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林業信息>詳細內容

林業信息

為大熊貓保護事業再攀新高峰——記生態中國十大人物張和民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張一諾 發布時間:2009年04月23日 閱讀: 字體:【】 【

    平穩過冬後的大熊貓,在竹林草坪中肆意撒歡玩耍,嬌憨可愛。

    張和民望著這些健康、活潑的“國寶”,目光深遠,他說:“我們不但要用3年時間重建熊貓家園,而且還要攻克大熊貓放歸難題,使大熊貓保護工作掀開新一頁,躍上新台階!”

    張和民,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4年被國家林業局授予推動林業科技進步重要貢獻獎,2007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近日,入選生態中國十大人物。

    “熊貓爸爸”與大熊貓結下不解之緣

    張和民有個響亮的外號:“熊貓爸爸”。提起這個外號,還有一段詼諧插曲。

    有一次,一隻臨產大熊貓怎樣也無法將熊貓仔生下來,這時張和民趕到,臨產大熊貓一見到張和民,就順利地產下了熊貓仔。從那以後,“熊貓爸爸”的外號就叫開了。

    今年48歲的張和民,的確是當之無愧的“熊貓爸爸”。為了使“國寶”大熊貓世世代代繁衍下去,張和民已將他人生中最好的26年獻給了臥龍、獻給了我國的大熊貓保護事業。

    1983年,22歲的張和民從四川大學生物係畢業。當時正值箭竹開花,全國野生大熊貓普遍斷糧,熊貓家族的繁衍生息麵臨嚴峻考驗。麵對這一切,張和民毅然放棄了在大城市就業的機會,主動申請來到大熊貓受災最嚴重的臥龍自然保護區工作,從此,張和民就與這一古老珍稀的物種結下了不解之緣。

    攻克熊貓繁殖“三難”,成就最大熊貓圈養種群

    據了解,2008年,臥龍中國大熊貓繁殖研究中心共繁育15隻小熊貓仔,保持了連續幾年的較高紀錄。張和民向記者透露,2009年,臥龍大熊貓生產有望突破去年,創下曆史新高。

    事實上,大熊貓繁育能力十分低下,具有發情難、配種受孕難、育幼成活難三大難題。“20世紀80年代,臥龍圈養大熊貓隻有10隻,繁殖研究工作非常艱難。”張和民回憶說。

    1987年,張和民被公派到美國愛達荷大學攻讀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碩士學位,他發現美國科學家對他們國家大多數野生動物的種群情況、流行疾病和棲息地變化都了如指掌,而當時在中國,對“國寶”大熊貓的研究幾乎是空白。

    兩年後,取得碩士學位的張和民放棄了與妻子留在美國的機會,回到中國,決心攻克大熊貓繁殖難題。

    “在20世紀80年代,全世界研究機構都對圈養大熊貓的繁殖一籌莫展。”張和民說。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曾多次派遣外國專家到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共同研究,可是10年時間隻繁殖了1隻大熊貓,還隻活了短短2年。

    然而,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13年的艱苦研究,張和民和他的同事們終於推翻了大熊貓繁育難的“三座大山”,在國內率先研究和應用了環境富集技術,為大熊貓創造了多樣化的生活環境,提高了大熊貓的體質和生活質量。

    截至目前,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已有137隻圈養大熊貓,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大熊貓圈養種群。而且,這些圈養大熊貓不僅能自我維持,還具備了對野外大熊貓提供補充的能力,可謂是質的飛躍。

    震後熊貓恢複快,有賴多年“愛心喂養”

    截至今天,距離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已過去將近一年時間。地震重災區的臥龍加快了重建步伐,那裏的大熊貓也已完全恢複了身心健康。張和民告訴記者:“如果沒有‘愛心喂養’,大熊貓不可能恢複得如此之快。”

    何為“愛心喂養”?簡單地說,就是和大熊貓做朋友,不但精心喂養,也要常常陪它們玩耍、遊戲,與它們交流感情。“愛心喂養”不但是臥龍喂養大熊貓的特色和原則,更凝聚著張和民的一片苦心。

