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信息
“鎖”起青山忙致富
從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城出發,汽車繞過幾道山梁,顛顛簸簸近兩個小時後,終於來到了五街鎮五街村。
像雲南山區的眾多小山村一樣,五街村被層層疊疊的大山和綠色包圍著。然而,良好的生態、美麗的景色並未換來村民們的富裕生活。由於交通閉塞,耕地稀少,在2006年以前,五街村村民一直過著相對貧困的生活。
羅興生就是五街村這樣一戶尋常人家。
2006年,隨著楚雄州開始啟動集體林權製度改革試點,五街鎮對全鎮90%以上的林地進行了分山到戶。羅興生也分到了自己的50畝林地,這讓他的生活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五街鎮是南華縣野生菌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尤其是名貴野生菌鬆茸,全鎮生長鬆茸的森林麵積達到23.2萬畝,占全鎮林業用地麵積的80%。
分到林地,羅興生的第一個念頭是封山育菌。“以前山林不是自己的,大家都上山采菌子,野生菌資源破壞嚴重。分到山林後,我的第一想法是封山育菌,既能提高野生菌產量,又可以保證野生菌質量。”羅興生說。
於是,他請村民用竹子、木棍等做了一個大籬笆,將50畝山林圈了起來,並在籬笆的開口處上了一把大鐵鎖,把自家林子鎖了起來。雖然僅這一項羅興生當年的投入就不下萬元,但與獲得收益相比,羅興生認為這點投入並不算什麼。
在羅興生帶動下,五街鎮分到山林的農民紛紛開始封山育菌,“鎖”起山來經營山林。其中咪黑們村全村山林在林改後全部實行了封山育菌。
為了保鮮,野生菌采挖下山,必須當天就要送往縣城進行深加工。五街村山高坡陡,距離縣城有近兩個小時的車程。封山育菌,村民們野生菌的產量增加了,但銷路又成了問題。羅興生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點,第一個在村裏辦起了野生菌臨時收購點,購買了一輛農用車,每天將收購和采挖的野生菌運送到縣城銷售。
“辦臨時收購點有幾個好處,一是給鄉親提供了方便,二是自己的野生菌不愁銷售了,再者,也可以增加一部分收入。”羅興生說。
記者在采訪時剛好碰到了前來售賣野生菌的林農劉發旺,他來自比五街村更偏遠的八角村。他說,去縣城賣一公斤鬆茸200元左右,在羅興生這兒賣180元,如果扣除路費等,值了。
通常,羅興生把白天從林農那兒收購的野生菌,按照等級,存放到冷藏櫃裏,隻等夜幕降臨就開車送往縣城。為了保證銷路,羅興生與南華宏怡野生菌開發有限公司簽訂了供應合同,每天定時將收購的野生菌送到宏怡公司。這在宏怡公司董事長葉子仁看來也是一舉兩得的事情,林農的野生菌有銷路了,公司原料供應也得到了保障。
去年,羅興生一年采摘、收購野生菌的純收入達8萬元,被南華縣政府授予“2007年度農村致富先鋒”。
如今,隨著前往羅興生山場考察、觀光的人逐漸增多,為了不損害野生菌的生長,羅興生在山林裏距地麵20厘米左右的地方架起了木板橋,還在野生鬆茸生長的地方插上了小紅旗,防止被遊客踩傷破壞。
“現在大家都把林子當寶貝,不用說砍樹,愛護還來不及呢。”羅興生說。林改,加上善於經營的頭腦,讓羅興生過上了富裕的生活,而通過經營山林致富在五街鎮正蔚然成風。
據統計,去年,五街鎮全鎮年產野生菌690噸,產值600萬元,全鎮人均野生菌收入達1400元。目前,五街鎮絕大部分家庭的經濟收入都與野生菌有關,野生菌收入占農戶家庭總收入的37%,部分農戶高達80%以上。
楚雄州林改辦主任劉亞雄說:“以前是,大山裏的農民想致富,沒出路;林改後,山林交給農民自己打理,隻要你有致富想法,就一定能找得到致富的門路。”
分了山林,還要活了思想
羅興生以及五街村村民之所以能致富,不僅在於他們分得了山林,還在於他們會開動腦筋經營山林。
思想是撬動財富的杠杆。如果林農不能發揮聰明才智,找到一條適宜自己經營發展山林的出路,即使分得再多山林,山林依然是沉睡著的,沒有活力的,仍然不能使林農致富。
這也給當地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提出了新的課題,山林並不是一分了事,加強技術培訓、科技指導,引導林農科學經營山林同樣至關重要。
去年,中央電視台曾熱播過一個電視劇——《喜耕田的故事》,講的是農民喜耕田依靠不懈努力,經營耕地,過上富裕生活的故事。林改後,我們也希望看到更多“喜耕山”的故事,看到更多通過經營山林過上幸福生活的林農,讓山林成為林農財富的不竭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