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行業動態>詳細內容

行業動態

赤水市竹業強市綠色發展戰略解讀

來源:貴州日報 作者:歐陽海南 發布時間:2009年12月25日 閱讀: 字體:【】 【

複興鎮凱旋村竹農正將竹子裝車運往造紙廠

    如果時空倒退10年,赤水市30萬人民做夢都想不到,山上自生自長的竹子除了傳統的吃筍、加工用具和當柴火燒外,竟然還能開發出近260種竹(筍)工業製品,成為全市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依托。2009年,赤水竹產業創造的產值首次超過20億元大關,成為名副其實的支撐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頂梁柱。

    竹資源培育 人均占有竹林4.1畝

    在赤水,算上剛剛出生的孩子,每人頭上能攤到4.1畝竹林。赤水竹業走上黃金發展期,始於世紀初提出的“生態立市、旅遊興市、竹業強市”的綠色發展戰略。

    從2001年起,赤水累計投入資金1.5億元,以每年10萬畝的進度,實施人工造竹工程,培育竹資源。至2009年,人造竹林近60萬畝,改造低產竹林12萬畝,使全市竹資源總麵積達123萬畝,森林覆蓋率從62%提升至78%,比號稱“世界竹子王國”的浙江安吉縣還多出近20萬畝。

    人工造竹工程從一開始,就瞄準了竹子作為“可再生工業原料”的經濟屬性,借助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長防長治等國家生態建設工作機遇,全力進行品係引進和調整,將豐產高效竹林作為突破方向,引進栽培經濟效益上佳的撐綠竹、麻竹、越南巨竹等中小徑竹60萬畝。同時加強了竹資源研究工作,為竹資源培育提供品係與技術保證,相繼從8個省、市、區引進280多種竹類(基因)進行良繁、選育和竹基因庫建設,聘請南京林業大學、貴州大學及各林科所對竹類進行品質試驗和課題公關,不斷取得重大進展。地處赤水腹地的寶源鄉就應用新品種和技術革新,成功將竹單產從0.5噸提升至2噸。

    竹資源的激增為赤水帶來一個接一個的榮譽,先後榮獲“全國林業生態建設先進市”、“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示範市”、“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全國綠化模範縣(市)”等稱號,兩次獲林業部“中國竹子之鄉”命名。

    竹產業延展 竹業產值首破20億元

    將竹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赤水同樣花了8年。2000年,赤水竹產業產值僅為3億元,到2009年達到23個億,8年增長了近8倍。

    通過招商引資、鼓勵獎扶,將老牌竹加工企業技改和新加工企業延展並重推進,繼2004年新宇公司技改投產成為西南最大竹加工基地、2005年綠色生態公司建成投產後,2008年,又一竹加工龍頭企業赤天化紙業公司全世界最大的25萬噸竹紙漿生產線建成投產。到2009年底,全市已形成年產25萬噸竹紙漿、5萬噸紙品、60萬平方米竹地板、300萬個竹菜板、3萬立方米竹編膠合板、250萬件竹工藝品的生產能力,預計明年產值將達到35個億,竹業產值占全市社會總產出的比重逼近40%,完成了從賣原竹到賣加工製品的轉型。

    與此對應,赤水竹產業也經曆了由粗放手工製作到自主技術創新的發展路徑。目前,該市在竹加工業方麵已擁有近30項國家專利,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竹(竹筍)綜合加工企業群落共生繁榮,形成竹建材、造紙、竹工藝品、竹生活用品、竹筍加工等5個品係近260個品種,產品俏銷20多個省和日本、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等17個國家和地區。

    竹產業延展加快了林工銜接,林農增收迅猛。赤水農民人均純收入3600元,其中40%以上直接來自竹產業,賣竹、賣筍、勞務、運輸成為赤水農民最時髦的職業。預計明年隨著竹紙漿生產線滿負荷生產,將在此基礎上為每個農民再淨增收1000元。

    竹生態利用 統籌協調綠色發展

    “由於竹子年年發筍,可永續利用,所以赤水搭建在竹子之上的發展道路是真正的綠色的可持續發展”,赤水市市長張集智這樣說。今年,占地3000畝的“赤水竹業經濟循環工業園區”破土動工,目前已完成投資1億元,資源集約化發展思路又提上日程。

    青青翠竹不僅給赤水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回饋,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樣彰顯。據監測,好的生態每年使赤水河帶走的泥沙減少了400萬噸,單位富氧離子含量超過了3萬,市區空氣優良率在全省率先達到100%,僅去年,全市17個鄉鎮中就有9個獲準申報“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在叫響全國的“到赤水洗肺去”口號下,赤水正成為全國特別是四川、重慶遊客熱捧的旅遊度假目的地,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年年成兩位數增長。

    以竹代木還使該市每年實現木材替代60萬立方米,等於每年節約下6萬畝森林。同時因為竹產業的興盛,吸收轉化了4萬多農村富餘勞動力,農民接受勞動技能培訓機會增多,市場意識和從業技能得到提高,社會和諧指數穩定提升。

    “依托好的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赤水正在著手創建國家級生態市,爭取走在中國西部各縣市前列,2013年,赤水將拿下這個殊榮,成為赤水最靚的名片。”赤水市委書記穆嶸坤自信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