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行業動態>詳細內容

行業動態

家家戶戶是作坊 小小竹製品編出村民好日子

來源:中國柯橋網 作者:佚名 發布時間:2012年07月11日 閱讀: 字體:【】 【

  夏履鎮蓮西村,是一個隻有2500多人口的偏僻小山村,但卻是遠近聞名的竹製品加工專業村。買菜用的竹籃、盛物品的簸箕、裝酒糟的酒廠籮、祭祀用的花圈架子等等,村民們加工的竹製品可謂五花八門。靠著這小小竹製品,很多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昨天上午,記者前往蓮西村采訪,隻見公路兩旁的山上都是成片的竹林,一眼望去,青翠欲滴,成為一道誘人的風景。而村民家的庭院就是一個個竹製品加工小作坊,家家戶戶忙得不可開交。

  走進村民方成林家,不大的庭院裏晾曬著20多隻半成品的籮筐,而他正在一旁劈著篾絲。62歲的老方一邊熟練地操作一邊告訴記者,他從14歲就開始做竹製品,專門做方籮。其中用於盛放酒糟的酒廠籮最有特色。老方介紹說,酒廠籮主要用毛竹外麵兩層作為原料加工,編製出來後籮筐光滑結實,比起用金屬或塑料製作的產品更加環保衛生。當然竹製工藝也相對複雜一些。

  “像做籮,我們村家家戶戶都是男女分工的。”老方介紹,家裏男的主要負責剖開毛竹,劈好篾絲等;而婦女們則負責打籮底,編籮身,最後再由男的給籮收口。經過這樣的幾道程序,一隻籮筐基本上就製作成了。

  記者從老方微駝的背和滿是疤痕的雙手上看得出竹製品加工並不是件輕快的活。不過辛苦的付出總是有回報的,老方告訴記者,他和妻子兩個人一個月能做200隻左右酒廠籮,收購價每隻40元,除去成本,夫妻兩人一年收入達到了4萬多元。

  “我們村每家每戶,就是靠著製作竹製品漸漸走上致富路的。”蓮西村村委主任金建安說,在村裏,幾乎每一個人都有著一手加工竹製品的好手藝。這門手藝從清朝開始傳承至今,已有200多年曆史了,根據地域不同還形成了不同的特色。

  蓮西村有3個自然村,其中,建民自然村竹製品加工主要是掃帚、腳手架;而建幸自然村以製作花圈架子、竹籮為主;蓮花自然村則以製作包括竹籃、鍋刷等家庭日常生活用品為主。據介紹,一般隻要說得出的竹製品,在蓮西村基本上都可以找到。

  金建安告訴記者,竹製品加工,時間上比較自由,村民們一般白天去工廠上班,晚上在家編製竹製品。

  如今在蓮西這個半山區村,村民年人均收入超萬元,村裏還積極發展竹木加工產業,在增加村級收入的同時,修道路,種綠化,對小流域進行治理,努力提高村民生活質量。小小竹製品編出蓮西村村民火紅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