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鍾章美又育出竹稻新品係 再生竹稻不用夏種有秋收
本報訊 (記者陳潮華)不用重新耕田播種,早造收割後留下的稻茬發芽再長出水稻,晚造仍然能獲得不錯的收成——這一由蕉嶺縣農藝師鍾章美在試驗田裏培育出的又一竹稻新品係再生竹稻“963”,今年晚造收割後測得再生季畝產436.2公斤。
在蕉嶺縣靄嶺村鍾章美的半畝再生竹稻試驗田裏,記者看到金黃的穀穗又長又沉,煞是惹人喜愛,不過種植密度顯得不如普通稻田。鍾章美指著水稻根部的舊稻茬告訴記者,這些水稻都是收割後再生出來的。為了與周圍其他水稻錯開花期,避免發生雜交現象,同時也為了試驗這種水稻對不利氣候的適應能力,再生竹稻“963”播種時間被推遲了近20天,所以直到11月16日,這片水稻才最後收割。當周圍田裏的水稻都收割完後,這半畝稻田就成了雞鴨、鳥雀、昆蟲和老鼠最後的大餐。即便如此,曬幹後稻穀有218.1公斤,折畝產436.2公斤。
這半畝再生竹稻“963”是今年早造播下的,頭季生育期130天,畝產幹穀達561公斤,再生季生產期102天。由於人手有限,也為了試驗它的適應能力,隻進行了粗放管理,除了施肥外,基本上就是“靠天吃飯”,在這樣的條件下兩季畝產共997.2公斤。
圖為鍾章美在田裏查看再生竹稻“963”。
鍾章美告訴記者,再生竹稻“963”是與早豐4號水稻雜交矮化培育出來的,今年試種的已是第5代,它的再生能力非常強,甚至被老鼠咬斷掉在田裏的稻稈都能發芽再生。在一塊山坑田裏,另一品係的再生竹稻已連續生長了2年。從今年晚造生長的穗數和每穗的穀粒數來看,仍相當理想。據了解,再生稻省工省成本,是不少育種科技工作者希望攻克的目標,目前推廣的再生稻產量大多尚不夠理想。
種植再生稻可以省卻購買種子、辦田、插秧等大量成本,還能讓農民在炎炎夏日省去搶種的環節,減少大量的繁重體力勞動。對一些因青壯年外出打工而勞動力不足而丟荒的水田,種植再生稻顯得尤為有意義。
鍾章美說,再生竹稻雖然初步試種表現喜人,但離推廣種植仍有大量的研究和試驗需要做,而資金和人力不足使這些試驗進展緩慢,他希望再生竹稻的科學研究能獲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