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林業信息>詳細內容

林業信息

湖南探索多樣化生態補償方式

來源:不詳 作者:國家林業局政府網 發布時間:2012年07月03日 閱讀: 字體:【】 【
中國綠色時報7月3日報道(記者  周彰軍  通訊員  周建梅)  保護生態有補償,破壞環境須賠款。正在推進中的生態補償機製,讓湖南省生態環境實現從“無價”到“有價”的轉變。記者日前從湖南省財政廳獲悉,從2001年至2011年,全省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金額累計達32.05億元,250萬戶林農直接受益;45個縣(市、區)納入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範圍,2011年補助資金超過15億元。
  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長株潭試驗區初步建立省級財政生態環保投入機製。根據省委、省政府部署,試驗區今年開展了流域、森林、礦產資源和自然保護區生態補償試點,探索多樣化的生態補償方式。通過試點,爭取到2015年逐步建立重點領域生態補償標準體係,形成長株潭城市群統一的生態補償機製。
  湖南省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逐年提高,從過去每年每畝補償5元提高到12元。今年4月,長沙市率先將50萬畝重點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提高到每年每畝30元,補償資金直接發給管護主體。“十二五”期間,湖南還將建設5個碳彙林業示範點,建立森林生態服務市場,構建碳彙交易市場體係。
  為確保礦產資源和自然保護區生態補償“留得青山在”,湖南將全麵落實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恢複責任,做到“不欠新賬、多還舊賬”,全麵實施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備用金製,理順和拓寬自然保護區資金投入渠道,提高自然保護區規範化建設水平,探索建立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與社區協調管理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