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赤水竹變 調整竹產業發展的思路
對接市場價格之變
赤水市丙安鄉路邊一片三年都沒砍的竹子,現在倒下一大片——正是賣竹的時節,而且竹林間伐才能長得更好。
“今年雜竹540元一噸,一噸比去年要高100多元,農民賣竹的積極性當然高。”丙安鄉黨委副書記李浩說。
正說著,60歲的村婦周朝能站在高坎上大聲招呼:“老板,來收竹子的嗎?我家有呢。”
話音畢,隻見“棗紅毛衣”已經穿過竹林,小跑過來。
去年她光靠賣竹收入萬多元。今年高價更刺激了她的神經。
而這個高價,更多體現赤水市竹業發展思路的一種調整:政府從著力扶持大型紙業企業,以行政權力代收竹原料,到放開市場,讓企業和竹農對接。
“因為紙業公司需要的原料數量太大,我們的竹原料來自千家萬戶,一下提供如此巨大數量的原料非常困難。因此,政府從紙漿企業提供的原料價格中拿一部分錢補貼鄉裏,激勵基層去農戶那裏代收竹原料,並製定了嚴格的考核任務。但結果並沒達到預期目標。今年,政府充分利用紙業公司獎勵政策,建立直接補貼竹農機製。竹原料市場價格水漲船高,農民賣竹種竹積極多了。”一名基層幹部解釋了竹農賣竹積極的原因。
“直接對接市場,這種做法更好一些。”幾位基層幹部評論道。他們以前去村裏代收竹原料“費神得很”。農民說,隻要你們砍得動,自己來砍,我一分錢不收。竹子不間伐長得還不好呢。
一份市政府去年的調研報告羅列了細賬:竹農鮮竹收購價格約340元/噸,除去采運成本約240元/噸(不計土地成本、種竹勞動力成本、農資投入成本),竹農收益僅為100元/噸左右,而毗鄰的四川竹農收益可達到180元/噸。
專業合作社交竹子給原料公司價格410元/噸,除去成本400元/噸,收益為10元/噸。
“我們這邊為收購竹原料連吃奶的勁兒都使上了,紙業公司的人未必就滿意”。一位基層幹部感慨地提起一樁事佐證自己觀點:一次,他去醫院看病,碰到紙漿企業的職工在聊天,其中一人氣憤地說,市政府在做些什麼,連原料都收不好,害得我們不夠原料生產。“企業的職工沒有市場意識,希望政府代辦原料,不見得是好事。”他說。
這些困擾赤水竹業做大的矛盾引起了政府重視。去年7月初,政府專門成立了竹產業發展調研組,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況順航擔任組長,分別進行雜竹資源普查、竹原料流通環節和竹原料組織供應機製調研。
調查對利益格局進行分析:在整個竹原料收購過程中,紙業公司、政府(含村組)、專業合作社、切片商、運輸企業和竹農等都參與了利益分配,過多分配環節,最終擠壓了處於原料供應最終端的竹農的切身利益。
調研似乎讓政府思路更為清晰:適當地運用價格杠杆,對市場經濟形成足夠的調節。
同時,竹基地建設質量亟待提高、土地流轉問題亟待解決、專業合作社職能亟待完善等問題也進入了政府視野。
這一盤竹“棋”正在醞釀“妙著”,以帶來“竹變”,真正實現赤水竹業強市。
重裝上陣技術之變
赤水河畔。
總投資31.6億元的赤天化紙業股份有限公司裏,幾十米高的藍色鐵架像巨人健壯的腿,從山上踩到山下。
那是令赤天化紙業公司驕傲的蒸煮塔,代表國際最先進的技術。
“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套係統生產竹漿的設備。”生產部部長何金平亮出技術配備的“家底”:國內的削片機最多一小時削8噸竹片,他們的一小時能削40噸,同時還擁有國內製造的最大的堿回收爐。
這條裝備精良的生產線是2008年開始生產的,每天吞吐的竹原料數量巨大,目前光廢棄物竹渣排放量達100噸,山一樣堆著。
這樣巨無霸型工業項目的上馬,曾經被寄予厚望:以此帶活這盤下了已久的竹“棋”。
近10年,赤水市新造雜竹54萬多畝,雜竹林預計年產量52萬多噸,99%可主要作為紙漿原料。市裏的竹產業藍圖描繪著:確保到2015年完成50萬畝標準化主原料基地建設,力爭達到60萬畝,確保赤天化紙業公司80萬噸/年竹漿原料供應,力爭達到100萬噸/年。
但現在赤天化紙業正麵臨殘酷的市場競爭:毗鄰的重慶、宜賓、瀘州等區域依托自身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竹漿造紙產業,並充分發揮集團優勢,對赤水形成合圍之勢。
