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信息
江西省長江流域防護林體係建設二期工程紀實
中國綠色時報3月1日報道 趕綠啦!
放下手中的鼠標,拋開虛擬的趕集,來一次實實在在的青山綠水江西行。去趕綠,趕去與綠色赴約;去感綠,感受那綠色的洗禮。不管你是選擇“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的婺源,還是選擇“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的廬山。如今的江西到處都呈現著一種原始、原色、原韻的綠色風情;如今的江西一直在講述10年長江防護林的點點滴滴。
江西省地處長江中下遊南岸,98%以上的國土麵積屬長江流域。境內以山地丘陵為主,林業用地麵積達1.59億畝,占全省國土麵積的63.5%。2001年-2010年,江西省長防林工程共完成營造林 503.55萬畝,占國家下達任務的122%,其中人工荒山造林173.85萬畝、封山育林278.4萬畝、低效林改造51.3萬畝。全省長防林工程項目共投入建設資金13.28億元,其中國家資金3.17億元、地方各級財政資金1.97億元、項目建設單位自籌資金8.14億元。
質量 確保一棵樹成為一片林
走進江西,映入眼簾的是花紅樹綠怡人美景,撲麵而來的是一派天藍水清;一排排的綠色生態長廊,一片片的綠色生態屏障……一幅幅生機盎然的綠色畫卷背後是江西省10年來長防林工程的實踐,是10年間永不休止追求造林質量的信念。
種一棵樹很容易,而種一棵成材的樹不簡單,造林質量就是確保一棵樹成為一片林的關鍵點,這也是江西省最為看重的一點。為了保證工程建設質量,江西省從長防林建設起初就設立了造林關卡,隻有通過才能算任務完成。
第一關,嚴把苗木質量關。在造林之前,要求各工程縣按照《江西省造林樹種一年生合格苗建議指標》對上山造林苗木,先進行分級和檢查,不是優質壯苗不能上山。
第二關,嚴格建設標準。在長防林建設中,要求各工程縣嚴格按批複的設計施工,人工荒山造林及火燒跡地人工更新造林每畝栽植株數不低於167株,必須兩個以上樹種混交,且闊葉樹的比例必須在30%以上;疏林地和鬱閉度0.4以下的針葉純林地補植改造每畝補植株數不低於111株,補植樹種中闊葉樹比例必須在50%以上,補植造林與荒山造林一樣拉線定點,施工建設必須麵積實、株數足、規格符合要求。
峽江縣為了提高施工質量,將技術人員收入和施工質量直接掛鉤,實行技術人員與施工人員同吃、同住、同勞動的“三同”管理模式。遂川縣工程施工做到“五定五有”,即:定任務、定資金、定標準、定措施、定職責;有項目實施方案、有作業設計、有項目負責人、有技術檔案、有統一的項目標誌牌。
第三關,強化撫育管護。工程實施中,各工程縣把幼林撫育和管護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誰造林、誰管護、誰受益,並將建設資金撥付與撫育、管護質量直接掛鉤,做到管護人員、資金、措施、責任“四個到位”,確保造一片、成一片,有效鞏固工程建設成果。
第四關,實行造林質量群眾舉報製。根據《江西省造林質量群眾舉報工作製度》,省、市、縣林業主管部門公開了舉報受理機構和舉報電話,主動接受群眾監督。
為了在森林資源質量上有所提升,江西省將低效林改造作為重點來抓。針對長期以來過度采伐造成的稀疏低效林麵積大,單位林分質量不高,樹種和林齡結構不合理,森林防護效能差的省情、林情,全省將疏林地補植和針葉純林補闊納入長防林工程建設重點,逐步解決林分過疏、過純的問題,如今,林分結構得到有效調整,森林資源質量得到顯著提高,森林防護效能也開始顯現。
創新 進步之魂,活力之源
創新是進步之魂,創新是活力之源。在長防林工程建設中,江西省不再隻拘泥於掄起鐵鍬植樹造林,還在不斷的思考如何讓這一座座青山為百姓“生財送寶”。
思則變,變則通。從2005年起,江西省將珍貴用材樹種示範基地建設納入創新防護林工程建設內容,因為這些樹種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俱佳,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在工程建設中,江西省要求每個工程縣必須營造不少於100畝的珍貴用材樹種示範基地,且要集中連片;珍貴樹種示範基地建設的實施和管理工作,必須由工程縣林業局直接負責,縣林業局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在樹種選擇上,要盡可能多樣化,主要以鄉土樹種為主,可以是珍貴用材樹種,也可以是有市場潛力的觀賞樹種。
