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信息
應對特大幹旱林業科技救災減災技術要點
2008年10月下旬以來,由於降水異常偏少和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我國北方地區出現了持續大範圍的氣象幹旱。目前,嚴重的氣象幹旱已波及我國15個省區市,林業受害麵積達1.18億畝。與去年同期相比,森林火災次數上升49%,受害森林麵積上升34.7%。幹旱還將嚴重影響種苗生產,降低幼林和新造林地的保存率,製約春季造林進程,提高造林成本,加大造林難度。同時,受當前旱情的影響,森林防火、森林病蟲害防治、植樹造林等林業工作形勢都異常嚴峻。
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局黨組的有關部署和要求,充分發揮科技在應對特大幹旱和災後恢複林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把災害損失減到最小程度,我局針對受旱災影響嚴重的種苗生產及苗圃抗旱管理,幼林、新造林抗旱管理,春季抗旱造林,經濟林抗旱管理,森林病蟲害防控,森林火災防控等重要的生產管理技術環節,組織有關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的專家,編製了應對特大幹旱林業科技救災減災技術要點,供廣大遭受旱災地區的林業生產單位和林農朋友參考。
一、種苗生產及苗圃抗旱管理
春季是多數樹種開花、播種和苗木開始新一輪生長周期的關鍵時期,過度幹旱會對樹木或苗木的正常生理過程和花芽分化、以及播種後種子的順利出土成苗造成不利影響,進而導致林木種子、苗木的產量和質量下降,影響林業生產順利發展。根據天氣旱情、土壤墒情,結合林情、種情進行科學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可大大緩減特大幹旱帶來的危害,使損失減低到最低程度。
1. 種子生產抗旱管理
良種基地管理 根據土壤墒情,應對種子園和采穗圃進行及時科學地灌溉,以促進樹木正常生長,但在花芽分化時不能灌水。灌溉時應盡量采用節水灌溉方式,如噴灌比地麵灌溉大約節水30%-50%。以樹木的生理耗水為基礎,根據不同地區氣溫變化的規律,製定噴灌的供水細則,是良種基地灌溉科學用水的理論依據。沒有灌溉條件的母樹林,應采用覆蓋的方法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此外,對林地應進行適時除草,切斷土壤毛細管,降低土壤水分蒸發量。
種子儲備與預測 雖然采取措施對促進林木開花結實能起到積極作用,但仍有可能導致種子質量和產量的降低,因此,應注意做好種子的儲備、今年種子產量的預測和明年用種的預購工作。
2.苗木生產的抗旱管理
一般在建立苗圃時,都會選擇水源充足,灌溉有保障的地方,但在遭遇特大幹旱時,應根據天氣和土壤墒情及時灌溉。在水源缺乏的情況下,苗圃生產應采用抗旱育苗措施,以確保苗木正常生長,提高苗木質量和產量。
(1)抗旱播種育苗
耕作方式 在幹旱嚴重情況下,播種前應進行深耕細耙,采用低床育苗有利於土壤保墒。
種子催芽 在缺乏水源和土壤墒情較差的情況下,種子不宜進行催芽。
土壤處理 為防止幹旱而引起的病蟲危害,應加強對土壤消毒處理,如用2%-3%硫酸亞鐵藥液噴灑土壤進行消毒。
種子處理 為預防幼苗發生病害,如猝倒病,應用0.5%高錳酸鉀等藥液進行浸泡消毒處理,浸泡後用清水衝洗。注意種胚已經突破種皮的種子,不要用高錳酸鉀消毒。
