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行業動態>詳細內容

行業動態

浙閩邊境兩鄉共種一根竹 慶元建起跨省合作社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記者 吳雅茗 聶偉霞 報道組 範正民 發布時間:2011年04月12日 閱讀: 字體:【】 【
    陽春三月,記者來到福建省政和縣嶺腰鄉通往慶元縣安南鄉小安林場的竹林便道上,隻見滿載竹材和春筍的拖拉機在竹林裏穿梭。不一會兒,竹子就到了安南鄉的安泰筍竹產銷合作社工廠裏。

    這條5公裏長的竹林便道,就是把慶元與政和緊緊連成一線,帶領兩地竹農走向致富的“快車道”。

    開車的師傅羅興達是福建省政和縣人,也是安南鄉安泰筍竹產銷合作社的社員之一。他高興地對記者說,在竹林便道上運竹材,感覺比在城裏開車還要通暢。

    免費為一山之隔的福建嶺腰鄉竹農修竹林便道,就是慶元安南鄉成立跨省合作社後出現的新事之一。

    安南鄉和福建嶺腰鄉毗鄰,都是“毛竹之鄉”,連綿20來公裏的庵頭山上,北邊是慶元的竹林,南麵是福建的竹山。一直以來,因山林水麵權屬、墳地廟宇糾紛、風俗習慣等因素,這塊邊境地成了矛盾的“多發地”。

    如何化解邊界的曆史矛盾?順應安南鄉竹製品產業迅速發展、供應不足的形勢,2008年,安泰筍竹專業合作社提出將福建的20多戶竹農吸收為合作社成員,得到安南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從此,兩地農民合作共贏的新事層出不窮。

    兩省村民同賣“一根筍”,互相壓價的事沒有了,兩地村民收入節節攀高。

    吳水土是第一批嚐到加入合作社好處的福建農民。“剛剛加入合作社的第二天,社裏派人上門來收購,第一筐冬筍就賣出了每公斤16元的最高價,僅兩個月時間,冬筍淨收入2萬元。”吳水土說,“毛竹價格從前幾年的每根幾元錢賣到了16元。2010年,我家20多畝竹林一年收入達10多萬元。這麼高的收入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兩省村民共種“一根竹”,技術共享,偷竹的事情再也沒發生過。

    “先在地皮上蓋上一層穀殼,再蓋上一層稻草,種的毛竹又粗又壯,而且冬筍提前兩個月上市,畝產效益可以提高5倍。”3月底,在安南鄉500多畝的毛竹覆蓋新技術示範基地,合作社的吳承林正為20多位嶺腰鄉的竹農進行技術指導。

    “以前,看到鄰村的毛竹種得好,我們就去偷毛竹,看到我們村出的筍大,鄰村的越過邊界來偷筍,經常打架。”嶺腰鄉竹農陳華平說,“現在,大家都在一個合作社,有什麼新技術、新模式,我們能第一時間接受合作社技術人員的培訓指導,大家的竹子都種得好。”

    為了方便福建竹農運輸毛竹材料,去年,安南鄉還新建了通往福建外樓村、前溪村、黃處林的三條竹林便道,共10多公裏。

    “有了竹林道路後,不用人工背竹了,收下來的毛竹半個小時就可以運到合作社。純利潤從三四元一下子就升至10多元。”吳水土說。這一舉措,為嶺腰鄉竹農每年省下二十多萬元的人工開支。

    如今,兩地農民還在茶葉、錐栗等高山農產品上進行合作。目前,合作社擁有毛竹基地6100畝,其中政和縣嶺腰鄉毛竹基地2400畝,大大帶動兩地農民增收。

    最令慶元安南鄉黨委書記吳向東高興的是共同致富帶來和諧邊界。成立跨省合作社後,兩省的鄰村從原來的矛盾糾紛是非地變成了聯心地。“偷竹、偷筍、打架鬥毆的事情少了,兩邊的農民每年還舉辦一次邊界聯歡會,共建平安村哩。”吳向東說。

    菊隆中心派出所所長陳劍榮介紹,2008年至今,安南鄉的邊界實現了零糾紛,連續三年實現了“六無”,即無因跨界糾紛而引起的群體性械鬥、無集體上訪、無民轉刑案件、無非正常死亡、無矛盾上交、無因調處不力而引起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