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信息
南方雨雪冰凍災害地區林業災後恢複重建技術要點
南方雨雪冰凍災害地區林業災後恢複重建技術要點
國家林業局政府網3月10日訊 當前,各受災地區林業係統正在組織開展災後恢複重建工作。為落實局黨組和救災辦的有關部署和要求,進一步加強對災後恢複重建工作的技術指導,我司在組織編寫並發布第一期技術要點——《南方雨雪冰凍災害地區林業科技救災減災技術要點》的基礎上,組織有關單位和專家圍繞災後恢複重建工作編寫了第二期技術要點——《南方雨雪冰凍災害地區林業災後恢複重建技術要點》。
此次編寫工作,以科技人員深入災區一線所獲取的第一手信息為基礎,結合災後恢複重建工作對科技的迫切需求,尊重客觀實際和科學規律,本著立足實際、著眼長遠的原則,重點圍繞種苗生產恢複、南方主要造林樹種恢複與重建、竹林複壯、林下植被恢複及利用、受損林木撫育經營、受損林木清理利用、自然保護區修複、野生動物災後種群恢複、森林火災防控等問題,研究提出了一係列技術應對方案,供廣大災區的林業生產單位和林農朋友參考。
國家林業局科技司
二○○八年三月六日
南方雨雪冰凍災害地區
林業災後恢複重建技術要點
一、種苗生產恢複技術
(一)良種基地恢複與重建
1. 種子園恢複與重建
(1)受損較輕的種子園 通過支撐固定、修枝整形、施肥灌溉、輔助授粉、病蟲防治等措施,盡快恢複樹勢,提高當年和今後種子園的生產能力。
(2)受損嚴重的種子園 根據樹種特性,在最大限度的保存種子園無性係材料的條件下重建。
(3)已定砧未嫁接的種子園 根據受損情況決定采取補砧恢複或重建的途徑來處理。
(4)已嫁接但尚未進入生產的種子園 樹種萌芽力較強,受害木在嫁接處以上折斷的,可在春季萌芽後通過增強樹勢管理予以恢複;受害木比例小於30%,並在嫁接處折斷的,可通過補砧予以恢複;受害木超過70%的,考慮重建。
2. 母樹林恢複與重建
(1)受損較輕的母樹林 通過修枝整形、施肥灌溉、病蟲害防治等措施,盡快恢複樹勢,以提高當年或今後的生產能力。
(2)受損嚴重的母樹林 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優良林分重建母樹林。
3. 采穗圃恢複與重建
(1)受損較輕的采穗圃 通過及時清理、整形修剪、中耕施肥、灌溉除草、病蟲害防治等措施,盡快恢複樹勢,提高穗條的生產能力。
(2)受損嚴重的采穗圃 實生苗或無性係建立的采穗圃,並且萌芽能力較強,通過整形修剪、中耕施肥、灌溉除草、病蟲害防治等措施,盡快恢複樹勢,提高穗條的生產能力;萌芽能力弱的樹種,在最大限度地收集和保護好剩餘的優良材料的同時重建。
(二)苗木快速繁育技術
采用網袋容器育苗可提高苗木成活率,加快苗木生長速度,縮短苗木的生產周期。
1. 網袋容器播種育苗技術
(1)育苗網袋規格 規格分別為直徑40~45mm、高度100mm和直徑35mm、高度80~100mm。
(2)容器輕基質的選擇 選擇樹皮、鋸屑、竹屑、稻殼等,加工粉碎發酵後應用。參考配比為:發酵基質原料(80~90%)+複合肥料(5~10%)+珍珠岩(5~10%)。如果泥炭資源比較多,參考配比為:泥炭(80~90%)+珍珠岩(10~20%)。
(3)播種技術 經層積催芽後,每個容器點播中小粒種子2~3粒。大粒種子或種子比較珍貴或量少的進行芽苗移栽。
2. 網袋容器扡插育苗技術
(1)采穗圃幼化管理 當液芽(側芽)長到20~30cm高度時采穗母株做短截矮化處理;利用組培苗、扡插苗、實生苗,可在溫室裏建微型采穗圃;利用一些樹種萌芽能力強的特點,可挖兜埋土促萌。
(2)硬枝扡插 將穗條剪成5~10cm,經ABT或其它生根激素處理後扡插到網袋容器內,插入深度3cm,然後將容器擺到架空苗床上。
(3)嫩枝扡插 在噴施殺菌劑的采穗母株上剪取萌發10cm長的嫩枝做插穗,將容器擺在有底有篩孔的托盤裏再擺放到架空的插床上。
(4)練苗 在運輸或移栽、造林前,要對輕基質網袋容器苗進行練苗。
(三)苗木病蟲害防治技術
1. 鬆樹(馬尾鬆、濕地鬆)苗木
(1)主要病蟲害種類 苗木立枯病、落針病、鬆葉枯病、鬆針褐斑病、大蟋蟀、東方螻蛄、鬆梢螟、鬆突圓蚧、濕地鬆粉蚧等。
(2)主要防治技術 苗木立枯病重在預防,清除苗圃中的病殘體;鬆落針病可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防治;避免苗木過密,適時進行間苗和灌溉可預防鬆葉枯病的發生;用25%多菌靈500倍液噴霧可防治鬆針褐斑病。對地下害蟲,如大蟋蟀、東方螻蛄、小地老虎等,可通過施用經腐熟的有機肥料,清除雜草,以及用燈光和毒餌等進行預防和誘殺;對鬆突圓蚧、濕地鬆粉蚧等,可用10%吡蟲啉乳油1000倍或40%速撲殺乳油1000~2000倍液噴灑苗木;鬆梢螟成蟲可用黑光燈誘殺。
2. 杉木苗木
(1)主要病蟲害種類 苗木立枯病、杉木赤枯病、杉梢小卷蛾、大蟋蟀等。
(2)主要防治方法 苗木立枯病的防治與鬆樹苗木立枯病相同;對發生赤枯病的苗圃,用1%波爾多液,也可用70%百菌清500~800倍液噴灑。
杉梢小卷蛾可用黑光燈、糖醋液誘殺;杉梢小卷蛾可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誘殺成蟲,用20%殺滅菊酯8000~10000倍液噴霧防治幼齡幼蟲。
3. 桉樹苗木
(1)主要病蟲害種類 桉樹褐斑病、桉樹潰瘍病、桉樹灰黴病、桉苗莖腐病、桉小卷蛾、金龜子等。
(2)主要防治方法 桉樹褐斑病和潰瘍病的防治:噴灑1∶1∶100的波爾多液或0.3度的石硫合劑;桉苗灰黴病的防治噴施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58%甲霜靈8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噴2~3次;桉苗莖腐病的防治:苗期或苗木出圃前用百菌清或多菌靈或波爾多液等用水稀釋到使用濃度後噴灑苗木。桉小卷蛾的防治:用敵百蟲600倍液加少量煤油或樂果1000倍液噴殺。金龜子的防治:造林時,每畝用2kg敵百蟲粉均勻撒植穴內,可驅殺金龜子幼蟲,用敵百蟲、甲胺磷稀釋成600~800倍液噴在葉麵,可有效毒殺成蟲。
二、南方主要造林樹種恢複與重建技術
(一)杉木林恢複與重建技術
1. 造林技術
(1)造林地選擇 杉木造林應選擇立地條件較好的I、II類地,土層深厚、水肥條件較好的紅壤或黃紅壤。盡量選擇坡度小於25度的地方。
(2)整地 對采伐跡地上雜灌較多的造林地采取挖大穴的整地方式,規格50cm×50cm×40cm。造林前施基肥,以鈣鎂磷肥為主,200~300g/穴。
(3)造林初植密度 初期間伐利用小徑材密度為2m×2m,不間伐的為3m×2.5m。
(4)苗木選擇 選擇一級苗造林,苗高30~40cm,地徑0.4~0.5cm。受凍害的苗木不能上山造林。
