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信息
李育材: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 全麵開創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工作新局麵
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 全麵開創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工作新局麵
2007-11-30 國家林業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李育材
黨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設生態文明”寫進會議報告,要求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並明確提出到2020年把我國建設成為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這是建設和諧社會理念在生態與經濟發展方麵的升華,充分體現了我黨對生態建設的高度重視和對全球生態問題高度負責的精神,是生態建設的新目標。建設生態文明,林業承擔著重大使命,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工作肩負著艱巨的保障任務。必須高度重視和進一步加強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工作。
一、充分認識加強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加強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工作是有效遏製我國林業生物災害嚴重趨勢的迫切需要。林業生物災害是“不冒煙的森林火災”,是林業發展、生態建設的大敵。據統計,我國現有林業有害生物8000餘種,能造成嚴重危害的292種類;年均發生麵積1.6億畝,已超過年人工造林麵積;年致死樹木4000萬株,等於損失掉年造林麵積的8%;直接經濟損失和生態服務價值損失達880億元,相當於全國林業總產值的十分之一。我國林業生物災害的嚴重發生,製約了生態建設步伐,威脅到我國生態安全,成為影響我國生態建設的障礙。充分認識林業生物災害的嚴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緊迫性,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全麵遏製林業生物災害嚴重發生的局麵,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要命題。
加強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工作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林權製度改革的重要保障。“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收入問題,農民增收是實現生活寬裕的前提,也是當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最根本的問題。解決好“三農”問題,事關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大局。當前正在全麵開展的農村集體林權製度改革,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舉措,也是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然而,楊樹天牛、林業鼠害等林業生物災害的嚴重發生,必將挫傷林農營造林的積極性,影響退耕還林等“民心工程”、“致富工程”的順利實施,進而危及到林農的經濟利益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效。林業生物災害防治關係到國家防災減災大計,關係到保護農民利益。加強新形勢下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工作,不僅是廣大防治工作者的神聖使命,也是整個林業工作的一個重大課題。
加強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工作是維護公共安全、建設生態文明的必然選擇。生命安全、生物安全、生態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維護公共安全是關係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大事,是全麵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當前,林業生物災害引發的公共事件時有發生。胡蜂傷人事件在陝西等地已造成270多人受傷、19人死亡;2004年以來紅火蟻在廣東等地叮蜇致傷1.5萬多人次;林業害鼠能傳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熱等30多種人類疾病;高度危險的鬆材線蟲病跳躍式傳播,嚴重威脅我國南方5億畝鬆林和黃山、張家界等重要風景名勝區,已成為國土生態安全的心腹大患;日益突出的天然次生林、灌木林和荒漠植被的有害生物,正在蠶食寶貴的天然林資源和稀有的沙生植被。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生態文明、破解關係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民生問題,要求我們必須加強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工作。
