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交流
亞洲地區棕櫚藤業可持續發展區域研討會
第一輪通知
亞洲地區棕櫚藤業可持續發展區域研討會
國際竹藤網絡中心
中國北京,2005年7月24~30日
國際竹藤網絡中心(ICBR)擬定於2005年7月24~30日在北京召開題為“亞洲地區棕櫚藤業可持續發展”的區域研討會。此次研討會由國際熱帶木材組織(ITTO)資助的“基於人工林資源中國棕櫚藤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建設[ITTO PD 100/1 Rev. 3 (1)]”項目提供資助,國際竹藤組織提供技術支持。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背景
棕櫚藤為棕櫚科植物,全世界共有13屬600多種,廣泛分布於亞洲、太平洋和非洲的熱帶地區。藤工業在國際貿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據國際竹藤組織(INBAR)估計,世界藤產品的國際貿易額在40億美元左右,國內貿易額達25億美元。從出口來看,藤製品出口是ITTO成員國主要木材產品出口總值(約100億美元)的40%,是香蕉出口貿易額(約50億美元)的80%。隨著對藤條的大量采收,天然棕櫚藤資源的數量在近幾年急劇減少。
由於藤產品貿易在亞洲的重要性,在過去30年裏這一地區多次召開有關棕櫚藤的國際研討會和學術會議。最近一次是ITTO資助的預項目[PPD 51/02 Rev. 1 (1)] 組織召開的“亞洲(東盟國家)棕櫚藤可持續發展”區域研討會,這次會議進一步確認了亞洲在世界藤工業中的主導作用。然而在對亞洲棕櫚藤天然資源評估、加工利用、市場前景、發展戰略和政策方麵,還存在許多認識上的不足。因此, 國際竹藤網絡中心決定召開此次研討會,希望通過與會人員的交流和探討,解決棕櫚藤業存在的問題。
研討會內容
討論棕櫚藤業的研究發展方向及策略;
探索亞洲地區棕櫚藤業貿易投資的途徑;
交流探討有關棕櫚藤的最新科技成果及相關信息;
為科研人員開辟一個展示他們研究方案、方法及最新技術、產品和服務的論壇;
確立棕櫚藤業研究發展的新方向和策略;
搭建交流平台,加深棕櫚藤從業人員與政府官員的相互了解,促進他們之間建立戰略夥伴關係。
討論主題
天然資源的評估、經營和保護;
人工林的培育和管理;
食用藤筍的加工及利用;
生物技術,生物多樣性與環境的關係;
林業政策與林業經濟學;
信息技術(IT)在林業中的應用;
棕櫚藤業的能力建設。
參加人員
參加會議人員:研究人員,相關政策製定者,政府官員,林業經營者,非政府組織成員,從事林業經營、自然資源管理、土地利用規劃發展、林業和林產品加工、林業認證審核及環境決策的人士。
本著交流探討的目的,本次研討會的人數初步定為20人左右,大約選出20篇論文做現場報告。
費用
與會人員需交納200美元的會議注冊費,主要用於每天一次午餐、兩次茶點,會議資料,摘要彙編以及接送與會人員等的支出。得到項目資助的與會人員不需交納會議費。
此外,項目準備了有限的經費,作為差旅費和(或)津貼資助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參會人員,尤其是來自ITTO和INBAR的成員國的與會人員,有意者請向會務聯係人提出資助申請。我們鼓勵需要資助的與會人員同時尋求其他國際組織的支持。
論文出版
會議選用的論文可能作為國際刊物《國際竹藤專刊》的特輯出版。同時也考慮以論文集的形式出版。
論文摘要和注冊
回執、摘要及論文要在2005年4月30日之前,以電子郵件的形式提交給黃世能博士(snhuang@pub.guangzhou.gd.cn),2005年5月30日之前公布反饋信息及一些具體事宜。會議接受論文和出版論文可能不完全一致。
工作語言
研討會的工作語言為英語。以其他語種撰寫的論文或摘要請作者自行翻譯成英文。
住宿
會議組委會建議所有的與會人員會議期間住在國際竹藤大廈(隸屬國際竹藤網絡中心,設備完善)。需要住其它賓館的與會人員,請自行安排。
會議組織委員會(成員有待進一步確認)
· 江澤慧 教授,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組委會主席
· 嶽永德 教授,國際竹藤網絡中心(ICBR)副主任
· 馬桓玉(Hwan Ok Ma)博士, ITTO項目官員
· 吳誌民 先生,國際竹藤組織(INBAR)副總幹事
· 劉世榮 博士,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 陳緒和 教授,國際竹藤網絡中心(ICBR)/國際竹藤組織(INBAR)
· 黃世能 博士,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組委會秘書
· 孫啟祥 博士,國際竹藤網絡中心
有關研討會的更多信息,請隨時谘詢:
黃世能 博士,項目主任助理/研討會組委會秘書
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研究所
電話: (86-20) 8702 8675 傳真:(86-20) 8702 8675和8703 1622
中國 廣州 龍洞, 郵編:510520
Email: snhuang@pub.guangzhou.g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