2005年-2010年,全省各工程縣共營造珍貴樹種示範基地2萬多畝,栽植樹種有黃檀、泡花楠、火力楠等40多個樹種,不僅增加了物種資源的儲備,而且增強了工程建設的活力和後勁。為保證各地栽植樹種的科學性,江西省林業廳還專門聘請了江西農大林學院的多名造林專家為顧問,並對各工程縣的珍貴樹種示範基地建設方案進行了論證。
創新還體現在平日的觀察。江西省發現,過去營造林的一般做法是將任務層層分解到鄉村,由集體組織群眾造林,為誰造不知道,造來幹什麼不知道,山林經營與經營者利益不能直接掛鉤,生態效益也隻是個籠統的目標,在這種情況下造林,質量難以保證,造後也無人管理,結果是錢花了,林沒有造好。
因此,全省在2001年工程建設開始,將落實經營主體作為長防林工程建設的第一道工序來抓,要求項目縣落實工程建設任務的同時,必須對每一處工程建設地塊的經營主體進行明確,凡是沒有落實經營主體的,一律不得納入工程建設範圍,不得開工建設,堅決杜絕栽無主樹、造無主林。
在落實經營主體上,全省一方麵引導林農進行荒山有償流轉,通過流轉重新配置生產要素,落實利益分配,解決“有山無力造,有力無山造”這一製約工程建設的“瓶頸”問題。另一方麵,鼓勵企業、大戶通過租賃、承包,以及農戶聯合體等形式參與工程建設,實行多元化經營,並通過落實合同製管理保障農民合法權益,建立產權明晰、責任明確、利益直接的經營機製,增強了工程建設的生機和活力。宜豐縣橋西鄉鄒家村有一片300多畝的殘次林過去一直當成村民的放牛場。村委想造林又拿不出錢,村民想造林又怕自己沒收益,所以也沒人有積極性。2006年村委將這片山場公開發包,實行聯營造林,在取得長防林項目支持的基礎上,不足部分由承包經營人出資造林營林。如今,新栽植的杉樹苗高的已長到5-6米高,綠油油一片生機盎然。
成績 城市綠了、城市美了
江西的城市綠了、城市美了,可以自豪地說這裏麵有長防林工程建設的一份貢獻。10年,長防林工程默默打造著滿山蒼翠。綠色隻是開始,隨後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正在逐步彰顯。
2001年-2010年,江西省各工程區新增有林地麵積21.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增加了1.4個百分點。通過在工程建設中新造針闊混交林、針葉純林補闊及封山育林,工程區內針葉純林麵積不斷減少,闊葉純林和針闊混交林麵積不斷增加,其中混交林比例由2000年的22.1%增加到目前的31.9%,林分結構得到優化,林分質量、林地生產力和生態防護功能顯著提高。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詩人杜甫描繪的這一美景,如今也在江西省永豐縣變成了現實。每天清晨,成千上萬隻潔白如玉的白鷺,從茂密的樹林中成群結隊飛向水庫、河溪、田野覓食。興國縣多年不見的野豬、麂子、野雞、山兔等野生動物又重新出現。長防林的實施建設明顯增加了生物多樣性,按照每增加一畝有林地麵積增加10隻-15隻動物計算,長防林工程區大約增加動物7000多萬隻,極大的豐富了工程區的生物多樣性。
隨著長防林的建設實施,水土流失初步得到了有效遏止。工程區水土流失麵積由2000年的352萬公頃下降到目前的335萬公頃,土壤侵蝕總量由2000年的17668萬噸下降到目前的14596萬噸,土壤侵蝕量減少3072.1萬噸,土壤侵蝕模數下降到了1428.3噸/平方公裏·年,水土流失嚴重的現象得到了有效遏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洪澇災害的發生頻率,減輕了災害的危害程度,促進了農業的穩產高產。據調查,瑞金市的主要河流綿江河每立方米洪水的含沙量已由2000年的0.324公斤下降到目前的0.273公斤。於都縣2003年與1984年相比,水土流失麵積減少了106.8萬畝。
長防林工程的實施為工程區廣大農民提供了一個“門前打工”的良好機會,工程區群眾通過參加造林、護林,增加了現金收入。2010年,工程區農民人均年純收入為5075元,是2000年的2.4倍。同時,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也為當地群眾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等創造了有利條件,促進了工程區域的產業結構調整。
