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林業信息>詳細內容

林業信息

遮風擋沙三十年 綠色長城永不倒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佚名 發布時間:2008年03月18日 閱讀: 字體:【】 【
    綠色,對於三北的土地、三北的人民而言,那是生命、未來、幸福與吉祥。

    如果三北防護林體係建設到2050年如期保質保量地完工,三北地區的森林麵積將由1977年的2494萬公頃增加到607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4.95%;流沙將被全麵固定,同時還會出現大片新的耕地。三北安寧,中原便安寧,國家也安寧。

    為三北人民遮風擋沙,三北工程功不可沒;但是,從1978年走到2008年,剛剛跨入而立之年、承載著三北人民更大希望與夢想、承擔著維護國家生態安全重任的三北工程,現在麵臨著資金短缺、管護薄弱等許多困難和問題。不希望看到三北工程半途而廢的代表委員們,年年不知疲倦地在兩會上呼籲、呐喊,要求從中華民族長遠生存發展的高度,認識三北工程的特殊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快建設力度,補足發展後勁。

    三北工程,那是救命稻草!

    “沒有三北防護林,三北地區是什麼樣子?”

    “我小的時候,家鄉沒幾棵樹,土地沙化嚴重,農田低產,很多農民家裏鍋中缺米、灶下少柴。”

    記者的提問使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張北縣張北鎮林業站站長袁妙枝不禁回憶起自己小時候的情形。而現在呢?袁妙枝代表告訴記者:三北工程建設30年,全鎮森林覆蓋率提高了12個百分點,農民人均收入增長了十幾倍。

    對於三北人民來說,30年前的景象是不堪回首的。植被破壞、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和幹旱,從新疆到黑龍江,八大沙漠、四大沙地綿延連片,形成一條萬裏風沙線。

    1978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重大戰略決策,包括西北、華北、東北13個省(區、市),建設麵積406.9萬平方公裏,占國土總麵積42.4%的三北防護林體係建設工程啟動上馬。

    “在我國經濟處於非常困難的時期,啟動三北工程,說明當時的生態災害挑戰了社會經濟發展的極限。”采訪中,三北工程區的代表委員們這樣評價說,“三北工程持續建設了30年,特別是上世紀充分利用農村義務工和勞動積累工進行低成本發展,奠定了今天工程區森林資源的基礎和生態係統的框架。”

    一份數據顯示,30年來,三北防護林體係的建設者們共完成造林育林2582萬公頃,使1756萬公頃的農田得到了有效保護,57%的農田實現了林網化,確保了糧食作物穩產、高產,三北地區年增產糧食約200億公斤,森林覆蓋率比1977年提高了5個百分點,30年建設的累積效應逐漸顯現,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

    因為難以消除的春季沙塵天,社會上曾有人對三北工程建設成效給予種種非議。對此,內蒙古烏海市委書記趙忠有一段這樣的話:一些人由於不了解三北工程的內容和任務,不清楚各工程間的關係,簡單地把三北工程建設成效與北京沙塵暴掛鉤,並誇大工程建設在樹種選擇方麵的問題,得出“投資幾百億元,三北工程建設無效”的結論,導致社會對三北工程建設作用和效益在認識上的混亂。

    “我們常年工作生活在三北地區,對情況最了解不過了,在三北人民眼裏,三北工程那是救命稻草啊!”三北工程區的代表委員們說。

    三北人民最有發言權

    關於三北工程實施前後的區別,全國政協委員、黑龍江省政協副主席趙雨森認為,隻有三北人民最有發言權。“當地的農民群眾都說,金色的種子,隻能豐收在綠色的格子裏。”趙雨森說,黑龍江省三北工程實施30年來,共完成造林195.3萬公頃,是工程開展前30年的8.14倍。特別是風沙危害嚴重的西部30個農業縣,森林覆蓋率由建設初期的4.3%提高到12.48%以上,90%的農田實現了林網化,糧食增產15%左右,年增產糧食20多億公斤。

    在新疆,保護農田,就是鞏固綠洲;擴大綠洲,就是拓展發展空間。全國人大代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副政委雪克萊提·紮克爾說,新疆全區森林覆蓋率由1978年的1.03%提高到現在的2.94%。人工綠洲麵積已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3萬平方公裏擴大到現在的7萬多平方公裏。三北工程對新疆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烏海市市長白向群說,三北工程改善生態,護農促牧,所培育的森林資源也是一筆巨大的財富。目前,內蒙古工程區立木總蓄積量達到1.8億立方米,是工程啟動前的2.5倍。

    “通過三北工程30年的建設,工程區的森林覆蓋率提高了10個百分點,有66.7萬公頃的水土流失麵積得到初步控製。還建成了以紅棗、核桃、蘋果、酥梨和仁用杏為重點的幹鮮果經濟林基地,以檸條為主的灌木飼料林基地,並初步形成了以林為基礎的林果業、林牧業等區域性產業,一大批農民依靠發展林業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林業廳廳長耿懷英說起三北工程的好處,如數家珍。

    由於工程輻射區域麵積廣,持續時間長,在人類曆史上是空前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林業大學校長尹偉倫認為,認識三北工程不僅要從提高中國北方農牧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增強防災減災和抗災能力等方麵來看,還需要從固碳的角度去認識,對於緩解全球氣候變化,三北工程作出了巨大貢獻。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林業局副局長李育材這樣評價:三北工程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林業建設的縮影,建設成就還包括為後來全國大規模的林業生態建設積累了成功經驗,探索了發展道路,提供了建設模式。社會曆史意義也十分重大。