加強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工作是應對氣候變化影響、維護全球生態安全的重要領域。全球氣候變化是人類麵臨的最嚴重的危機之一。森林以其特殊功能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胡錦濤總書記在今年召開的APEC會議上,提出了應對氣候變化的“森林方案”,倡議建立亞太森林恢複與可持續管理網絡,受到與會各國首腦的熱烈響應,並被寫入《悉尼宣言》。研究表明,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我國林業生物災害的發生頻率和強度可能增高。生物災害的加劇,將直接影響“森林方案”的實施效果,削減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和成效。林業生物災害防治不僅是《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中的重要內容,也是這一全球應對戰略的重要領域,必將在未來的實施進程中發揮巨大作用。
加強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工作是保護國家利益、促進國際貿易的戰略措施。我國是外來有害生物入侵並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林業又是外來有害生物危害最嚴重的領域,全國排名前10位的重要林業有害生物中有7種是外來有害生物,幾乎所有類型的生態係統中都有其危害。隨著我國加入WTO及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問題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近年來,我國出口歐美的貨物因木質包裝材料的光肩星天牛等問題受到限製,給我國對外貿易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我國是《國際植物保護公約》締約國,承擔著防止有害生物人為擴散的責任和義務,加強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工作,事關國際貿易,也關係到國家形象。
二、新時期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奮鬥目標
黨中央、國務院曆來十分重視林業和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工作。近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對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已納入《國家綜合減災“十一五”規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和《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和重點領域。新時期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工作,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以現代林業理論為指導,樹立生態文明觀念,實行“預防為主,科學防治,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方針,積極推行森林健康,大力加強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體係、檢疫禦災體係、防治減災體係、應急反應體係和防治法規體係建設,嚴密防範外來有害生物入侵,積極開展生物災害預防,大力推行無公害防治,強化依法防治,專群結合,聯防聯治,標本兼治,堅決遏製林業生物災害高發勢頭,促進林業又好又快發展。推進林業生物災害防治的標準化、規範化、科學化、法製化、信息化,全麵提升林業生物災害防治能力,大幅度降低主要林業生物災害危害程度,遏製危險性有害生物擴散蔓延趨勢,逐步恢複森林健康,提高生物多樣性,實現林業生物災害可持續控製。
新時期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工作必須遵循“五個原則”:一是堅持發展與保護並重,把保護森林資源作為發展林業的永恒主題。發展和保護森林資源始終是林業工作的核心任務。在強調加快森林資源發展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森林資源的保護。保護就是發展,而且是更大意義上的發展。因此,必須妥善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係,把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工作作為促進資源快速增長的戰略措施,納入整個林業發展的大局中去謀劃,堅持長期不變。二是堅持推進森林健康理念,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森林健康的核心是培育健康森林,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林業生物災害究其根源是生態問題。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工作必須堅持推進健康森林理念,以培育健康森林為目標,加強森林生態係統的修複和重建,促進形成穩定的森林生態係統,培植最優的林分、最佳的林相和最有利於人類健康的服務功能,努力實現生物災害的可持續控製。
三是堅持預防為主,實現由重除治向重預防的戰略性轉移。實踐證明,事後除治不如事中救治,事中救治不如事前控製。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工作必須走出“重除治,輕預防”、“災後救災,被動救災”的怪圈,把預防工作擺在首位,切實做好災害預防工作。四是堅持科學發展觀,嚴格按客觀規律辦事。林業生物災害屬自然災害,有其自身的發生發展規律。必須在不斷認識其規律的基礎上,堅持科學的方針,研究科學的對策,采取科學的措施,遵循經濟和社會規律,正確處理好預防與除治、治標與治本、內部與外部、生態與經濟、重點與一般的關係,推進理論創新、製度創新和機製創新。五是堅持依法行政,服務社會。林業生物災害防治跟防控SARS、禽流感一樣,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管理問題和依法行政問題。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工作要以《行政許可法》、《森林法》、《植物檢疫條例》、《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為基礎,健全法律法規體係,履行法律法規賦予的各項職能,嚴格依法防治和依法檢疫。同時,積極適應集體林權製度改革,樹立服務觀念,使防治工作真正深入到基層和廣大林農。
