局長陳家順、“當代愚公”陸良八老等人物事跡廣為傳頌,踐行雲南精神在雲嶺大地蔚然成風。
盡管當前麵臨國內外諸多不確定因素的挑戰,雲南省不動搖不觀望不畏難,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確定的目標不變。為此,全省力保重點領域投資和重大項目建設,千方百計招商引資,決戰三季度,衝刺四季度,爭取全麵完成今年目標任務。
謀民利,解民憂,富民優先建小康
“興邊先富民,強滇先富民,富省先富民”,是雲南跨越之路的旨歸。
雲南自古就是一個“無災不成年”的省份,是全國受自然災害影響最嚴重的省份之一。
雲南省是全國扶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到2011年底,全省有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73個,數量居全國第一;按照國家新定的扶貧標準,全省還有1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居全國第三。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雲南必須跨過扶貧攻堅這道“坎”。
7月20日,迎著淅瀝的小雨,踏著泥濘的山路,省長李紀恒不顧舟車勞頓,行程六七個小時,來到麗江市寧蒗縣“6·24”地震災區看望受災群眾,召開重建現場會。雲南省決定投資8億元,把寧蒗災區建成生態文明、民族團結、和諧幸福的新家園。
“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雲南省以強有力的決策部署動真情、出實招,加快發展增加群眾收入,財政傾斜強化公共服務。
雲南省第九次黨代會劃定了“硬杠杠”,即到2016年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兩個倍增”。雲南省連續實施了兩輪“興邊富民”工程,累計投入資金342億元,辦了60件惠民實事。2011年又啟動“興邊富民”工程“十二五”行動,計劃投入資金809億元。“十一五”時期,雲南省財政支出的七成左右都投向民生。今年,僅教育投入一項,雲南全省將超過760億元。
雲南省把烏蒙山區、石漠化地區、滇西邊境山區、藏區四個連片特困地區作為主戰場,推進產業連片發展、基礎設施連片建設、村落連片整治。到2015年,雲南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要高於全省平均水平,貧困人口減少一半,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現象。在當今雲南大山深處的皺褶裏,富裕的種子正在萌發。
麵對自然災害頻發,雲南省級財政統籌安排資金約160億元,從2008年起推行防災減災十大能力建設。從2010年起,全省每年又安排10億元實施地質災害防治“十大措施”,為“幸福雲南”築牢安全屏障。
在雲南不謀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謀全局。雲南省“一族一策、一山一策、一族幾策”扶持民族地區發展,長期以來形成了民族工作的“雲南現象”。今年5月又決定建設“民族團結進步邊境繁榮穩定示範區”:在民族經濟發展、民生改善保障、民族文化繁榮、民族關係和諧等10個方麵發揮示範作用。
憶往昔,雲南人傑地靈群星薈萃,敢為人先創造出近現代史上的輝煌;
看今朝,雲嶺兒女以恢弘“高原情懷、大山品質”的雲南精神,勇往直前爭跨越;
待明日,雲嶺大地必將與全國同步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在民族複興的史詩裏寫下壯美篇章!(記者 張帆 徐元鋒 胡洪江)
鬥轉星移, 十年回望,七彩雲南站在了新的曆史起點上,該如何邁步?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打開世界地圖,雲南有4061公裏的邊境線,與東南亞、南亞國家地緣相鄰、民族相親、文化相通,是我國連接亞洲、歐洲、非洲三大洲,溝通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三大洋最便捷的國際大通道。回顧曆史,2000多年前的“南方絲綢之路”,中國近現代曆史上的“第一條國際鐵路”、“第一個內陸海關”以及“抗戰大後方”的地位,無不彰顯雲南的獨特區位優勢。
胡錦濤總書記強調,雲南要牢牢抓住國家加大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力度和支持雲南省加快建設麵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寶貴機遇。2011年5月,國務院支持雲南加快建設橋頭堡的意見出台,給出了雲南的“五大定位”。
“我國麵向西南開放”的範圍可以概括為“一洋四區”:“一洋”是印度洋,“四區”是指南亞地區、東南亞地區、西亞地區和非洲東部印度洋沿岸國家。這一區域涵蓋了50多個國家,近30億人口,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區域內雙邊、多邊區域合作勢頭強勁,合作發展的潛力巨大。
這是全麵審視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的決策——經過10年西部大開發的積澱,進入“以大開放促大開發”的階段,西部地區實施“走出去”戰略最為便捷的通道,就在雲南。
好風憑借力。2011年底召開的省第九次黨代會以宏大的氣魄謀篇布局,以橋頭堡建設為“總抓手”,提出雲南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三個發展”,報告明確說明:雲南的發展關鍵在跨越,重點在加快。
雲南省委書記秦光榮指出:雲南要為我國打通一條西向貿易通道,要為擴大與東南亞、南亞國家友好合作開辟新的天地,要為西部大開發拓展新的空間,要為推動邊疆民族地區繁榮穩定提供新的動力。
雲南省第九次黨代會召開不滿一年,新一屆省委做出了一係列重大決策部署,推進的重點工作竟有20項之多!抗大旱保民生,加快橋頭堡建設,打響園區經濟、縣域經濟和民營經濟“三大戰役”,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實施工業跨越發展行動計劃,加快水利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城鎮上山、農民進城”,打好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民族團結示範區”建設,推進“十大曆史文化旅遊項目”建設,開展“四群”教育、實行幹部直接聯係群眾製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等等新部署,勾勒出一條符合雲南實際的跨越發展路子。
