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林業信息>詳細內容

林業信息

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斬獲信心

來源:不詳 作者:國家林業局政府網 發布時間:2012年07月06日 閱讀: 字體:【】 【
中國綠色時報7月6日報道(記者  陳永生) 隨著夏季來臨,各地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工作次第轉入常規監測和巡護。
  來自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司的消息稱,直接得益於東南亞等周邊區域疫情相對較少,我國今春候鳥遷徙繁殖期疫源疫病整體平穩。
  更重要的原因在於,自2005年啟動以來,我國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耳聰目明,換來了第一時間發現、第一現場處置。
  青海湖候鳥高致病性禽流感、鄂爾多斯野鳥禽霍亂、四川德格旱獺鼠疫……多起突發野生動物疫情得到及時、妥善處置。林業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為維護公共衛生安全、保障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生態建設作出了應有貢獻。
  從無到有 體係建設穩步推進
  監測防控需要專業隊伍。
  各地按照整合資源、節約高效的原則,依托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自然保護區、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等現有機構,快速建成了由350處國家級、768處省級和一大批市(縣)級監測站組成的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網絡,為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隨後,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體係建設被納入了《全國動物防疫體係建設規劃(2004- 2008年)》和《“十一五”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係建設規劃》,完成了300處國家級監測站的基本建設投資1.2億元,落實中央和地方財政經費超過1.1億元。這為監測防控工作的正常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繼而,《全國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體係建設工程規劃(2010-2013年)》編製完成,為監測防控體係後續發展夯實了基礎。我國還研發啟用了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信息網絡直報係統,監測信息上報變得及時而安全。
  在地方層麵,湖北、湖南、四川、新疆等省(區)協調建立了專門的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機構,為工作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建章立製 工作行為逐步規範
  防控疫情、自身防護,一個都不能少。
  為規範工作行為,國家林業局頒布實施了《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規範(試行)》;《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管理辦法》起草完成,有望在年底前頒布施行。
  同時,我國首次科學係統地對野生動物疫病進行分類,發布實施了《陸生野生動物疫病分類與代碼》行業標準;立項起草了《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技術規範》、《野生動物疫病危害性等級劃分》等技術規程,組織起草了《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工程項目建設標準》,為監測防控工作的標準化和監測防控工程項目建設的標準化提供了技術保障。
  此外,指導督促各地逐步建立了領導責任、崗位責任、應急值守、保密管理、人員安全防護、應急響應等製度,為工作的規範開展提供了製度保障。
  強化培訓 隊伍能力穩步提升
  目前,我國已組建起一支多元化、專兼結合、總數約1.5萬人的監測防控工作隊伍。
  我國組織編輯並出版了《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禽流感防治與野生動物疫病》、《中國大陸野生鳥類遷徙動態與禽流感》、《野生動物疫病學》等培訓教材和書籍,舉辦了上百期不同層麵的專業培訓和應急演練,對上萬人次的人員進行了技術培訓,使監測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不斷提高。
  同時,創建了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網,編印了《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簡報》,印製下發了近30萬份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宣傳掛圖。
  作為直接成果,公眾自我防範意識覺醒、自我防範能力增強,甚至主動報告野生動物異常情況。野生動物疫源疫病初步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麵。
  凝聚力量 科技支撐顯著增強
  目前,我國已初步建立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科研隊伍和技術平台。
  2011年5月,國家林業局和中國科學院合作,在中科院動物所掛牌成立了野生動物疫病研究中心;8月,國家林業局與軍事醫學科學院合作,在長春軍事獸醫研究所掛牌成立了野生動物疫病研究中心。兩處研究中心的成立,標誌著我國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科技支撐水平邁上了新台階。
  近年來,國家林業局保護司組織分析了我國20多年的鳥類環誌及遷徙研究成果,掌握了我國東部、中部、西部遷徙區主要疫源候鳥的基本情況;組織開展了重點疫源候鳥遷徙規律與主動預警研究、禽流感溯源、禽流感病毒生態學、細小病毒疫苗研製等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攻關,取得重要突破,為開展疫病風險評估、疫情流行趨勢預測奠定了基礎。
  聯防聯控 突發疫情有效控製
  防止疫情的擴散和蔓延,不是一個部門、一個單位力所能及的事。
  基於這一認識,林業主管部門特別重視聯防聯控和跨區域合作,積極會同農業、衛生、質檢、工商等部門,研究分析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鼠疫、小反芻獸疫、非洲豬瘟等疫病的傳播風險和防控措施,聯合對市場高致病性禽流感、北部邊境地區非洲豬瘟疫病防控進行了專項督察,強化了市場監管和隱患排查;開展了馴養繁殖場所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的專項督察。
  統計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全國累計上報野生動物異常情況981起,涉及野生動物 280種 67687隻(頭),其中鳥類237種、死亡35093隻,獸類41種、死亡32491隻,爬行類2種、死亡103隻。候鳥高致病性禽流感、旱獺鼠疫、小反芻獸疫、野鳥禽霍亂、鼬獾犬瘟熱等多起突發野生動物疫情得到有效控製。
  交流合作 樹立大國地位形象
  2005年,青海湖發生候鳥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一時間,多個國際公約與國際組織對我國禽流感等野生動物疫病投以關注。
  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我國采取了積極行動:
  聯合美國、泰國、越南、柬埔寨、俄羅斯、日本、韓國等亞太國家,舉辦了兩次亞太地區野生動物疫病國際學術研討會,初步建立了亞太地區野生動物疫病監測和防控網絡;
  通過談判,中美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合作項目,納入了中美自然保護議定書附件十一;
  與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溝通、協商更加深入,並就野生動物疫病工作組相關事宜和合作調查研究項目達成共識;
  與保護國際、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簽署了合作備忘錄,發展空間不斷拓寬;
  在廣西、雲南開展了邊境聯防聯控試點,為做好邊境聯防聯控工作摸索途徑與經驗。
  實踐證明,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關乎野生動物資源保護、野生動物產業和畜牧業健康發展,尤其是關乎公眾的生命健康。
  業內專家提醒,盡管取得了顯著成績,但由於工作起步晚、基礎薄弱、建設滯後,與現代林業的發展相比,我國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工作尚處於較低層麵;與當前麵臨的形勢任務要求相比,我國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還存在很大差距,亟待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