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林業信息>詳細內容

林業信息

賈治邦在產業大會暨協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

來源:國家林業局網站 作者:佚名 發布時間:2007年09月11日 閱讀: 字體:【】 【

 
堅持興林富民 加快發展步伐
努力構建我國發達的林業產業體係
——在全國林業產業大會暨中國林業產業協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

 
賈 治 邦
(2007年8月20日)
 

   
    這次會議,是在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現代林業建設全麵推進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也是近10年來國家林業局全麵部署產業工作、全國林業產業界集聚一堂共謀發展的一次盛會。會議的主要任務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麵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建設現代林業的戰略構想和總體要求,分析林業產業麵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研究加快林業產業發展的對策和措施,凝聚和動員各方麵的力量,為全麵構建我國發達的林業產業體係做出貢獻。
    黨中央、國務院對林業事業高度重視,對這次產業大會給予了高度關注。回良玉副總理親自向大會致信,對做好林業產業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忠禹同誌親自擔任中國林業產業協會名譽會長,並在百忙中出席這次會議,剛才又給我們作了非常重要的講話。這是對林業工作的親切關懷,是對林業產業界的巨大鼓舞,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入貫徹。下麵,我講三點意見,供大家討論。
    一、充分認識加快林業產業發展的重大意義
    我國現代化建設已經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進入了加快推進的重要時期。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做出了全麵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等一係列重大戰略決策,為林業建設賦予了新的使命,對林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維護生態安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維護氣候安全、緩解全球氣候變暖,維護木材安全、解決木材供需矛盾,維護能源安全、發展生物質能源,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促進農民就業增收,都要求林業有更大的發展,都需要林業做出新的貢獻。這當中,林業產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發揮著重大作用,具有重大意義。
    加快林業產業發展是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的內在要求,對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改善生態,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經濟增長的新途徑,是最大、最長遠的經濟利益。實施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是黨中央、國務院總攬全局,著眼於國家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的英明決策,是林業工作的永恒主題和根本任務。全麵實施這一戰略,既要堅定不移地加強林業生態建設,也要大力推進林業產業發展。生態和產業相互依存、相互製約、相互促進,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隻有大力加強生態建設,建立起完善的生態體係,充分發揮林業巨大的生態功能,滿足社會和人們對良好生態的需求,形成豐富的森林和足夠的資源,林業產業發展才有堅實的物質基礎和發展空間。同時,隻有大力發展林業產業,建立起發達的產業體係,充分發揮林業巨大的經濟功能,滿足社會和人們對林產品的需求,積累雄厚的財富和充足的資金,生態建設才有堅實的資金保障和發展動力。那種把生態與產業對立起來的觀點,是片麵的、形而上學的。隻有把兩者統籌起來,協調推進,才符合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這是堅定地而不是搖擺地貫徹中央的戰略,這是全麵地而不是片麵地落實中央的要求,有利於發展和鞏固生態建設成果,有利於加快現代林業建設,有利於實現林業又好又快發展。