播種方法 在幹旱和水源不足的情況下,在整好的苗床上先開溝,然後在溝內先灌足底水,等水滲入土壤後,將處理過的種子播種於溝內,用潮濕的土壤覆蓋,鎮壓要實,使種子與土壤密接,然後覆膜,以保持土壤水分,待幼苗出齊後揭去薄膜。
(2)抗旱硬枝扡插育苗
進行扡插育苗時,應先灌水,待土壤濕度適宜時再采用覆膜扡插育苗,具體做法:
做壟 以窄壟為宜,壟高不宜超過15厘米。做好壟後,把頂部和兩側拍實,使土壤密結,有利於毛管水上升。
插穗催根處理 將剪好的插穗進行浸水處理或采用ABT生根粉、吲哚乙酸、萘乙酸等溶液處理,以促進扡插生根。
覆膜扡插 扡插前應先覆膜,然後再扡插。扡插時先用與插穗粗細相近的木棒打孔,插入插穗後將孔口用濕土蓋嚴,然後從側方將土壤壓實,這種方法地膜緊貼地麵,既有利於保墒,也可防止雜草叢生,提高扡插成活率。
(3)接種菌根菌
菌根可大大提高苗木的抗旱性,在播種育苗時可用Pt菌根等菌劑接種。
(4)起苗和移植育苗
由於土壤嚴重幹旱,氣溫增高,所以起苗和移植要選擇無風的陰天或早晚時間。土壤過於幹燥,起苗時根係的須根會受到嚴重損傷,因此應在起苗前一周先灌水,一般當土壤含水量為其飽和含水量的60%(即土不粘鍬)時即可起苗或進行移植。
(5)苗木保護
起苗後,應邊起邊揀苗,並在背風陰涼地方,按照苗木質量標準進行苗木分級。如果苗木不能立即運輸,應進行臨時假植(用濕潤土壤將苗木根係覆蓋),以保護苗木根係不失水。如果長途運輸,為保持苗木水分平衡,延長苗木活力,可將苗木根係蘸泥漿、浸水、蘸吸水劑等。運輸材料可采用保濕性好的材料,如塑料袋等。運輸過程中要適時檢查,如發現苗木幹燥要隨時噴水。
3.苗圃的抗旱管理
對苗圃現有苗木的管理,主要是水分管理。
灌溉次數 對於喜濕樹種,如楊樹、柳樹、泡桐、榿木等幼苗,由於生長細弱,根係生長發育慢,則應少量多次進行灌溉;對刺槐、白蠟、臭椿、馬尾鬆、油鬆等幼苗,由於比較耐旱,對土壤水分要求不高,灌溉的次數可適當少些。
在出苗期和幼苗期,苗木對水分要求雖不多,但比較敏感,應及時少量灌溉;在速生期需水量較大,應少次多量,每次灌透;在苗木硬化期應禁止灌水。
在氣候幹旱、土壤水分缺乏嚴重時,灌溉次數應多些,灌溉量可大些;沙土保水力差,可以多次、少灌;粘壤土保水力強,則應少次多量。總之,每次灌溉量能保證苗木根係分布層處於濕潤狀態即可。
灌溉時間 以早晨或傍晚為好,這樣不僅可以減少水分蒸發,而且不會因土壤溫度發生急劇變化而影響苗木的生長。
二、幼林、新造林抗旱管理
1.幹旱受害調查技術
受害特征與等級劃分 幼林和新造林地的旱情調查,一是要根據幼苗幼樹的枝、幹、葉的顏色、硬度、可彎曲程度、彈性和手感等變化,判定其受害程度,確定旱死株和受害部位,對於地上部分確定為基本枯死者,調查根係是否枯死,為采取相應的救護措施提供依據;二是要對旱災原因進行調查分析,是否存在造林技術不當,是否做到“適地適樹”,造林時間、造林整地、栽植深度是否合理等。
2.幹旱受害救護技術
清理和保留幼樹的確定 對已確定整株枯死、主幹低位枯死且不能利用根係恢複的幼苗、幼樹,頂芽損壞的鬆類樹種,及時進行清理,保持林地衛生狀況良好。對保留的幼苗、幼樹可采取培土、修剪、平茬等措施予以救護。
修剪枝條 輕度受旱的幼苗、幼樹,可及時剪除芽葉焦灼、葉部萎蔫但未受害的枝條,以及受旱致死已喪失發芽能力的枝條,減少水分散失,避免旱情加重。
平茬 對於地上部分旱害嚴重,但是樹幹基部及根係仍然良好,且萌蘖能力強的樹種,可采取平茬措施。平茬高度一般控製在距地表麵10厘米左右。
培土 對於因栽植深度不夠造成根係吸收空間不足造成旱害的,以及旱情嚴重的闊葉樹種,可在幼苗幼樹周圍采取培土措施。
鬆土除草 對於土壤比較粘重而雜草灌木比較多的新造林地和幼林地,通過鬆土除草清除灌木雜草,減少土壤水分的損失;沙質土壤且雜草灌木比較少的新造林地和幼林地,可不進行鬆土除草。
