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行業動態>詳細內容

行業動態

廣西都安農民巧手編藤走上致富路

來源:河池日報 作者:蒙英姿 發布時間:2009年02月12日 閱讀: 字體:【】 【

    “山上的藤草、丟棄的玉米須葉這些平常不入眼的東西,卻可以出口創彙。”走在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地蘇鄉新蘇街上,到處可以看到與編織有關的各種原材料和編織樣品。

    日前,該鄉60多歲的韋彩娥正在與7個同伴為編織品上膜。這是工藝品的最後一道工序,上好膜後,就可裝箱直接出口到歐美國家。韋彩娥說:“年齡大了眼睛不好使,每天可做300個左右,一天可賺18元,年輕的每天可賺20多元。”據介紹,在農閑時節,如果一家三四個人編織,每個月可賺上千元。

    都安的編織業始於上世紀70年代初,當時僅供自己使用。上世紀80年代初,地蘇鄉韋氏兩兄弟和幾個年輕人,帶著這些編織品闖進了廣交會。環保又別致的編織品深受外國朋友的喜愛,從此敲開了出口的大門,產品也由原來的竹帽慢慢擴大到現在的各種藤編,共有1000多個品種。

    近年來,該縣創新機製,大力推廣科技培訓、編織技術指導等活動,激勵農民工參與工藝品的生產和加工,全力打造“竹藤草芒編織工藝品之鄉”。目前,該縣編織產品已遠銷日本、美國、法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編織產業遍及14個鄉鎮,其收入持續增長,成為該縣農民的主要收入之一。 據統計,2008年該縣編織工藝品出口額達10352.19萬元,上交稅金883.68萬元,同比增長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