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行業動態>詳細內容

行業動態

竹子與水稻遠緣雜交品種:竹稻驚現農交會

來源:廣東省農村信息中心 作者:佚名 發布時間:2007年10月23日 閱讀: 字體:【】 【

圖為廣東展團展出的竹子與水稻遠緣雜交品種——竹稻

  用竹子與水稻遠緣雜交,產出具有高產、穩產、抗倒、米質優良的新水稻品種——竹稻,如今已不再是夢想。在第五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廣東展館展出了其中一個品種。這個新奇的品種吸引了不少采購商,當了解到目前竹稻的一些品種一般畝產達到540公斤,高產田塊畝產超600公斤時紛紛表示,以後竹稻的發展趨勢一定會更好,現在可以嚐試做些示範性種植。

  竹子和水稻是同科不同屬的植物,“親和性”差,雜交育種非常困難。該課題組通過解決授粉授精技術和雜交後代不育的問題,培育出了種性穩定、高產、優質、抗倒的水稻新品種“竹稻966”和“竹稻989”,並於2006年10月通過了廣東省梅州市科技局組織的專家成果鑒定。這一育種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屬國內首創。經鑒定,“竹稻966”,“竹稻989”均屬感溫性品種,各項性狀穩定,無分離現象,具有高產、穩產、抗倒、米質優的優點,適合山區種植,一般畝產540公斤,高產田塊畝產超600公斤。

圖為竹稻培育首發者鍾章美展示其留在研究所裏的早期竹稻標本

  目前,廣東正進一步擴大示範麵積,經廣東省農業廳指定示範點已達到18個,涉及廣州、梅州、汕頭、惠州等市區。同時,相關部門通過與相關高校協作,向基因分子檢測方麵進行深度研究,對竹子稻的根莖葉等農藝性狀及抗病蟲害抗寒熱抗倒伏等優良特性進行進一步觀測。

 

資料鏈接:

青竹與水稻雜交培育出高產“竹稻”

  在梅州市蕉嶺縣一個叫靄嶺的小山村,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竹子稻研究所,今年已70高齡的農藝師鍾章美,嘔心瀝血35載,培育出了用青皮竹和水稻遠緣雜交,產出具有高產、穩產、抗倒、米質優良的新水稻品種——“竹稻966,竹稻989”品種,經梅州市農業學校連續3年立項研究試種,證明竹稻品種具有高產、穩產、抗倒、米質優的優點。一般畝產500公斤,高產田塊畝產超600公斤,利於山區氣候條件下早晚造安排種植,具有大麵積推廣價值,並於2006年10月通過了梅州市科技局組織的專家成果鑒定。經廣東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檢索,證實水稻與竹子雜交育種技術屬全國首創,填補了國內空白。

  目前國內已有多所大學尋求與梅州農業學校合作進行竹稻育種開發和竹稻遠緣雜交的遺傳學基礎理論研究。

  青竹花粉與水稻雜交

  1959年,中專畢業的鍾章美畢業分配到海豐縣農科所,經過10年實踐,鍾章美在育種技術方麵積累了許多心得與經驗。1970年,海豐大旱,大片青竹開花結米後枯萎死去。捧著從竹林中采回的竹米,鍾章美突發奇想,竹子根係發達、耐寒耐熱,抗病蟲害,不怕水浸,如果讓竹子與水稻遠緣雜交,培育出有竹子優良基因的水稻該多好。

  1971年,鍾章美用自己屋旁種植的一片青竹做試驗,在水稻即將抽穗揚花前,采取對竹林斷水、減肥、增肥的方法,竟讓平時難得見到開花的竹子與水稻同期開花。但竹子開花在早上5時至7時,而水稻開花則在上午10時以後。

  經過反複試驗,鍾章美成功解決了竹子開花與水稻開花的時差,於當年上造得到了3粒以科程稻為母本用青竹花粉授粉的水稻種子。

  當年晚造,鍾章美將3粒種子播種在花盆裏,但3粒種子發芽長到2寸長後,有2株竟枯萎死去了。鍾章美小心嗬護剩下的那株獨苗,直到它分孽後,才移到大棚種植。但這些酷似竹子的稻秧就是隻長葉子不抽穗,長了549天後,稻秧才抽出了主穗,但卻不會結實。鍾章美將這些莖稈上部剪去讓它重新發芽,736天後,再長出來的14株秧苗終於結出了竹稻第二代136粒種子。

  打赤腳的農藝師

  1976年12月,鍾章美帶著他的第二代竹稻種子回到家鄉蕉嶺縣農科所。在蕉嶺縣農科所,鍾章美一年中除了過春節那幾天外,360天都打著赤腳在農科所的大田裏和竹稻試驗田裏奔忙。

  到了1993年,他的竹稻品種已培育到了13代,竹稻的成長期也由第一代的700多天縮短到100多天,和普通水稻品種的生長期非常接近。

  屋後開荒為竹稻找試驗田

  退休後回到家鄉靄嶺村的鍾章美在家人的幫助下,在屋後山邊開出2分地,砌上圍牆,從山上引來山泉水,作為竹稻旱地種植試驗田;家門口的2個魚塘也派上了用場,放幹水變成了稻田;他還找來大大小小的盒罐,裝滿泥土用作盆栽使用。從此,一個設施簡陋得近乎原始的民間竹子稻研究所便在這個小山村裏靜悄悄開始了運作。

  2000年初期,鍾章美培育出了多個性能穩定、前景非常看好的竹稻品種,但卻一直苦於缺乏資金、土地,無法進行大田試種和各項性能鑒定而麵臨自生自滅的命運。

  母校申請立項大田試種

  2003年,梅州市農業學校迎來建校70周年校慶,鍾章美帶著自己培育的竹稻品種回到母校尋求幫助,得到了梅州農業學校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學校成立了竹子稻研究課題組,把“竹子與水稻遠緣雜交”品種試種列入重點科研項目。梅州市農業學校向梅州市科技局申請立項後,得到了梅州市科技局的大力扶持,學校為此再次加大科研力度。

  2006年,課題組除了自種320畝“竹稻966”和“竹稻989”品種外,同時在蕉嶺縣、梅縣的部分鄉鎮試種竹稻1.2萬多畝,試種結果收獲喜人,一般畝產量都在500公斤至600公斤之間,部分地方還達到800公斤。(資料來源:《梅州日報》網絡版 2007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