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林業信息>詳細內容

林業信息

綠撒江淮滿目春——江蘇省建設“綠色江蘇”發展紀實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佚名 發布時間:2008年11月13日 閱讀: 字體:【】 【

    如今已是初冬時節。然而,當你來江蘇南北走一圈,你會發現,這裏依然是滿眼綠色、春意盎然,到處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綠色江蘇通過6年來的建設結下了累累碩果,江蘇大地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林業已成為部分地區的支柱產業。綠色江蘇工程,使江蘇更綠,使林農更富。讓我們一起回顧這6年的奮鬥曆程。

    吹響號角

    2002年5月28日,江蘇省林業局正式組建。

    6月18日,江蘇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同時對江蘇林業綠化工作作出指示,要求開創林業工作新局麵。

    6月25日,省政府組織了為期一周、行程2500公裏的全省林業現場觀摩活動,研究和推進林業工作。

    2003年初,江蘇省委十屆五次全會向全省發出“努力建設一個青山常在、碧水長流、清新怡人的綠色江蘇”的號召,並明確把“綠色江蘇”作為全省生態建設的最大工程,把植樹造林作為綠色江蘇建設的主體內容,切實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進速度。

    2004年2月26日,由中國林科院和江蘇省科研院所近百位專家協作攻關、編製完成的《綠色江蘇現代林業工程總體規劃》,經專家論證後,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通過並批轉各地組織實施。

    2月27日,在廣泛調查深入研究的基礎上,省委、省政府作出了《關於推進綠色江蘇建設的決定》,明確了綠色江蘇建設的奮鬥目標和推進措施,並在一些關鍵問題上取得突破。

    2月29日至3月1日,召開了江蘇林業史上規格最高的林業工作會議,國家林業局、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都出席會議並講話,營造出綠色江蘇建設的濃烈氛圍。

    《綠色江蘇現代林業工程總體規劃》把到2010年實現全省森林資源總量倍增的發展任務落實到地塊田頭,確定了“一區、二帶、三網、四片、多點”的綠色江蘇建設布局和實施江河湖海生態防護林等5項林業生態工程、楊樹板紙一體化等5項林業產業工程,以此為載體帶動綠色江蘇建設整體推進。同時,省委、省政府還要求各級各部門要堅持不懈地實施《總體規劃》,構築綠色屏障、發展綠色產業、弘揚綠色文化,大力實施林業重點工程,推進林業跨越式發展。

    江蘇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把“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20%、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0%”確定為全省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指標體係的內容之一,隨後又明確把“綠色江蘇”作為全省構建和諧社會的五大實踐載體之一提出更高要求,明確每年對各市綠色江蘇建設任務時序進度和完成情況進行考核並予以公布。

    江蘇省委、省政府的號召得到了各地的積極響應。各部門各市、縣圍繞綠色江蘇建設的總體要求,按照《綠色江蘇現代林業工程總體規劃》任務逐級分解落實,采取有力的措施全力推進綠色江蘇建設,從而在江蘇大地上打響了一場綠色攻堅戰。

    破解難題

    隨著綠色江蘇建設的深入推進,難題逐漸顯現,錢和地的問題成為綠色江蘇建設兩隻最大的攔路虎。如何破解這兩大難題?智慧的江蘇人有了對策。

    樹往哪裏栽?按照江蘇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實現2010年森林覆蓋率達20%的目標,僅靠宜林地是遠遠不夠的。早在1995年,江蘇就已經實現了基本消滅宜林荒山荒地和荒灘的目標。為了解決栽樹用地問題,省裏專門組織了大規模的綠色江蘇建設潛力調研,摸清家底,排查出所有能用來造林綠化的每塊土地。通過調研,樹立了信心,增加了動力。在“一區、二帶、三網、四片、多點”的總體總局下,由“鞏固平原、進軍沿海、突破丘陵、提升城鎮、保護濕地”到“綠色通道、綠色家園、綠色單位”的“三綠”工程,再到“沿河、沿湖、沿海、沿村莊、沿道路”的“五沿”工程,如今就是見縫插綠,隻要是法律允許的地方都可以用來栽樹。思路的轉變,無不折射出江蘇人挖掘潛力、落實任務,全力推進綠色江蘇建設的責任感和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