    加快林業產業發展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客觀需要,對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了解決資源、環境這兩大“瓶頸”製約,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央明確提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目標。森林就其本質而言,既有可再生性又有可降解性,是地球上最大的自然循環經濟體。從再生性講,森林是支持經濟發展用之不竭的能源資源,能源當量僅次於煤炭、石油、天然氣,是第四大能源資源。據國際能源機構統計,煤炭可供開采年限為220—240年、石油為70—100年、天然氣為50—60年。而森林作為典型的再生性能源資源,其木質纖維的發熱量平均都在4000—5000大卡,用來發電可以直接將其熱能轉化為電能。有的樹木,如麻瘋樹、黃連木等,其果實或種子能提煉出生物柴油,供動力機械使用。隻要科學地培育和利用,就能夠為人類文明發展提供豐富的、永續利用的能源保證。從降解性講,森林又是支持經濟發展的綠色原材料。木材與鋼材、水泥、塑料被公認為四大原材料,在這四大原材料中,木材及其製品以可降解、綠色環保的優勢,越來越受到各國政府和民眾的青睞。我國木材及林產品需求一直呈剛性增長,缺口越來越大。2006年,全國木材及其製品供需缺口折合成原木超過1億立方米。據預測,2010年,我國木材供需缺口將達到1.6億—1.8億立方米。綜上所述,發展林業產業,既能提供支持經濟建設、促進可持續發展的豐富的、可再生的能源資源,又能提供綠色環保產品,完全符合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內在要求,完全可以起到“反彈琵琶”、逆向拉動生態建設的作用,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客觀需要,有著廣闊的空間和光明的前景。
    加快林業產業發展是實現興林富民的必然途徑,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重要意義。6月25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發表的重要講話,再一次告誡我們,必須牢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林業的根本目的,就是實現興林富民。興林和富民,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是辯證統一的整體。隻有正確處理興林和富民的關係,為人民謀利益,為老百姓增福祉,才能促進林業又好又快發展。實際工作中處理好興林與富民的關係,就要不斷地解放和發展林業生產力,通過大力發展林業產業,充分挖掘林業的經濟潛力,不斷地增加農民的收入。我國山區麵積占國土總麵積的近70%,有5億多農民生活在山區,“依山脫貧,靠林致富”是他們的迫切願望,也是林業承擔的曆史使命。通過大力發展林業產業,把43億畝林地的潛力、4萬多種物種資源的潛力和林產品市場的潛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把山區林區巨大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經濟效益,可以讓廣大農民實實在在地分享到林業發展的成果,有效地實現農民增收致富的願望。廣大農民富裕起來後,必然會激發出更高的造林、育林、護林積極性,必然會把更多的生產要素投入到林業建設。林興則民富,民富則林興。在這個良性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進一步推動生態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加快林業產業發展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有效保障,對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質具有重要意義。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和國家到2020年的奮鬥目標。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在推進小康社會建設的進程中,人們對物質文化的需求將向更高層次發展,消費領域不斷拓展、消費結構不斷改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林產品以其種類豐富的優勢,可再生性的特點,綠色環保的品質,將發揮十分重要的獨特作用。根據人類的消費習慣和現代社會的消費趨勢,我們完全可以預測,人們今後將越來越多地使用木材、竹子製成的生活用品和生產用具,將越來越多地食用天然綠色的森林食品和森林藥品,將越來越多地享受森林景觀和文化內涵。可以肯定地說,全麵小康社會是林產品十分豐富的社會,是林業產業十分發達的社會。通過大力發展木竹加工業,能夠滿足人們對天然綠色林產品的需要。