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廣東梅州農校積極開展竹稻育種研究
日前記者從梅州農校的竹稻科研基地獲悉,今年在這裏將進行竹稻抗旱、抗病和再生性等各種試驗,特種竹稻竹紫米等新品種的科研也將展開;同時竹稻966和竹稻989繼續在全省範圍進行區域試驗。
據了解,省種子總站今年早造在全省16個縣對竹稻966和竹稻989進行區域試驗。同時我市也在蕉嶺、梅縣、興寧和五華等縣設了6個點共300畝進行竹稻的栽培技術試驗示範種植。
農校開辟了試驗基地,對竹稻966進行抗旱性試驗,對竹稻989進行抗病性試驗,對竹稻963進行再生性試驗。竹稻表現最突出的特性就是抗旱、抗病、抗倒伏等抗逆性,此外還有不脫粒、再生力強等特性。除了優良的抗逆性帶來的豐產效應,抗倒伏、不脫粒的特性也能在生產中減少損失,即它還有很好的“抗災”能力,這在廣東等台風、水災較多的地區更具有意義。
除了試驗,課題組還開展了育種研究。據介紹,他們準備一方麵通過竹稻雜交育種,育出具有高產、優質和高抗的水稻新品種;另一方麵通過係統選育,從大田中選育變異株來培育出竹紫米、竹糯米等特種竹稻品種。這項研究預計要5年以上才能出成果,梅州農校對課題組的研究給予了很大支持。
去年在蕉嶺縣靄嶺村試種半畝再生竹稻963,獲得早造畝產561公斤、再生季(晚造)畝產436.2公斤的好成績,讓“竹稻之父”鍾章美備受鼓舞。今年他又在蕉嶺新鋪、徐溪、蕉城和梅縣白渡等地租田種下40多畝再生竹稻963,進行品種試驗。記者在靄嶺村看到,雖然為了與其他水稻錯開花期而遲播了20多天,再生竹稻963仍然長勢喜人,一點不輸周圍的其它水稻。據悉,今年春耕時遇幹旱,部分試驗田沒水,鍾章美和兒子隻好采用點播的方法,將再生竹稻963的種子一粒粒地直接埋進幹旱的土裏,把水稻種成了“旱稻”。10多天後一場雨過後,這些種子竟全都長了出來。這也反映出竹稻有極強的耐旱能力。
再生稻節省人工、節省成本,減輕夏收夏種的勞動強度,有一定的推廣價值。當地農民對再生稻的熱情增強了鍾章美的信心,他相信通過探索出更加科學的種植技術,加強管理,今年再生竹稻963的產量肯定可以比去年粗放管理狀態下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