    錢從哪裏來?三管齊下而得之。首先是加大省級資金扶持。2003年至2007年,省級財政安排綠色江蘇建設資金7.5億元。2008年省級財政安排綠色江蘇資金4.95億元。近年來,省級財政對林業重點工程建設投入快速增長。2006年,滬寧高速公路綠色通道建設8000多萬元;2007年,環太湖生態防護林建設和濕地保護與恢複資金2.2億元;2008年全省村莊綠化補助7000萬元,濕地保護與恢複工程8000多萬元。今年,全省已將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補助標準由8元/畝提高到10元/畝。省人大組織視察生態公益林條例貫徹執行情況後提出,在2年內把生態公益林補助標準提高到20元/畝。其次是增加市縣財政投入。“十五”以來,市縣兩級財政對林業的投入呈現成倍增長的趨勢,投資總量超過50億元。2006年,蘇州市各級財政投資林業15億元。徐州市的銅山縣在財政比較緊張的情況下,安排1300多萬元用於石山造林,平均投資超過8000元/畝。再次是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十五”以來,全省社會資本投資林業已經超過200億元。非公有製已經成為全省林業建設的主力軍。全省木材加工業幾乎全是非公有製;林木種苗業中,非公有製占90%以上。各級財政和各種社會資本對林業的投入,有力地促進了林業生產建設和重點生態工程的順利實施,促進了全省林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紮實推進

    江蘇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領導多年來一直堅持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多次對林業工作作出批示,並親自檢查指導林業工作。省人大還多次組織開展林業相關法律法規執行情況檢查和立法調研,省政協也對綠化造林工作提出了許多很好的意見和建議。各地黨委、政府也高度重視綠化造林工作,有力地推動了綠色江蘇建設。

    為使綠色江蘇建設各階段的任務都能順利完成,除了《綠色江蘇現代林業工程總體規劃》外,省裏還組織編製了《三大都市圈綠地係統發展規劃》、《環太湖流域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規劃》、《江蘇省太湖濕地保護工程規劃》和《江蘇省沿海防護林建設工程總體規劃》等一批重點工程規劃,具體指導各階段的工作。

    在綠色江蘇建設中,全省始終堅持分類指導的原則。江蘇把林業工作定位為全省生態建設的主體,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在指導思想上堅持“培育和利用並舉,生態與經濟雙贏”。堅持分類指導、分區突破的原則,提出了“鞏固平原、進軍沿海、突破丘陵、提升城鎮、保護濕地”的發展思路。省政府還下發了蘇南、蘇中、蘇北三片林業發展指導意見,對各區域提出了明確的發展目標,確保了推進措施的科學可行。

    創新機製是綠色江蘇建設的一大法寶。一是堅持在政策上“隻求所在、不求所有”的取向。提倡不設禁區、不限市場準入、不限發展比例、不限經營方式、不分所有製,隻要符合國家政策、能夠帶動綠化造林並促進林業增效、農民增收,就一視同仁地鼓勵支持。二是堅持“誰投資、誰開發、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保護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使投資者責權利更加明晰。在穩定山林所有權和林業承包責任製的基礎上,充分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放手發展非公有製林業。三是堅持“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積極推進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的有償流轉,通過租賃、拍賣、承包、抵押、合資、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促進資金、勞力、技術、土地、林木等生產要素的合理流轉和優化組合,搞活林業經營,盤活森林資源。四是堅持鼓勵引導工商企業投資林業項目的原則。讓他們在謀取自身利益的同時,為綠色江蘇建設作貢獻。上述政策激發了林業生產的內在活力,有力地促進了全省非公有製林業的快速發展。