通過大力發展木本糧油和森林食品,能夠滿足人們對改善膳食、營養保健的需要。通過大力發展森林遊憩業,能夠滿足人們對回歸自然、休閑娛樂的需要。特別是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許多新藥品,如抗生素、止痛藥和防治心血管、癌症藥的有效成分,不斷在森林中發現。通過大力發展林業生物產業,可以滿足人們防治疾病、延年益壽的願望。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林業產業必然有一個更大的發展,也必須要有一個更大的發展。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下,經過全社會特別是林業產業界的共同努力,我國林業產業在曲折中發展、在開拓中前進、在調整中完善,從無到有、從小變大、從弱漸強,取得了顯著成績,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近年來,林業產業持續高速增長,呈現出可喜的發展勢頭。一是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2006年,總產值突破了1萬億元大關,是2000年的近3倍。浙江、福建、廣東等省的林業產業總產值都超過了千億元,四川、雲南以森林為依托的生態旅遊業蓬勃發展,新疆、陝西大力發展特色林果業,林業產業正在變成地方經濟增長的新亮點。我國人造板、木質地板、竹材及竹製品、經濟林產品、鬆香、家具等產量都居世界前列,成為林產品生產大國。二是新興產業方興未艾,產業內涵進一步豐富。近些年來,我國森林食品、花卉竹藤、森林旅遊、野生動植物繁育利用等產業快速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生物質材料、生物製藥等蓬勃興起。據統計,2006年,全國花卉種植麵積超過1000萬畝,產值達到420多億元;森林公園發展到2067處,實現旅遊社會綜合產值800多億元;野生動植物繁育利用總產值約2000億元。三是產業集聚度不斷提高,區域特色進一步突出。纖維板、木地板行業前10名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30%—50%;纖維板、刨花板單線最大規模分別達到30萬立方米和45萬立方米。中東部地區已經成為人造板生產中心,東北已成為森林食品和北藥的主要產區,東南沿海已成為花卉產業的主要基地。四是非公有製經濟發展迅猛,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十五”期間,非公有製林業企業占全國林業企業總數的70%以上,非公有製林業經濟總量占全國林業總產值的50%以上。在全國造林麵積中,非公有製占了62%;在產業投入中,超過90%是民間和境外資本。五是林產品貿易快速增長,國際化進程明顯加快。2006年,我國林產品貿易額為470多億美元,是2000年的2.6倍。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林業產業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同時,我們要清醒地看到,林業產業發展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麵臨著不少困難。一是林業產業的資源支撐較弱。我國現有森林麵積1.75億公頃,森林蓄積量124.56億立方米;人均森林麵積0.13公頃,人均森林蓄積量9.42立方米,分別隻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2%和15%。每公頃森林蓄積量84.73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80%。據統計,“十五”期間,我國年均林木蓄積消耗需求5.50億立方米,而國內隻提供了3.65億立方米,近2億立方米靠進口彌補;“十一五”期間,年均消耗需求將達到約7億立方米,國內最多能提供約4億立方米,缺口在3億立方米左右。森林資源供給不足,嚴重困擾著林業產業的發展。二是林業產業的整體素質不高。生產規模較小,刨花板、中密度纖維板、木漿造紙的平均產量,分別隻有世界先進水平的12.98%、33.33%和35%。裝備水平較低,除少數大型企業外,多數企業的裝備還處於國際上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水平,落後30年。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較弱,科技成果轉化率低,林業產業科技貢獻率僅為35%,低於其他行業平均40%的水平。資源利用效率較差,木材綜合利用率僅60%左右,較林業發達國家低30個百分點左右。三是資源培育業與加工利用業聯係不夠緊密。一方麵,資源培育分散在千家萬戶,難以滿足加工企業對資源數量和品質的要求;另一方麵,加工企業不能準確地把需求信息傳達到資源培育者,難以引導資源培育的行為。這樣,既不能發揮上遊產業對下遊產業的支撐作用,也不能發揮下遊產業對上遊產業的帶動作用。四是林業產業體製機製和政策支持不夠完善。企業改革滯後,政企不分,事企同體,市場主體不明確。企業經營管理不規範,市場體係不健全,中介組織發育滯後。政府指導和扶持不到位,市場、政策、科技等服務十分薄弱,投融資、稅收優惠等方麵的政策措施不完善。這些問題,都嚴重製約著我國林業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在今後的工作中必須高度重視,采取切實措施予以解決。
