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信息
新一代青年農民的素描映像
孟克達來,內蒙古自治區青年農民,致力於改善家鄉生態環境,把2000畝荒沙地變成了綠洲;潘淑紅,吉林省青年農民,創建牧業小區,由林下放牧轉向圈養育肥,並以“公司+農戶”模式帶動村民致富。
提起農民,人們容易想到的是泥巴裹著褲腿,滿手老繭,臉色黝黑。記者在第十三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農民的頒獎典禮上,采訪了孟克達來和潘淑紅兩位獲獎農民。通過和兩位養殖大戶的短暫交談,打破了記者以往對農民單一、狹隘的印象。
鄉巴佬?企業家!
1997年,孟克達來高中畢業。他是家裏的老小,爹媽上了年紀,家裏不能沒有個勞動力。他沒選擇繼續上大學,而是留在農村和父母共同承包了2000畝荒沙地,開始了他的養殖事業。
這一年,潘淑紅所在的二道甸子鎮被吉林省政府命名為黃牛養殖基地鎮。與孟克達來相同的是,潘淑紅也是在高中畢業後回家務農。1989年因幾分之差與大學失之交臂,她回家後開始放牛,正是這段經曆讓她和牛結下了緣分。
孟克達來承包的草場沙化嚴重,最初2000畝地隻能養100來隻羊。他認識到,傳統畜牧業對生態的破壞太嚴重,隻有調整畜群結構、恢複草原生態,走舍飼圈養之路才有發展前途。他用幾年時間架電線、打機井、種林木、種牧草,每年貯備幹草10多萬公斤。他圈養的白絨山羊,也從最初的100多隻增加到600多隻。
2002年,孟克達來在內蒙古大學函授學習了經濟管理,進修了經濟法、財務管理等課程。他還專門去陝西的林場學習育苗。有了技術和知識,他的眼光更遠了。
那個時候的潘淑紅已經擁有了自己的餐飲事業,辦得紅紅火火。2006年,潘淑紅決定養牛,可家裏人都不同意。爸爸媽媽對她說:“不要弄一些沒譜兒的事,好好過日子吧。”老公也不理解,對她說:“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你就別折騰了。”
從當年3月開始,潘淑紅分別前往長春、哈爾濱等地的黃牛養殖場考察,學習先進經驗及養殖方法。為了建牛舍、糖化飼料廠、青貯窖和辦公室,潘淑紅在建築工地整整兩個月沒回家。
做農民“我驕傲”
他們已經是擁有上千萬元資產的企業家,但在榮譽和稱謂的後麵卻離不開“農民”二字。“做農民挺好。”孟克達來說。
2006年,孟克達來當上了幹部,他被鄉親們選為村委會主任。記者半開玩笑地問:“是不是誰最會賺錢,大家就選誰?”孟克達來笑著說:“也不是,還得有人品。賺錢隻想著往自己兜裏放,大家也不會選。”
這一年對潘淑紅來說也是非比尋常。隨著吉林省封山禁牧政策的出台,黃牛被大量拋售。黃牛產業作為全市農業五大主導產業之一,樺甸市給予重點扶持。同年7月,潘淑紅的金牛飼料養殖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
“農民的日子太難了。”兩位農民企業家發出共同的感慨。
有了技術和經驗,潘淑紅沒有忘記鄉親,全鎮有許多婦女在她的帶動下開始養牛。潘淑紅不但無償提供技術服務,還以最低價向他們銷售糖化飼料,並無償為他們尋找銷路。
孟克達來當上村委會主任後,新建了村委會辦公室,改善了辦公條件,還捐資打井、平整水澆地、捐適齡母羊,帶動22戶貧困家庭共同致富。如今,孟克達來的產業不僅有畜牧養殖,開發了旅遊度假村,在村裏開了超市,還曾經嚐試建立網絡交易平台,解決了當地近百名勞動力就業。
記者看見的潘淑紅,更像是一位白領麗人,看不出是個“牧牛女”。
看著他們臉上的笑容,就能感受到他們作為農民的驕傲。
護生態“不差錢”
圈養,兩位養殖大戶在不同的地域采取著相同的方式,對未來的發展定位和方向也不約而同。
提起未來發展項目和計劃,孟克達來給出兩個字:綠化。他打算擴大育苗麵積,引進和培育耐旱苗木。他說,生態不平衡,這個地方生存的可能都沒有了。國家越來越重視生態建設,種樹可以一天天增值,更何況生態價值是不會受到金融危機影響的。
如今,孟克達來承包的荒沙地,植被覆蓋率已從20%提高到的80%以上。2000畝沙地變成了綠洲,種植沙柳、雲杉等林木1000多畝,還有180畝育苗基地、200多畝牧草、260畝飼料種植基地。他的承包合同將在2027年到期,孟克達來表示,他治沙還綠的計劃永遠不會到期。
“坐落在長白山腳下、鬆花江上遊,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潘淑紅這樣描述家鄉。二道甸子鎮地處吉林省轄紅石林業局林區,2004年的封山禁牧讓她對農林矛盾深有感觸,於是她的公司樹立了綠色牧業、環保牧業、科學牧業的理念。今後,養殖要朝綠色有機方向發展,打造自己的品牌,要在林區還林種草,開展綠色牧業。潘淑紅說,這樣做不但緩解了林下放牧對生態的破壞,也緩解了林農之間的矛盾。
記者手記:舊眼光看不見新農民
尚文博
第十三屆全國十佳傑出青年農民評選日前揭曉,頒獎典禮當天,來自全國各地的10位獲獎者在會議室中像兄弟一樣聊天,大家不論是身穿西裝還是少數民族服裝,都看不出一點農村味兒。聊天期間,有幾位的手機鈴聲不斷,看得出都是大忙人。
不知是誰說了一句“咱們誰看著也不像農民啊”,然後是大家一陣爽朗的笑聲。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王兆國在為傑出青年農民頒獎時說,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和關心農村工作。你們是新型的農民,用你們所掌握的知識,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為農村、農民的發展尋求新的道路。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你們是年輕農民的典範和學習的榜樣。
他們是新時代的新型農民,雖然土生土長在農村,卻敢想敢做、敢拚敢闖。新農民不是看衣著打扮,而是其在思想上的提升。他們吃苦耐勞,創業的過程不斷創新;他們自強不息,在生產實踐中不斷學習;他們與時俱進,致富的同時也認識到了生態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