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讓竹農收入像毛竹一樣節節升高
讓竹農收入像毛竹一樣節節升高
——訪浙江建德市政協委員張誌清
“我這次關心的議題是如何加強毛竹資源的綜合利用,如何提高山區竹農的經濟收入,你看,我市有毛竹林15萬畝,如果每畝能增收200元,就可以讓竹農增收3000萬元,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啊!”大同霞霧農業開發中心總經理、政協委員張誌清,一談起與毛竹有關的話題,他的話匣子就打開了。
張誌清原來從事建築業。他從2000年起轉行搞起了生態有機農業,在上馬建立了15000畝山茶油基地,並獲得了國家環保總局頒發的“國家有機食品生態基地”證書。
然而張誌清對於竹類產品的開發加工卻是情有獨鍾。1999年,張誌清在上馬的低丘山陵中發現了一種筍竹,這種筍竹比普通的筍竹出筍時間晚半個月,但其口感卻要大大好於普通筍。2000年,張誌清就將該種竹筍送到市林業局、浙江省林科院、浙江省林業廳進行鑒定。當時正值浙江省開展全省林業資源大普查,經過林業專家的鑒定,認為該筍竹為全省珍稀竹種,經過測試,其粗蛋白要比普通的筍高出一倍,其硒、鎂等微量元素也要高出普通竹筍許多。林業專家確定這種筍竹為“黃金間碧玉竹”,具有開發價值。張誌清就一頭投入到黃金間碧玉竹的開發中去。經過幾年的發展,張誌清每年可向市場供應各類筍幹4—5萬公斤,鮮筍40—50萬公斤。張誌清自己富裕了,便思考如何帶動周邊的竹農走上致富之路,於是他發動竹農發展黃金間碧玉竹。農民種起來的竹筍首先由竹農自己銷,如果銷售不暢,他就從竹農手中收購過來幫助銷售,以解決竹農銷售的後顧之憂。
2007年5月,杭州市市長蔡奇到大同幫扶調研時強調,加快毛竹產業的發展進程,是繁榮山區經濟和農民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發展毛竹產業的大好時機已經來臨,目前,大同鎮政府已經把發展毛竹產業作為農民增收的一項重要產業、主要工作來抓。
自2007年3月份當選政協委員後,張誌清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他說得好,政協委員既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責任。為此,他積極走訪竹農,開展調研,向大會提交了《開發利用毛竹資源,提高農民收入》的提案,他一方麵建議竹農科學管理毛竹,另一方麵向有關部門建議,堅持依法治林,增強毛竹資源的管理力度;突破竹業加工,大力培植毛竹龍頭企業;積極到外地招商引進毛竹加工企業,提高毛竹的附加值,讓竹農的收入像毛竹一樣節節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