覆蓋 可根據實際情況分別采用多種材料覆蓋地表,一是就地取材,把鬆土除草清理下的灌草鋪於幼苗幼樹周圍;二是用塑料薄膜覆蓋於幼苗幼樹周圍或整個行間;三是石塊覆蓋,適用於山地造林的幼苗幼樹。
集水保墒 山坡造林地通過撫育措施增加集水麵,例如,在一般魚鱗坑兩側開挖集水溝槽,形成翼式魚鱗坑;在帶狀整地的幼林地上方,清除植被,夯實土壤,增強集水效果。
灌溉補水 有灌溉條件的幼林和新造林地,特別是工業人工林新造林地和幼林地,盡快采取灌溉措施;旱情嚴重且價值較大的幼苗、幼樹應采取人工澆水措施。
補植或重造 對於因苗木旱死而未能達到合理造林密度的幼林地,應在具備造林條件時及時補植;受災嚴重的幼林地和新造林地應重新造林;對於因造林樹種(含品種、無性係)選擇不當而造成旱死的,需更換樹種重新造林。在補植或重造時,要選用適當的樹種,調整樹種組成,形成合理的混交林。同時,保證造林密度在合理範圍內。補植補造和重造的苗木一般采用容器苗。
三、春季抗旱造林
1.集水造林技術
集水造林是北方采用的最普通的抗旱造林技術。集水造林的關鍵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收集有限降水。技術要點是整地方法和集水麵的處理。整地方法除了傳統的魚鱗坑、水平階、水平溝、反坡梯田外,集水效果較好的整地方法還有單坡式、雙坡式、扇形、漏鬥形、V字形等,不同造林地區可根據降水特點和造林樹種選擇應用。集水麵最簡單的方法是夯實拍光集水麵,特殊地段的造林還可鋪設塑料薄膜,以提高集水能力。
2.容器苗造林技術
容器苗根係完整,抗旱性強,無緩苗期,造林成活率高。在遠離水源和交通不便的幹瘠立地,容器苗造林效果更佳。目前造林的主要容器苗類型有塑料薄膜容器苗和網袋容器苗。塑料薄膜容器苗造林時要注意脫掉容器或撕掉容器底部,脫掉的塑料薄膜要回收,防止汙染環境。道路綠化和城市綠化可采用大規格容器苗造林,可快速提高造林效果。
3.浸根蘸根造林技術
浸根造林是指在造林前對裸根苗木根係進行浸水處理(一般浸水24小時),提高苗木含水量,增強苗木活力,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一種措施。蘸根造林是指造林時對裸根苗木根係進行蘸泥漿處理的一種方法,如果泥漿中加入適量菌根製劑或生根粉,造林效果更佳。
4. 截幹造林技術
萌芽能力強的樹種,如楊、柳、刺槐、火炬樹、沙棘、元寶楓等,造林時可采用截幹造林,栽植後培土成堆(高20厘米左右),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一般主幹保留15厘米左右為宜。有灌溉條件,栽植後澆水,然後培土,效果更好。
5.深埋造林技術
幹旱立地和風沙區,營造油鬆、樟子鬆、落葉鬆等針葉樹種,可將苗木地上部分三分之二左右埋在土沙中,成活後再去除沙土。一些闊葉樹種可將苗幹壓彎,用土壓埋,當發芽放葉時再去除埋土,扶正苗木。
6.覆蓋造林技術
植苗造林時,采用農用塑料薄膜、秸稈、枯枝落葉、石片等材料,以苗木為中心,覆蓋根係上部表層土,可有效減少蒸發,提高蓄水保墒能力。在幹旱區可將薄膜覆蓋做成漏鬥狀,以提高集水能力。直播造林也可采用覆膜點播,提高成苗率。
7.壁植造林技術
油鬆、樟子鬆、落葉鬆等針葉樹種植苗造林時,一般苗木緊貼坑壁直立栽植,陰坡一般苗木靠上壁,陽坡靠下壁。壁植造林的主要目的是創造遮蔭條件,減少蒸騰,提高造林成活率。
8.生長調節劑造林技術
采用ABT生根粉、綠色植物生長調節劑(GGR)、萘乙酸、吲哚乙酸等生長調節劑處理苗木根係,可增強苗木活力和抗逆能力,提高造林成活率。處理濃度可按照相關產品說明書配置。
9.吸水劑造林技術
