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贛南竹音何時才能奏響?
“寧可吃無肉,不可居無竹。” 這是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的題竹對聯,足見竹在當時已融入人們的生活當中。隨之而來的竹編產品,也盛行於世。在眾多的竹編生產地中,瑞金的竹編製作工藝久負盛名,成為當地老字號中值得大寫的一筆。(《贛州晚報》12月10日)
中國上古時代最早的詩歌《彈歌》裏唱道:“斷竹、續竹、飛土、逐肉。”說明我們的祖先已用竹子製作箭頭、弓弩等武器,用於娛樂、捕獵或戰爭了。竹與人類的文化生活結下不解之緣,自古以來,在中華民族的日常衣、食、住、行中,到處都有竹的倩影。
贛南竹子多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據一些史料記載,古時的贛南客家人,家家戶戶門前屋後都有種竹子的傳統。走進贛南可以說你就走進了竹的世界,崇義是中國十大竹鄉之一,素有江南“綠色寶庫”之稱,上猶、瑞金、大餘等地都富產竹子。
在良好的自然基礎上,贛南客家人很好地繼承了民族傳統文化,並創造出了獨具客家特色的贛南竹文化。在贛南的客家民情風俗中蘊含著濃鬱的竹文化現象,做竹筒飯、在竹簸箕上做“燙皮”、興國的客家名菜“粉蒸籠菜”。在客家人的生活中處處也有竹的影子,籮、簸箕、米篩、筷子、雞籠、掃把、畚箕、扁擔等等都一律是竹子做的。古人有“君子比德於竹”的名言,贛南客家人的質樸、謙虛、堅貞不屈的精神品格正是對竹子這種象征意義的體現。
近年來,贛南人對竹子的發展之路開始了新的探索,發展與竹子相關的旅遊業,崇義陽嶺有十萬畝原始竹林,並通過竹子釋放出高密度的負離子,連續兩年舉辦了養生文化旅遊節;在旅遊之後,還可以將體現著景點特色和文化的旅遊商品竹雕、竹編、活竹根藝盆景帶回去;在贛南的一些酒店還可以吃到很多鮮美的竹筍,把瑞金竹編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等。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對贛南竹文化產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然而這與我市作為一個竹子豐產區之一的身份是不相符的。
古時稱音樂為“絲竹”,有“絲不如竹”之說。唐代,稱樂器演奏者為“竹人”。贛南采茶戲,伴奏用的弦樂器勾筒,它的琴筒、琴弓、琴扭、琴碼也都是竹製品,如今在一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如何讓贛南的竹音奏得更加響亮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