    二、準確把握加快林業產業發展的總體要求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林業產業的外延在不斷拓展,內涵在不斷豐富。林業產業就是以森林資源為基礎,以獲取經濟效益為目的,以技術和資金為手段,有效組織和提供各種物質和非物質產品的行業。林業產業橫跨一二三產業,主要包括林木種植業、經濟林培育業、花卉培育業、木竹采運業、木竹加工業、人造板製造業、木漿造紙業、林產化工加工業、林副產品采集加工業、森林旅遊業等。林業產業作為重要的基礎產業,除具有一般產業的共同屬性外,還有自身的四大特性,即資源的可再生性,產品的可降解性,三大效益的統一性,一二三產業的同體性。
    推進現代林業建設,要高度重視林業產業發展。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林業產業發展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以興林富民、增加林產品供給為根本目標,以市場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培育森林資源為基礎,著力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加快建設發達的林業產業體係,最大限度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林業的多種需求。到2010年,全國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1.5萬億元,林業產業的資源基礎進一步鞏固,主導產業實力進一步增強,新興產業進一步壯大,對現代林業建設的支撐和保障作用進一步顯現。
    為了實現林業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堅持五個原則。一要把林業產業放在國家生態安全的大局中來把握。林業是生態建設的主體。林業產業發展,必須服從和服務於國家生態安全的大局,按照林業區劃,實行分類經營,做到產業得發展、生態受保護;必須以森林可持續經營和科學利用為基礎,切實做到資源越采越多、越用越好,青山常在、永續利用;必須堅持產業與生態相協調,在生態建設中不忘發揮產業功能,在產業發展中不忘兼顧生態要求。二要把林業產業放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中來謀劃。發展林業產業,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充分發揮“無形的手”的作用,由經營主體按照市場規則,自主決定各種生產和經營活動,真正讓市場對各種生產要素的配置發揮基礎性作用。政府要在充分尊重市場的前提下,搞好宏觀指導、市場監管和相關服務,為產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三要把林業產業放在全球化和國際化的背景中來運作。林業產業發展,必須按照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要求,積極探索對外合作的新形式和新機製,建立多元、穩定、安全的資源供應和產品銷售體係,拓展林業產業發展的空間。必須按照“引進來、走出去”的戰略要求,有所為和有所不為,在全球林業產業分工和轉移中占據有利位置,提高林業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四要把因地製宜和發揮優勢作為關鍵問題來解決。林業產業發展,要尊重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因地製宜,合理布局,形成以優勢產業和名牌產品為主體的產業帶和產業集群。要利用林業資源資產、知識產權的優勢,進行合資合作和資本運營,造福於老百姓和林業職工,改變那種“抱著金飯碗要飯吃”的現象和“一賣了之”的做法。五要把轉變林業產業增長方式作為重大任務來完成。林業產業發展,必須通過加快科技進步、轉變經營機製,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努力實現速度、質量、效益相統一,規模、資源、環境相協調。必須加強上、下遊產業的緊密聯係,按照循環經濟的模式,做到樹幹、樹枝、樹根全部利用,廢木、廢紙、廢料回收再利用,形成資源共享和廢物循環利用的生態產業鏈,最有效地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為了實現林業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還要努力在六個重點領域取得新突破。