吸水劑是一種高分子樹脂材料,具有非常強的吸水能力,但吸水劑本身沒有水分。吸水劑造林有三種方法:一是水凝膠蘸根造林,具體是將吸水劑加水稀釋到0.1%-1%,然後蘸根處理進行造林;二是混劑泥土蘸根造林,具體為先將吸水劑與土壤混合(0.1%-1%),用水調成稠泥,然後蘸根包裹根係;三是將吸水劑直接施入造林穴中,具體為先將吸水劑與土壤拌均,然後填入植樹穴苗根周圍。目前國內吸水劑種類比較多,可根據造林樹種選擇適宜的吸水劑品種。
10.固體水造林技術
固體水是一種采用高新技術將普通水固化成型成為固態,並且物理性質發生了巨大變化的一種水。固體水的特點是產品本身具有水分。固體水可顯著提高造林成活率,但成本比較高,一般適合在缺乏水源的荒山沙地造林應用,特殊地段的造林也可采用,如城市綠化、公路綠化等。固體水提高成活率的機理是苗木根係接觸固體水後,固體水被生物降解,然後緩慢釋放水分供苗木根係吸收利用。
11.截根深栽造林技術
截根深栽造林主要應用在楊樹造林中,適宜於地下水位1-2米的沿河灘地和階地。截根造林應采用優質壯苗,一般生產中截根造林的苗木多采用留根育苗方法進行培育。
12.帶土坨造林技術
大規格苗木春季造林時,根係帶土坨造林可顯著提高成活率。帶土坨造林的關鍵是起苗時應盡可能的保護好苗木根係部分的土壤,用草包或蒲包將根係包紮成球狀,防止根係土坨散落。大樹移栽最好是帶土坨定植,土坨大小一般應是樹木胸徑的8-10倍左右,土坨一般用草繩捆紮為好。
13.樹幹保護造林技術
早春幹旱季節,造林時可采用農用薄膜、牛皮紙、報紙等材料,將地上苗幹纏繞或包裹起來,可有效防止苗木失水,提高造林成活率。當發芽或放葉後,可適時去掉苗幹保護材料。
四、經濟林抗旱管理
在我國特別是北方地區,水分虧缺是一種最普遍影響作物生產力的環境脅迫,而經濟林樹種大多栽培於丘陵和山地,較其他作物更易受到因幹旱導致的水分脅迫影響,近年來幹旱對北方經濟林造成的損失在所有非生物脅迫中已占首位,因此今年的特大幹旱是對我國北方幹鮮果品生產的一個嚴峻考驗。
1. 幹旱對經濟林的影響
經濟林樹種受到幹旱脅迫的影響,按程度有三種情況:
影響葉片生長 葉片是外部形態反應最敏感的器官,隨著幹旱程度的加強,葉麵積會減少,葉片數增加緩慢。
影響枝幹生長 在遭受幹旱時,它的加粗生長會受到抑製,而且這種抑製作用還具有“後效應”,即樹體內的水分脅迫完全解除後,其抑製仍然要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影響開花座果 主要表現在對花序和花柱的伸長有明顯抑製作用,嚴重幹旱時,植株的花序和柱頭長度縮短,甚至花序末端出現萎蔫幹枯現象,授粉受精不良,導致落果嚴重,座果率低,幼果生長被遏製,最後造成產量降低。
2. 經濟林抗旱節水技術
經濟林樹種不同,耐旱力有所不同。目前主要栽培樹種中杏、石榴、棗、無花果耐旱力最強;核桃、板栗、李等耐旱力中等;柿、榛子、蘋果、梨樹種耐旱力最弱。根據經濟林主要樹種(核桃、板栗、杏、柿、棗等)栽培特點,以應急抗旱、確保產量為基準,介紹幾種簡易有效的抗旱節水和保花保果措施:
(1)穴貯(施)肥水技術
穴貯(施)肥水技術是幹旱果園最重要的抗旱、保水技術之一,它具有簡單易行、節肥節水、投資少見效大的特點,在土層較薄、無水澆條件的山丘地效果尤為顯著,一般能節肥30%以上,節水70%-90%。
挖貯養穴法 將作物秸稈或雜草捆成直徑15-25厘米、長30-35厘米的草把,放在水中或5%-10%的尿液中浸透。在樹冠投影邊緣向內50-70厘米處,挖深40厘米左右、直徑比草把稍大的貯養穴(坑穴呈環狀圍繞著樹根周圍),依樹冠大小確定貯養穴數量。將草把立於穴中央,周圍用摻有機肥的土填埋踩實,然後整理樹盤,使營養穴低於地麵1-2厘米,形成盤狀,澆水3-5公斤/穴即可覆膜。花後(5月上中旬)、新梢停止生長期(6月中旬)和采果後三個時期,每穴追肥50-100克尿素或複合肥。進入雨季,可將地膜撤除,使穴內貯存雨水。
