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竹藤文化>詳細內容

竹藤文化

現存最牛烏紗帽

來源:齊魯晚報 作者:佚名 發布時間:2011年03月28日 閱讀: 字體:【】 【

內容摘要: 提起烏紗帽,想必大家不會覺得陌生,我們且不提過去,就是現在朋友之間如果有人當了官,我們還不禁會戲言一句“戴上了烏紗帽”,自然丟官之後也會說一句“被摘了烏紗帽”。雙鬆圖軸:風格勁峭寄情懷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雙鬆圖軸》

九旒冕

  提起烏紗帽,想必大家不會覺得陌生,我們且不提過去,就是現在朋友之間如果有人當了官,我們還不禁會戲言一句“戴上了烏紗帽”,自然丟官之後也會說一句“被摘了烏紗帽”。在山東博物館,我們可以看到迄今為止全國也是世界上僅存的一件最高級別的“烏紗帽”―――九旒冕。

  烏紗帽在明代時被規定為官帽,成了冕服的一部分。現存於山東博物館的明魯荒王九旒冕是唯一一件存世的古代冕服實物。所謂“旒冕”,指的是冕服上垂下“旒”,以“旒”的數量區分官員等級的高低。傳說中有“皇帝造冕垂旒”的說法,雖然不能考證旒冕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但孔子說過“服周之冕”的話,可以證明早在周代就已經有了相當完備的冕服製度。以後的曆朝曆代,統治者都非常重視象征地位和權力指向的冕服製度,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更是強調要“複漢官之威儀”,冕服製度更加完善,朱氏王朝持續了276年,冕冠冕服的崇高地位也保持了276年,直到愛新覺羅氏入主中原,冕服製度才被廢止。

  魯荒王墓出土的這頂九旒冕高18厘米、長49.4厘米、寬30厘米,藤篾編製而成,表麵敷羅絹黑漆,鑲著金圈、金邊;帽子的兩側有梅花金穿,貫一枚金簪。據《明史》記載,明朝天子戴的冕前後分別垂著12道旒,每道旒上有紅黃青白黑共12顆玉珠,太子用11旒、11珠,親王隻能用9旒、9珠。魯荒王這個九旒冕前後分別垂著9道旒,每道旒上9顆五彩玉珠,共用珠162顆。

  目前,作為文物的垂旒冕全國隻有兩件,一件收藏於中國曆史博物館,是民國初年袁世凱複辟登基稱帝時穿的一套仿古冕服中的冕冠;另一件就是現藏於山東博物館的魯荒王600多年前的明初親王冕冠,填補史闕,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與曆史價值,同時也是彰顯朱檀王室威儀的最有力的佐證。

  雙鬆圖軸:風格勁峭寄情懷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仿佛從古至今,民間的才子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經曆這些磨難,這也成了一個定理。鄭板橋就是其中的代表。鄭燮(1693年―1765年),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他自幼家境貧寒,康熙五十年中秀才,為了生活,到揚州去賣字畫,無人賞識,很不得意。康熙61年,他的父親窮困而死,後來兒子也因為饑餓而死,境遇至慘。還好他在雍正十年中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又中進士,當他再回揚州時,已今非昔比,他的字畫連同舊作,都被當成墨寶。鄭燮感慨世態炎涼,特地刻了一方帶有感情色彩的印章蓋在書畫上,印文為“二十年前舊板橋”。

  這幅《雙鬆圖軸》是鄭燮中進士第一年的作品,也是他鼎盛時期的繪畫作品之一。畫中雙鬆擎天而立,旁立三枝細竹。竹子畫得艱瘦挺拔,直衝雲天,墨色水靈,濃淡有致,逼真地表現出竹的質感。在構圖上,鄭燮將竹、石的位置關係和題詩處理得十分協調。竹的纖細清颯更襯托了鬆的另一番風情。鄭燮擅蘭竹,畫蘭竹五十餘年,自成家法,用筆獨到,多而不亂,少而不疏,遒勁瀟灑,風格勁峭。竹是板橋理想的幻影,最能表現其思想。鄭燮本是個聰明絕頂、通今博古的一代文豪,卻寫出了“吃虧是福”、“難得糊塗”的名句,這注定他不會左右逢源,不能容於官場。鄭燮將文同的“胸有成竹,意在筆先”提高到“胸無成竹,趣在法外”,他苦苦探索,一生心血灑在畫竹上,在畫史上占有著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