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信息
防治荒漠化國際會議在京閉幕
1月24日,曆時三天的防治荒漠化國際會議閉幕。會議原則通過《北京聲明》。聯合國副秘書長沙祖康、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執行秘書呂克·尼亞卡賈、國家林業局副局長祝列克出席並致辭。
沙祖康說,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種最極端的形式,也是一個國際性問題,對全球的生態環境、食品安全、經濟與社會穩定和可持續發展都帶來了嚴重的威脅。這次會議形成了共識,首先要製定十年的戰略規劃和框架,要加強三大公約的履約工作,使三大公約相互協調,以便能協調在防治荒漠化工作中采取各種措施,更好地保護幹旱地的生態環境,預防氣候變化。
沙祖康指出,森林在防治荒漠化和防治土地退化以及恢複退化地方麵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國家的行動計劃是防治荒漠化的最具實效的工具。考慮到荒漠化問題跨越國境的特性,聯合國會協調各個相關的政府機構,包括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機構來更好地實施各國的行動計劃,而且必須有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此外,還要加強國際社會多邊和雙邊的區域合作,努力實施更多的行動,來防治荒漠化和土地退化。
呂克·尼亞卡賈說,目前,關於可持續發展和土地問題的討論,都是國際社會最關注的問題。通過討論達成了更廣泛的共識,特別是關於全球氣候變化、減輕氣候變化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以及消除貧窮等問題。這些都將對生態環境保護,對改善脆弱區域的生態狀況,以及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等方麵發揮積極作用。
祝列克指出,目前,中國土地沙化形勢仍十分嚴峻。沙化危害突出,局部擴展嚴重,治理難度很大,治理成果脆弱,人為隱患較多。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將把防沙治沙工作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強封禁保護,發揮自然修複作用;轉變生產方式,嚴格沙化源頭控製;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工程治理步伐;繼續建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探索不同沙化類型防沙治沙的政策措施和技術模式;發展特色產業,增加沙區農民收入;強化科技支撐,提高防沙治沙成效;堅持嚴格執法,規範防沙治沙行為;創新體製機製,增強防沙治沙活力;搞好監測預警,提高防治決策水平;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履行國際公約,加快防沙治沙的步伐。
祝列克說,中國將力爭到2010年,荒漠化地區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基本遏製,重點治理地區的生態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到2020年,完善生態防護體係,使全國一半以上可治理的荒漠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荒漠化地區生態狀況得到較大改善;到本世紀中葉,全國可治理的沙漠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建立比較完備的生態防護體係、比較發達的沙產業體係和比較繁榮的生態文化體係,使荒漠化地區的生態係統有明顯改善,為全球荒漠化防治事業作出貢獻。
會議期間,來自各國的代表圍繞“防治荒漠化,促進可持續發展”主題,進行了廣泛交流和深入討論,形成了五點共識:
一、荒漠化侵蝕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地資源,直接威脅糧食安全、國家生態安全、經濟安全和政治安全,已經成為人類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麵臨的重大問題。
二、人類生產活動是導致荒漠化的主要成因之一,隻有認真反思、總結和改進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才能有效地防治荒漠化。
三、荒漠化是曆史性和全球性生態問題。防治荒漠化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責任和義務。國際社會應積極推動《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締約方切實履行公約義務,在能力建設、資金安排和技術轉讓等方麵采取實際行動。
四、荒漠化防治應以人為本,統籌保護和發展,把防治荒漠化和改善沙區人民生產生活條件,納入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總體規劃。
五、防治荒漠化要采取綜合措施,注重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植樹造林和種草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