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安徽石門鄉小毛竹做成大產業
石門鄉地處歙南偏遠山區,是我省重點毛竹產地之一,有著"安徽竹鄉"之稱。該鄉現有竹園麵積2萬畝,毛竹蓄積量300萬株,人均擁有毛竹700多株。原來,竹農以出售毛竹原材料為生,費工費時又費力,收入很是微薄。
為了把豐富的毛竹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石門鄉黨委政府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圍繞竹子做文章,采取市場聯動、示範帶動、科技推動方法,引導廣大竹農發展毛竹加工業,通過近10年的發展,毛竹產業已逐漸成為該鄉的支柱產業。
該鄉嶺後村曾是全市重點貧困村之一,農業結構單一,村民致富無門,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人均純收入還不足500元。在鄉黨委政府的引導下,村民們從簡單的手工編織竹簾開始,一步一個腳印,竹簾"蛋糕"越做越大,到目前已有八成以上農戶從事竹簾加工,竹簾年加工量已逾50萬張,僅此一項,村民人均收入突破2000元,占總收入60%以上。竹簾加工成了該村村民擺脫貧困的重要途徑。
近幾年來,為提高竹簾加工產量,進一步提高收入,該村走科技興農之路,村民自發購賣破竹機、編織機等竹簾加工機械,大大提高了竹簾加工效率。嶺後村村民程四妹,原來靠手工隻能編織10來張竹簾,去年花了4000多元購置了一台加工機械後,一天能編織30多張竹簾,日毛收入160多元。
目前,該村擁有各類毛竹加工機械600多台套,覆蓋90%以上加工農戶。
嶺後村竹農在竹簾加工上嚐到的甜頭,帶動了全鄉。現在,石門鄉1000多農戶有50%以上從事竹簾加工業。石門村村民程來的是村子裏的竹簾加工大戶之一,年竹製品加工收入達3萬元,人均5000元。同村殘疾人程月進,原來生活全靠政府救濟,2004年從事竹簾加工以後便開始自食其力。目前,全鄉年竹簾加工量達到130餘萬張,產值突破650萬元。年加工量在5000張以上的有60多戶,其中最大的加工戶年收入達8萬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