    張和民回憶,1992年,有一隻大熊貓成功生下熊貓寶寶,可是180天後,這隻熊貓寶寶卻突然死去了。為此陷入深深痛苦與絕望之中的張和民意識到,大熊貓成功繁殖的最大障礙是大熊貓的情感問題。

    原來,由於野生大熊貓一直是喜歡獨居的動物,研究人員便將圈養的大熊貓關在籠子裏,飼養員朝九晚五上下班,人和熊貓、熊貓和熊貓之間沒有任何感情。

    張和民頂住壓力,將大熊貓們聚在一起,讓它們共同玩耍、“自由戀愛”;同時要求飼養員24小時照看大熊貓,?每次喂食物時都要和它們說說話。“大熊貓和人一樣,心裏一緊張,激素分泌就會出現問題,容易生病。”張和民說。果然,“愛心喂養”之後,大熊貓生病少了很多。

    不過,大熊貓畢竟是野生動物,與它們親密接觸也有很大風險。1995年的一天,張和民拿著一根馴獸棍指導2歲的大熊貓英英練習爬樹,但不知何故英英突然大發脾氣,轉頭抱住他的小腿緊緊咬住,為此,張和民住院3個月。“估計英英是嘴下留情了,要不我的腿肯定廢了!”回憶起當時驚險的一幕,張和民卻隻是笑,麵對英英的不友好舉動,張和民也沒舍得打它一下。

    如今,英英已是臥龍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的“英雄媽媽”了,創下生育15崽中7對雙胞胎的記錄。

    重建大熊貓樂園,著眼可持續發展

    由於汶川大地震破壞嚴重,為大熊貓重建臥龍家園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對此,張和民表示,有信心用3年時間重建臥龍大熊貓家園。

    據了解,隨著都江堰大熊貓疾控中心和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在臥龍重建完成,臥龍將擁有兩個基地和一個疾控中心,預計重建工程為期3年。

    張和民告訴記者,臥龍大熊貓家園重建得到社會各界的幫助,特別是中央政府、國家林業局、地方政府及香港、廣東潮州等援建地區的大力支持。如今,重建資金問題已全部解決,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重建工程即將啟動。

    張和民說,建成後的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將是一個集科研、教育、展示、旅遊、放歸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建築,裏麵將放養80隻~100隻大熊貓。

    “大熊貓家園的重建不僅注重對大熊貓的保護,同樣重視當地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續發展。”張和民告訴記者。

    張和民說,臥龍家園的重建一方麵要擴大大熊貓棲息地,恢複當地的生態植被;另一方麵要大力發展旅遊業,加大退耕還竹力度,為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打下堅實基礎。“這兩方麵是臥龍家園重建的兩大重點,也是基本方向,兩方麵應相互協調,實現雙贏。”張和民說。

    期待大熊貓放歸早日成功,為保護事業再攀新高峰

    雖然臥龍大熊貓家園重建是一項艱巨工程,但是張和民的眼睛裏卻時時閃耀著對於未來的希望和憧憬。他說自己不但期待著臥龍大熊貓家園的早日建成,而且還盼望著自己心願的早日實現。

    “我們已經成功攻克了大熊貓繁育方麵的三大難題,如今又麵臨著另一個艱巨挑戰,就是將人工繁殖的圈養大熊貓成功放歸野外,這也是我的最大心願。”張和民說。

    據了解,大熊貓放歸是一項難度很大的科研項目,需要綜合多方麵因素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曾經的大熊貓放歸失敗也證明了放歸難度不亞於大熊貓的繁殖。麵對困難,張和民表示,將繼續按照“愛心喂養”的方式,提高對大熊貓各方麵的關注程度,全力進行科學研究,為我國大熊貓保護事業再攀新高峰。

    采訪時,談起大熊貓便滔滔不絕的張和民麵對榮譽卻十分謙虛,麵對此次被評為生態中國十大人物以及曾經取得的各種獎項,張和民說,所有榮譽的取得都是我和我的同事們共同努力的結果,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感謝大家對我們工作的肯定,我們一定會更加努力,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