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藤新聞
國際竹藤網絡中心為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村民舉辦竹藤編織技術培訓班
由國際竹藤網絡中心主辦,貴州省林業廳協辦,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承辦的“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村民竹工藝編織技能培訓班”於2008年8月24-25日在貴州黔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荔波縣成功舉辦。來自保護區內3個鄉5個村的布依族、水族、瑤族等少數民族村民共計24人參加了培訓。這期培訓班是應貴州省林業廳野生動植物保護處的請求特別為茂蘭保護區農民安排的竹編技能培訓班。該保護區位於黔南,森林覆蓋率高達87.3%,2007年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區內總人口為7000多人,少數民族人口占88%,區內村民生活貧困,文化水平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總人口的2.1%,初中文化程度的占16.4%。當地盛產適用於竹編的竹子,由於多種原因,該地竹編產品主要是竹席,其年人均收入僅300元。竹編培訓班將對當地的經濟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培訓班騁請了“中國竹編大師”四川省青神縣雲華竹旅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雲華先生作專題講座。陳大師用樸實的語言,以農民喜聞樂見的深入淺出的講授方法,作了為期兩天的係列講座,采用講課、座談、答疑等靈活方式,還輔以現場進行原材料選擇、材料整理、工藝編製,寓動於靜、寓教於樂,深受基層農民的歡迎,真可謂是“傳經送寶”、“眼界大開”。陳大師在培訓過程中不僅介紹了國內目前使用的編織工具,還無私地將自己發明的一係列簡單實用的工具製作方法傳授給大家,為村民解決了缺乏專門工具,而無法編織出竹編工藝品的問題。他還向村民學員介紹了當今最新的竹產品的信息,講解竹子的栽培和管理技術。培訓班上,注意了培養學員動手操作的能力,讓村民盡量掌握竹編工藝的基本要領和技術。大家自始至終學習熱情很高,地一定程度上折射了群眾對科技的需求和渴望。村民們每一堂課就早早的來到會議等候老師,休息的時間到了也不願意會議室,手上拿著自己編織的半成品,纏著大師指導,甚至休息時間也要找大師指點。特別令人難忘的是25日已經培訓到晚上11點了,學員們還遲遲不願離開。當地保護區管理局的同誌紛紛反映,從來沒有見個這些村民這麼自覺認真去學習過。
8月24日晚上,村民們主動與李藍處長、林業廳劉浪處長、陳大師和保護區同誌一起交流學習體會,了解學員的心聲,詳細詢問了學員們及所在社區村民的生產生活情況。參加培訓的洞塘鄉板寨村瑤寨組韋家能(瑤族)說:“很高興參加培訓,老師的課我都能懂,如果我能有機會去學習,我能學出來,回來能帶動大家一起幹,我們竹子很多,我們想將它們開發出來,製作更多產品。”洞塘鄉板寨村姚誌波(布依族)說:“感謝領導給我們這個學習機會,讓我們大開眼界,我們的竹子資源保護很好,但我們不會利用,隻會編涼席,我們不知道竹子背後有這麼多文章,我們受益很深。”洞塘鄉堯所村騰紅軍(漢族)說:“沒有技術就會永遠受窮。過去我們認為竹子沒有用,燒火都不行。培訓班讓我們學習竹編技術,我們一定將竹編技術學到手,帶動大家發家致富。”洞塘鄉板寨村龍成芬(布依族 女)說:“過去我們婦女農閑時在家裏無事可做,我們有時間,也有力氣就是不知道做什麼,參加了培訓班我們學好竹編技術後,帶領大家共同發家致富。”等等。村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表示要動員更多的村民參加這樣的培訓班,還希望培訓的時間長點,今後能多舉辦幾次,可以學到更多的技術。
這次培訓班改變當地村民“竹子無大用,編涼席買不出去,燒火也不行”的傳統觀念發揮了積極作用, 原來遍地是“綠寶”,對靠山致富充滿了希望。通過培訓班的學習,激起了村民學習的欲望,促成其從“要我學習”轉變成“我要學習”,激起了村民用自己的雙手摘掉貧困帽子,編織未來的信心。
我中心連續三年為貴州省舉辦了“竹資源培育與加工利用技術”培訓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廣大基層林業者的認可和歡迎。
上一篇:國際竹藤網絡中心安徽太平試驗中心揭牌成立[ 09-08 ]
下一篇:第十一屆農口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聯席會在寧夏召開[ 0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