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行業動態>詳細內容

行業動態

再生竹稻插一次秧 收兩次穀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發布時間:2007年11月06日 閱讀: 字體:【】 【

  □ “竹稻之父”鍾章美竹稻研究再出新成果

  □ 培育出“再生竹稻963”品種

  □ 打破水稻生產傳統

  在當代中國農村,“世界雜交稻之父”袁隆平的名字,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而在梅州蕉嶺縣靄嶺村一個鮮為人知的竹稻研究所內,今年70歲高齡的農藝師鍾章美,嘔心瀝血35載,培育出用青皮竹和水稻遠緣雜交,產出具有高產、穩產、抗倒、米質優良的新水稻品種——“竹稻966,竹稻989”品種後,最近,又培育出再生竹稻963品種。

  經今年試種表明,再生竹稻963品種,不但可以在粗放管理生長條件惡劣的環境下生長,並且上造畝產可達420公斤,下造畝產達350公斤以上。再生竹稻試種初步獲得成功,打破了水稻生產耕一造隻收割一次的傳統,推廣後將為水稻生產革命開創美好前景。

  文/圖 記  者葉仕欣

  通訊員朱迪光

  打破水稻生產傳統

  播一次秧便可收2次稻穀?這不是神話,也不再是夢想。記者昨日在蕉嶺縣靄嶺村竹稻研究所看到,這裏有3塊麵積共約0.7畝的再生竹稻試驗田,試驗田裏1米高粗壯的稻稈上掛著沉甸甸的穀穗。

  在農藝師鍾章美的引導下,記者看到這些稻稈全是從已幹枯的舊稻茬上分蘖再生長出來的。鍾章美告訴記者,這些今年試種的再生竹稻963品種,在粗放管理鴨吃、鼠拖、鳥啄的惡劣生長條件下生長,上造畝產達到了420公斤;而下造估計畝產也可達350公斤以上。

  據了解,目前國內雖有用傳統水稻品種作為再生水稻培植的先例,但畝產量也隻有150公斤左右。而再生竹稻試種初步獲得成功,打破了水稻生產耕一造隻收割一次的傳統,推廣後將為水稻生產革命開創美好的前景。

  雜交育出再生竹稻

  被行內譽為“竹稻之父”今年已70高齡的農藝師鍾章美,從事竹稻研究已經35年,他與梅州農業學校合作培育出的竹稻966,竹稻989”品種,以具有高產、穩產、抗倒、米質優的優點從今年開始在全省進行區域性試種。而鍾章美同時在自己的竹稻研究所裏一直在“秘密”進行再生竹稻的研究。

  鍾章美告訴記者,再生竹稻963品種是與早豐4號常規水稻雜交培育出來的,今年試種的已是第5代。他根據梅州山地多水田少和許多耕地旱、澇交替耕作條件惡劣的特點,采用粗放管理模擬純天然條件的方法進行再生竹稻的試種。今年試種0.7畝再生竹稻時,他有意比傳統插秧時節推遲了15天,目的是檢驗下造再生竹稻抵禦寒露風的能力。

  對於試種的再生竹稻,除了施肥外,除蟲、除草都沒有進行過,但穀穗掛粒仍相當喜人,最多的一株穗竟有500多粒,最少的也有400粒以上,這是豐產的基礎。由於遲熟,所以成了鴨吃、鼠拖、鳥啄的對象。如果進行精細管理和大片試種,產量還可以再提高。

  種植再生竹稻節約成本

  鍾章美與記者算了一筆賬,如今種植一畝傳統水稻,購買種子、打田、插秧等成本約要400到500元。而種植再生竹稻,免去了下造育秧、耕地、插秧等工序,不但可比種植傳統水稻節約三分之一以上成本,還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鍾章美說,再生竹稻的再生能力特別強,他們今年做了一個試驗,在試驗田裏用勾鐮將早造留下的稻茬割斷後散落在田裏,這些短短的稻稈竟能分蘖出新枝,長出新苗照樣結穗,而這些竹稻也不會因再生而比早造少結穗。所以特別適合在丟荒地及人力不足的農戶耕種。

  目標

  盡早推廣再生竹稻

  鍾章美說,盡早推廣再生竹稻是他最大的心願。但目前人力資金不足一直困擾著他的深化試驗。在靄嶺村竹稻研究所,隻有年邁的鍾章美和他的妻子2個人,農忙時隻好召回遠在外地打工的兒女幫忙。

  鍾章美說,再生竹稻雖然初步試種成功,但在矮化穩定和旱地適應性能上仍需研究和試驗,而資金和人力不足使這些試驗進展緩慢,他希望能為再生竹稻的科學研究立項試驗,盡早實現自己讓旱地及房前屋後閑地都可種植再生竹稻的夙願。

  故事

  再生竹稻秧竟被割去喂魚

  鍾章美告訴記者,今年再生竹稻試驗差點中途夭折了。原來,鍾章美進行再生竹稻試驗一直在秘密進行,連本村村民都不知道。今年下半年,當試驗田裏的再生稻秧苗長出0.4米高時,竟被村裏的一名養魚戶當成丟荒田裏的廢秧苗悉數割去喂了魚。悲傷的鍾章美以為今年試驗無結果了,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在試驗田四周插上再生竹稻試驗田的牌子,村民們這才知道他在搞再生竹稻試驗。而被割掉的再生竹稻也爭氣,竟頑強地再生長出一茬新苗,使再生竹稻試驗得以試種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