(5)造林方法 造林前將苗木根部打上泥漿,造林時先回表土,再回生土,根係舒展,回土打實,高度以穴表以上為好。如營造混交林,比例以3杉:1闊為宜,類型可采用行狀或隨機混交。
(6)萌芽更新造林 采伐第二年,在伐樁上保留一株粗壯萌條,同時補植闊葉樹種進行混交,每畝70~80株,保留杉木80~90株,形成混交林。
2. 中幼林撫育技術
造林後的前3~4年每年除草、撫育2次,有條件的可結合撫育進行以尿素和複合肥為主的施肥,施肥量50~100g/穴。
8~10年生的和15~16年生的中幼林,間伐強度為25~30%,最終每畝保留70~80株,20~25年采伐培育好的大中徑材。間伐後可適當施加尿素和複合肥,200~250g/株。
(二)馬尾鬆林恢複與重建技術
1. 造林技術
(1)造林地選擇 海拔800m以下的低山丘陵,以陽坡、半陽坡或半陰坡為宜,坡度小於30度,立地指數14以上,以黃棕壤、黃紅壤、黃壤或紅壤為宜,忌在積水及排水不良的地段造林。
(2)整地 帶狀、穴狀、水平帶環山整地,做到內低外高,不允許采用煉山整地和全墾整地。植穴梅花狀排列,規格40cm×40cm×30cm。
(3)造林初植密度 立地指數12~14林地,初值密度1.5m×1.5m或1.5m×2.0m;立地指數14以上的,初植密度2.0m×2.0m或2.0m×2.5m。
(4)苗木選擇 以優質裸根苗造林為主,提倡苗高大於12cm容器苗造林。
(5)造林方法 大田裸根苗栽植深度為苗高的1/2~2/3,複土略高於地麵。容器苗造林須把容器袋剝掉,無紡布容器苗可直接造林。
2. 撫育技術
(1)除草 帶狀整地林地采用帶間砍雜,帶麵鬆土除草;穴狀整地的采用逐年擴穴連帶,鬆土深度10cm。第1~2年每年5~6月和9~10月各鬆土除草1次,第3年9~10月鬆土除草1次。
(2)施肥 苗木栽植前施鈣鎂磷肥,0.15~0.25kg/穴。中齡林第1次間伐後施複合肥,0.25kg/穴。
(2)間伐 林齡12~14年進行一次間伐,密度為80~100株/畝。采用下層間伐法,伐小留大,伐劣留優,嚴禁“撥大”的做法。
(三)濕地鬆、火炬鬆林恢複與重建技術
1. 造林技術
(1)造林地選擇 選擇海拔低於150m,坡度小於15度的丘崗地,土壤厚度大於30cm,石礫含量低於50%的林地。北風風口、坡度大、較窄山溝處和山脊不宜選作造林地。
(2)造林初植密度 初植密度為2m×3m~3m×3m。坡度較大的,行距以水平距為準。
(3)苗木選擇 剪除過長和機械損傷根,用鬆樹苗圃土或含有1000株/克ABT3的泥漿打漿造林。
(4)造林方法 用材林基地,須配置30%的伴生樹種。
(5)施基肥 先回表土,然後施過磷酸鈣150~200g/株,再回生土。
2. 撫育技術
(1)幼林撫育 立地較好區域宜采用1-2-1-1的4年5次,立地一般的宜采用每年1次。一次撫育宜5月前完成,二次撫育第1次宜在5月底前,第2次宜在9月初後進行。撫育以擴穴撫育為主,規格1m×1m為宜,亦可帶狀撫育,規格為帶寬1m。
(2)施肥 結合幼林撫育第3年對幼林可以磷銨複合肥或尿素或三元複合肥追肥1次,50~100g/株;另外,可結合間伐對保留木進行1次擴穴1m×1m,並追肥1次,100~150g/株尿素或磷銨複合肥為宜。
(3)修枝、間伐 7-8年生的進行1次修枝,以調整林分結構,適宜的首次間伐應在10-12年進行;間伐強度以株數30%宜,二次間伐間隔期應在5~7年為好。
(4)濕地鬆采脂 采脂要注意起始年限和采割強度,15年生的胸徑20cm開始,割麵不大於30%。主伐前2~3年或間伐木可強度割脂。
3. 受災林分改造技術
(1)輕度彎曲的林分 適度修枝,進行1次鬆土、施肥春撫,促進恢複;輕度彎曲的幼林,適度培土扶正,促進林木生長。
(2)樹幹折斷率不超過40%的林分 伐倒折斷林木,擴大未折斷林木的營養麵積,促進未折斷林木恢複長勢,防止凍害加劇。凍害解除後應進行1次鬆土、施肥春撫,以促進根係及樹勢恢複。
(3)樹幹折斷和倒伏率40%~70%的林分 凍害解除後對林分應進行1次培土、施肥和春季撫育,以促進樹勢恢複。折斷和倒伏林木伐除後應進行以闊葉伴生樹種為主的補植。
(4)樹幹折斷和倒伏率70%以上的林分 清除倒伏和折斷木,重新整地造林,樹種選擇抗性較強的落葉樹種、火炬鬆等。
(5)側枝折斷的成林 用鋸緊貼樹幹部位修去斷枝殘樁,並可用石灰水或白漆塗白,保護傷口,防止病蟲侵害。
(6)受災嚴重地區的濕地鬆和馬尾鬆 禁止采脂1~2年,休養生息。
(四)桉樹林恢複與重建技術
1. 桉樹林木防寒(凍)措施
(1)幼林撫育和追肥 栽植當年撫育和追肥各2次,第2年撫育和追肥至少各1次。撫育和追肥一般在5月和8月底前完成。寒冷天氣來臨前噴施1次葉麵肥加防病藥,葉麵肥可選用0.1~0.3%磷酸二氫鉀。
(2)煙熏防霜凍 在背風較開闊的林外低處均勻布置熏煙點進行人工熏煙保溫,構築煙堆須符合林區用火規範。
(3)及時清理冰雪 搖動幼林植株及時抖落樹體沉積的冰雪。
2. 桉樹苗木防寒措施
(1)覆蓋或設置風障 采用農作物秸稈等剩餘物或塑料薄膜等材料對苗木、苗床進行覆蓋以及設置防風障等措施,達到保溫防寒的效果。
(2)熏煙保溫防寒 在圃地依次堆放樹枝、濕柴等,上蓋8~10cm厚土層,做成高度1.0~1.5m、底部直徑1.5~2.0m的煙堆(燃放時不可有明火)。
3. 桉樹災後管理
(1)清溝排水 在地勢較低或坡度平緩的林地開溝排水,改善通氣條件,防止爛根和根部病害發生。
(2)枝葉修剪 幼苗幼樹輕度受凍後,芽葉焦灼,但未及枝條,可及時剪去焦灼芽葉,促進新梢萌發。對受凍致死已喪失發芽能力的枝條、折斷枝條進行剪除,防止蔓延危害整個樹體。
(3)截幹或清除植株凍死部分 主幹凍枯1/3以下的桉樹,應將主幹和尾稍凍枯的部分砍掉,促進正常抽芽;主幹枯死1/2以上、斷幹部位在2 m以上的,讓其在斷幹部位(未完全斷離的要鋸斷)自然萌發更新;主幹枯死1/2以上、斷幹部位在2 m以下的采取基部截幹,培育新植株;地上部分全凍枯的桉樹,進行截幹萌芽更新,或用容器苗補苗,改種耐寒桉樹品種。
(4)苗木幼樹扶直與培土 對傾斜、倒伏但主幹未折斷的苗木、幼樹進行扶直,並在其基部培土。倒伏的和傾伏不能恢複的植株要用繩索拉縛的辦法輔助恢複。
(5)補植或重造 冰雪融化後,對於因苗木凍死而未達到合理造林密度的幼林地(每公頃小於1110株),應及時補植;受災嚴重的幼林地應重新造林。對於造林品種、無性係選擇不當而造成凍死的,需更換品種重新造林。
(6)加強撫育管理 截幹後的桉樹,當萌芽條生長到40cm時,保留粗壯萌芽條1~2根,並進行鬆土、施用加硼的鈣鎂磷肥或施桉樹專用肥等。受害程度較輕的林木(枝條、頂梢枯萎),春季氣溫回暖後盡早追施氮肥,促進受害林木盡快恢複生長。
(五)榿木林恢複與重建技術
1. 造林技術
8年生以上的榿木林發生雪害時,不采用萌芽更新的方式,林地清理後采用良種重新造林,並補加適宜的優良鄉土樹種。
2. 撫育管理
