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林業信息>詳細內容

林業信息

福建省泰寧縣林下經濟發展紀實

來源:不詳 作者:國家林業局政府網 發布時間:2012年09月03日 閱讀: 字體:【】 【
中國綠色時報8月31日報道(記者  彭江一) “資源豐富、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濃厚……”這就是有“杉城”之稱的福建省泰寧縣的鮮明特征,一個先後被評為“全國綠化模範縣”、“中國竹筍之鄉”、“中國錐栗之鄉”的縣城。不僅如此,隨著泰寧林下經濟效益的凸顯,林業為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又在續寫下一個輝煌。
  近年來,泰寧充分利用森林資源大縣的優勢,製定優惠政策,按照“示範引導,穩步推進”的原則,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目前,泰寧已科學規劃建設了連片規模千畝以上的林下經濟示範基地,形成了林藥、林菌、林禽、森林旅遊四大模式並進的發展體係。
  林藥模式——野生藤蛻變為“黃金藤”
  泰寧縣土地總麵積230萬畝,林業用地187.6萬畝。豐富的林業資源與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為林下中草藥的生長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2012年,泰寧實施林下套種雷公藤、七葉一枝花、黃精等中草藥1.8萬畝,已實現產值4551萬元。
  雷公藤是中草藥的一種,含有劇毒。泰寧縣野生雷公藤的數量在福建省居首位,且藥效成分含量全國最高。泰寧利用雷公藤廣闊的市場前景和自身優勢,推進林藥模式重點發展,管護雷公藤麵積達5.5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雷公藤藥材基地。
  在踐行林藥模式的過程中,泰寧縣還推行9個鄉(鎮)各建立一個千畝以上的林下種植中藥材示範基地,采取“公司+農戶”的方式,進行種、栽、鋤、收、養多種項目開發。
  不僅如此,泰寧還整合藥材資源,延伸做強生物醫藥產業鏈,逐步形成了種植、加工、銷售、旅遊一體化的生物醫藥產業化體係。
  林菌模式——腐葉中長出“紅山參”
  走進泰寧,除了漫山遍野的綠色,還會看到星星點點的紅色,這就是有“南方紅參”和“紅瑪瑙”美譽的野生紅菇。紅菇風味獨特,營養價值極高,是一種典型的綠色食品,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在泰寧49.7萬畝的重點生態公益林中,闊葉林達17.2萬畝,林下野生紅菇資源十分豐富。為開發野生“紅瑪瑙”,泰寧重點開展林下保護紅菇菌落生境項目,著力抓好紅菇種養基地管護,在大田、梅口等6個鄉,通過封山育林、施農家肥等措施,促進紅菇菌落生長,既充分利用了生態公益林地,又對公益林地的生態環境進行全方位、最大限度的保護,創造了多贏的局麵。
  怎樣合理利用紅菇以使其發揮最大效益?泰寧縣主要以縣食用菌種植協會為主體,采取“協會+農戶”的形式,組織林農劃定紅菇生境保護地達0.72萬畝,投資207萬元,組織推向市場,年產值上千萬元。
  林禽模式——林子裏飛出“金鳳凰”
  林下養雞能帶來多大收益?泰寧給出了年產值8154萬元這樣一個精彩的答案。
  泰寧林下養殖的是當地獨有的金湖烏鳳雞。金湖烏鳳雞在2009年被農業部確認為國家畜禽遺傳保護資源,2011年被列入國家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泰寧重點發揮這一優勢,打造烏鳳雞品牌。在全縣9個鄉(鎮)各建立了一個示範點,扶持引導廣大農民在各種經濟林或用材林下養雞,開發烏鳳雞旅遊特色食品。在林下養雞益處多,雞能吃掉林中的害蟲,糞便還能為林子的生長提供肥料,充分實現了養殖與林地的互惠互利。
  泰寧林下養雞主要以龍頭企業帶動農戶分散養殖為主要形式,成立養殖合作社,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模式進行生產開發,為養殖戶提供“三賒三包”服務,即賒種苗、賒藥品、賒飼料;包技術、包回收、包利潤。目前,全縣林下養殖烏鳳雞1.51萬畝,投資3624萬元,畝養殖量120隻,畝產值5400元,年產值8154萬元。該項目帶動農戶多,作為傳統養殖的變革,涉及麵廣影響大,受惠農戶1.5萬戶、人口6萬人。
  森林旅遊模式——生態遊創出“新天地”
  對於一個山區林業縣而言,林業的發展關乎全縣的經濟命脈。
  泰寧是一個林業用地占全縣土地總麵積81.6%的山區林業大縣,他們依托豐富的資源景觀,進一步挖掘資源潛力,打造森林旅遊這一朝陽產業。
  近年來,泰寧縣緊緊抓住 “旅遊興縣”的戰略,以森林旅行公司為主體,在省級峨嵋峰自然保護區、縣城城郊、主要旅遊公路沿線,建設以度假休閑、林中體驗為主要內容的“森林人家”。全縣共有森林人家65戶,其中峨嵋峰森林人家是福建首批四星級森林人家;梅口鄉水際村是本省旅遊第一村,也是福建森林人家首批掛牌試點,全村共有森林人家42戶;杉城鎮南會村李家坊與白土自然村共有森林人家16戶,是本省首批森林人家建設試點戶,另有清水灣、樂野山莊、白鷺山莊、一品苑山莊等森林人家。
  泰寧縣的森林人家主要分布在城區至水際碼頭的湖濱路邊上,通過開辦林家客棧、做綠色餐飲、賣綠色食品等,增加農戶收入。現在的泰寧,森林人家所涉林地麵積3100畝,已投資2100萬元,可接待遊客床位500個,年產值800萬元。
  林下經濟的發展,使泰寧完全扭轉了“守著森林沒飯吃”的傳統局麵,既解決了林下閑置土地浪費、農村剩餘勞動力和林農增收難的問題,又實現了林業和種養殖業的生態循環。2010年以來,泰寧縣新增6萬個農村就業崗位,受惠農戶2.55萬戶、受惠人口10萬人,農戶人均年增收1810元。這一連串的數字昭示,泰寧林下經濟的未來發展將會更加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