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行業動態>詳細內容

行業動態

廣西:小小竹芒編織品 走向海外大市場

來源:廣西日報 作者:佚名 發布時間:2008年01月02日 閱讀: 字體:【】 【

    近日,一件件、一箱箱竹芒編織工藝製品經過精心包裝,通過梧州永興工藝品有限公司、梧州安德盧工藝品有限公司、梧州宏博工藝有限公司和深圳外貿興業進出口公司,走出農村,踏入大都市,挺進馬來西亞、越南、泰國、新加坡等東盟國家,以及日本、美國和歐洲等地市場。去年11月初就有5萬多隻竹製的六角眼籃出口到泰國、馬來西亞、日本等地。這是岑溪市南僑工藝廠廠長梁富有道出的商情。

    岑溪市南渡鎮南方工藝廠老板馮一也傳出喜訊:2007年12月17日,該廠將4450多套竹芒編織製品交深圳外貿進出口公司銷往東盟和日本、美國等地。

    這些銷售到東南亞和歐美等市場的竹芒編織製品均出自梧州市最大的竹芒工藝品生產基地岑溪市南渡鎮。

    目前,南渡全鎮生產常銷的竹芒編織工藝製品有120多個品種,其中竹籃、各類花籃、竹椅、藤器等為主的工藝製品,全部銷往東南亞、日本、歐美等世界上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內的山西、天津、福建等地也占有一定的市場。全鎮從事竹芒編織行業人員近2萬人,竹芒編織製品80%出口到海外市場,年出口產值可達6000多萬元。編織工藝製品已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

    小小的竹芒編織製品,緣何暢銷東盟和歐美市場?筆者試圖從生產基地找到答案——

   
    利用資源 從自用到外銷
 

    “放眼視野皆竹子,漫野翠綠人歡歌”。這是遠近聞名的竹子之鄉岑溪市南渡鎮的真實寫照。

    竹鄉南渡鎮有源遠流長的傳統民間工藝竹芒編織曆史。從古到今,這裏的農民習慣在山嶺坡地,渠邊河岸,房前屋後等閑置地遍種易生易長的簞竹(也稱篾竹),種植麵積由小到大,從零星到規模化,並形成生產基地。目前全鎮竹子種植麵積達1萬多畝,年產竹子原料60多萬噸,僅竹子原料出售年產值可達2000萬元。不少農民都發了“竹子財”。

    南渡竹芒編織生產早在解放初期就興起。當地農民都喜歡以竹子為原料製作竹椅、籮筐、菜籃、火籠、雞罩、雨帽、篩子等各種生活生產用具。

    難道漫山遍野的竹林芒草僅能用來做竹籃紮掃把麼?能不能加工成別的工藝製品,爭取出口海外?

    1970年,精明的南渡義新村農民梁富有以其獨到的抱負和眼光,和幾個夥伴商議發展竹芒編織加工業的大計。他們當時每人僅出資10元錢,便輕裝上陣成立了南渡竹藝廠。起初,他們主要把掃把、竹碗、竹籃等賣給供銷社,供銷社又賣到外貿局,外貿局再出口。後來,梁富有學精了,他直接找到外貿局聯係訂單,減少供銷社這一環節,從中多賺了不少錢。第一年,梧州外貿局有一次和他們訂了100萬個掃把的定單,因為原料供應不足等原因,他們隻做出了10萬個。第二年,他們吸取教訓,認真總結經驗,抓好原料的購進工作,把好產品質量關,做出了300多萬個掃把,初步嚐到了甜頭並打開了局麵。從此他們的產業由“粗”向“精”向“細”發展,先後設計出300多個品種滿足市場所需,尤以竹簾子、竹箱子、大芒箱等出名。為了把竹芒編織製品業做得更有起色,他們千方百計向有關廠家學技“偷”藝,慢慢把自己精製的竹芒編織製品銷到國外市場。

