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林業信息>詳細內容

林業信息

國有林場改革的現實樣本——山東省淄博市原山林場破解國有林場困局啟示錄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焦玉海 發布時間:2010年04月08日 閱讀: 字體:【】 【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溫家寶總理明確提出,要啟動國有林場改革。改革後,森林資源如何保護?分類經營如何開展?林業產業化如何實施?林場人員如何安置?都將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山東省淄博市原山林場近年來通過改革率先實現了山綠、場活、業興、人富,為國有林場改革提供了現實的成功樣本。

    從欠債4009萬元到年總收入1.2億元——

    數字變化折射發展大計

    淄博市原山林場坐落在魯中山區,是一家生態公益型林場,森林麵積42968畝,現有職工1070人,總資產達4.6億元。從1996年發展至今,原山林場從綠化林場到綠化城市,走出林場走向市場,從一個營林事業單位變成了包括林場在內的國有企業集團,其先進的經營理念、科學的管理模式、超前的發展舉措,為國有林場改革發展提供了彌足珍貴的經驗。

    改革之初,原山林場也與全國其他國有林場一樣,自然條件艱苦,基礎設施薄弱,職工生活困難,處在非工、非農、非城、非鄉的尷尬境地。如果說還有一點不同,那就是這個無論規模和名氣在全國隻能算小字輩的國有林場,在改革中還背負著沉重的債務包袱,被當地人稱做“要飯林場”。

    原山林場1957年建場,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幾代務林人發揚“愛原山無私奉獻,建原山勇挑重擔”的奉獻精神,使座座荒山披上了綠裝。山綠了,人卻依然是窮的。1986年,國家對事業單位實行企業化管理,財政上把原山僅有吃飯的錢也給斷了,到1996年底,林場累計負債2000多萬元。此時,市裏又將瀕臨絕境的淄博市園藝場劃歸原山管理,兩個老大難累計負債達4009萬元,126家有名有姓的債主天天輪流上門討債。那時候,園藝場職工已經1年多沒領到工資,醫藥費3年未報一分一厘,有的職工交不起水電費,隻好在電燈泡下點蠟燭,有的甚至靠賣血供孩子上學,100多名職工到市政府集體上訪。

    林場要生存,林業要發展,必須要在管護好森林的基礎上,努力向外拓展。1996年底,市裏對林場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新一屆班子堅持跳出林業辦林場,站在市場幹林場,在不放鬆林業管護的前提條件下,堅定不移地走多種經營之路,用大手筆開辟一條林場經濟發展的新途徑。

    在林場副業單位改革上,堅持能股份製的股份製,能租賃的租賃,能私營、民營的私營、民營,徹底關停並轉了那些虧損企業。經過幾年的努力,林場已先後擁有了種植、養殖、花木培植、印刷、紙箱、機械加工、酒水生產、食品加工、陶瓷生產與批發等28個經營項目,不僅使225名職工重新就業,而且開始向社會提供就業崗位,多種經營年產值近億元。

    從艱難改革到林業產業化——

    思路轉變贏得市場先機

    經過初步改革,原山林場逐漸走出困境,職工們的基本生活有了著落。此時,如何讓職工們過上衣食富足的生活,讓原山這塊風水寶地變成原山人的聚寶盆?又成了原山領導班子下一個要攻克的目標。

    經過認真思索,原山林場場長孫建博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以副養林,集中人力、物力發展林業產業,讓產業發展為生態建設提供不竭動力。

    原山林場果斷打出了“原山旅遊”品牌,大力發展生態旅遊。通過聘請知名專家論證、設計,發揮森林、古樹、泉水、禽鳥等自然景觀和齊長城、石海、名寺古刹等人文景觀的作用,搞大開發、大旅遊,努力使娛樂建築和優美的自然風光相協調。同時還建設了原山遊泳池、森林樂園、齊魯古戰場遺址等近百個遊樂場所、旅遊景點,對玉皇宮、顏靈塔、石刻大觀園等曆史遺跡進行了修複。一係列舉措使原山國家森林公園由過去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林場,一舉成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成為聞名齊魯大地的旅遊勝地。目前,原山林場年接待遊客近百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800多萬元。

    在以副養林的同時,原山還依托林場人才、技術優勢,成立了原山綠地花園綠化工程有限公司,建立了1000多畝的苗木良種基地,並積極對外承攬綠化工程,大力實施以林養林,走林業產業化的路子。經過良好運作,2009年公司順利完成了綠化企業二級資質升級,對外承攬綠化工程達2000萬元,成為林場發展的又一支柱產業。

    近年來,原山又在完成現有產業升級改造的基礎上,著力開發原山房地產項目,打造原山生態旅遊度假區。今天的原山已經成為集林業、旅遊業、工副業、房地產業、文化產業五大產業為一身的國有事業單位。

