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信息
中央一號文件·解讀報道:林改,一項實實在在的惠農之舉
中央一號文件第二十條強調,全麵推進集體林權製度改革。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的集體林權製度改革任務。集體林地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已經落實到戶的地方,要盡快建立健全產權交易平台,加快林地、林木流轉製度建設,完善林木采伐管理製度。尚未落實到戶的地方,要在加強宣傳、做好培訓和搞好勘界發證基礎上,加快集體林權製度改革步伐。加大財政對集體林權製度改革的支持力度,開展政策性森林保險試點。引導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森林經營方案編製等中介服務健康發展。
自2006年以來,推進集體林權製度改革已連續第四年寫入中央一號文件,作為解決“三農”問題和深化農村改革的工作重點,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安排部署。在當前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全麵推進集體林權製度改革,將其作為重要的的強農惠農舉措,顯示了林改在幫助農民就業增收、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製度、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麵的重要作用。記者就此話題采訪了國家林業局集體林權製度改革管理辦公室主任程紅。
5年後農民將成為集體森林資產的擁有主體
集體林權製度改革已連續第四年寫入中央一號文件,但今年的一號文件首次明確提出了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的主體改革任務完成期限,要求在5年內全麵確立農民作為集體林的經營主體地位。
程紅介紹,集體林權製度改革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的拓展和延伸,是新時期農村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相對耕地承包而言,集體林權製度改革不僅要考慮林地問題,而且要考慮林木問題;不僅要考慮經濟效益,而且要考慮生態效益;不僅要考慮群眾的眼前利益,而且要考慮林業生產的長周期,涉及的問題更廣,交織的矛盾更多,推進的難度更大。此外,由於林改政策性強,農民吃透改革精神、掌握改革政策需要時間;實地勘界、林權登記和發證等工作量大;需要時間解決曆史遺留問題等客觀原因,在推進集體林改的過程中決不能急於求成,要本著積極穩妥的原則,堅持進度服從質量,把這項好事辦好,經得起曆史的檢驗。目前,福建、江西、遼寧、浙江、雲南5省已基本完成主體改革,河北、安徽、河南、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8省(市)正全麵推開主體改革,其他省(區、市)都在積極試點,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的改革模式。
落實處置權給農民真正的實惠
“沒有配套政策的林權證就是精神麵包。與林改前相比,一些拿到林權證的農民並沒有得到實惠。”貴州省政協委員陳朝潔日前在省兩會上提出,“目前林改的推進還存在政策措施不配套的缺陷,主要表現在林木流轉製度建設,林木采伐管理製度等,使林改停滯於產權明晰層次。”
對於這個與農民利益直接相關的突出問題,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求:林權已經落實到戶的地方,盡快建立健全產權交易平台,加快林地林木流轉製度建設,完善林木采伐管理製度。
程紅表示,建立健全產權交易平台、加快林地林木流轉製度建設、完善林木采伐管理製度是鞏固和發展集體林權製度改革成果的重要方麵,關係到農民能否真正擁有林地林木的處置權,直接影響到農民發展林業的積極性。國家林業局黨組對此高度重視,一直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積極推進森林資源流轉製度的建設,促進和規範林地林木流轉,吸引更多的生產要素流向林業,推進現代林業又好又快地發展,從而擴大農民就業增收空間,實現農民“不離鄉、能就業,不砍樹、能致富”。與此同時,研究和出台了林木采伐改革試點方案,探索建立審批程序簡便、農民滿意的采伐管理製度,以便捷的服務使農民得到真正的實惠。
保障收益權為農民留住實惠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加大財政對林改的支持力度,開展政策性森林保險試點。中共中央、國務院如此重視這項工作皆因森林保險是保障農民收益權的重要舉措。
開展森林保險對降低林業經營風險,推動林權抵押擔保等產生了積極影響。但是,由於森林資源投保價值和受災損失程度難以估算、農民森林保險意識不強、保險費率高等原因,森林保險業務進展並不順利。森林保險如何才能突破壁壘為農民提供實實在在的保障?
程紅說,森林保險業務的開展需要采取政府引導、政策支持、市場運作、農民自願的方式。保險機構根據法律法規規定和森林保險風險特點,按照市場規則製定合理的森林保險操作辦法,最大限度地確定森林保險的低保費。同時,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都承擔一定比例,對森林保險費提供補助,切實幫助農民減輕實際承擔的保費,鼓勵農民和其他林業經營者參加森林保險。2009年,國家林業局有關部門將把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險製度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從而提高農戶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為農民留住更多實惠。
依法還山於民、還權於民、還利於民,依法保障農民的經營權、處置權、收益權,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是林改的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今後5年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2009年,國家林業局集體林權製度改革管理辦公室將按照國家林業局黨組的要求,把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的各項要求作為林改工作的重中之重,緊緊圍繞明晰產權、完善政策這兩條主線,積極穩妥地推進集體林權製度改革,確保生態受保護、農民得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