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林業信息>詳細內容

林業信息

“中國花木第一縣”崛起中原

——解讀鄢陵花木模式係列報道·綜合篇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通訊員:康運東 王耀傑 記者:李燕 發布時間:2011年09月14日 閱讀: 字體:【】 【
    “一入鄢陵望眼迷”,每到春秋銷售旺季,河南省鄢陵縣就呈現出一派花團錦簇的繁榮景象,運輸花卉苗木的車輛排滿環繞鄢陵縣城的311國道兩側。
  鄢陵縣地處中原腹地,人口不過60萬、耕地不過100萬畝,既無礦產資源,又無資本優勢。但就是在這一馬平川的豫中平原農區,鄢陵依托傳統,硬是闖出了一條“依靠花木特色產業、推動平原農業縣域經濟發展”之路,如今,它已被“中國花木第一縣”的光環籠罩,集聚效應和規模效益顯現,產業發展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鄢陵花木業的快速崛起使人感慨:“鄢陵花木模式”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模式呢?
  鄢陵花木名動天下
  “南花北移、北花南遷”,鄢陵是最佳的天然馴化基地。“這是我們最大的優勢。”鄢陵縣花卉辦公室主任張文科很自豪地告訴記者。鄢陵地處亞熱帶和北溫帶的過渡區,經鄢陵馴化培育後的“南方花木”可在北方落地生根,“北方花木”也可在南方旺盛生長。南北花木如不經過馴化,是無法跨界限生存的。鄢陵充分發揮這一優勢,戰略推進花卉產業發展,從而把鄢陵打造成為全國最大的花木生產和銷售集散地。
  鄢陵花木並不是一開始就名動天下的。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鄢陵縣陷入了增產不增收、經濟發展遲緩的局麵。如何使一個曾經的糧棉大縣迅速崛起,趕上先進地區經濟發展的步伐?縣委、縣政府經過認真梳理,清醒地認識到,靠一個“特”字可以讓塵封千年的古鄢國煥發出美麗,他們果斷決策:實施“以花富縣、依花名縣”戰略,寫好特色經濟這篇大文章。
  鄢陵具有傳統的花木種植曆史,素有“花都”、“花縣”之美稱,享有“鄢陵臘梅冠天下”的盛譽。唐朝,鄢陵已有大麵積的植物園林栽培;宋朝,皇家的禦花園已經落戶鄢陵;清朝時期,鄢陵臘梅作為貢品獻給皇室貴族。但曆史行進到現代,由於種種條件的限製,這一產業優勢並沒有承續下來,始終處於零星發展的階段。為使鄢陵花木業形成比較優勢,產生核心競爭力,在許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鄢陵縣采取了一係列“非常”措施,走出了一條發展壯大之路。
  沒有標準,產業發展無依據可循。鄢陵“號準”脈搏,先後製定了《臘梅產品標準》、《盆景產品標準》等12項花木產品標準和《臘梅生產技術規程》、《檜柏生產技術規程》等16項花木生產技術規程,其中有3項花木產品標準被批準為省級標準。同時立足示範推進產業,建立了鄢陵縣名優花木生產科技園區,從育苗、種植到采收、包裝、儲藏、運輸以及生產資料應用等環節,全麵推行標準化,提高了花木品質。該園被命名為“國家苗木栽培標準化示範區”。
  為了打破分散種植、無序經營的局麵,鄢陵縣引導農戶完成原始積累後,加大資金、技術等方麵的投入,組建花木企業,提高市場應變能力,到目前為止,全縣已發展各類花木企業739家。
  “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十分重視杜絕粗放經營、無序增長。”張文科說。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鄢陵穩妥推進土地規模流轉,吸引大型花木公司進入,轉變花木產業發展方式,走數量、質量、效益有機結合的路子。目前,已建成10萬畝名優花木生產科技園區,入駐花木企業達160家,完成總投資13.5億元,打造了產業集群,使花木主產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26萬元,實現了土地增效、農民增收、企業受益。鄢陵花木業的蓬勃發展產生了聚富效應。不僅產業鏈條不斷延伸,還帶動了交通運輸、餐飲住宿、藥械花具等相關產業的發展。花卉業興起改善了生態環境,催生了具有特色的生態觀光、休閑旅遊業,實現了以花木改善生態、以生態承載旅遊、以旅遊帶動三產的良性格局。
