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信息
履行植樹義務 你可以上網“植樹”
今天是我國第三十一個植樹節。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如何創新義務植樹形式、豐富義務植樹內涵、更加有效地提高公民盡責率成為各方都在努力探索的問題。
義務植樹是公民必須履行的一項法定義務。近年來,全民參與綠化事業的積極性高漲,許多荒山恢複了植被,生態環境得到了改善,更重要的是:樹木吸收了二氧化碳,減緩了氣候變暖。但隨之也出現可供植樹的地方越來越小;特別是大中城市,已經基本上消滅了荒山荒坡荒地,組織者為難以找到合適的植樹地點而發愁。
據《華西都市報》報道,成都市各郊區縣居民參與植樹熱情高,而城區參加植樹者相對較少。主要原因是城區內空地少,市民到郊區出行不便,所以難盡“植”責。《三湘都市報》也做了關於《長沙想植樹的人挺多,能栽樹的地太少》的報道,文章指出長沙七成市民想植樹,卻感歎“無地種樹”的事實。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同時麵臨這種尷尬局麵。
無地種樹、工作繁忙等種種原因,使得公民不能直接履行植樹義務。麵對這種情況,記者了解到,公民還有一種新的方式,即網上“購買碳彙”(樹木吸收二氧化碳)的形式,實現履行公民義務植樹的願望。公民可以捐資到中國綠色碳基金,專業人員統一組織實施以吸收二氧化碳為目的的植樹造林。通過中國綠色碳基金捐資造林的公民,將獲得捐資收據,發放購買憑證(標明買到的碳彙量)和碳補償標識——車貼。表明捐資者不僅履行了義務植樹,還“參與碳補償,消除碳足跡”,實踐低碳生活,為減緩氣候變暖做出了貢獻。捐資者還可以在中國碳彙網上看到自己的“植樹”個人賬戶。
中國綠色碳基金設在中國綠化基金會,它是目前我國第一個以支持林業應對氣候變化行動而特別發起設立的公募基金。該基金致力於實施以植樹造林吸收二氧化碳,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為主旨的公益造林項目。同時,此類項目活動還可為公民履行植樹義務,卻又不能直接參與植樹活動的人們提供了間接參與植樹造林活動的新途徑。
專家認為,中國綠色碳基金向公眾提供的間接造林方式既是捐資造林,也是義務植樹。但其意義和價值卻遠大於人們所認識的義務植樹活動。當前,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森林在減緩氣候變暖方麵的重要作用被國際社會廣泛認可,開展以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為主要目的“碳彙林業項目”已經成為各國政府、環境組織及跨國企業展示其社會責任與綠色形象的重要手段。此外,由於人們選擇植樹的地點一般都遠離市區,通常需要乘車前往。汽車在行駛中會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汙染物,造成環境汙染;植樹者在野外的其他活動也會在有意無意之中增加碳排放量。通過中國綠色碳基金捐資造林的形式,一方麵滿足了人們植樹的願望,一方麵又減少了人們出行時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起到了保護氣候和環境的作用。
公民網上“購買碳彙”可登錄“中國碳彙網”主頁,點擊“網上捐資”,從中可以任意選擇不同的捐贈金額,按照操作步驟,填寫有關信息,在完成確認後,即可進行網上銀行支付操作,資金即進入中國綠化基金會賬戶。公眾還可根據網站信息,進行銀行彙款、郵局彙款及現金支付的捐資方式。
■相關鏈接
中國綠色碳基金成立於2007年7月20日,截至2008年底,已有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為首的十幾家企業捐資3億多元人民幣,先後在全國10多個省區陸續開展了以吸收二氧化碳為主要目的的碳彙造林活動,目前已完成造林100多萬畝。此外,通過捐資中國綠色碳基金造林的個人也相當踴躍。據不完全統計,僅北京八達嶺地區碳彙造林項目,就有700多人次捐資逾60萬元人民幣,參與了“參與碳補償、消除碳足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