(1)扶正與培土 扶正雪壓(傾斜)的幼樹,並在基部培土,沿樹冠投影邊線開溝施肥和樹蔸培土,5月進行淺表層撫育,9月進行第2次淺表層撫育或刀撫。
(2)間伐管理 3~7年生的榿木林,單位麵積林木被害株數小於40%、且保留立木密度適宜時,采用間伐的方法,同時沿樹冠投影邊線開溝施肥,並進行淺表層撫育。
(3)修剪或補植 發生雪折的榿木幼樹,采用萌芽更新或側枝替代主幹法更新主幹。
(六)油茶林恢複與造林技術
1. 油茶低產林分恢複技術
(1)更新改造
截幹萌芽或火燒萌芽更新 在做好防火措施的前提下,火燒林地,然後沿樹徑部5~10cm截斷,使伐根萌發新枝。
部分更新 保留栽植點上原有的優良木,砍掉受災的折斷木或病死木,在林間空地按要求定點補植良種壯苗或移植幼樹。
全伐更新 適宜病蟲害嚴重、植株稀疏不齊、生產能力極低的成林。
(2)逐步替代
定點預栽 品種差、林相亂而尚有一定產量的林分,可選育良種壯苗,進行定點預栽,預栽的幼樹必須保證必要的陽光,其上方遮光的老樹枝條需砍除,側方庇蔭的枝條需適度修剪,以利幼樹茁壯成長。
自然交替更新 衰老株周圍新株長到一定規模後,可逐步將衰老株砍去。
(3)新品種置換
低產油茶幼林低接換冠 未經過精細選種、管理不善、林木生長緩慢、產量低下的幼林可通過砧木處理、接穗采集、換冠等措施,實行低接換冠,以盡快恢複林地的生產能力。
低產油茶成林高接換冠 低產劣質的油茶成林可采用優良品種接穗對其進行高接換冠。高接一般在樹下距地麵50~100cm的二級分枝部位進行,常采用撕皮嵌接和切接兩種嫁接方法。
(4)強化撫育
清山砍雜 砍除油茶林中的雜木和野藤,夏季和秋初進行。
墾複 根據地勢的不同,采用全墾、帶狀輪墾和穴墾等方式。全墾適於地勢平坦,坡度15度以下的林地;15~25度的林地,適宜用帶墾或穴墾;30度左右的林地,以穴墾為宜。
修築水平帶或平台 有利於保水、保土、保肥,提高土壤肥力。15度以下的林地梯麵不能少於2.5m,15~25度的林地梯麵不能少於1.7m,25~30度的林地梯麵不能少於1m。梯麵要裏低外高,帶距2.5~3m。
竹節溝和排水溝 在一條溝內隔4~7m築一個形似破開的竹節的小土埂,在梯麵內側修築深寬度各20~60cm的小水堰,能起到良好的攔水和蓄水作用。
整形修剪 遵循陽坡宜輕剪,陰坡可酌情多剪;密林適當重剪,稀林輕剪;冠下適當重剪,中上部輕剪或不剪;幼林輕剪,老樹重剪;強樹輕剪、弱樹適當重剪的原則。
施肥 根據土壤養分含量和油茶生長狀況等確定是否施肥、施肥種類、施肥量、施肥時間和施肥方法。
(5)質量栽培 對於相對集中,與人為活動區相對隔離的油茶林分,可采用成片規劃成質量控製栽培林分,如有機栽培生產基地、森林食品生產基地等等。
2. 油茶新品種豐產林建立技術
(1)造林地選擇 pH值為5~6.5的土壤,通氣、排水、保水性能良好,地下水位在地麵1米以下。南坡、東南坡最好。15度左右的緩坡地適宜油茶的栽種。普通油茶在海拔200~800m間生長良好,小果油茶在200~800m間生長較好,攸縣油茶在100~300m間生長較好,浙江紅花油茶在600~800m間生長較好。
(2)整地 造林前3、4個月進行,采取全墾整地、帶墾整地和塊狀整地等方式。
(3)苗木培育
砧種采集 種子已成熟而果實未開裂之前采集。
圃地選擇 向陽、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疏鬆,pH值5.5~6.5的黃壤、紅壤地。
整地作床 嫁接前1個月整地,先用生石灰50kg/畝或甲胺磷0.5kg/畝進行土壤消毒,消毒施土雜肥20擔/畝或複合肥100kg/畝。整地後開始作床,床寬1.2m。
搭蔭棚 透光度要適宜:夏季少於40%,冬季60~70%。
選取接穗 選取經過國家、省級林木品種審定的良種,避免跨區域盲目調運品種穗條。
嫁接 3月上旬、6月中旬和8月下旬的春梢、夏梢和秋梢萌發前15~20天嫁接成活率高。
芽苗栽植 嫁接後苗木栽入密封的保濕容器內,也可直接栽於密封的苗床裏。當大部分接穗萌芽開葉後,可拆除保濕罩,20~30天後,即可移栽到蔭棚圃地。
芽苗管理 通過除萌去雜、去花芽、調整溫濕度、移床擴田等技術進行管理。芽砧苗出圃標準:嫁接口愈合良好,無萌芽,有較多的須根和4~5個分布均勻的側根,甲級苗高30cm以上,地徑0.3cm以上,主幹上有分枝,乙級苗高20~25cm。
(4)苗木定植
造林初植密度 根據油茶物種和經營目的為100~166株/畝。
定植穴規格 60cm×60cm×50cm。
施底肥 深施鈣鎂磷肥75kg/畝或土雜肥2000kg/畝。
苗木選擇 根係發達,長勢旺盛,苗莖粗壯,苗高20cm左右的1年生或1~2年生苗。
栽苗 雨季或雨季前夕,選擇陰天或小雨天氣造林。栽植深度要適宜,不能埋葉或露根,根係舒展,主幹正立,踩緊壓實。
(5)林分撫育技術
幼林撫育 主要是鬆土除草、扶苗培蔸、間苗補植、幼樹整形、病蟲害防治等,造林後第1年以5月或9~10月進行鬆土除草為宜。
成林撫育 包括墾複、修剪、施肥、灌溉等一係列栽培管理技術。
(七)常綠經濟林恢複重建技術
常綠水果經濟林主要有柑橘、楊梅和枇杷等,其中柑橘林受災最嚴重。
1. 育苗技術
選用嫩枝扡插和芽接相結合的快速育苗技術。
2. 造林技術
(1)選用抗寒品種 抗寒性寬皮柑橘強於橙類,橙類強於柚類和檸檬。
(2)加強土、肥、水管理 春季柑橘園要及時深翻,增施有機肥。冬季特別是凍害發生前7~10天灌透水可以減輕凍害。新建柑橘園氮肥不宜施用過遲、過多,最遲8月底停施,以免促發晚秋梢受凍。
3. 果園清理技術
(1)修剪 日均溫達到12℃以上時,分1~3次對凍死枝條修剪,修剪在受凍交界處2cm進行,留青不留枯。
(2)傷口保護 剪口或鋸口直徑大於1.5cm的傷口,及時塗凡士林或黃油防止傷口感染和水分過度蒸發。
4. 病蟲害防控
柑橘受凍後樹體衰弱,容易發生各種病蟲害,特別要注意樹脂病、紅蜘蛛等病蟲害的防治。
三、竹林複壯技術
(一)竹林清理
1. 大年竹林
竹林出筍新竹展葉後,對竹林進行清理。彎曲竹宜盡量保留,梢部斷裂竹如斷裂部位高,可砍去梢部,翻兜竹、劈裂竹可全竹砍伐。目前仍處於彎曲的竹子應當及時鉤梢,使其直立,減少竹材品質的損失。
2. 小年竹林
當損毀竹株比例不超過20%時,可一次性地清理完受害竹株;當損毀竹株比例超過20%時,應分兩批清理受害竹株。清理掉全部翻蔸竹(蔸部砍斷,回土填坑,竹材出林),清理掉竹葉發枯的破裂竹和折斷竹(蔸部砍斷,竹材出林);保留部分竹葉仍正常的破裂竹株和折斷竹株,並進行砍梢處理(保留15盤枝)。雪災當年的新竹展枝放葉後,清理掉剩餘的破裂竹和折斷竹(蔸部砍斷,劈蔸回土,竹材出林)。
3. 倒竹扶正
對2~3年生、分枝較低、生長正常、有望成活的部分翻蔸竹,砍去頂梢,保留5~6盤枝條,培土扶正;對凍土膨脹倒伏母竹,應及時培土扶正,並綁杆固定。
⒋ 竹材利用