埋土罐法 該法為另一更簡易的土法節水灌溉技術。具體做法是:結果園每株樹埋3-4個泥罐,罐口低於地麵,春天每罐灌水10-15公斤,用土塊或打過孔的地膜蓋住罐口,一年施尿素3-4次,每次100克/罐。當雨季來到時,土壤中過多的水分可以從外部向罐內透漏,降低土壤濕度,創造根係生長的適應小氣候,有條件地區應施入0.2%-0.3%磷酸二氫鉀,土罐一般可2-3年更換一次位置,以保證樹勢均衡。
(2)果園覆蓋技術
果園覆蓋包括薄膜(極旱地區可覆塑料布)覆蓋和覆草。
薄膜覆蓋 一般在春季的3-4月份(北部地區可延長到5月)進行。覆蓋方法分為:順行覆蓋、樹盤投影部位下覆蓋和盆狀覆蓋。所有覆蓋方法均能減少水分蒸發,提高根際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溫度,促進微生物活動等功效,如果結合淺耕效果會更好,另外盆狀覆蓋還具有良好的蓄水作用。
覆草覆蓋 時間為一年四季均可,以夏季(5月份)最好。覆草方法為:覆草厚度在5厘米以上(冬春季覆草厚度可以在10厘米以上),其上撒些碎土,覆草時注意最好將新鮮的覆蓋物經過雨水初步腐爛後再用,覆草後不少害蟲棲息草中,應注意向草上噴藥,起到集中誘殺效果,秋季應清理樹下落葉和病枝,將覆草隨秋施基肥翻埋,還要防治早期落葉病、潛葉蛾、炭疽病等發生。
(3) 抗旱栽培管理技術
合理的栽培技術對提高經濟林抗旱能力也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合理密植 在少雨缺水的立地條件下,合理密植可使經濟林獲得充足的水分、養分,實現優質豐產,一般進行中等密度栽植。
合理修剪 抗旱較為理想的樹形是自由紡錘形和細長紡錘形,同時在修剪上少造傷口,多留保護樁,修剪後要用封剪油或潤膚油及時塗抹剪、鋸傷口,防止樹液蒸發,春季及時抹掉多餘的萌芽和夏季疏掉無效生枝等;實行以花定果,合理負載,限製產量,減少樹體養分的無效消耗。
合理施肥 加大投入,增施有機肥,改變偏氮的施肥習慣,實行配方施肥,增強樹勢,提高抗旱力,秋季降雨較多,土壤濕度大,及時施基肥利於樹體貯藏養分,以應對次年春旱。
果園深耕 深耕結合細耙是防止土壤水分蒸發的有效措施,深耕應與保持水土相結合,否則大雨、暴雨後會使水土流失,深耕果園可間作一些豆科綠肥,起到固土肥田的作用。
修建梯田 山地、旱坡地和丘陵地果園修建梯田和魚鱗坑,進行等高栽植,蓄積降雨到行內和樹下,提高局部土壤的水分利用能力,增加抗旱性。
葉麵噴肥 早晚用0.2%-0.3%磷酸二氫鉀和“九二0”混合進行葉麵噴施,可有效增強樹體抗旱性和保護葉片不至於早期凋落。
(4)抗旱的長效措施
一是營造防護林,改善園內小氣候環境;二是選擇抗旱樹(品)種及砧木;三是加強排灌設施建設,增強抗旱能力;四是建立節水灌溉體係,實行溝灌、噴灌、滴灌,既抗旱又節約用水。
五、森林病蟲害防控
幹旱易導致寄主植物生長勢下降,進而造成植物抗病蟲能力的降低,因此,今年的旱情也將使我國的森林保護工作麵臨嚴峻的挑戰。由於幹旱對越冬害蟲的蟲口密度影響不大,所以應重點關注食葉害蟲和蛀幹害蟲越冬後成蟲密度的動態。針對我國北方森林樹種的種類及其分布的特點,應及早部署針對不同林分、不同樹種的蟲害、病害的監測及預測預報工作,力爭做到及時掌握越冬後第一代食葉害蟲蟲口密度及病害流行動態,並為預防病害大麵積暴發製定相應的應對措施和技術。
1.幹旱地區可能暴發的主要病蟲害種類
天然(次生)林主要病蟲害種類 幹旱地區主要集中在我國中部及東北部地區,這一廣大地區的天然林以鬆樹天然(次生)林為主,其代表性的蟲害有鬆毛蟲(馬尾鬆毛蟲、油鬆毛蟲等)、鬆小蠹;病害主要有鬆幹鏽病、鬆枯梢病等。
