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林業信息>詳細內容

林業信息

重建要多幾分理性與慎重

來源:國家林業局政府網 作者:張一粟 發布時間:2008年06月13日 閱讀: 字體:【】 【

    作為國家林業局赴臥龍地區科技救災工作組組長,對地震災區恢複重建有些什麼樣的感受與思考?剛從災區歸來的國家林業局科技司司長張永利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張永利介紹,國家林業局將“科技救災,科學重建”作為地震救災的基本原則。按照局黨組的統一部署,由局科技司牽頭,局林產工業規劃設計院參與組成的科技救災工作組,自5月25日起,深入臥龍地區,在餘震不斷、隨時都有泥石流與山體滑坡險情的災區第一線慰問與考察。

  張永利說,地震的危害遠沒有終結,地震對山地生態影響深遠。這次大地震使森林植被遭受嚴重破壞,一些山坡處於半禿狀態,山體滑坡,有些山上一麵坡都沒有了植被。植被破壞,生態狀況改變,還可能引發森林病蟲害,破壞生物多樣性甚至造成一些珍稀物種滅絕。

  張永利說,要特別重視地震後的次生山地災害,地震災害評估不僅是對災害現狀的評估,更應是對災後潛在危險性的評估、對環境安全的評估、對災害長期影響的評估。

  這次地震造成的危害之大令人震驚,痛惜之餘,張永利認為,建立一個安全穩固的森林生態係統非常重要。林業災後重建,科學的規劃非常重要。地震區處於斷裂帶上,地質活躍,要從更宏觀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地震的發生,給林業科研提出了新的課題,要加強地震災後生態恢複的基礎研究,災後的生態建設、植被保護都要製定相關的技術政策措施。今後的林業建設不僅有山區林業、平原林業的發展模式,還要探索地震帶上林業的發展模式,建立相適應的技術與經濟措施。

  國寶大熊貓的安全成了舉世關注的焦點。如何保護大熊貓?張永利的看法是要充分考慮大熊貓的長遠發展問題。臥龍自然保護區植被豐富,山清水秀,沒有汙染,是大熊貓最理想的棲息地。而這次大地震,兩邊山體滑坡,巨石砸毀大熊貓的圈養場地,臥龍大熊貓人工繁育基地中的32個大熊貓圈舍有14個圈舍被毀,保護區的植物也遭受嚴重破壞。而且,大熊貓人工繁殖中心處在狹窄的山溝中,周圍很難找到平坦的地域轉移安置大熊貓,地震後,山體動搖,大熊貓圈舍邊的山上一些地方用竹竿一捅,泥石就會滑落下來。

  是否要對大熊貓人工繁育中心進行搬遷,張永利認為,大熊貓繁育中心從臥龍搬遷出去不是一個方向。在大自然中,動植物是相互依存互為條件的一個整體。大熊貓能在臥龍保存下來,說明臥龍是大熊貓的最佳棲息地。我們實行人工種群繁育,最終目的是要讓大熊貓回歸大自然,讓大熊貓種群走向興旺。大地震讓大熊貓受到很大驚嚇,它的習性和行為模式都會發生異常,如果再把它搬遷到陌生的環境,大熊貓更不能適應,這樣不利於大熊貓的康複與發展。

  張永利說,大熊貓人工繁育中心今後建在哪裏,要特別慎重,要科學論證,按自然規律辦事,充分考慮大熊貓的生存環境的適應性與安全性。原生棲息地應該是最有利大熊貓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