(1)受損竹材截取 上山清理受損竹時,竹材不能隨意截取,避免簡單從竹子破裂處下刀,而應與竹加工企業對於竹材截取的規格及長短要求結合起來,以提高受損竹材的綜合利用率。
(2)散生竹材利用 3年生以上的翻蔸竹和折斷竹可用作竹集成材、竹地板、竹筷以及竹炭等加工原料;3年生以上的破裂竹經優選,合理截斷,部分破篾可編織簾席或製造竹席膠合板等;3年生以下(不包括3年生)的翻蔸竹、折斷竹和破裂竹,可用於製造竹炭製品、竹醋液,還可以利用竹纖維製造纖維板或造紙,以及加工重組竹等。
(3)叢生竹或小徑竹利用 用於造紙和重組竹加工,原料利用率可達90%以上。
(4)竹加工利用企業 應加強宣傳竹材截取規格,擴充庫容以貯存風幹及處理後的竹材原料,防止腐朽,以最大限度減少竹資源的浪費。積極拓展利用工藝,必要時增加纖維(如造紙)、重組木等加工設備。
(二)護筍養竹
1. 禁挖冬筍
災後3年內不挖冬筍及鞭筍。
2. 保護春筍
災後不挖前中期春筍,隻挖除退筍、弱筍和過密處的小筍。毛竹林每畝留養新竹60株以上,小型散生竹每畝300株以上,叢生竹依據不同竹種留養比常規留養量要多30%~50%。
3. 竹林施肥
出筍前1個月或在竹林發筍成竹後進行施肥。散生竹林宜於3月上旬前或6~9月進行,叢生竹林宜於4~5月進行。施肥以尿素等速效氮肥和豬欄糞、牛欄糞或餅肥等有機肥為主,尿素15~20kg/畝。可采用溝施、穴施、蔸內施肥和竹腔施肥等方法。
(1)溝施 沿等高線每隔2m挖10cm深的淺溝,施肥後覆土,適用於毛竹林和各種散生竹林。
(2)穴施 在竹株或竹叢的上坡位方向,距竹株或竹叢30cm處挖10cm深的半月形淺溝,施肥後覆土,適用於叢生竹和毛竹。
(3)蔸內施肥 3月中下旬,每蔸灌入尿素100~300g,適量澆水,並用泥土封口,適用於毛竹林。
(4)竹腔施肥 4月至5月,用鑽錐在分枝以下各節適宜部位引洞後,每株注施5ml BNP增產劑的稀釋液,適用於毛竹林。
(三)合理采伐
1. 限額采伐
受災3年內禁止伐竹,其後至第6年的夏季,允許少量伐竹。
2. 科學采伐
竹林基本恢複後,原則上隻砍3度竹、4度竹,不砍1度竹、2度竹,不留5度以上老竹。禁止采伐林緣竹,及時砍去病蟲竹、雪壓竹、風倒竹。
3. 保留雜木
劈山時砍倒矮灌雜草,均攤於林地,保持林內清潔衛生,保留竹林混生的喬木樹種。
(四)適當墾複
墾複一般在7月、8月進行,每隔3~4年墾複一次。對坡度20度以下的撫育竹林,變換地塊用3~4年時間輪流墾複完畢。
(五)鉤搖去梢
1. 雪後斬梢
在積雪初期和化雪初期,劈斷彎曲竹的梢頭,保留基部15盤左右的枝條。
2. 夏季搖梢
在嫩枝剛發3~5盤時或新竹展枝放葉期間,用力搖去竹梢。
3. 秋季鉤梢
10月以後用刀鉤去不超過竹冠總長1/3頂梢,留枝15盤,稀而矮小的竹林鉤梢應小於竹冠總長的1/3。
四、林下植被恢複及利用技術
(一)林下受損植物利用技術
1. 林下受損雜灌木利用技術
南方林下受損植被主要是雜灌木,一般以自然恢複為主,以促進林地生態係統和地力恢複,但需注意防治病蟲害。受損雜灌木可壓碎製作板材;纖維含量高、纖維品質好的雜灌木類,可用作造紙原料;殼鬥科植物的主幹可用來製作各種炭產品。
2. 林下受損特種資源的加工利用技術
林下受損藥材等特種資源進行高值化利用,可減少雨雪冰凍災害所造成的損失。通過采用工藝合理、方法先進、技術成熟的高效提取技術,開發和生產具有營養、保健、療效的食品級、醫藥級和高值化的綠色產品,有助於山區產業、產品結構調整,特別是農村種植結構調整,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林下植被恢複技術
1. 天然林
以封育為主,兼顧人工輔助恢複措施,使喬冠層、下木層以及生境協同發展。對受災程度30%以下的天然林,要實施有效的封山育林措施,促進林木層、林下植被的協同進展演替與發展。南方地區水熱條件較好,通常可自然恢複林下植被;對受災程度30%以上的,采用人工恢複與封育相結合的技術措施,並與上層林木恢複協同進行。
2. 人工林
受災程度30%以下的人工林,應停止采伐上層林木,進行適當撫育,清除受損木;受災程度30%以上的,林下植被恢複以補植經濟樹種和中草藥材為主。恢複林下植被的同時應引進鄉土喬木樹種,使受損針葉林或闊葉林向針闊混交林方向發展,提高物種多樣性和森林生態係統的穩定性,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災前為集約經營的工業用材林、經濟林,林下植被恢複要以補植經濟樹種和中草藥材為主。
(三)林下經濟植物培育技術
1. 適地適樹
林下經濟植物培育要做到適地適種,針對不同地區、不同林區、不同立地條件,選擇適宜的經濟植物。
2. 生態安全
林下(林地)經濟植物培育應以生態安全為前提,防止生物入侵。林下經濟植物培育,一方麵為了生產自救,另一方麵在於提高林地複被率,修補受損森林的生態功能。
3. 種類篩選
種類選擇需求迫切和市場容量大的產品容易實現生產自救的目標。草本植物生長周期短,投資少,見效快,可選擇種類多,適於雨雪冰凍災區發展。適宜林下發展的經濟植物和真菌主要類別有1)國家藥典收錄的可作為中草藥利用的植物(絞股藍、天麻、黃連等);2)國家衛生部頒布的既是食品也是藥品的植物(百合、砂仁、菊花、羅漢果等);3)菇類真菌(香菇、雞樅等);4)蔬食植物(木耳菜、佛手瓜等);5)飼料植物(酸模、百喜草、紫花苜蓿、百脈根等)。
4. 種子與苗木
市場購買的種子和苗木一定要注意種源和產地來源,盡量購買與擬種植區自然條件相符或相近地區的種子與苗木。
(四)林下植被病蟲害監測與防治技術
1. 冰凍雪災對森林病蟲害發生的影響與特點
各種弱寄生病害的嚴重發生,在當年就會顯現出來;而次期性的林木鑽蛀性害蟲(如天牛、小蠹等)主要入侵樹勢衰弱的林木和林分,災害對其影響會有適當的滯後現象,一般在災後2~3年內種群急劇增長,成為病蟲害持續發生的基地,從而造成更大的後續災害和惡性循環。
2. 重大冰凍雪災後的重點次生性森林病蟲害
(1)次生性森林病害 如鬆樹枯梢病、鬆樹腐朽菌、杉木細菌性葉枯病、楊樹腐爛病、板栗幹部病害、油茶病害等。
(2)次生性森林蟲害 如多種林木鑽蛀性害蟲鬆褐天牛、粗鞘雙條杉天牛等多種天牛、鬆縱坑切梢小蠹等。
3. 次期性森林病蟲害的監測和防治技術要點
對於災後森林恢複過程中的病蟲害防治,仍然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基本原則,對於常發性重要病蟲害和次期性病蟲害應以監測為主。
(1)預測 重點預測各地災後可能發生的主要次期性病蟲害種類,對於外來樹種,更要明確原產地的主要病蟲種類。
(2)提出對應性預防和控製措施 針對主要次期性森林病蟲害,分類施策,係統總結以往行之有效和比較成熟的預防和除治技術,於今年4月前提出對應性預防和控製的實施方案。
4. 主要受災樹種的病蟲害監測