人工林主要病蟲害種類 幹旱區人工林以楊樹人工林和鬆樹人工林為主,其中楊樹人工林中要重點關注的食葉害蟲有楊扇舟蛾、楊小舟蛾、分月扇舟蛾和楊黃卷葉螟及蛀幹害蟲光肩星天牛;病害以潰瘍病和爛皮病為主。鬆樹人工林要重點關注的病蟲害同天然(次生)林。
經濟林主要病蟲害種類 幹旱區經濟林應密切關注蘋果、梨爛皮病,板栗疫病和板栗潰瘍病的發生趨勢。
2.蟲情及病情預測和預報
預測 根據森林病蟲情的發生發展規律、近期野外調查的病蟲情信息,並結合影響森林病蟲種群數量變動的主要未來氣候變化情況,采取多種比較、分析、選擇的方法,對森林病情與蟲害未來發生動態做出科學準確的預測。
預報 根據發布的重點森林病蟲的種類,依據其發生情況及生物生態學特性、發生發展規律,及時發布其發生動態及發生趨勢預報。預報內容為發生期預報(包括病蟲發生始、盛、末期)、發生量預報(包括蟲害有蟲株率、蟲口密度,病害感病指數、感病株率)、發生範圍預報(包括發生麵積、發生地點)和危害程度預報(以輕、中、重三級表示)等。當預報的某種病蟲害近期將暴發麵積在50公頃以上時,應及時報告縣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由縣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發布警報。
3. 監測和預報技術要點
食葉害蟲越冬種群密度監測和預報 根據發布的食葉害蟲種類的生活史製定相應的監測方法。對以蛹越冬的害蟲采用黑光燈在發生林地對羽化成蟲進行誘捕,一方麵可以較準確確定越冬後成蟲蟲口密度,根據其產卵量預測第一代幼蟲種群數量,同時通過誘捕直接殺滅一部分成蟲;以幼蟲越冬的害蟲要首先確定其越冬場所,並采用樹幹圍網法、樹幹塗膠和目測等方法監測株蟲口密度。
蛀幹害蟲越冬株蟲口密度監測和預報 由樹幹上蟲孔數量和樹下新鮮木屑數量來確定蛀幹害蟲的株蟲口密度。對鬆小蠹可在林間堆積餌木加窗式誘捕器進行蟲情監測。
病害監測和預報 根據發布的病害,各地應根據本地區主要森林類型和森林樹種組成確定病害種類,依據病原物的生物學特性,侵染循環的特點,開展寄主的感病情況調查與病原物的數量調查(對病原物數量的調查可依托省級林業研究部門共同完成),結合環境條件及當地氣象預報等因素對病害進行監測和預報。
4.主要病害防治技術
鬆幹鏽病 在發病林地對病株進行單株塗藥,用鬆焦油、不脫酚洗油、鬆焦油 + 柴油(1:1)塗幹效果較好。硫酸銅對黃山鬆皰鏽病菌的鏽孢子殺傷效果可達92%。對病樹修枝,鏟除中間寄主和幼林撫育。
鬆枯梢病 用75%百菌清的甲苯飽和溶液與等量柴油混合,配成6.5%的百菌清油霧,在樹木新梢長至成梢長1/3前(感病期)噴霧施藥效果較好。若防治2次,效果更好。鬆沫蟬對鬆枯梢病的發生與危害有明顯的激化作用。采用“林敵”煙劑防治成蟲,是一種簡便易行的好辦法。
楊樹潰瘍病 藥劑防治以10倍的食用堿液、100倍的代森銨液、40%的福美砷100倍液、50%退菌特100倍液、稀釋的焦油、2:2:100波爾多液、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或40%多菌靈50倍液等,於病菌孢子飛散或發病前(4月至5月及8月初)在主幹上噴灑都有抑製病害的作用。
楊樹爛皮病 提高樹木生長勢,增加樹木對逆境脅迫的抵抗能力是防治這類由弱寄生菌引起的寄主主導性病害的根本途徑。對因幹旱缺水的樹木應及時澆灌,增強樹勢。
