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信息
宜都:林改產業化促農增收
在湖北省宜都市采訪集體林權製度改革,產業化是一個無法回避的詞語。從改革伊始,宜都人就認定,隻有將改革與產業發展相結合,通過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才能達到改革的最終目的。
宜都今天的改革成果驗證了宜都人最初的判斷。
“土老憨”是從宜都縣紅花套鎮的山窩窩裏走出來的中國馳名商標。作為湖北省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代表,土老憨集團生產的“土老憨”牌柑橘、茶葉、香椿暢銷家樂福、沃爾瑪等知名大超市,出口俄羅斯、吉爾吉斯坦等國家和香港地區,去年實現銷售收入6億多元。
“集體林改後,土老憨集團通過租賃、承包、農民入股和林地流轉等,采用龍頭企業加專業合作社加基地連農戶的模式,從紅花套鎮的南橋、馬王山等地以1000元每畝的價格租賃了300畝土地,建設了3個標準化橘園,還發展了香椿基地8000餘畝。”集團董事長陳世貴說,“通過標準化生產,每公斤柑橘可以賣到25元左右,平均一個柑橘3元錢,比實行標準化生產前的1公斤柑橘的價格還要高。”
在土老憨柑橘標準化生產基地,記者看到,每棵柑橘樹上,都飄動著一麵用來吸引害蟲的黃色旗子,每隔一定距離還有太陽能殺蟲燈、沼液微灌池等,“確保每個柑橘都是無公害的、生態的、符合高標準的。”陳世貴說。
除了土老憨董事長的職務,陳世貴還同時身兼宜都蜜桔集團合作社理事長和宜昌市柑橘協會副會長,他告訴記者,公司與合作社的柑橘種植戶簽訂了合同,每年以高於市場價20%的價格收購農戶柑橘。“公司還投資800萬元興建了技術培訓中心,每年定期請專家為柑橘種植戶上課講技術。”
集體林權製度改革帶來了宜都林業產業的快速發展,促進了林業的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為林農增收致富打開了方便之門,老百姓經營林業的熱情空前高漲。
在高壩州鎮八卦山低產低效林改造項目示範區記者看到,集體林改後,老百姓結合林業部門配套的低產低效林改造項目,在原來的1.6萬多畝荒山上鋪設了水管,挖了96口水塘,還架設了300米雙軌軟索柑橘運輸線,把荒山變成了高產高效柑橘園。“以前都是荒山,每畝的效益不超過20元,現在發展優質柑橘,每畝收益達到3000元到5000元,效益翻了100倍還多,柑橘單項人均純收入超過5000元。”高壩州鎮黨委書記彭承勇說。如今,一排排柑橘樹大小整齊地排列在荒山上,荒山成了老百姓致富的金山銀山。
“集體林改的真正目的是讓林業增效,讓老百姓增收,我認為在這一過程中必須發揮林業龍頭企業的作用,走林業產業化的道路。”宜都市市長莊光明說。
在五眼泉鄉龍口子村,425畝石漠化荒山已經被花椒林所覆蓋。通過集體林改,林農豐純從村裏流轉了400多畝石漠化荒山,種植九葉青花椒,目前花椒林已經掛果,每年可產鮮花椒1.75萬公斤,實現銷售收入30萬元。在豐純帶動下,村裏30多戶農民也在荒山上種植了花椒,使周圍400多畝荒山披上了綠裝。
據了解,集體林改後,宜都已發展林業產業基地45萬畝,培育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14家,年加工產值達1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