各地要針對不同林種或林分類型、受害等級,設立固定樣地,樣地大小以30m×30m為宜。調查方法以害蟲信息素誘集和人工地麵調查為主,1年調查2次,春秋各1次;對於大範圍或大麵積的次生林和用材林,也可采用3S技術,特別是遙感技術進行監測,1年1次。
同時,各地要配合監測,特別是在鬆杉林、毛竹林中建立適當規模的受害林分作為長期的對照樣地和試驗基地。
5. 主要受災樹種的森林病蟲害防治
(1)鬆杉林(馬尾鬆、濕地鬆、杉木)
①主要病蟲種類
鬆林 主要常發性害蟲有鬆毛蟲、濕地鬆粉蚧、鬆突圓蚧和蕭氏鬆莖象等。鬆林中的主要次期性病蟲害是多種鑽蛀性害蟲,如鬆墨天牛、鬆縱坑切梢小蠹等)、以及鬆樹枯梢病。特別是鬆墨天牛,是我國頭號森林病害鬆材線蟲的傳播媒介。重大雨雪冰凍災害後必然引發鬆墨天牛和多種小蠹的大舉入侵和繁殖,更有利於鬆材線蟲的擴散和蔓延。因此鬆樹鑽蛀性害蟲和枯梢病是應加強監測的重點,並應及時製定控製預案。
杉木林 應重點加強監測和預防的主要是粗鞘雙條杉天牛、杉木細菌性葉枯病和杉木炭疽病。
②主要救護措施 在幼齡林中,將鬆動或傾斜林木扶正並培土踏實;及時清理死亡或瀕死林木,采用相當規格苗木進行補植;對折斷和受凍害的側枝進行適時適量的輕度修剪,剪口要平滑,並用波爾多液或石硫合劑塗刷傷口。在成熟林中,砍伐斷梢、折斷、倒伏林木,傾斜林木視程度進行扶正或砍伐,並及時清理林地;對受害麵積較大形成林窗的林地進行造林更新。
(2)桉樹林
桉樹受害後容易造成很多傷口,為病菌入侵創造了條件,一旦遇到高溫高濕天氣很容易暴發青枯病和焦枯病,發病期間噴70%土菌清2000~3000倍液;發病後及時清除病苗、病葉、病枝。交替噴灑50%速克靈400~600倍液,或5%菌毒清400~600倍液或30%土菌清1500~2000倍液。新造林地用30%土菌清水劑3~6 ml兌水噴灌,或50%立枯淨可濕性粉劑2~3克稀釋3000倍澆灌土壤消毒。災後桉樹人工林內白蟻的種群數量可能會增大。白蟻除直接危害桉樹外,造成的桉樹根部傷口是桉樹青枯病菌侵染桉樹的重要途徑。二者的複合危害白蟻對按樹桉樹人工林的災後重建與恢複影響很大。可施放“滅蟻靈”防控危害(每公頃均勻放置225個點,每個點放1-2g)。
(3)竹林的森林病蟲害防治
除了正常的監測和防治措施外,冰凍雪災後更多的應關注筍期的病蟲害,特別是如竹筍泉蠅、竹筍夜蛾和毛竹基腐病等。
①竹筍泉蠅 及時挖除受害的退筍;對用材竹林用25%二二三乳劑150~200倍液或90%敵百蟲晶體1500~2000倍液噴射林地,出筍前噴1次,出筍後每10天噴1次,連噴2~3次,殺蟲保筍;用糖醋或魚腸、鮮竹筍等為餌料,用捕蠅籠誘捕成蟲。在產卵前期和後期用魚腸等腥臭物質為最佳,產卵盛期以鮮竹筍為好。餌料內加入敵百蟲等少量農藥,可直接誘殺,且不影響引誘效果。
②竹筍夜蛾 加強撫育工作,除草培土,消滅越冬卵;及早挖去被害的退筍;在4月上旬~5月初,當幼蟲轉變危害時期,噴灑80%敵敵畏乳劑1000倍液,也可噴2.5%溴氰菊酯2000- 3000倍液,每周噴1次,連續噴2~3次。
③毛竹基腐病 出筍前撒施生石灰,每畝25~30kg,施後淺翻入土;噴灑40%拌種雙可濕性粉劑、70%甲基托布津和20%粉鏽寧乳荊為防治毛竹基腐病的有效辦法。
(4)主要經濟林病蟲害防治技術
發生雪害和凍害的常綠水果有:柑橘﹑枇杷﹑楊梅﹑楊桃﹑龍眼﹑荔枝等。柑橘凍害後,易誘發柑橘樹脂病、炭疽病、潰瘍病、瘡痂病等,要將防病作為重點。凍害後植株樹勢衰弱,同時也要作好蚜蟲、潛葉蛾、柑橘木虱、柑橘紅蜘蛛、柑橘黃蜘蛛和蚧類害蟲的防治工作。南方常綠經濟林有油茶、香榧等,這次受害的主要是油茶。
①油茶病蟲害
油茶主要病蟲害有油茶炭疽病、油茶煤汙病、油茶軟腐病、油茶尺蠖等。
油茶炭疽病 配合營林措施減少病源,增強樹勢等綜合治理。在苗期時春夏季節定期噴施1%的波爾多液預防,發病早期可用50%多菌靈等內吸性殺菌劑防治。
油茶軟腐病 主要采用營林管理措施,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以預防為主。藥物防治可用1%波爾多液預防,用多菌靈和托布津防治。
油茶根腐病 油茶根腐病發病後盡可能清除重病株,以熟石灰拌土覆蓋,或用50%退菌特、50%多菌靈等澆灌根莖處防治。
蟲害 針對不同害蟲使用化學藥劑防治,如對鱗翅目和鞘翅目食葉害蟲可在2~3齡時用90%敵百蟲、50%辛硫磷乳油等防治;對蚜蟲和介殼蟲等刺吸式害蟲,可用40%樂果乳油或氧樂果乳油防治;對茶梢蛾(又名茶梢蛀蛾)和茶蛀梗蟲(又稱油茶蛀莖蟲)等鑽蛀性害蟲,應在成蟲盛發期,卵初孵化或幼蟲轉移蛀梢盛期,以40%氧樂果乳油等強滲透內吸作用化學農藥噴灑效果較好。藍翅眼天牛又名黑跗眼天牛,是危害油茶的重要害蟲,尤其在江西部分地區危害嚴重。其防治方法為幼蟲孵化後到幼蟲未鑽入木質部之前,用毛筆粘樂果塗在刻痕和環形蛀道上,殺蟲效果可達95%以上;在冬季結合墾複撫育、修枝整形,將被害枝在結節下方剪下集中燒毀,可大大減少越冬幼蟲密度;在卵期至幼蟲初孵化期,用小刀削除產卵皮層,以消滅卵和初孵的幼蟲。
②楊梅病蟲害 主要有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及蟲害等。
主要病蟲害種類 楊梅癌腫病、楊梅褐斑病、楊梅幹枯病、楊梅枝腐病、楊梅炭疽病、楊梅鏽病、楊梅赤衣病、楊梅根腐病、楊梅根結線蟲病等侵染性病害;楊梅小葉病、楊梅梢枯病等生理性病害;柏牡蠣蚧、榆蠣盾蚧、樟網盾蚧、黑翅土白蟻、黃翅大白蟻、家白蟻、楊梅小細娥、枇杷毒娥、油桐尺娥、油茶枯葉娥、擬小黃卷葉娥、咀壺夜娥、大袋娥、小袋娥、白囊袋娥、茶天牛、金龜子、黑尾果蠅、小地老虎、蝸牛等害蟲。
防治方法 除常規管理措施外,應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對斷裂的枝幹茬口進行修剪,使之平滑,並塗抹石硫合劑或波爾多液;及時剪除病枝和枯死枝;做好清園,清除落葉和雜草,集中燒毀。藥劑防治:癌腫病,可在春、秋兩季季雨後,先用快刀削除病瘤,然後在傷口塗“402抗菌劑”50~10倍液,或農用鏈黴素200微克進行消毒保護,15天後再塗1次。褐斑病,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500~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65%代森鋅600倍液,噴灑樹冠,7~10再噴1次,連噴2~3次。
③柑桔病蟲害
主要病蟲害種類 柑桔黃龍病、柑桔裂皮病、柑橘樹脂病、炭疽病、潰瘍病、瘡痂病等。
防治技術 及時摘除枯葉;傷口護理;鬆土保溫;適時修剪與鋸幹,對剪或鋸傷的傷口應加以保護,保護劑可選用木工用的白漆塗傷口;合理施肥;枝幹塗白防曬;在萌芽前後和9、10月用濃堿水(堿:水1:4)或多菌靈、托布津噴施或塗洗病處2~3次,塗前要刮去病皮。另外還要特別注意防治為害枝葉的蟎類。
五、受損林木撫育經營技術