    守護神的力量亟待壯大

    三北人民用親身經曆告訴了世人,三北防護林工程對於改善三北地區脆弱的生態環境和貧窮落後的生活麵貌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現在,三北人看到,這位守護神地位下降、財力不足、後勁缺乏……但守護任務卻依然艱巨。

    “我國49%的規劃造林地、83%的荒漠化土地、85%的沙化土地在三北工程區,黃河下遊淤積的泥沙,肆掠京津地區的沙塵,基本上來自三北地區。”全國政協委員秦百蘭憂慮地說,任務如此艱巨,應該重視已經顯山露水的三北工程的問題。首先是投資不足,根據規劃,2001~2007年需要中央財政投資100.06億元,實際投資隻有34.09億元,投資到位率為34%,工程的三、四期建設欠賬也較多。另外,在幹旱半幹旱的三北地區造林育林,需要水利設施,需要長期精心地照料,反複進行改造提高,才能逐步形成穩定的生態係統。但三北工程隻有造林補助,沒有撫育管理投資,成過熟林不能及時更新,中幼林不能撫育管理,嚴重影響建設成效。

    白向群代表說,黃河由南向北穿越烏蘭布和沙漠東緣,在烏海境內105公裏,流動沙丘以每年8米~10米的速度東侵南移。西岸的民房、道路、農田被流沙掩埋,大量流沙進入黃河,使河床抬高,主河道擺動,對兩岸特別是下遊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市長羅誌虎說,呼倫貝爾沙地總麵積1957.2萬畝,急需治理的流動半流動沙地總麵積180萬畝。三北四期工程國家批複總任務240.75萬畝,實際隻安排33.6萬畝。他希望國家加大三北四期工程投資力度,保護好這片淨土,實現環境與發展共贏。

    “一些地方為了既完成任務又不欠債,就降低種苗標準。而河西走廊這樣的地區,管護經費幾乎是造林經費的2倍,沒有經費就無法組織撫育管理,最終影響效能。”甘肅代表團的代表們希望,生產任務和投資同步安排,並加大封育項目的比重。建議國家安排專門的撫育管理投資,對防護林的更新改造給予和新造林同樣的補助,對采伐限額單獨管理。讓農民群眾從更新中受益,防護林體係在改造後完善。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廊坊市市長王愛民認為,整個河北省中北部的林業建設都肩負著改善京津生態的任務。廊坊市未治理的近200萬畝沙化土地及宜林荒山荒地是危害全市乃至京津的主要風沙源之一。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阜新市市長潘利國說,阜新市作為三北四期工程建設的重點區域,通過發展林果產業、林下養殖、木材加工等,林業對農村經濟的貢獻率由4.9%提高到16.8%。目前,沿科爾沁沙地南部還有280萬畝沙區需要治理,80萬畝沙化耕地需要造林,不僅關係到資源枯竭城市的經濟轉型,也關係到遼寧中部城市群的生態安全。

    憂患中看到希望、追逐夢想

    “什麼時候才能讓剩下的荒沙不再躁動?”

    恰逢三北工程建設30周年,黨和政府傳來的一個又一個利好消息,讓三北人民看到了希望。

    今年兩會上,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讓我們的祖國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包括三北人民在內的億萬百姓感覺,這是一場“民生盛宴”的精華之一。

    而去年,黨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戰略部署,賦予林業建設更加光榮的曆史使命。建設生態文明,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西部,造林綠化是基礎,項目支撐是關鍵。這對於而立之年的工程來說,是新的使命。

    “內蒙古自治區已經編製上報了《烏蘭布和沙漠治理總體規劃》和有關項目建議書,建議國家有關部委盡快立項,給予重點支持,將烏蘭布和沙漠東部邊緣完全鎖定在烏海。”白向群代表說,他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與風沙再拚一把。

    耿懷英代表說,近幾年,不僅中央支持,而且山西省委、省政府每年安排巨資用於林業生態建設。為了加快發展,仍然需要國家加大投資、地方配套投資、基層多渠道融資。林業部門將堅持科學規劃建精品、優化模式增效益、強化指導提質量、優化機製保成效。特別是要進一步活化機製,發展產業,進一步夯實生態建設的基礎,打牢同人民群眾的利益關係,挖掘林業生態建設的投資動力。

    “建設生態文明要求努力推進三北工程的科學發展,必須尊重客觀規律,根據自然氣候條件,因地製宜,喬灌草結合;根據不同的治理保護對象,因害設防,帶片網結合;根據生態係統的狀況、經濟需求、生產能力,造封飛結合,按照山係、流域等自然地理單元,集中連片,規模治理,科學開發,綜合利用。”對於三北工程的未來建設,尹偉倫委員提出這樣的建議。

    記者曾參與三北工程調研,在走過的所有地方,留給記者最深刻的印象的是,因為吃夠了風沙的苦,很多人舍不得離開那片家園,心甘情願地成為分文不得無私奉獻的三北防護林建設者的一員,為了重新樹立起固若金湯的綠色屏障,一息尚存,不落征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