    第一,充分挖掘林地生產潛力,加快發展以用材林資源培育為主的林業第一產業。構築雄厚的用材林資源,既是產業發展的重要任務,也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要認真搞好林業發展區劃,在區劃的指導下,編製好森林經營方案,嚴格管好公益林,大力發展商品林。要立足當前,加快發展短周期工業原料林、速生豐產林,切實解決木材供需總量不足的問題;也要著眼長遠,積極發展珍貴樹種、大徑級用材林,逐步緩解木材供需的結構性矛盾。要根據林業產業發展的需要,按照林板一體化、林紙一體化的要求,建設一批豐產優質高效的工業原料林基地。南方地區,要以建設短周期漿紙原料林基地為主,適量發展周期較長的熱帶和亞熱帶特有珍貴用材樹種。長江中下遊地區,要培育以歐美楊和鬆類、竹類為主的工業原料林,兼顧周期較長的大徑級用材林基地建設。東北內蒙古地區,要切實加快以現有中幼林改培為主的原料林基地建設,同時注重珍貴大徑級材的培育。平原地區,要大力發展農田防護林,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供大量木材,逐步形成我國新的重要的木材供應基地。目前,一些典型的平原綠化縣,活立木蓄積量達到200萬—300萬立方米,每年生產木材15萬—20萬立方米。如果全國近1000個平原縣都能這樣,每年就可生產木材1.5億—2.0億立方米,這對解決我國木材供需矛盾具有重大意義。另外,要積極支持建立各種各樣的資源基地,特別是花卉竹藤、林產化工、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等,夯實林業產業發展的基礎。
    第二,充分依靠現代科技和裝備,全麵提升以木材加工為主的林業第二產業。木材加工為主的第二產業是發達的林業產業體係的中心環節。要運用現代科技、裝備和工藝,大力培植一批原料有保障、規模適度、輻射麵廣、競爭力強的木材加工龍頭企業,充分發揮林業第二產業的牽引作用。為此,要力求在三個方麵取得實質性進展。一是提升人造板製造業的水平。大力發展人工速生材、小徑材、“三剩物”為原料的人造板,適度發展大徑材為原料的人造板,努力推進林板一體化。南方、東北的人造板產業集群,要以企業改製改造為重點,加快建立現代企業製度,擴大產品生產規模,提高產品質量。中東部地區的人造板產業集群,要針對小型民營企業居多的特點,引導和促進企業聯合重組、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換代,提升人造板企業的素質和效益。二是提升林漿一體化水平。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權、資本和利益為紐帶,通過技術升級、管理升級、產品升級,培育和發展林紙一體化的大公司、大集團,形成集製漿造紙與原料林基地建設於一體的發展新格局。三是提升林業機械製造業水平。要切實提高創新能力和創新水平,繼續加強木材采運、木材加工、植樹造林、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森林消防等關鍵設備的研發,提高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大力發展森林食品加工機械、竹材加工機械和生物質能源綜合利用等設備,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特色產品。
    第三,充分開發林業景觀資源,大力發展以生態旅遊為主的林業第三產業。生態旅遊是世界旅遊業的新趨勢,是極具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據統計,近年來,全球生態旅遊的年增長率高達30%,美國每年有20多億人次到森林中旅遊,是全國人口數量的7倍左右。我國現有自然保護區1700多處,森林公園2000多處,國有林場4000多個,是做大做強生態旅遊的重要資源。要加大對生態旅遊的規劃指導、合理布局和係統開發,打造許許多多各具特色並相互銜接、相互補充、相互帶動的生態旅遊精品線,形成大大小小的以生態景觀為主體、以其他景觀為輔助、以“森林之家”為補充的生態旅遊圈,滿足人們多層次、多樣化的休閑娛樂需求。重點是:一要圍繞西雙版納、九寨溝、張家界、神農架、武夷山、五指山、長白山等優質森林景觀,全麵構建森林生態旅遊區;二要圍繞鄱陽湖、洞庭湖、太湖、千島湖、三江源、白洋澱、黑龍江大沾河等優質濕地景觀,大力打造濕地生態旅遊區;三要圍繞渾善達克沙地、騰格裏沙漠邊緣、塔裏木河兩岸、河北壩上、甘肅酒泉等優質沙漠景觀,加快形成沙漠生態旅遊區。
    第四,充分發揮森林物種優勢,努力壯大以林業生物質能源、生物質材料為主的林業高新技術產業。生物質產業是新世紀的朝陽產業,是未來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支撐。林業以豐富的物種資源優勢,將在這一產業發展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十一五”期間,將重點扶持林業生物質能源和生物質材料的發展。要充分利用山區、沙區等邊際土地和宜林地,大力發展麻瘋樹、黃連木、油桐、文冠果、光皮樹等鄉土樹種,建設一批林業生物柴油示範基地,當前要特別做好與中石油、中糧集團合作的生物質能源項目。要充分利用退耕還林、防沙治沙發展起來的灌木林資源,以及間伐材和主伐剩餘物,加工成固體成型高效燃料,供直接燃燒或發電使用。要積極開發生物質能高效轉化發電技術、定向熱解氣化技術和液化油提煉技術,逐步形成從原料培育、加工生產、市場銷售、科技開發的“林能一體化”格局。同時,要抓好生物質新材料、生物製藥等的開發利用,培植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的高新技術產業和名牌產品,促進林業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壯大。