蘋果、梨爛皮病 將270℃以後餾分的鬆焦油5倍液刷於病斑上,為加大藥液滲透能力,用釘子刷先將病斑打成網狀孔洞(病健部交接處孔洞應多些),然後再刷藥。或在腐爛病灶的周圍塗抹20%-50%的氫氧化鈉水溶液圈(100份),在氫氧化鈉水溶液圈上塗抹15%-60%的硫酸水溶液(100-150份),塗抹0.5%-2%的農藥水溶液芯層(50-500份),在樹幹根部施用抗生素藥(0.5-2份)(重量份數);該方法對治療蘋果腐爛病有特效,治愈率達90%以上,不損失樹體,方便、成本低廉。
板栗疫病 刮除主幹及大枝條上的病斑,剪除小病枝。病斑刮除要徹底,深度達木質部,刮下的樹皮和剪下的枯死枝集中燒毀。傷口處用0.1%升汞或升平液(5%升汞,2%平平加、97.5%清水混合)塗刷,此外,用200倍的抗菌劑401、500倍的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10%堿水等也可。為防止嫁接後疫病的發生,嫁接口去及時塗藥。
板栗潰瘍病 刮除病部,燒毀病皮和殘枝、幹。刮病斑時,必須刮至健康皮或木質部為止,塗1﹕1﹕20的波爾多液、3-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5%的堿水或1%的石灰水塗白液等殺菌劑或保護劑保護傷口。
5.主要蟲害防治技術
楊扇舟蛾、楊小舟蛾、分月扇舟蛾、楊黃卷葉螟 人工摘除卵塊和蟲苞、用黑光燈誘殺成蟲、在幼蟲危害期用40%氧化樂果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對於高大樹木用注幹法防治效果較好。切實抓好越冬代及以後各代2-3齡幼蟲期的防治,控製蟲口密度迅速擴大。
鬆毛蟲 抓好越冬代及以後各代2-3齡幼蟲期噴灑2.5%敵百蟲粉劑,每畝3公斤噴粉或用菊酯類500-1000倍液進行超低量噴霧;於成蟲產卵初期,每畝釋放赤眼蜂10萬頭,進行生物防治;亦可用0.5-1億孢子/毫升蘇雲金杆菌液,1-2億孢子/毫升的白僵菌水劑,或5億孢子/毫升的超低容量的白僵菌油劑、乳劑、水劑噴霧。
光肩星天牛和鬆小蠹 清理蟲害木,修除有蟲枝,對防止擴散和下一代種群數量增長都有很大作用。新成蟲羽化期施用化學農藥能大量殺死成蟲,例如2%西維因,2%巴丹,2.4%甲敵粉、溴氫菊酯噴粉。噴灑觸破式微膠囊劑(“綠色威雷”),可以迅速起到防治光肩星天牛的良好效果。可以采用樹幹包紮消滅枝梢上成蟲及樹幹上的幼蟲,藥劑選用40%氧化樂果。在樹幹基部20厘米處鑽孔,孔深0.5-1.0厘米,用滴管施藥於孔內,施藥量0.6-1.0毫升,用稀泥堵塞孔口以防揮發。可在林間堆積餌木加窗式誘捕器誘殺小蠹。微生物農藥M2型球孢白僵菌及擬青黴菌能有效感染小蠹使其死亡。
六、森林火災防控
幹旱加劇森林火災發生的危險性,我國很多林區多年未發生過森林火災或未進行可燃物清理,森林可燃物載量大,幹旱情況下更容易發生大火。林區森林可燃物積累多,森林火險等級升高,森林防火形勢十分嚴峻。幹旱背景下的森林火災防控技術具有特殊性,需加強幹旱區域森林火災預警、監測和撲救技術的針對性。
1.幹旱對森林火災的影響
森林火險等級升高 目前,我國北方很多林區幹旱現象嚴重,積雪覆蓋少。植被幹枯,易燃可燃物載量高,在春季升溫快、幹燥多風氣象條件下,可燃物幹燥迅速,導致火險升高1-2級,有利於森林火災的發生和蔓延。
森林火險期提前 華北地區冬季幹旱,林內積雪少,春季雪融化快,可燃物容易幹燥,會導致森林火險期提前。
森林火災次數增加 森林火災的發生主要受可燃物濕度、可燃物載量與分布和火源的影響。幹旱會使森林火險顯著升高,有利於森林火災的發生與蔓延。特別是長期的幹旱常常導致極端火險天氣的出現,一旦發生森林火災,火燒蔓延速度快、火強度高,不易撲救,容易發展成為森林大火。
2.森林火災預警監測技術
(1)森林火災預警
森林火險天氣預報 通過預報天氣的幹濕程度及容易著火的天氣條件預測火災。
