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林業信息>詳細內容

林業信息

長江流域基本形成多層次綜合生態防護體係

來源:不詳 作者:國家林業局政府網 發布時間:2012年08月27日 閱讀: 字體:【】 【
中國綠色時報8月27日報道(記者  焦玉海)  多年來,通過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濕地保護、長江流域防護林體係建設等多項重點生態工程,我國長江流域生態整體退化趨勢得到有效緩解。目前,長江流域已基本形成點線麵相結合的多層次綜合立體生態防護體係,流域森林覆蓋率超過30%,水土流失強度下降42%。這是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日前在湖南長沙舉行的2012長江保護與發展研討會上透露的消息,他還就協同推進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和建設提出4點建議。
  2012長江保護與發展研討會由民進中央、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主辦,民進中央科技醫衛委員會、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民進湖南省委承辦,世界自然基金會協辦,主題為“長江流域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與水環境保護”。來自全國各科研機構、環保組織的上百位專家學者參會討論。
  張永利在講話中指出,林業作為生態建設的主體,肩負著改善生態的根本任務,承擔著建設和發展森林生態係統、保護和恢複濕地生態係統、治理和改善荒漠生態係統以及維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職責。多年來,通過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荒漠化防治、濕地保護、長江流域防護林體係建造、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等重點生態工程,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封山育林活動,保育和營造森林植被,保護和恢複濕地,治理沙化土地,維護生物多樣性,發展城市森林,有效緩解了長江流域生態整體退化的趨勢,一些區域獲得明顯改善。目前,長江流域基本形成了點線麵相結合的多層次綜合立體生態防護體係,流域森林覆蓋率超過了30%,水土流失強度下降了42%。同時,林業建設始終以改善民生為目標,在解決“三農”問題、培育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在促進綠色增長、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等方麵,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在各種資源要素相對富集、經濟活動相對活躍的長江流域尤為明顯。
  張永利就協同推進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和建設工作提出4點建議。
  一是遵循自然規律,有針對性地對長江流域的生態保護與建設進行總體布局、整體謀劃。要根據上下遊和不同區域的生態特征及麵臨的威脅因素,有針對性地實施不同的保護與治理措施。在青藏高原等源頭區域,重點加大高原湖泊和沼澤濕地的保護與恢複力度,加大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的治理,著力解決超載過牧、牧民替代生計等根本問題;自藏東南和橫斷山脈到長江入海口各區域,全麵加強森林生態係統的保護與建設,增強流域內森林生態係統涵養水源的功能,減少水土流失。其中,三峽大壩以東各區域,要全麵加強流域內湖泊和河流濕地的保護與恢複,重點解決江湖阻隔、圍墾圍殖、過度捕撈、水質惡化等問題。
  二是加快推進實施長江流域綜合管理製度,真正把科學的理念轉化為生動的實踐。要加快建立跨部門和跨行政區域的、以完整生態係統為管理對象的流域生態綜合管理製度,製定相應的法規、政策,建立科學有效的決策、實施、協調和監督機製,統籌流域內森林、淡水、土地、生物等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當前,急需研究並協調好三峽大壩防洪、航運、發電調控與下遊濕地保護需求之間的關係。
  三是繼續實施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維護並擴大長江流域生態保護與建設的成效。今後要繼續推進並完善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濕地保護、長江防護林建造、野生動植物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建設等重點生態工程,鞏固和擴大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和建設成果。要把濕地保護工程中的長江流域濕地項目建設作為重中之重,開展跨學科的聯合攻關活動,探索退化濕地恢複重建的有效技術,建立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的優化示範模式,確保長江水係安全。
  四是通過改革和製度創新,為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建設和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建立機製保障。要著力提高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退耕還林補助和造林綠化補貼標準,擴大林業貸款貼息和濕地保護補助規模以及森林保險補貼範圍,加大林權抵押貸款力度,啟動實施濕地生態效益補償,為更好地調動農民積極性、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生態建設和新型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金融和財政支持。要加快濕地立法進程,盡早明確濕地邊界,嚴格控製征占用濕地並建立相應的經濟補償製度,將濕地率作為各級政府目標考核指標,實行區域濕地麵積動態平衡製度,確保現存濕地麵積不再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