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林業信息>詳細內容

林業信息

科技突破:創新催生國家數據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梅青 發布時間:2010年06月24日 閱讀: 字體:【】 【

    一直默默無聞、鮮為人知的“中國森林生態係統定位研究網絡”近半年來卻因一個重要的事件浮出水麵,並成為人們熱捧的機構。

    2009年11月17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對外首次發布了“我國森林生態係統服務功能年價值達10.01萬億元”,引起了國內外的高度關注。同時公布的“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釋氧、積累營養物質、淨化大氣環境、生物多樣性保護”6項服務功能的子數據,讓世人對中國林業刮目相看,切身地感受到林業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6項森林生態服務功能總價值量相當於全國年GDP總量的1/3,著實讓人驚歎!

    “這些數據,是中國森林生態係統定位研究網絡定位觀測成果的首次被量化和公開發表。”國家林業局科技司司長魏殿生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全球生態危機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這一組數據的出爐,為國家宏觀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持,意義重大;也讓人們更加直接感受到科技進步和林業發展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

    數據:凸顯林業突出地位和作用

    中國公布全國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價值為什麼會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並贏得高度評價?

    魏殿生說,“在國家尺度上公布全國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價值,世界上沒有幾個國家能做到,但中國卻靠國家力量做到了。數據,顯示了我國森林生態服務功能評估的理論和實踐取得了重大突破,樹立了中國現代林業的嶄新形象;數據,也更加凸顯出林業越來越突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談判和履約增加了談判分量和話語權”。

    伴隨著氣候變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幹旱缺水、物種減少等各種生態危機對人類的嚴重威脅,林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發生著根本性的變化,由過去單純追求木材等直接經濟價值轉化為追求綜合價值,特別是轉化到追求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釋氧、淨化空氣等多功能生態價值上來。

    “但林業的生態多功能價值到底有多大,長期以來受科技的局限我們隻能去定性‘描述’,無法用‘數據’完整、準確地再現。”魏殿生說,“依托中國森林生態係統定位研究網絡的研究成果形成的中國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價值,標誌著我國可以實現全麵地反映林業的多功能價值和效益,表明我國森林生態效益遠遠超出其直接經濟效益,對國家生態安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更能全麵地反映出林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也用科學的數據有力支持和佐證了中央對林業‘四地位’的英明判斷。”

    “在當前全球追求低碳經濟、大力節能減排的特殊時期,在國家尺度上形成中國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價值有著更深遠的意義。”魏殿生說,“眾所周知,國家主席胡錦濤倡議的被國際社會譽為應對氣候變化的森林方案,正成為後京都時代各國普遍重視的最經濟的減排方式。中國對外公布的全國森林生態係統總碳儲量為78.11億噸的數據,不僅彰顯了中國在植樹造林、保護森林資源方麵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績,也為中國政府在國際談判中提供了科學數據和談判籌碼。”

    突破:創新破解世界難題

    當今世界,隻有美國、日本等少數國家才能做到定期公布國家森林生態價值。在全國尺度上實現森林多功能價值的量化一直是國際上的一大尖端難題。

    “我國之所以走到世界前列,首先是因為國家高度重視和支持生態觀測等公益行業的科技事業,其次是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態定位研究之路。在長期監測形成大量基礎數據的基礎上,在較短的時間裏實現了全國加快布網、統一監測標準、數據集成處理三大科技創新,最終形成了國家權威數據。”魏殿生介紹說。

    我國對森林多功能價值的測定、量化具有良好的基礎。早在上世紀50年代,我國就開始了森林生態係統野外生態學及功能價值的監測和研究工作,曆經幾十年的發展,在全國逐步建立了多個野外固定生態站,積累了一批具有突出價值的監測和研究成果。

    2003年,為適應國家在生態保護、自然資源管理、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等宏觀決策對各種生態基礎數據的需求,國家林業局正式成立了“中國陸地生態係統野外觀測研究與管理中心”,並分別成立了中國森林生態係統定位研究網絡(CFERN)以及濕地、荒漠定位研究網絡3個管理分中心,從此森林生態站的建設開始提速,並在7年時間裏實現了三大突破:

    突破一:網絡布局實現基本覆蓋。國家林業局先後投資1.5億元在全國建設了50個橫跨30個緯度、代表不同氣候帶、與國家生態建設決策尺度相適應的大型生態學研究網絡。該網絡站點基本覆蓋了我國主要典型生態區,涵蓋了我國從寒溫帶到熱帶、濕潤地區到極端幹旱地區的最為完整和連續的植被和土壤地理地帶係列,形成了生態梯度由北向南以熱量驅動為主和由東向西以水分驅動為主的大型生態學研究網絡,基本滿足了觀測長江、黃河、雅魯藏布江、鬆花江(嫩江)等流域森林生態係統動態變化和研究森林生態係統與環境因子間響應規律的需要。

    突破二:形成統一規範和標準。為解決過去由於評估指標體係多樣、評估方法有別、評估公式不統一而造成的各生態站監測結果無法進行比較的弊端,“十一五”初期,在國家林業局賈治邦局長的指示下,2007年正式啟動了“中國森林生態係統服務功能定位觀測和評估技術”重大項目研究,並於2008年形成了《森林生態係統服務功能評估規範》標準。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針對生態服務功能而設立的專業標準。構建了包括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釋氧、營養物質積累、淨化大氣環境、森林防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森林遊憩8個方麵14個指標,采用由點到麵、由各省(區、市)到全國的方法,從物質量和價值量兩個方麵科學評估中國森林生態係統的服務功能和價值。

    突破三:形成了完善的數據處理能力。CFERN參照數字化生態站建設規範和標準,完成了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定位觀測數據的高精度穩定自動采集、數據庫建設、安全傳輸與存儲以及質量控製和管理,提高了對觀測數據進行分類、標準化、集成、分析的能力,建立了完善的數據管理信息係統,從而實現了中國森林生態係統服務功能評估數據的共享服務,最終形成了全國尺度的森林生態功能基礎數據平台。

    對此,魏殿生感慨係之,“盡管世界上許多國家較早地開展了生態學的基礎觀測研究並取得重要成果,但多數國家還處於科研狀態,而中國卻在較短的時間裏以國家力量建設和完善了這一體係,並上升為國家決策和行業需要的服務體係,為提升林業科技整體水平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據了解,中國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價值評估,吸取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科研成果,借鑒了聯合國千年生態係統評估(MA)、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等權威機構評估報告以及日本、美國等國家開展森林服務功能評估的方法與經驗。但專家指出,全國10.01萬億元的森林生態價值量仍是一個保守數據,世界上一些國家公布的國家數據包括7個方麵內容,而我國隻有6個方麵。因此,我國森林生態服務功能的實際價值隻多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