    累累碩果

    綠色江蘇實施的6年,是艱辛的6年,奮鬥的6年,如今已結出了累累碩果。全省森林資源總量快速增長,城鄉生態麵貌明顯改善,林業產業經濟穩步發展,綠化造林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林業生態建設成效顯著。組織實施了平原綠化、沿海生態防護林、沿江景觀生態防護林、滬寧高速公路綠色通道工程、環太湖一級保護區生態防護林、村莊綠化等一批國家和省重點生態建設工程,組織實施“三綠”工程和“三荒五沿”綠化,積極開展全民義務植樹、綠化模範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等活動。綠色江蘇建設工程實施6年來,全省造林麵積每年超過了150萬畝,近5年造林總麵積超過此前20年的總和,全省森林覆蓋率實現了每年增加1個百分點的目標。“十五”以來,有18個市、縣(市)建成“綠化模範城市”,數量列全國各省區前列。城市綠化覆蓋率為42%,提前3年超“十一五”目標2個百分點。

    林業產業效益穩步提升。森林資源調查表明,2007年全省林木總蓄積量6030萬立方米,年總生長量1002萬立方米,年提供楊樹木材資源530萬立方米,在圃苗木120萬畝。全省林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林業二、三產業的比重由2002年的56%提高到2006年的73.8%。全省現有國家級龍頭企業2家,省級龍頭企業15家,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的有30家。林業主導產業優勢明顯。木材加工企業有6000多家,實現年產值500多億元。林木種苗產業產值達140億元。全省銀杏成片林總麵積已達60萬畝,白果年產量1.6萬噸,幹青葉年產量1.2萬噸。全省銀杏種植麵積、白果及幹青葉產量均列全國首位,並占全國的一半以上。2007年全省實現林業總產值815億元,由2002年全國第九位上升為第五位,以占全國0.7%的林地創造了占全國7%的林業產值。

    森林資源保護成效明顯。分類經營深入推進,完成了國家級和省級生態公益林區劃界定,全省劃定生態公益林678萬畝,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製度已初步建立,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已按每年10元/畝的補助標準落實到位。森林資源林政管理和監督管理工作得到加強,森林公安體係建設穩步推進。森林防火責任製得到落實,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及森林消防專業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全省森林火災受害率控製在0.3%。以下。野生動植物保護和濕地保護工作有新的突破,新建濕地自然保護區18處、濕地公園9處,總保護麵積達502.5萬畝。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取得實效,發生率控製在10%以內,成災率控製在2%以內,有效控製了全省森林病蟲害的發生與蔓延。

    林業發展活力不斷增強。隨著林業各項改革的深入,各地在綠化造林工作中,積極發揮市場機製引導作用,相繼實施了林業產權製度改革、分類經營改革、國有林業場圃管理體製改革,大力發展多種經濟成分的非公有製林業,增強了林業發展的活力,調動了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參與林業建設的積極性。據森林資源清查,目前全省國有林、集體林和個體林比例為11.1%、18.8%和70.1%,林業發展活力大大增強。

    深刻體會

    江蘇人深刻體會到,把握5個“關鍵”是綠色江蘇建設成功的重要法寶。

    把創新思路作為順利推進綠色江蘇建設的關鍵。如何創新思路,充分挖掘潛力,拓展植樹造林空間,是綠色江蘇順利實施必須破解的難題。一方麵大力實施江河湖海防護林、丘陵崗地及沙化區植被恢複、綠色通道、城市森林與平原綠化等重點林業生態建設工程,確保森林資源總量的快速增長。另一方麵充分發掘道路沿線、水係沿岸、村宅四周等綠化造林用地資源潛力,通過編製專項規劃引導、製定優惠政策扶持等措施,使找地栽樹、見縫植綠成為全省各地的現實行動。

    把發展林業產業作為提升綠色江蘇建設效益的關鍵。推進林業產業化,有利於增加農民收入,調動農民群眾植樹造林積極性,是做好綠化造林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按照全省林業產業“十一五”發展總體規劃的要求,以楊樹等板紙一體化、銀杏等特色林產品綜合利用、林木種苗、竹業產業和森林旅遊等五項重點林業產業工程為載體,加強引導和扶持。著力抓好林木良種繁育基地和示範苗圃建設,為保持全省林木種苗產業的綜合競爭優勢打好基礎。強化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大林產品深度加工技術的研究,特別是高附加值的建築人造板、農作物秸稈人造板、高效林產品化學精細加工等加工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加強調查研究,強化政策扶持,促進林業產業發展,增強林業產業整體競爭力。