(一)天然林
受災折斷林木在15%以下和受損30%以下且分布均勻,一般不進行撫育間伐措施,依靠其自然力恢複。
受災折斷林木在15%以上和受損30%以上的,對低位折斷林木進行砍伐清理。幼苗幼樹的保留平均密度達到每公頃1000株以上,或清理後出現林中空地的直徑小於10m,或麵積在100m2以下的,以保護和幼苗幼樹撫育為主,不進行補植;補植的林木應為當地的鄉土樹種,補植樹種和保留木樹種盡可能不一致。
(二)人工林
1. 新造林
成活率在85%以上的,不需進行補植;成活率在40%以下的,重新造林。成活率在40%~85%的,需要進行補植。
2. 幼林
(1)清溝排水 對於地勢較低或坡度平緩、易積水的幼林地,雪後積水嚴重,要做好清理溝渠,及時排除積水。清溝排水要考慮林地保墒。春旱地區要防止旱情出現。
(2)凍死株的清理 對已確定整株凍死、主幹低位折斷且不能利用根係恢複的幼苗、幼樹,頂芽損壞的鬆類樹種,及時進行清理。
(3)苗木幼樹扶直、培土 積雪融化後,對傾斜、倒伏但主幹未折斷的苗木、幼樹進行扶直,並在其基部培土。
(4)修剪平茬 早春氣溫回升且凍害表征明顯時,1~2周內完成修剪。整株或樹幹受損嚴重且萌蘖能力強的樹種可采取平茬措施。
(5)施肥灌水和中耕除草 施肥灌水是受災幼苗幼樹恢複樹勢的關鍵措施,根據樹體狀況和立地條件及時均衡施肥,同時輔以中耕除草技術。
3. 中齡林
中齡林撫育的重點是密度調整。采伐清理受損木後,鬱閉度0.6以上的,不采取其他措施;鬱閉度0.4~0.6的,進行修枝。采伐林木和清理林地後林下空地較大或鬱閉度較小時,可間作農作物或中藥材、食用菇等,進行農林複合經營。
已製定撫育間伐標準的樹種,如馬尾鬆、杉木、水杉、檸檬桉等集約經營用材林的間伐強度按照有關標準執行。
4. 成熟林
按照森林采伐技術規程進行采伐,首先采伐清理受災嚴重的林木、枯死的林木,再采伐其他林木。
六、受損林木清理利用技術
(一)木竹材保存防腐技術
1. 木竹材防藍變暫時保存技術
濕地鬆、馬尾鬆、竹子等受雪折、雪壓、冰掛和風倒危害,災後短期內將有大量的樹種枝椏材和小徑材。如不及時清理、合理堆放、及時防護,這些材料會變色發黴,尤其是鬆木、竹子。為減少損失,對可用於家具製作、膠合板等的原料,應及時使用環保防變色藥劑對批量原料進行變色和防黴處理。處理方法包括現場塗刷端麵、噴灑;木竹材應盡快運輸至氣幹棚或原料庫,藥劑處理,避免露天堆放;對尺寸較大的鬆木,應及時解鋸並藥劑噴灑處理,防止藍變及減輕變色程度。用藥濃度為0.1%~0.2%,據原材料尺寸大小,折合成本,每立方米需要防變色藥劑5~10元人民幣。
2. 藍變後木竹材防腐利用技術
若濕地鬆、馬尾鬆、竹子出現藍變,根據其變色的程度,進行分類;已經變色的木竹材適宜用於室外防腐材原料,因為防腐劑顏色可覆蓋木材本身顏色,不降低其商業價值,提高其加工附加值。這些木竹材應盡快運輸至防腐廠氣幹棚或原料庫,避免長時間露天堆放,以免腐朽。對直徑較大的鬆木,應及時解鋸、氣幹。當木材含水率小於40%時,可用環保防腐劑進行真空加壓防腐處理。在重災區,木竹材供應量較大而距離防腐工廠較遠,可考慮1~2月內盡快建立新真空壓力防腐車間及氣幹棚,根據防腐罐體積及是否具備廠房情況,需投資20~50萬元。
(二)受損木竹資源利用技術
1. 受損木材采集
除桉木大徑材外,均應盡快采伐。造材時將劈裂部分鋸掉,以免保存過程中開裂擴大。對於易藍變材依木竹材保存技術進行保存,以防止發生黴變。桉木大徑材的生長應力較大,可采取以下措施:先將樹木從折斷處截斷,然後對截下的枝椏等進行加工,樹幹部分3個月後再進行采伐,這樣有利於生長應力的消除,從而提高原木在鋸解、幹燥等後期加工的質量,減小由於生長應力引起的開裂、變形等缺陷。
原木保存時要采取墊底、通風和加頂蓋等措施。為了防止原木在貯存過程中發生端裂,最好在原木的兩端留有10~15cm的樹皮圈,並在端麵塗防裂塗料。
2. 受損木材利用技術
(1)直徑5cm以下的小徑材及枝椏材,可截取一定長度後作為建築輔料使用,或作為能源塊生產原料,或生產木片作為人造板原料;(2)直徑6~12cm的原木,硬木類小徑原木幹燥後旋切成圓棒或加工成方材,可作為家具部件使用;徑級稍大的小徑原木可按需要的長度進行截斷,在含水率較高狀態下按一定曲率半徑,施加約束力,幹燥後的弓形材可作為災區重建過程中的簡易棚、牲畜欄等的頂部支架;(3)直徑12-18cm原木,可將桉木及其它鬆材樹種分別進行單板旋切,然後將桉木單板與鬆材等樹種單板混搭生產多層膠合板,作為多層實木地板的基材;(4)直徑18cm以上原木,可將原木鋸解成規格板材,供家具廠等使用。小料加工後可供細木工板或生產集成材使用。
3. 受損竹材利用技術
受損竹材可按年齡和完整程度的差異分別利用。三年生以下(不包括三年生)的翻蔸竹、折斷竹和破篾竹,以及小徑竹(如筍用竹)一般隻能用作能源原料。
三年生以上受損竹材可按以下方式利用:(1)以殘次竹和小徑竹為主要原材料,通過優化重組工藝製造高性能複合材料,可以廣泛應用於建築結構、園林梁柱、建築裝潢裝修以及地麵材料等領域,這樣原料利用率達到90%以上,附加值增加2~3倍以上;(2)將不能用於竹地板加工的殘次竹材和小徑竹材進行削片後,與部分木片混合磨漿,采用無醛膠粘劑製造高密度和中密度纖維板,即充分利用了竹材纖維力學性能好的特點,也克服了竹材易黴變和製成的板材吸水厚度膨脹率高的缺點,並且原材料的利用率高。
此外,采用“幼齡竹刨花板製造工藝技術”和“幼齡竹束層積板技術”,對幼齡竹進行化學改性強化處理、采用最佳建築用竹質板材製備工藝,可生產建築用竹質覆蓋板材(建築用牆板、屋麵板、樓麵板和屋頂望板等)。
(三)廢棄資源利用技術
1. 廢棄資源氣化供氣供熱發電技術
以廢棄生物質資源(包括枝椏、林業邊角料等)為原料,采用錐形流化床氣化技術生產出可燃氣體。將所得到的燃氣直接送到各種鍋爐生產蒸汽或熱水,或將燃氣進行淨化處理後輸送到居民用戶集中供氣作為生活用能,或供給燃氣發電機發電。生產規模有1t/h~10t/h蒸汽鍋爐,100戶~2000戶集中供氣和200kw~2000kw發電機組發電。
2. 廢棄資源製備成型炭技術
以廢棄物為原料使其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塑化,壓縮成質地密實的成型棒,再經專門開發的炭化設備,運用優化工藝參數控製炭化過程製成環保型再生能源——成型炭。該產品熱值高,燃燒時無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產生,可替代傳統木炭,更可替代煤、油、氣等能源,廣泛用於工業,生活領域。廢棄物還可加工成土壤改良炭,保鮮炭等特殊用途炭。
3. 林業廢棄資源高效製漿技術
采用國內領先水平的“混合木材(片)高效磨漿”及“高白度漂白”等核心技術,可實現對低品質速生木材(次、小、混合、加工剩餘物)的高效利用和清潔生產,製得的紙漿在生產高檔白卡中部分代替進口商品漿,節約外彙,促進林紙一體化進程,促進造紙行業可持續發展。