放下手中的鼠標,拋開虛擬的趕集,來一次實實在在的青山綠水江西行。去趕綠,趕去與綠色赴約;去感綠,感受那綠色的洗禮。不管你是選擇“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的婺源,還是選擇“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的廬山。如今的江西到處都呈現著一種原始、原色、原韻的綠色風情;如今的江西一直在講述10年長江防護林的點點滴滴。
江西省地處長江中下遊南岸,98%以上的國土麵積屬長江流域。境內以山地丘陵為主,林業用地麵積達1.59億畝,占全省國土麵積的63.5%。2001年-2010年,江西省長防林工程共完成營造林 503.55萬畝,占國家下達任務的122%,其中人工荒山造林173.85萬畝、封山育林278.4萬畝、低效林改造51.3萬畝。全省長防林工程項目共投入建設資金13.28億元,其中國家資金3.17億元、地方各級財政資金1.97億元、項目建設單位自籌資金8.14億元。
質量 確保一棵樹成為一片林
走進江西,映入眼簾的是花紅樹綠怡人美景,撲麵而來的是一派天藍水清;一排排的綠色生態長廊,一片片的綠色生態屏障……一幅幅生機盎然的綠色畫卷背後是江西省10年來長防林工程的實踐,是10年間永不休止追求造林質量的信念。
種一棵樹很容易,而種一棵成材的樹不簡單,造林質量就是確保一棵樹成為一片林的關鍵點,這也是江西省最為看重的一點。為了保證工程建設質量,江西省從長防林建設起初就設立了造林關卡,隻有通過才能算任務完成。
第一關,嚴把苗木質量關。在造林之前,要求各工程縣按照《江西省造林樹種一年生合格苗建議指標》對上山造林苗木,先進行分級和檢查,不是優質壯苗不能上山。
第二關,嚴格建設標準。在長防林建設中,要求各工程縣嚴格按批複的設計施工,人工荒山造林及火燒跡地人工更新造林每畝栽植株數不低於167株,必須兩個以上樹種混交,且闊葉樹的比例必須在30%以上;疏林地和鬱閉度0.4以下的針葉純林地補植改造每畝補植株數不低於111株,補植樹種中闊葉樹比例必須在50%以上,補植造林與荒山造林一樣拉線定點,施工建設必須麵積實、株數足、規格符合要求。
峽江縣為了提高施工質量,將技術人員收入和施工質量直接掛鉤,實行技術人員與施工人員同吃、同住、同勞動的“三同”管理模式。遂川縣工程施工做到“五定五有”,即:定任務、定資金、定標準、定措施、定職責;有項目實施方案、有作業設計、有項目負責人、有技術檔案、有統一的項目標誌牌。
第三關,強化撫育管護。工程實施中,各工程縣把幼林撫育和管護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誰造林、誰管護、誰受益,並將建設資金撥付與撫育、管護質量直接掛鉤,做到管護人員、資金、措施、責任“四個到位”,確保造一片、成一片,有效鞏固工程建設成果。
第四關,實行造林質量群眾舉報製。根據《江西省造林質量群眾舉報工作製度》,省、市、縣林業主管部門公開了舉報受理機構和舉報電話,主動接受群眾監督。
為了在森林資源質量上有所提升,江西省將低效林改造作為重點來抓。針對長期以來過度采伐造成的稀疏低效林麵積大,單位林分質量不高,樹種和林齡結構不合理,森林防護效能差的省情、林情,全省將疏林地補植和針葉純林補闊納入長防林工程建設重點,逐步解決林分過疏、過純的問題,如今,林分結構得到有效調整,森林資源質量得到顯著提高,森林防護效能也開始顯現。
創新 進步之魂,活力之源
創新是進步之魂,創新是活力之源。在長防林工程建設中,江西省不再隻拘泥於掄起鐵鍬植樹造林,還在不斷的思考如何讓這一座座青山為百姓“生財送寶”。
思則變,變則通。從2005年起,江西省將珍貴用材樹種示範基地建設納入創新防護林工程建設內容,因為這些樹種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俱佳,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在工程建設中,江西省要求每個工程縣必須營造不少於100畝的珍貴用材樹種示範基地,且要集中連片;珍貴樹種示範基地建設的實施和管理工作,必須由工程縣林業局直接負責,縣林業局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在樹種選擇上,要盡可能多樣化,主要以鄉土樹種為主,可以是珍貴用材樹種,也可以是有市場潛力的觀賞樹種。