    第五,充分借助市場需求的力量,切實推進經濟林產業盡快邁上新台階。發展經濟林,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改善人們膳食結構的一條戰略途徑。我國山區麵積大,經濟林樹種豐富,許多木本糧油、幹鮮果品為我國獨有,市場前景十分廣闊。要根據市場需求,加快實現經濟林產業由數量型向質量型、品牌型的轉變,下大力氣調整經濟林的品種結構,培育發展名特優新品種;加強經濟林品牌建設,提高市場競爭力;扶持龍頭企業的發展和產品深加工,增強對產業發展的帶動力。各地要根據自然條件和形成優勢產業帶的需要,建立具有區域特色的經濟林產業基地,形成一個個集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經濟林產業集群。要打破部門、行業和所有製的界限,共同搭建生產、加工、流通、科研等平台,引導地方形成區域性規模生產,引導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引導科研和生產加工的有效聯合,切實解決經濟林發展中“小生產與大市場”不對稱的問題。
    第六,充分利用林下資源,積極發展以種植養殖業、非木質采集業為主的林下產業。林下產業是與老百姓利益密切相關的產業。要充分發揮林下土地資源和環境優勢,大力發展林農、林草、林菌、林藥、林禽、林畜等林地立體複合經營,積極推進林下種植養殖業資源共享、循環相生、協調發展,全麵提高林地產出率。要積極推廣適宜林間種植養殖的新品種、新技術,努力探索適合區域特點的林間種養模式,堅持林下經濟因地製宜、突出特色。要積極培育生產大戶、專業經濟組織和龍頭企業,發揮他們的示範和帶動作用,推進規模化、基地化、標準化生產,不斷提高林下產業的聚集效應,推進林下經濟向大規模、深層次發展。要通過產品的精深加工,不斷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以加工業的大發展來帶動林下經濟的大發展。
    三、為林業產業又好又快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建設發達的林業產業體係,是全麵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推進現代林業建設、實現林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需要。要切實抓住當前林產品市場需求旺盛,林業生產要素十分活躍的有利時機,培育市場主體,加強宏觀指導,強化政策扶持,提高服務質量,規範市場監管,為林業產業的大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一)深化改革,培育市場主體。推進林業產業發展,必須通過深化林業改革,理順體製機製,改造、催生和扶持一大批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市場主體。一是要認真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和部署,加快集體林權製度改革,盡快把集體山林承包到戶,明晰林地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落實處置權,保障收益權,建立“物權歸屬清晰,經營主體到位,責權劃分明確,利益保障嚴格”的現代林業產權製度,使廣大林農真正成為林業產業發展的有生力量。同時,要加快推進國有林場和國有重點林區改革。國有林區改革當前要著力推進主輔分離、輔業改製和分離辦社會的職能,為深化改革做好充分準備。二是要深化林業企業內部改革,加快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現代企業製度包括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產權清晰,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第二層次是建立有效的企業內部組織結構,形成責、權、利有效結合的職能和職位體係;第三層次是人、財、物和產、供、銷的科學管理。這三個層次之間既彼此聯係,又各自獨立,要協調全麵地推進。要建立健全企業用工製度、分配製度、社會保障製度,確保職工的合法權益。三是要大力培育龍頭企業,特別是非公有製龍頭企業。積極扶持規模大、競爭力強、經濟效益好、信用等級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強的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