三、全麵提高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工作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能力
林業生物災害不僅具有水災、火災那樣嚴重的危害性和和毀滅性,還具有生物災害的擴散性和反複性,以及治理上的長期性和艱巨性。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工作必須從能力建設入手,轉變觀念,強化管理,落實責任,創新機製,切實擔負起為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的光榮任務,加強防治體係建設,提高基礎防治能力。要以實施《全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建設規劃(2008~2015年)》為契機,全麵加強基礎能力建設。要加強國家、省、地、縣四級測報機構建設,重點抓好國家級中心測報點和省級測報點監測手段的提高,建立地麵與空中相結合、傳統監測手段和現代監測手段相結合、專業監測與群眾監測相結合的監測預警體係。要加強林業植物檢疫,強化檢疫檢驗和除害處理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比較完備的檢疫禦災體係。要進一步裝備常規施藥設施,有重點地配備空中施藥設施,建設生物防治製劑生產基地,進一步完善防治減災體係。要加強應急物資儲備和設施建設,建立機動快速的應急反應體係。
樹立森林健康理念,加快“治標”向“治本”的轉變。要以培育和恢複森林健康為目標,從營造林設計開始,把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工作納入林業建設的全過程,促進穩定的森林生態係統形成。造林設計方案必須有生物災害防治措施,逐步將有害生物發生指標納入營造林實績綜合核查。重視鄉土樹種,加強對現有純林、低產林的改造,提高林分質量。大力開展封山育林,保護生物多樣性。及時清理受有害生物嚴重侵染的林木和火燒跡地過火林木,增強森林生態係統自身的抗逆能力。
以防範外來有害生物入侵為重點,突出抓好主要生物災害防治。要建立外來有害生物風險評估體係,開展風險分析。嚴格引種審批,強化引進林木種苗檢疫隔離試種和檢疫監管,嚴防外來有害生物的傳入。要加強與進出境、農業、氣象、交通、鐵路、民航、工商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強化產地檢疫、調運檢疫和複檢工作,防止危險性有害生物擴散傳播。要繼續以林業重點工程為主戰場,以鬆材線蟲病、美國白蛾、楊樹天牛、鬆小蠹和林業害鼠(兔)等主要有害生物為重點,對跨區域發生、危害嚴重的危險性林業生物災害實施聯防聯治和重點治理。要以食葉害蟲防治為突破口,全麵實施以生物防治為主的無公害防治。嚴格執行《突發林業有害生物事件處置辦法》,完善應急預案體係,按照屬地管理、地方政府為主的原則,逐步建立和健全統一領導、各負其責、分級聯動、反應及時、處置果斷的應急機製,有效處置突發林業生物災害事件。
調整防治生產力布局,提高為生態修複服務的水平。要在繼續抓好重點生態林生物災害防治的同時,充分關注天然林、天然次生林、荒漠林的生物災害防治。要根據林業產業體係建設的要求,著力抓好商品林和經濟林等生物災害防治。要加強景觀林生物災害防治,將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自然(文化)遺產地的生物災害納入防治工作重點。在繼續抓好林業重點工程區主要林業生物災害防治的同時,將沿海防護林、生物質能源林等新工程區的生物災害防治納入重點工作範疇,保護林業重點工程建設成果,為林業生態恢複提供強有力保障。
適應集體林權製度改革,積極推進防治體製機製創新。林業生物災害防治檢疫機構要加快職能轉變,強化行業管理和行政執法。要加強隊伍素質培養,提升依法行政、科學防治、服務社會和應急反應的能力。突出基層防治服務網絡建設,發揮縣級防治機構、鄉鎮林業站作用,並從護林員、林業大戶中培養林業“赤腳醫生”,形成集監測、預防、除治功能於一體的縣、鄉、村三級防控服務網絡。要提高林農的生物災害防治意識,引導和扶持林農建立形式多樣、自律互助的防治聯合體,實行聯防聯治、群防群治,實現資源共享,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成效。要鼓勵和支持不同所有製形式的經濟組織以專業公司、專業隊、森林醫院、樹木醫生等多種形式介入防治領域,開展承包防治、技術谘詢等業務,形成多元化的防治格局,實行社會化有償服務。同時,要健全和完善防治市場化機製和相關製度,保證防治工作有序開展,保障林農合法權益。
加大科技攻關力度,提高防治支撐能力。要組織開展林業生物災害防治戰略、氣候變化對林業生物災害影響等宏觀研究,用以指導防治工作實踐。要強化科研攻關,加大新技術推廣和科技成果轉化力度,著力解決監測預報、快速檢疫檢驗、天敵繁育、有害生物風險評估、無公害防治等技術難題。要根據防治工作需要,盡快建立健全林業生物災害防治標準體係。要積極開展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學習、借鑒發達國家在防治林業有害生物方麵的先進理念和經驗,有重點有選擇地引進先進技術,提高林業生物災害防治技術水平。
實行分類指導,完善林業生物災害防治投入機製。要逐步建立公益林生物災害預防和重大危險性生物災害治理以政府投入為主,商品林生物災害防治以經營者投入為主、國家補助為輔的投入機製。各級地方政府要加大林業生物災害防治投入,將防治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要引導林農采取投資、投勞等形式,組建防治聯合體或林木管護公司,建立聯合防治的投入機製。要探索和建立國家扶持、市場運作的林業生物災害政策性保險製度,將林農遭受生物災害損失納入國家公共救助體係,降低林農的經營風險,提高營造林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