    把科技創新作為提升綠色江蘇建設水平的關鍵。結合江蘇林業發展實際,重點研究推廣林木良種選育、困難立地造林、森林防火、重大森林病蟲害防治、林特產品加工利用等關鍵技術。繼續實施林業品種、技術、知識三項更新工程,加快林業科技成果和實用技術的集成與推廣應用步伐,提高林業科技水平。加快建立適應全省現代林業發展的林業技術推廣服務體係,為綠化造林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組織和技術保障。大力推進林業科技體製改革,鼓勵和支持林業科技人員帶頭創業,激發林業科技開發與服務的活力。

    把依法治林作為保障綠色江蘇建設成果的關鍵。嚴格按照《江蘇省生態公益林條例》,加強生態公益林資源動態監測管理,建立森林資源動態監測體係。加快林業法製建設,推進野生動植物保護和濕地保護進入地方性法規立法,抓緊製定《物權法》框架下的林木林地使用權流轉、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林木抵押貸款等方麵的管理辦法。強化森林病蟲害的檢疫檢驗和執法監督,堅決杜絕重大疫病人為傳播和外來有害生物入侵,確保全省森林資源安全。不斷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自然保護區建設和濕地保護管理,嚴厲打擊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的各種違法行為。

    把深化改革作為增強綠色江蘇建設活力的關鍵。深化改革、創新機製,是促進林業加快發展的根本動力。在保持綠化造林機製靈活這一優勢的基礎上,把握住《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麵推進集體林權製度改革的意見》出台的大好機遇,進一步深化林業改革,確保全省林權製度改革不落後,從而切實增強林業發展活力。規範重點生態公益林經營管護行為,加快推進森林采伐管理改革,積極探索森林資源利用管理的新模式、新途徑。繼續深化國有和集體林場改革,在嚴格保護生態公益林的前提下,積極盤活現有林地和林木資源,因地製宜發展第三產業,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繼續推進林業產權製度改革,完善配套措施,規範操作行為。大力發展非公有製林業,鼓勵各種社會主體跨所有製、跨行業、跨地區投資發展林業。按照“誰造林、誰經營、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大力推行合作製、股份製、股份合作製造林,進一步製定鼓勵政策,吸引社會資金參與林業建設。

    繼往開來

    綠色江蘇建設是生態省建設的重要內容。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上,江蘇省委書記梁保華強調“綠色江蘇”是全省最大的生態工程,要進一步加強生態建設、保護和修複。省長羅誌軍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繼續建設綠色江蘇,加快綠化造林步伐,確保全省森林覆蓋率每年增加1個百分點。

    綠色江蘇建設又鎖定了新的目標。到2012年,在全省初步建成資源豐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結構穩定、優質高效的現代林業體係;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21%(2010年達20%),城市綠化覆蓋率45%以上,林木總蓄積量8000萬立方米,林業總產值1200億元;新增綠化合格行政村12000個,規劃保留的重點自然村綠化工作要按要求同步推進;新建各種類型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37個,實現快速增加森林資源總量,健全森林生態網絡,加快林業產業發展,豐富森林文化內涵,基本滿足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按照“一區、二帶、三網、四片、多點”的綠色江蘇建設總體布局,重點組織實施六大林業建設工程。

    江河湖海生態防護林工程。一是建設沿江景觀生態防護林。長江及其主要支流河道兩側各建設寬度不低於30米的生態防護林,沿江道路係統生態防護林帶寬度10米~15米,長江兩側飲用水源取水口周圍2公裏半徑範圍內建設水源涵養林,沿江大型化工園區與人口集中居住區之間要建設生態緩衝隔離帶。二是建設沿海生態防護林。從外到裏分別建立灘塗防潮林、海堤基幹林、堤內成片林、農田防護林和人居防護林等五道生態防線,實現沿海防護林體係的空間均衡布局和功效最大化。三是建設環太湖流域生態防護林。在環太湖流域水係林網、道路林網和農田林網建設,全麵開展村莊綠化建設,改善流域生態環境。完成造林109萬畝,村莊綠化覆蓋率達25%,農田林網控製率達80%。其中,太湖一級保護區完成造林25萬畝。四是繼續抓好洪澤湖、高寶湖、駱馬湖、滆湖等大型湖泊周邊地區環湖林帶建設。

