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雪壓殘竹編製出美觀竹籃 大家都來買隻“愛心籃”
圖為村民們正在編竹籃。 記者 嵇哲 攝
這幾天,浙江省富陽市湖源鄉新三村的村民們非常忙碌:從山上背下一根根被大雪壓斷的殘竹,經過取料—剖篾—刮篾—編織等數道工序後,一隻隻或小巧精致、或大方實用的竹籃就出現在人們麵前。在富陽,這種竹籃有一個充滿溫情的名字——“愛心籃”。
據悉,今年富陽市有39萬畝毛竹被大雪壓斷、倒伏,山區農民喪失了主要收入來源。盡管當地一些企業在努力收購受災殘竹,但其中絕大部分受損最為嚴重的一到二度(兩年為一度)的嫩毛竹,因為木質化程度不夠,幾乎無法加工利用。
新三村是全鄉毛竹麵積最大的一個村,全村6000多畝毛竹受損嚴重。看著大量的受災嫩毛竹堆在村口無法出售,村民們動起了腦筋:嫩毛竹無法加工成竹膠板和竹炭,但因為比較柔軟,是編竹籃的好材料。從今年6月1日起全國都將限製使用塑料購物袋,那逐漸被人們冷落的竹籃是否會重新煥發生機呢?
村委會主任顏寶榮算了兩筆賬。一筆是市場賬:就算以後一角錢一隻塑料袋,一天用一隻,一年就要花30多元;而幾十塊錢一隻的竹籃,至少可以用十年以上。富陽一戶家庭買一隻竹籃,就有20萬隻竹籃的市場,那全杭州呢?全浙江呢?
另一筆是收入賬:年前毛竹原竹的價格是每百斤36元,現在已經跌到28元;隨著受災毛竹的集中采伐,價格還要進一步下跌;如果把受災毛竹加工成竹籃,每百斤毛竹就相當於賣出了200元,而且村民在家裏就能編織,不像外出務工這麼辛苦。
何況,新三村有編竹籃的傳統。上世紀70年代,村裏還有一個竹編廠,後來因為塑料袋的衝擊被迫解散。村裏還有三四名技藝精湛的老篾匠,材料、工具、老師都齊全。
說幹就幹!村民們請來了75歲的老篾匠孫才鬆當老師,村中心的祠堂變成了大教室,10多名農村婦女當上了首批學員。孫才鬆說,徒弟們剛上手,一天隻能編兩三隻竹籃。等技術熟練了,一天就能編五六隻了。
因為不知道城裏買菜的“馬大嫂”們喜歡什麼樣的竹籃,村民們編織了圓形、橢圓形、方形等不同樣式的竹籃,準備送到城裏試銷一下。另外,因為現在技術還不熟練,無法大批量生產。作為純手工編織的竹籃,每隻要40元左右,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接受。
得知村民的疑慮後,陪同我們采訪的富陽市林業局局長朱喜根當場表態:全市的農口部門可以先訂購460隻竹籃,為村民提供了首批啟動資金。林業部門還可以提供一定的培訓資金,盡快讓更多的村民學會編織技術。富陽當地還有一家竹製品加工廠,生產出口用的花籃,可以讓他們提供一部分機械加工的篾條,這樣,隨著生產規模和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竹籃的成本。
采訪快結束時,顏寶榮拉住記者說,能不能幫他們在報紙上呼籲一下,讓城裏人都來買他們編的竹籃。最好能和超市、商場之類流通企業掛上鉤,批量購買竹籃。如果能在當地形成竹籃產業,那麼對幾乎無法利用的受災嫩毛竹來說,將開辟出一條新的利用途徑;對受災農民來說,也是一個增收的好辦法。
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種支持,受災村民期盼著您的愛心。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和新三村村委會聯係:0571—63515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