    (二)加大力度,推進科技創新。構建科技支撐體係,是提高林業產業素質和效益的根本途徑。一是加大科技攻關力度。要加強對於全局性、戰略性和對林業產業帶動力強的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信息技術、關鍵性技術、清潔生產技術的研發和推廣,為林業產業發展占據科技製高點。二是積極推廣現有科技成果。通過加強林產品標準製訂,加大標準化、示範化建設,完善林業標準體係等措施,鼓勵企業廣泛應用新品種、新工藝,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三是加快企業技術創新體係建設。製訂出台相關辦法,做到在現有科研經費安排上,對國家科研隊伍和企業科研隊伍一視同仁,對科研推廣和技術創新有突出貢獻的企業和個人,優先給予經費支持。
    (三)配套協調,強化政策扶持。林業產業是朝陽產業,也是弱質產業,要切實加強政策扶持。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把《林業產業政策要點》落到實處,國家林業局將會同有關部門抓好三件事。一是爭取各級政府將林業產業項目納入產業發展資金扶持範疇。逐步建立以政府支持為導向、社會資金為主體的投入機製,支持林業產業基地和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林產品精深加工和社會效益明顯、生態效益突出的產業發展。二是加大政策性信貸扶持力度。政策性銀行對林業的貸款年限放寬為10—20年,寬限期為5—10年,有關金融機構開展對林業的小額貸款。中央和地方財政對林業貸款實行貼息政策。三是實行優惠的稅費政策。認真落實林業種植養殖業和林產品初級加工免征所得稅政策,積極協調解決有關資源性產品的消費稅、出口退稅和延長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增值稅的即征即退政策。改革育林基金征收製度,降低征收比例,減少林業收費項目。對於實現加工和資源培育一體化的經營主體,應當允許造林成本計入加工產品成本,所征收的育林基金也應返還企業用於造林。
    (四)搭建平台,健全市場體係。建立公平競爭、規範有序的市場體係,是林業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一要建設要素市場。各地在推進集體林權製度改革的同時,要積極做好配套改革工作,加快建設林業生產要素市場,為各種林業經營主體方便快捷地進行林權登記、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產權交易等提供基礎條件,實現森林資源資本化。二要建設產品市場。從用地、資金和稅收等方麵爭取優惠政策,在東北、西南、東南等區域建設較大規模的木材及林產品批發市場,並鼓勵各類經濟實體建立多層次、專業化的林產品交易市場。積極探索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等現代高效快捷的流通方式,逐步形成設施先進、功能完善、交易規範的林產品市場體係。三要活躍資本市場。開拓各種融資渠道,開發適合林業生產經營特點的金融產品,推行林權抵押貸款、聯戶聯保貸款等做法,探索新型的森林保險製度和林業信貸擔保方式,為林業產業發展提供金融支持。
    (五)指導監督,加強宏觀調控。林業產業是資源約束型產業,要切實加強宏觀引導和調控。一是加快“十一五”林地征占用定額編製,嚴格林地征占用審批,確保林地數量,為資源培育和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二是製訂和落實發展規劃,落實好產業政策要點,避免低水平重複建設,控製高耗能高汙染企業,促進林業循環經濟發展,形成布局科學合理的優勢產業帶和特色產業集群。三是建立健全林木種苗、營造林、野生動植物保護利用、名特優新經濟林品種、名貴花卉、木材類產品等標準體係,製訂和出台《木材經營加工監督管理辦法》等管理辦法。加強木竹產品生產流通各環節的追溯管理和監督檢查,推進全程監管。四是落實野生動植物產品和木材防腐產品標識製度,執行轉基因林業植物標識製度,啟動林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係建設,推進無公害林產品認證和森林認證,推行林產品產地準出製度。
    (六)齊心協力,提高服務水平。各級政府、各類林業產業協會、各種林業社會中介機構和林業專業合作組織,要共同為產業的發展搭建服務平台。一是林業主管部門要切實履行“調控、監督、引導、服務”職責,及時掌握市場發展變化趨勢,加強有關信息發布工作,為產業發展提供前瞻性服務。支持林業企業“走出去”,組織參與涉林國際公約、規則和標準的製訂,充分利用境外資源,開拓國際市場。二是各類林業產業協會要按照王忠禹副主席講話中提出的要求,在誠信、自律、橋梁、紐帶上做好文章,切實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高服務水平,真正成為企業之家、會員之家。三是各類中介組織要積極發揮應有功能和作用,在產品生產、市場營銷、谘詢評估、技術培訓等方麵提供優質服務。
    同誌們,形勢催人奮進,成績鼓舞士氣,目標凝聚人心,林業產業發展的春天已經來臨。讓我們牢牢把握加快發展的主題,始終堅持興林富民的宗旨,隻爭朝夕,開拓前進,紮實工作,全麵構建我國發達的林業產業體係,為實現現代林業建設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更大貢獻!