    丘陵崗地森林植被恢複工程。丘陵崗地一直是江蘇林業的主要陣地,實施丘陵崗地森林植被恢複工程是構築江蘇“綠色屏障”的重要措施。要在全省範圍內所有坡度大於6度、二級以上提水且生態區位特別重要、生態環境特別脆弱的丘陵崗地實施生態建設工程。大力推進宜溧山區、雲台山區、寧鎮山區、徐州石域山區及盱眙等丘陵崗地的荒山綠化,加快沿海高沙土地區、黃河故道地區風沙化土地造林綠化。完成植被恢複造林任務56萬畝,其中丘陵崗地造林24萬畝,風沙化土地造林16萬畝,封育結合造林16萬畝。

    優質速生豐產林與高效經濟林培育工程。加快楊樹等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新增楊樹速生豐產林基地120萬畝。合理調整林種、樹種結構,優先發展造紙原料林和用於木材加工的優質大徑材。提高楊樹集約經營水平,實施高度集約化經營和短周期輪伐,加快定向培育步伐。積極發展銀杏等經濟林果,建立高品質的名特優新經濟林產品生產和出口基地;大力發展森林食品和工業原料等名特優經濟林種植基地。重點建設以泰興、邳州為中心的銀杏產業區,黃河故道優質水果產業帶,沿江優質經濟林果產業帶,沿海優質果品產業帶等。

    通道綠化工程。通道綠化是一項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土綠化工程,也是綠色江蘇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以高速公路、鐵路、國道、省道、市縣級幹道和江河沿岸兩側為主體,建設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的護路(岸)林帶,形成集景觀效應、生態效應、經濟效應和社會效應於一體的綠色長廊。全省境內高速公路、鐵路、國道每側建設林帶寬度30米~50米,省道每側建設林帶寬度20米~50米,市縣級幹道及江河沿岸每側建設林帶寬度10米~30米範圍之內,有條件的地區宜寬則寬。完成造林麵積96萬畝。

    村莊綠化工程。村莊綠化依然是綠色江蘇建設的薄弱環節,尤其是蘇南、蘇中地區村莊綠化總量普遍較低。加快農村道路綠化、河道綠化和農田林網建設,充分利用村莊中的閑置土地和宜林地塊進行造林綠化。大力發展經濟林果,加強環村林帶建設,在村莊周圍規劃建設環村防護林帶,並選用一些生長速度快、幹型高大的喬木樹種進行種植,以增加村莊的總體綠量和綠化覆蓋率。力爭通過3年努力,讓全省所有規劃保留村莊都達到綠化合格村標準。

    濕地修複和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工程。開展全省濕地資源和野生動植物資源普查,編製全省濕地保護總體規劃,搞好天然濕地的保護工作。重點保護沿海、沿江的天然濕地,在建設和保護好現有國家級、省級濕地和森林類型自然保護區的同時,對已受破壞的太湖、洪澤湖、高寶湖、駱馬湖等重點湖泊濕地及其前置庫等開展保護和生態修複。加強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嚴厲打擊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不法行為。在珍稀野生動物的集中繁衍區和棲息地、以及珍貴野生植物的分布區建立自然保護區加以有效的保護。

    黨中央、國務院頒發了《關於全麵推進集體林權製度改革的意見》,這是我們深化林權製度改革,加快林業建設步伐,推動全省林業和生態建設健康、持續、快速發展的大好契機。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作出的《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整個農業和農村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也是對林業發展再次吹響的號角。把握住當前的大好機遇,有國家林業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有全省上下的同心協力,有江蘇林權改革和產業發展的寶貴經驗,有全省人民良好的生態綠化意識,有長期以來江蘇林業發展具備的動力和活力,我們堅信,通過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個青山常在、碧水長流、藍天白雲、清新宜人的綠色江蘇一定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