  如今,鄢陵產業大戲正演。18萬花農在鄢陵栽花植木,近萬名花商、花木經紀人活躍在國內外園林綠化市場,全國20多家大小花卉種植基地在鄢陵設立辦事處,鄢陵苗木花卉業得到了蓬勃發展,形成了標準化、係列化、規模化、專業化的生產格局。
  全縣花木生產麵積由上世紀90年代的幾萬畝發展到現在的60萬畝,苗木花卉品種齊全,形成了以大葉女貞、脫毒櫻花、紅葉石楠、美國紅櫨、大葉絲棉木、北海道黃楊、金枝白蠟、常青白蠟、玉蘭等為主的綠化苗木;以臘梅、火棘、蝴蝶蘭、仙客來、羽衣甘藍、瓜葉菊、萬壽菊、一串紅等為主的盆花盆景;以康乃馨、唐菖蒲、百合、非洲菊、臘梅、、絳桃、碧桃、紅梅等為主的鮮花切花;以地被石竹、馬蹄金、本特4號、本特8號等為主的草皮草毯等四大係列630多個種2400多個品種。張文科形象地把鄢陵比作一個綜合類大超市,說:“不出鄢陵,幾乎可以買到常見的所有花卉苗木。”
  鄢陵已發展成為我國最大的花木生產銷售集散地,先後被命名為“全國花卉生產示範基地”、“全國重點花卉市場”、“中國花木之鄉”、“中國臘梅文化之鄉”,成為中國花木第一縣。黨和國家領導人溫家寶、李長春、李克強、回良玉等曾先後蒞臨鄢陵視察,對鄢陵發展花木產業的做法和成績給予肯定。“花鄉、花都”名副其實。
  鄢陵花卉為什麼這樣“紅”
  鄢陵縣之所以能把傳統優勢變成經濟優勢、潛在優勢變成直接優勢、特色優勢變成競爭優勢,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體係,成為領航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在長期的探索實踐中,主要有3點啟示:
  第一,政府推動是發展的關鍵。縣委、縣政府專門製定了花木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出台一係列政策推進措施,在資金、信息、技術等方麵重點傾斜於花木產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扶持激勵花木產業發展。同時,縣政府專設花卉辦公室,履行產業規劃、市場引導、行業管理等職能。
  業內專家評價說,如果沒有政府的強力推動,就不可能有11屆中原花木交易博覽會的連續舉辦,也不可能形成土地的規模流轉、穩妥流轉、和諧流轉,更不能生成生態旅遊業興起。可以說,是“政府有形之手”緊握“市場無形之手”,才能使花木產業呈現出又快又好的發展態勢。
  第二,科學規劃是做大做強的基礎。1997之前,鄢陵縣委、縣政府把鄢陵定位於“鄭州的後花園”,2000年,省政府把30萬畝花木基地項目放在了鄢陵,從而使鄢陵成為長江以北最大的花木基地,在這個前提下,提出了把鄢陵建成“北國花都”的口號。到2002年,當鄢陵縣花卉麵積達到32萬畝,成為國內最大的花木生產基地的時候,他們又提出來“讓鄢陵花卉走向世界”的目標,2007年舉全縣之力建設名優花木生產科技園區,全麵帶動了花木產業提檔升級……目前,60萬畝花木種植麵積,使鄢陵真正成為花的世界、草的海洋、樹的故鄉、鳥的天堂。多年來,鄢陵縣緊密結合本地實際,始終堅持速度、數量、質量的結合,始終堅持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結合,始終堅持群眾利益、企業利益、政府利益的結合,為花木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實踐證明,在發展的過程中,既要把握和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又要有創新的思路和行動,才能不斷增強發展的預見性、科學性、協調性。
  第三,持續運作是產業活力的保障。10多年來,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幾經更替,但都將花木產業作為優勢主導產業常抓不懈,不斷擴大規模與提高檔次,既重視組織生產更突出市場開拓,既追求質量也追求增加效益,保持了政策上的穩定性、措施上的連續性、目標上的一致性,使花木產業在良好的氛圍和環境中不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