同時,赤天化紙業公司因原料供應不足而受影響,其主要產品漿板受國際紙漿市場影響,漿板價格波動大。
紙業公司為此積極調整策略。
“我們加大了竹基地建設以保證原料供給。為了捕捉國際紙漿市場信息中的商機,我們增加了市場營銷的投入。同時,我們還準備啟動一條生產線生產目前市場銷路非常好的材料。這種材料隻需在原來的生產線上添加一些小設備就行了。”一位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去年紙業公司已經扭虧,今年形勢應該還不錯。
廢物利用竹渣之變
紙業公司黃色的竹廢渣,山丘一樣,不斷隆起。在福建生意人張福生眼中,它們都是“寶貝”。
張福生需要廢渣生產竹膠合板。
去年10月,作為當地政府引進的項目,張福生在紙業公司附近動工建廠。如今白色的廠房快建完了,機器也就緒,連竹廢渣都囤了幾百噸。
“一周以後就能開工。”張福生在工地上轉悠。
張福生長期做這行當,有技術和市場,但是卻找不到好的原料。
“我們這行,生產膠合板的材料很多,可以用蘆葦、高粱稈和木頭粉等。不同的建材決定了價格高低,現在1立方米膠合板的售價在900至1300元之間,這個差價就是材質決定的。竹渣生產的膠合板很好,屬於價格比較高的,可惜在我們福建,大量的竹原料很難找到。”張福生說。
當他聽說這裏有全國唯一一個以竹為原料的大型紙業公司上馬,立即來赤水考察。紙漿廠一天產100噸竹渣,他投資2000多萬元建廠,如果正常生產,需要150噸。其餘部分,在赤水很容易就解決了。
事實上,近兩年,赤水市一些老的竹企業,借著行業內部升級換代和當地旅遊業帶動的“春風”,不斷加大了投資力度,在竹業市場上迅速擴張。
合作雙贏公司之變
去年,赤水市新宇竹業有限公司和北京天富榮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重組,變身為中竹新宇竹業有限公司。
經營狀況一直良好的新宇公司做出此舉是為了“錦上添花”:北京天富榮公司有兩大主業,其中之一便是做國際貿易。而新宇公司正需要擁有這樣一條巨大的銷售渠道飛速擴展市場。北京天富榮公司則力圖借用竹原料“環保”概念以順應國際市場需求,打造國際竹材企業,擴大市場占有率。重組無疑帶來了雙贏。
展示大廳裏擠滿了林林總總的竹產品。
總工從地上拿起一塊地板,說,“我們去年投資2000多萬元上了條重竹壓製生產線,生產重竹地板。這種地板在歐美非常暢銷。”
大廳裏還有各種竹菜板、書架、棒球棍、燈罩、壽司板……“這些都是副產品,我們想方設法利用竹材。因為做地板的取材比較規範,一根竹子往往會剩下不少廢料。我們用這種方法來降低成本。”總工拿起一根竹做的棒球棍展示給大家看。
竹畫竹編傳統之變
大同鎮孔灘橋路邊。陳文蘭坐在條凳上,把竹篾條撕成線一樣的細絲。她身旁有兩個女工,一人兩根板凳。矮的坐,高的算工作台——目不斜視,雙手靈巧地編織竹畫。
陳文蘭身後就是她的廠——民族竹編工藝廠。一個小房間裏放了很多竹編畫,從歲寒三友到龍騰虎躍,價格也從幾百元到千把元不等。獎杯獎狀擺在很顯眼的地方。
“我去年花了一年編了幅赤水古城圖。”陳文蘭說,“這種純手工的工藝品,價格雖然高但是供不應求。”
不過,越來越多的旅遊團隊路過廠門口使得她開始考慮應該擴展發展渠道——畢竟編竹畫太費神,難以批量化生產。
陳文蘭拿出個竹編的燈籠罩:“外地客商讓我幫找這種竹原料。竹燈籠罩需要很長的竹節才容易編。我當時一看就笑了,一般外地竹子竹節最多長80厘米,我們這裏最長的達到1米2。”
她想生產類似這樣的工藝品:“價格不算高,90多元,成品快又便於攜帶。”
不遠處,陳文蘭的新廠快建好了,看得鄰居——神雕竹藝廠的老板盧華英心頭熱。
她正在積極謀求擴廠:這幾年旅遊越來越火,我們又處在景區裏,竹工藝品供不應求。原來分散的生產方式越來越不能適應現在的市場。
盧華英說,以前為了降低成本,工人都在自己的家裏生產,不太好控製質量。現在希望更規範地生產,同時遊客如能參觀整個生產過程,生意會更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