增信心,強舉措,科學發展謀跨越
雲南省牢牢把握“加快發展、統籌兼顧、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精髓,科學發展的決心更堅定,舉措更有力,製度、保障更完善,走出一條邊疆民族地區的跨越之路。
產業不強是雲南的“軟肋”,是製約雲南跨越的“瓶頸”。雲南調優一產、調強二產、調快三產:力推發展高原特色農業,擦亮“豐富多樣、生態環保、安全優質、四季飄香”四張名片;打響園區經濟、民營經濟和縣域經濟發展“三大戰役”,全力打造滇中產業新區,“八資並舉”破解“錢從哪裏來”的難題;持續推動旅遊業“二次創業”,“十大曆史文化旅遊項目”推出,建成後將提供近7萬個就業崗位,預計年總產出390億元。
近年來,雲南省加快“工業強省”的步伐,通過重大項目帶動計劃、創新型雲南行動和中小企業成長計劃,力爭全省工業增加值、銷售收入、利稅3年倍增。
雲南的跨越是一次“綠色起跳”——治理湖泊汙染,保護生物多樣性,在縣城配套環保汙水、垃圾處理場設施,節能減排等一係列“七彩雲南保護行動計劃”的舉措頗有成效。
雲南科學發展的政策保障更趨完備。針對94%的國土麵積是山地的省情,“保護壩區農田,推進城鎮上山,工業上山,農民進城” ,擴大發展的空間;建設“森林雲南”,力爭“十二五”時期全省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5%,夯實可持續發展基礎;大力吸引央企、民企和外企“三企入滇”,非公有製經濟迎來蓬勃發展的春天,從而強化發展動力。
跨越發展,必須走活幹部這盤棋。雲南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群眾利益、群眾工作“四群”教育,建立起幹部直接聯係群眾製度。與此同時製定出台了《年輕幹部培養選拔計劃》等8個政策文件,計劃用3年時間實施“百千萬工程”,加快造就一支精幹高效、富有創造力的幹部隊伍。
跨越發展,需要偉大的精神來凝聚力量。高原孕育“高遠、開放、包容”的情懷;大山彰顯“堅定、擔當、務實”的品質。高原情懷、大山品質,正是雲南精神的核心。一年多來,黨員領導幹部的楷模楊善洲、基層宣傳幹部的榜樣鄭坰靖、農民工局長陳家順、“當代愚公”陸良八老等人物事跡廣為傳頌,踐行雲南精神在雲嶺大地蔚然成風。
盡管當前麵臨國內外諸多不確定因素的挑戰,雲南省不動搖不觀望不畏難,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確定的目標不變。為此,全省力保重點領域投資和重大項目建設,千方百計招商引資,決戰三季度,衝刺四季度,爭取全麵完成今年目標任務。
謀民利,解民憂,富民優先建小康
“興邊先富民,強滇先富民,富省先富民”,是雲南跨越之路的旨歸。
雲南自古就是一個“無災不成年”的省份,是全國受自然災害影響最嚴重的省份之一。
雲南省是全國扶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到2011年底,全省有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73個,數量居全國第一;按照國家新定的扶貧標準,全省還有1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居全國第三。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雲南必須跨過扶貧攻堅這道“坎”。
7月20日,迎著淅瀝的小雨,踏著泥濘的山路,省長李紀恒不顧舟車勞頓,行程六七個小時,來到麗江市寧蒗縣“6·24”地震災區看望受災群眾,召開重建現場會。雲南省決定投資8億元,把寧蒗災區建成生態文明、民族團結、和諧幸福的新家園。
“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雲南省以強有力的決策部署動真情、出實招,加快發展增加群眾收入,財政傾斜強化公共服務。
雲南省第九次黨代會劃定了“硬杠杠”,即到2016年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兩個倍增”。雲南省連續實施了兩輪“興邊富民”工程,累計投入資金342億元,辦了60件惠民實事。2011年又啟動“興邊富民”工程“十二五”行動,計劃投入資金809億元。“十一五”時期,雲南省財政支出的七成左右都投向民生。今年,僅教育投入一項,雲南全省將超過760億元。
雲南省把烏蒙山區、石漠化地區、滇西邊境山區、藏區四個連片特困地區作為主戰場,推進產業連片發展、基礎設施連片建設、村落連片整治。到2015年,雲南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要高於全省平均水平,貧困人口減少一半,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現象。在當今雲南大山深處的皺褶裏,富裕的種子正在萌發。
麵對自然災害頻發,雲南省級財政統籌安排資金約160億元,從2008年起推行防災減災十大能力建設。從2010年起,全省每年又安排10億元實施地質災害防治“十大措施”,為“幸福雲南”築牢安全屏障。
在雲南不謀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謀全局。雲南省“一族一策、一山一策、一族幾策”扶持民族地區發展,長期以來形成了民族工作的“雲南現象”。今年5月又決定建設“民族團結進步邊境繁榮穩定示範區”:在民族經濟發展、民生改善保障、民族文化繁榮、民族關係和諧等10個方麵發揮示範作用。
憶往昔,雲南人傑地靈群星薈萃,敢為人先創造出近現代史上的輝煌;
看今朝,雲嶺兒女以恢弘“高原情懷、大山品質”的雲南精神,勇往直前爭跨越;
待明日,雲嶺大地必將與全國同步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在民族複興的史詩裏寫下壯美篇章!(記者 張帆 徐元鋒 胡洪江)
上一篇:首屆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節寧夏開幕[ 09-03 ]
下一篇:生態吉縣,綠色隨黃河奔騰綿延[ 09-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