4. 廢棄資源製備活性炭技術
以雨雪冰凍災害地區的廢棄資源為原料,通過轉爐水蒸汽高溫活化法,製備高性能活性炭,可廣泛應用於冶金、化工、製藥、食品、環保等領域。
(四)高傳播性病蟲害防治技術
以鬆褐天牛為媒介昆蟲的鬆材線蟲病是受災地區的高傳播性森林病蟲害。災後林內的殘弱木,為鬆褐天牛等蛀幹害蟲的繁衍提供了優越的條件,當年和次年鬆褐天牛的種群數量會急劇上升。同時,抗災期間,電力、電訊等部門部門搶修受損電網、電訊發射塔等調入的木質材料(包括電纜盤、包裝箱、輔助工具)也將增加鬆材線蟲病擴散蔓延的機會。
1. 鬆材線蟲病疫區倒木的安全處置和利用技術
對疫區受災林分內雨雪冰凍災害造成的倒伏、折幹、嚴重斷梢的鬆木,應及時伐除和全麵清理。伐樁高度應低於5cm,采用塑料薄膜覆土密封用磷化鋁熏蒸處理,或用殺線劑蟲線清等進行噴淋處理,也可連根刨除。做到除治跡地的衛生清潔,不殘留直徑大於1cm鬆枝,以防殘留侵染源。
倒木、枝杈和伐根應就近在指定地點集中,采用藥物熏蒸、加熱、變性、切片和種植食用菌等方法單獨或聯合處理,所有除害處理必須在當地鬆褐天牛成蟲羽化前全部結束。
(1)藥物熏蒸 選擇平坦坡地或平地,將砍伐材(包括直徑1厘米以上的材條和根樁)集中堆放,覆蓋熏蒸帳幕,在堆垛四周挖寬30厘米,深20厘米小溝,把帳幕四邊埋入溝中用土壓實,再投放硫酰氟或溴甲烷(50克∕立方米,20度,24-48小時),或磷化鋁(20克∕立方米,20度,72小時以上)熏蒸。
(2)加熱處理 將樹枝、樹幹置於熱處理房加熱至60度2-3小時(或利用微波處理)。
(3)變性處理 將倒木做成膠合板、纖維板、刨花板、製漿、燒碳等,消滅其中的病原和傳播媒介。
(4)切片處理 將木材切成厚度不超過1厘米的碎片,以使其中鬆褐天牛不能成活。
(5)種植食用菌 利用茯苓等食用菌,將倒木鋸段後埋入地表並進行接種,創造適宜的培養條件,培育生產食用菌子實體。真菌能夠分解鬆科植物的纖維素及半纖維素等,將鬆木徹底分解,切斷材線蟲和鬆墨天牛的食物來源,殺死有害生物,達到安全利用疫木、減少災害損失和環境汙染,有效遏止鬆材線蟲病的擴散蔓延,徹底拔除疫點、減輕疫情的目的。同時,食用菌的子實體可產生較高的經濟收益。
2. 鬆褐天牛的監測和防治技術
(1)化學防治 在鬆墨天牛成蟲補充營養期,可采用:12%倍硫磷150倍液+4%聚乙烯醇10倍液+2.5%溴氰菊酯2000倍液林間噴霧,地麵樹幹、冠部噴灑或飛機噴灑綠色威雷(觸破式微膠囊劑),18%滅幼脲3號微膠囊分別與20%的安高殺1號微膠囊(擬除蟲菊酯類)、安高殺3號微膠囊(除蟲菊酯和有機磷複配)、安高殺2號微膠囊(有機磷類)、安高殺4號微膠囊(雜環類)混合在鬆林噴霧。對有特殊意義的名鬆古樹和需保護的鬆樹,於鬆墨天牛羽化初期,在樹幹基部打孔注入蟲線光A或蟲線清1:1乳劑進行保護。
(2)誘殺 鬆墨天牛的成蟲喜在新鮮伐倒木上產卵,利用此習性設置餌木誘殺鬆墨天牛。在除治區的山頂、山脊、林道旁或空氣流通處,選擇衰弱或較小鬆樹作為誘木,引誘天牛集中在誘木上產卵。鬆墨天牛羽化初期,在誘木基部離地麵30~40cm處的3個方向側麵,用刀砍砍入木質部約1~2cm,刀口與樹幹大致成30度角,用注射器把引誘劑注入刀口內。誘木引誘劑使用濃度為1﹕3。也可設置集蟲器,內盛清水或3%殺螟鬆乳劑。於每年秋季將誘木伐除並進行除害處理,殺死其中所誘天牛,減少天牛種群密度。
(3)生物防治 在鬆褐天牛幼蟲幼齡期,林間釋放鬆褐天牛的天敵腫腿蜂,也可通過腫腿蜂攜帶白僵菌的方法感染天牛幼蟲,以降低林間天牛數量,達到控製和減少病死樹的目的。每年於鬆褐天牛幼蟲期釋放天敵,氣溫最好在25℃以上的晴天進行。放蜂方法采用單株放蜂法、中心放蜂法或分片布點放峰法,每10畝設一個放蜂點,每點放蜂1萬頭左右。
3. 救災運輸過程中鬆材線蟲病擴散蔓延的防治技術
全麵調查當地受損電網、電訊發射塔等的位置,搶修過程調入的木質材料(包括電纜盤、包裝箱、輔助工具)的來源、數量、使用和遺棄情況,搶修過程搭建的臨時駐地,登記並建立檔案資料,按照潛在危險程度,製訂善後處理的方案,分期分批取樣和鏡檢,如發現問題及時上報並進行除害處理,對來自疫區的以及遺留在山上的可疑包裝材料要收回並銷毀。防止鬆材線蟲病等外來有害生物的傳入。
4. 受災地區鬆材線蟲病的檢測和監測控製技術
(1)檢疫技術 加強對鬆木及其包裝材料以及植物活體生長繁殖材料的檢疫工作。災區林業的重建涉及到大量植物繁殖材料的調運,盡量避免使用來自國內外疫區的鬆屬、雪鬆屬、冷杉屬、雲杉屬和落葉鬆屬等植物的苗木、接穗、插條、盆景等生長繁殖材料。實施檢疫檢查的抽樣比例,苗木按一批貨物總件數的5%進行抽樣、木材按總件數的10%進行抽樣。所抽樣品的分離鑒定方法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標準——鬆材線蟲病檢疫技術(LY/T 1123-1993)”進行。
(2)高風險林分監測技術 加強對當地受損維修的電力線路、電訊線路或發射塔、搶修臨時駐地周圍鬆林的監測,持續3~5年,每年7~11月,對枯死鬆樹逐一取樣分離鬆材線蟲。
(3)化學生態監測技術 受災鬆林內鬆褐天牛活動期(4~9月),利用鬆褐天牛引誘劑和誘捕器進行監測。一旦發現天牛攜帶鬆材線蟲,秋季在誘捕點1平方公裏範圍內對枯死鬆樹和瀕死鬆樹進行取樣分離鑒定,確定疫情發生地點。
(4)標準地調查監測鬆褐天牛及其攜帶的鬆材線蟲 根據不同林分類型、林分成熟度和受害等級,設立固定樣地,樣地大小以100米×100米左右為宜。采用人工地麵調查方法,每年春、秋季各調查1次,調查內容包括統計鬆樹狀況(健康木、衰弱木、瀕死木、枯死木各占的百分率),鬆褐天牛危害程度(有蟲株率、單株及單位麵積的蟲口密度、種群變化狀況),攜帶鬆材線蟲情況,用以評價鬆褐天牛的發生現狀、動態,以及鬆材線蟲病的發生狀況。
(5)航空遙感監測技術 有條件的地方,對地麵不易調查的高山密林地區,采用航空遙感技術進行監測,發現枯死樹後,再根據全球定位係統指示位置開展實地調查。實施航空遙感監測,要運用差分方法對機上顯示的地理位置進行校正。
(6)受災林分病害控製技術 受災林分為孤立疫點或新發生疫點,則全麵清除鬆樹並進行無害化處理,以達到根除;對不適宜采用皆伐措施的感病林分,采用擇伐方式清除鬆樹,同時要及時補植更新,防止生態破壞;對清除鬆樹過程易造成疫情自然擴散的,應由外向內逐步處理。受災林分病害發生麵積大,危害嚴重,皆伐或清除疫木難度大,且不會造成疫情自然擴散的地區可采用全麵封山育林措施。
七、自然保護區修複技術
(一)自然保護區生境恢複技術
1. 受損情況監測
監測重點是:建群種/保護物種受損比例;群落層次層片結構,尤其是支撐瀕危動物生活的喬灌木層的受損程度;瀕危植物的伴生植物群叢完好程度。
2. 試驗區人工林恢複技術