   
    抓住時機 形成產供銷體係
 

    到80年代初,竹芒編織業逐漸在南渡興起,逐步形成規模化產業化。從1989年至1997年,南渡鎮內大小工藝品流通企業在20家以上,從事竹芒編織加工生產的農戶近四成,竹芒編收入成了當地農民的主要致富渠道。到1998年,由於受亞洲金融風暴和全球化經濟疲軟的影響,南渡竹芒編織業一度陷入低穀,發展較為緩慢。

    隨著國際社會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美觀實用的竹芒編工藝製品在海外特別是東盟與西方發達國家的需求量猛增,這為竹芒編織業帶來了商機和希望。南渡鎮黨委、政府抓住時機,圍繞“工業產業化”的目標,為做強做大竹芒編織這塊“蛋糕”,先後采取一係列發展措施,設立了竹芒編集中區,相繼建立了“竹芒編一條街”、“竹織村”、“竹芒村”,逐步形成了“竹芒編織製品產業鎮”。

    2002年初,竹芒編織製品業又在南渡開始重振雄風,以岑溪南方工藝廠、華強工藝廠、安利工藝製品廠、立興編製廠等為龍頭,竹芒編工藝、木編工藝產業呈現出規模化、基地化的發展態勢。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流通企業與農民簽訂收購協議,農民按企業提供的樣式、標準製作產品並定期交貨,產品經公司印染、精加工、包裝後統一出口,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的完善體係。

    南渡鎮義新村是一個較大的竹芒編織製品基地村,村內有竹芒編織製品企業5 家,有1800多人參與竹芒編織製品業,還吸引了融水等地的少數民族青年40 多人前來就業,形成了“農戶為廠,企業為店”的“公司+農戶”生產經營模式。參與農戶年均增收達8000多元。產品有竹柄芒掃、竹籃、竹盒、藤器工藝品等上千個品種,產品遠銷東南亞、歐美等市場,竹芒編織年產值達1100多萬元,出口創彙160萬美元。義新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竹芒編織村”。

    迅猛發展的義新村,成為南渡鎮竹芒編織製品業的“領頭羊”。其他村屯的農民看到有“錢”途,紛紛加入到竹芒編織製品行業。目前全鎮已有25個村,近2萬名農民參與進來,並延伸到周邊的馬路、大隆等鄉鎮和廣東信宜、高州等縣市。

   
    以新取勝 迎合國外市場需求
 

    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以及東盟和歐美等地顧客的需求和品味不斷變化,南渡鎮編織工藝製品不得不走以新取勝的路子。為此,近年來,南渡鎮黨委、政府積極引導企業搭上“信息快車”,用科技信息和網絡手段,實行網上產品展示和交易,隨時掌握海內外市場信息,並根據市場需要不斷更新產品,以此來爭取市場主動權。

    一方麵,當地積極組織竹芒編織製品生產流通企業參加各類商品展銷會和交易會進行產品促銷,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在國內外推介南渡竹芒編織工藝製品;另一方麵,通過規模企業、龍頭企業的效應,帶動周邊縣市、鄉鎮的竹芒編織愛好者加入加工生產大軍行列,形成一條“基地建設-初加工-深加工-銷售”的產業鏈,把千家萬戶的經營聯合起來,整合優勢走向國際市場。

    為使產品更加迎合東盟、歐美、日本等地客商的消費心理,南渡竹芒編織不但在原料上有新的突破,而且產品的造型設計也推陳出新:竹籃、竹盒、提包、工藝掃、藤草工藝製品等等,品種五花八門,有方形、圓形、蛋形、扇形等,款式日新月異。產品已由過去單一的生活用具發展到現在的用具與工藝欣賞並舉。品種由原來的幾十到幾百,發展到目前上千種,且暢銷品種達200種。

    此外,南渡竹芒編工藝品生產已不局限於以竹為原料,取材更廣泛,進化發展到用竹片、藤草、木條及鐵絲為原料,開發出竹藤、竹木、竹鐵混合編織,並附以噴漆及噴塑等,頗受外商的歡迎。小小竹芒編製品走向大天地,具有特色的南渡鎮農業產業化致富之路也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