2005年-2010年,全省各工程縣共營造珍貴樹種示範基地2萬多畝,栽植樹種有黃檀、泡花楠、火力楠等40多個樹種,不僅增加了物種資源的儲備,而且增強了工程建設的活力和後勁。為保證各地栽植樹種的科學性,江西省林業廳還專門聘請了江西農大林學院的多名造林專家為顧問,並對各工程縣的珍貴樹種示範基地建設方案進行了論證。
創新還體現在平日的觀察。江西省發現,過去營造林的一般做法是將任務層層分解到鄉村,由集體組織群眾造林,為誰造不知道,造來幹什麼不知道,山林經營與經營者利益不能直接掛鉤,生態效益也隻是個籠統的目標,在這種情況下造林,質量難以保證,造後也無人管理,結果是錢花了,林沒有造好。
因此,全省在2001年工程建設開始,將落實經營主體作為長防林工程建設的第一道工序來抓,要求項目縣落實工程建設任務的同時,必須對每一處工程建設地塊的經營主體進行明確,凡是沒有落實經營主體的,一律不得納入工程建設範圍,不得開工建設,堅決杜絕栽無主樹、造無主林。
在落實經營主體上,全省一方麵引導林農進行荒山有償流轉,通過流轉重新配置生產要素,落實利益分配,解決“有山無力造,有力無山造”這一製約工程建設的“瓶頸”問題。另一方麵,鼓勵企業、大戶通過租賃、承包,以及農戶聯合體等形式參與工程建設,實行多元化經營,並通過落實合同製管理保障農民合法權益,建立產權明晰、責任明確、利益直接的經營機製,增強了工程建設的生機和活力。宜豐縣橋西鄉鄒家村有一片300多畝的殘次林過去一直當成村民的放牛場。村委想造林又拿不出錢,村民想造林又怕自己沒收益,所以也沒人有積極性。2006年村委將這片山場公開發包,實行聯營造林,在取得長防林項目支持的基礎上,不足部分由承包經營人出資造林營林。如今,新栽植的杉樹苗高的已長到5-6米高,綠油油一片生機盎然。
成績 城市綠了、城市美了
江西的城市綠了、城市美了,可以自豪地說這裏麵有長防林工程建設的一份貢獻。10年,長防林工程默默打造著滿山蒼翠。綠色隻是開始,隨後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正在逐步彰顯。
2001年-2010年,江西省各工程區新增有林地麵積21.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增加了1.4個百分點。通過在工程建設中新造針闊混交林、針葉純林補闊及封山育林,工程區內針葉純林麵積不斷減少,闊葉純林和針闊混交林麵積不斷增加,其中混交林比例由2000年的22.1%增加到目前的31.9%,林分結構得到優化,林分質量、林地生產力和生態防護功能顯著提高。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詩人杜甫描繪的這一美景,如今也在江西省永豐縣變成了現實。每天清晨,成千上萬隻潔白如玉的白鷺,從茂密的樹林中成群結隊飛向水庫、河溪、田野覓食。興國縣多年不見的野豬、麂子、野雞、山兔等野生動物又重新出現。長防林的實施建設明顯增加了生物多樣性,按照每增加一畝有林地麵積增加10隻-15隻動物計算,長防林工程區大約增加動物7000多萬隻,極大的豐富了工程區的生物多樣性。
隨著長防林的建設實施,水土流失初步得到了有效遏止。工程區水土流失麵積由2000年的352萬公頃下降到目前的335萬公頃,土壤侵蝕總量由2000年的17668萬噸下降到目前的14596萬噸,土壤侵蝕量減少3072.1萬噸,土壤侵蝕模數下降到了1428.3噸/平方公裏·年,水土流失嚴重的現象得到了有效遏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洪澇災害的發生頻率,減輕了災害的危害程度,促進了農業的穩產高產。據調查,瑞金市的主要河流綿江河每立方米洪水的含沙量已由2000年的0.324公斤下降到目前的0.273公斤。於都縣2003年與1984年相比,水土流失麵積減少了106.8萬畝。
長防林工程的實施為工程區廣大農民提供了一個“門前打工”的良好機會,工程區群眾通過參加造林、護林,增加了現金收入。2010年,工程區農民人均年純收入為5075元,是2000年的2.4倍。同時,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也為當地群眾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等創造了有利條件,促進了工程區域的產業結構調整。
上一篇:青海出台林木種苗“十二五”發展規劃[ 03-01 ]
下一篇:天津啟動城周郊野公園群建設[ 0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