試驗區人工林具體恢複技術按照相關森林生態係統恢複技術進行。其原則是:種植當地樹種,特別是珍稀瀕危物種,主要保護野生動物食物樹種和有利於防治森林火災和病蟲害防治的物種;要盡可能保留原有本地樹種,盡量減少對原有土壤和植被的幹擾、減少裸露的地麵出現和水土流失;需要把生態係統恢複與生境改造結合起來。
3. 核心區和緩衝區生態係統恢複和修複技術
在核心區和緩衝區的生態係統恢複以自然恢複為主。國家保護植物,古樹名木受雪災影響導致翻兜、倒伏等,應采取必要的機械或生物措施;枝條劈開出現傷痕的要進行傷口處理。
(二)自然保護區社區共建技術
利用保護區周邊良好的森林環境條件,發展經濟混交林,林下中草藥、林下菌類培育等產業,達到保護森林,利用森林的目的;發展林下木本飼料灌木種植及加工,發展抗病力強的本土畜禽散養業,形成對野生動物並獲得經濟收益的產業鏈。
(三)自然保護區基礎設施恢複重建技術
對於自然保護區需要修複的基礎設施,根據自然保護區類型和具體的實際情況,提出不同的修複方案。對於自然保護區需要重建的道路、巡護設施、監測設施、宣傳教育和生態旅遊等設施,參照國家建設用地地質災害評估製度和自然保護區管理基礎設施建設技術規範,在建設前,對建設中可能造成的災害進行預先評估,並提出防治措施,綜合考慮地形、岩體(土體)、地質構造、降雨和水文、植被等因素,選取重建地址。
八、野生動物災後種群恢複技術
(一)生存種群的救護與保護
在瀕危物種的主要分布區,加強巡護,救護受傷和體質嚴重虛弱的動物個體;依托技術力量較好的保護區,建立野生動物暫養設施,收容被救護的個體。
(二)野生動物棲息地恢複與完善
災後對野生動物的覓食、食物資源、休憩、繁殖和避難場所等進行全麵評估,及時恢複和改善棲息地質量。對捕食動物應及時提供獵物。災後要係統建設野生動物的野外避難設施,如人工喂食、飲水點建設、防凍洞穴等。
(三)野生動物繁殖及野外種群建立與複壯
災後救護的野生動物個體待動物恢複體質後,應逐步放歸野外;遴選遺傳質量好的個體,或從省級野生動物繁殖中心調集種源明確的健康個體、采取人工輔助措施,實施半散放條件下的人工繁育;配備動物疫病檢測、醫治和管護的設施,建立繁育種群的規範譜係,維護繁殖群的遺傳多樣性。
九、森林火災防控技術
(一)森林可燃物調控技術
1. 清理地表可燃物
雪災造成地表增加了大量可燃物,特別是落葉和小徑級可燃物易於幹燥和燃燒。清理防火林帶地表可燃物使其能在防火期內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並在必要地段進行補植工作。
2. 清理道路兩邊的可燃物
許多樹木整個樹冠或大部分樹冠折斷,林區便道、小路、防火通道被阻隔,清理道路兩邊的可燃物,可以作為防火阻隔帶和撲火通道,使道路暢通。
3. 結合生產需要進行可燃物清理
把清理的可燃物整理成帶狀或堆狀,在合適的條件下,利用火燒或機械方法清除可燃物。
(二)防火林帶修複更新技術
1. 受損林木修枝
修除枯枝或被壓枝,不但可以促進林木生長,而且使林木枝條遠離地表,可以防止地表火蔓延到枝冠,形成林冠火。修除的枝條要及時運出或者進行堆燒。
2. 防火林帶清理
一些林木瀕於枯死或者處於被壓狀態,為了促進林木生長,可以伐去瀕於枯死或被壓狀態的林木,使林地的可燃物負荷減少,降低林分的燃燒性。
3. 更新補植
營造防火闊葉林,林中空地進行補植,或者營造針闊混交林,使防火林帶恢複原來不易燃的植被。降低林分的燃燒性。
(三)森林火災預防技術
1. 森林火災預測預報
(1)森林火險天氣預報 通過預報天氣的幹濕程度及容易著火的天氣條件預測火災。
(2)森林火險預報 通過預報綜合考慮天氣條件的變化,預測可燃物幹濕程度和森林可燃物的類型特點。
2. 火源管理
采用樹立責任標牌等形式,落實火源管理的責任。火源管理的重點時期是防火戒嚴期和節假日,火源管理的重點部位是高火險地域、旅遊景點和保護區。
3. 林火監測
(1)地麵巡護 進行森林防火宣傳、清查和控製非法入山人員,依法檢查和監督防火規章製度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報告火情並積極組織撲救等。
(2)了望台監測 我國大部分林區采用的主要監測手段,它可以監測大麵積森林的火情,確定火場位置,並及時報告。
(3)飛機巡護 利用各種類型飛機空中巡護,出動迅速,可以及時快速發現火情,分為固定航線和非固定航線巡護。
(4)衛星監測 對重大林火的發展蔓延情況進行連續的跟蹤監測,製作林火報表和林火態勢圖,進行過火麵積的概略統計。進行林火監測采用的主要衛星是NOAA、EOS和我國的風雲係列氣象衛星。
(四)森林火災撲救技術
1. 直接滅火技術
弱度及中度地表火(人能靠近滅火),使用滅火機具直接滅火。可使用機械撲火工具,也可以用化學滅火藥劑、水、土等。
2. 間接滅火技術
建立防火線、防火溝、以火攻火等隔離帶,撲滅猛烈燃燒的地表火、樹冠火和難滅的地下火。
3. 森林火災不同階段撲救技術
(1)控製火勢階段 封鎖火頭,控製火勢,把火限製在一定的範圍內。
(2)穩定火勢階段 撲打火翼,防止火向兩側擴展蔓延。
(3)清理餘火階段 在火燒跡地上進行巡邏,發現餘火要立即撲滅。
(4)看守火場階段 留守人員看守火場。一般荒山和幼林地起火監守12小時,中齡林、成齡林地起碼監守24小時以上,防止餘火複燃。
(五)撲火危險地帶和安全技術
1. 撲火的危險地帶
(1)溝穀地帶 撲火人員在撲救溝穀地帶山火時,火災產生的飛火容易引燃附近山場,包圍撲火人員。
(2)峽穀地帶 當風沿著山穀長度的方向吹,火在峽穀處燃燒,火的速度極快,在峽穀地帶撲火十分危險。
(3)支溝地帶 如果火災山場的主溝在燃燒,遇到了支溝,火就會分流。主山溝發生了火災,撲火人員從支山溝向主山溝運動很不安全。
(4)鞍形場地帶 當風越過山脊鞍形場,容易形成水平和垂直旋風,容易對撲火人員造成傷害。
2. 撲火安全技術
(1)點火解圍 在無河流、小溪、道路為依托時,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使用點火器點順風火,撲火隊員跟火進入火燒跡地避火,用手扒出地下濕土,緊貼濕土呼吸或用濕手巾捂住口鼻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2)強行頂風衝越火線 當點火或其他條件不具備時,切忌順風跑,要選擇已經過火或雜草稀疏,地勢平坦的地段,用衣服蒙住頭部,快速逆風衝越火線,進入火燒跡地即可安全脫險。
(3)臥倒避火 在點火解圍來不及,就近有河流、無植被或植被稀少的迎風平坦地段,使用救生罩避火。如果沒有救生罩,用水浸濕衣服蒙住頭部,兩手放在胸部,臥倒避火。臥倒避火時,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並扒個土坑,緊貼濕土呼吸,可避免煙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