    改革之前,原山林場職工中騎摩托車的還不多見,現如今擁有私家車的已經不在少數。原山政工科科長翟玉君說:“林場改革前,不要說分類經營、人員分流,大夥兒做夢都想調走。現如今,林場職工自我介紹時總會自豪的說‘我是原山人’。”

    從荒山禿嶺到森林覆蓋率92.6%——

    低碳經濟昭示資源保護巨大成就

    “森林是原山的立場之本、發展之本,也是我們的生存之本。”孫建博說。

    過去原山林場年年植樹造林,但因為缺乏強有力的機製保證,加上北方石灰岩山地十年九旱,成活率非常低,年年栽樹不見林。新領導班子上任後,把宜林地分段編號,每人承包一塊,包期3年,拿出工資的20%作為抵押金,秋後驗收,成活率達到85%以上才補發並兌現年底獎金。這一舉措使原山林場造林成活率一下子提高到90%以上。

    通過林業產業的大發展,原山林場在林區道路、防火設施建設等方麵每年都有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近年來已經累計投入生態林保護資金上億元。原山活立木蓄積量由1996年的68380立方米增加到2009年的144520立方米,13年淨增76140立方米。林地麵積由1996年的40588畝增加到2009年的42968畝,13年淨增2380畝。

    為了保護好這片森林,原山堅持打造“防火就是防人”的管理理念,成立了山東省第一支專業防火隊,發明了二輪森林防火摩托車,在全國國有林場中率先建立了監控指揮中心,實現了防火工作的專業化、現代化和人文化管理。原山林場還建起長青林(公墓),將林區內散落的2000多座墳頭遷入長青林,消除了林區內因上墳燒紙造成的火災隱患。

    在發展中,原山與一切汙染環境、破壞生態的行為“絕緣”。當地一家化工廠看中了林場的一塊地,願以1000萬元租賃其中的400畝,原山回絕了。開發森林旅遊,做大綠化產業,帶動當地發展苗木培植,原山人所從事的是綠色事業。

    據了解,僅2009年1年,原山的森林資源便固碳8000多噸,被當地人親切稱作“淄博的肺”。

    從“要飯林場”到“愛心原山”——

    角色轉換昭示林場人信心

    過去,由於地理位置偏遠等條件製約,許多林場落後於社會的發展,成為被社會“遺忘”的角落。建設現代國有林場,國家得生態,社會得資源,林業得發展,林場人也要從中受益。

    在過去十幾年的發展中,原山林場始終堅持讓林場工人切身感受社會發展成果的理念,讓林場人真正成為社會人。在當地,很多林場周邊的居民說“原山人很富”。這不單單是說林場職工收入高,住房條件好,還說明林改之後的原山人富有愛心,對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在原山發展的進程中,林場事業、林場工作和林場職工無不折射出“愛心原山”的光芒。其一,廣大林場職工默默地管護著4萬多畝生態林,即使沒有直接的經濟效益,原山人依然幾十年如一日守望著它。其二,這些年來,原山在取得不斷發展的同時,還先後接管、代管了市園藝場、實驗苗圃、林業培訓中心3個單位的人員,相繼招收了146名大中專畢業生,並直接或間接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1000多個。其三,原山在加強生態保護的同時,開發、建設森林博物館、艱苦奮鬥紀念館,舉辦生態文化旅遊節,廣播劇《原山情》還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原山不僅創造了“原山旅遊”、“原山綠化”、“原山印刷”、“原山酒業”,更打造了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原山幹部職工隊伍。

    對於林場改革所帶給自己思想、生活、工作上的巨大變化,不同的原山人有著不同的感受。

    68歲的退休職工楊美玲說:“如果不是林場接管了園藝場,我現在的醫療、養老、住房等一切都將無從談起。”

    49歲的職工賈萬利說:“對當年的改革我也曾有很大困惑,而看看原山現在的變化,再辛苦也值得!”

    新進場的大學生花健說:“原山是我施展才華的舞台,隨著林場的發展,這個舞台將更加絢麗多彩。”

    在國外留學的職工子女郭佳說:“自己是在原山關愛下成長起來的,一刻也不敢忘記她。但是每次回家原山讓我感到既親切又陌生,變化實在太大了。”

    這些年,原山在發展中先後創造了2個全國第一、4個全省第一、6個全市第一,成為全國林業戰線的一麵旗幟,原山的改革得到了溫家寶總理的批示,回良玉總理的親自視察,孫建博也多次受到胡錦濤、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每年都有100多家來自全國各地的國有林場慕名到原山學習考察。

    麵對榮譽,場領導班子認為:隻能說,原山在國有林場改革方麵做了一些嚐試與探索,為其他國有林場提供了一點可資借鑒的經驗。原山要繼續堅持現代林業建設,全力推進林業產業化進程,朝著山更綠、場更活、業更興、人更富的目標不斷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