森林火險預報 通過預報綜合考慮天氣條件的變化,預測可燃物幹濕程度和森林可燃物的類型特點。
森林火險的預測預警 通常采用的是全國森林火險天氣等級,根據危險程度、易燃程度和蔓延程度分為五級。應根據當地氣候變化情況和森林類型特點等,及時製定相應的預測和防控方案。
(2)火源管理
采用樹立責任標牌等形式,落實火源管理的責任。火源管理的重點時期是防火戒嚴期和節假日,火源管理的重點部位是高火險地域、旅遊景點和保護區。
(3)林火監測
地麵巡護 進行森林防火宣傳、清查和控製非法入山人員,依法檢查和監督防火規章製度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報告火情,並積極組織撲救等。
瞭望台監測 是我國大部分林區采用的主要監測手段,它可以監測大麵積森林的火情,確定火場位置,並及時報告。
飛機巡護 有條件的地區,利用各種類型飛機空中巡護,出動迅速,可以及時快速發現火情,分為固定航線和非固定航線巡護。
衛星監測 對重大林火的發展蔓延情況進行連續跟蹤監測,製作林火報表和林火態勢圖,進行過火麵積的概略統計。進行林火監測采用的主要衛星是NOAA、EOS和我國的風雲係列氣象衛星。
3.森林火災撲救技術
(1)直接滅火技術
弱度及中度地表火(人能靠近滅火),使用滅火機具直接滅火。可使用機械撲火工具,也可用化學滅火藥劑、水、土等。
(2)間接滅火技術
建立防火線、防火溝、以火攻火等隔離帶,撲滅猛烈燃燒的地表火、樹冠火和難滅的地下火。
(3)森林火災不同階段撲救技術
控製火勢階段 這個階段主要是封鎖火頭,控製火勢,把火限製在一定的範圍內。
穩定火勢階段 這個階段主要是撲打火翼,防止火向兩側擴展蔓延。
清理餘火階段 這個階段主要是在火燒跡地上進行巡邏,發現餘火要立即撲滅。
看守火場階段 留守人員看守火場。一般荒山和幼林地起火監守12小時,中齡林、成齡林地至少監守24小時以上,防止餘火複燃。
4.森林防火應對幹旱的長期對策
加強火源管理 根據我國國情和林區幹旱特點,加強野外火源管理。通過加強森林防火宣傳,廣泛深入地宣傳安全生產用火、禁止用火的各項規定,進一步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森林防火意識。落實森林防火行政領導負責製,對重點林區、自然保護區、風景旅遊區要加強防火的巡護、排查隱患,嚴格控製和管理野外火源,規範生產、生活用火行為。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人員的管理,加大對居民點、風景區、自然保護區等重點區域的巡護瞭望監測。
重視可燃物管理 針對幹旱背景下森林可燃物變化特點,利用多種技術進行可燃物管理。對重點地區利用機械或人工方法進行可燃物清理,或者選擇合適的時間、窗口和地段,開展計劃燒除,進行可燃物清理。利用道路、河流或營建防火林帶,合理規劃,建設戰略性、戰術性的防火隔離帶。
提高航空滅火能力 有條件的林區,依據森林火險預報結果製定合理的巡護路線,提高航空探火能力,提高快速撲火能力,發展航空滅火能力,滿足未來對控製森林大火的需要。
加強撲火人員技術培訓 針對我國撲火人員林火知識缺乏的現狀,根據國內外培訓經驗,開發適合我國撲火人員的培訓資料,包括教材、音像資料等。增加對撲火人員火險和火行為知識的培訓,提高他們對火行為的判斷能力,提高撲火能力和效率,減少撲火安全事故。
完善森林火災撲救預案 完善森林火災撲救預案,使撲救預案更具體,操作性更強。參考國外普遍采用的事務管理係統,改進我國森林火災撲救指揮係統。協調武警森林部隊與地方專業滅火隊的撲救活動,提高撲火效率。(科技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